2、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位进1;哪⼀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位是0,则再从前⼀位退1。 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加法公式: 加数+加数=和 和-另⼀个加数=加数 5、减法公式: 被减数-减数=差
差+减数=被减数或被减数=差+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6、⼝算时:
例:(1)35+48,先算35+40=75,再算75+8=83。 (2)72-28,先算72-20=52,再算52-8=44 或先算72-30=42,再算42+2=44
7、问题中出现“⼤约”、“约”、“估⼀估”、“估算”、“估计⼀下”“应准备”等词语时,都是⽤估算。【篇⼆】⼩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抄报 两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
1、整⼗数、整百数乘整⼗数的⼝算:先⽤整⼗数、整百数前⾯的数去乘,两个因数末尾有⼏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个0。
2、两位数乘法计算的关键: (1)乘的顺序。
(2)第⼆个因数⼗位上的数乘第⼀个因数,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第⼀个因数的⼗位对齐。
3、估算的⽅法:可以把其中⼀个因数(或两个因数)看成与它最接近的整⼗数,再⼝算确定它们的积的范围,这样估算的结果⽐较准确。
【篇三】⼩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抄报
1、钟⾯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得最快的是(秒针),⾛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上有(12)个数字,(12)个⼤格,(60)个⼩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格,也就是(5)个⼩格。 3、时针⾛1⼤格是(1)⼩时;分针⾛1⼤格是(5)分钟,⾛1⼩格是(1)分钟;秒针⾛1⼤格是(5)秒钟,⾛1⼩格是(1)秒钟。
4、时针⾛1⼤格,分针正好⾛(1)圈,分针⾛1圈是(60)分,也就是(1)⼩时。时针⾛1圈,分针要⾛(12)圈。 5、分针⾛1⼩格,秒针正好⾛(1)圈,秒针⾛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个数⾛到下⼀个数是(1⼩时)。分针从⼀个数⾛到下⼀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个数⾛到下⼀个数是(5秒钟)。
7、钟⾯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半时=30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分=半时
【篇四】⼩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抄报 ⾯积:
1、物体的表⾯或封闭图形的⼤⼩,就是他们的⾯积。 2、⽐较两个图形⾯积的⼤⼩,要⽤统⼀的⾯积单位来测量。
3、常⽤的⾯积单位有平⽅厘⽶(cm2),平⽅分⽶(dm2)、平⽅⽶(m2)。 4、边长1厘⽶的正⽅形⾯积是1平⽅厘⽶。 5、边长1分⽶的正⽅形⾯积是1平⽅分⽶。 6、边长1⽶的正⽅形⾯积是1平⽅⽶。
7、边长100⽶的正⽅形⾯积是1公顷(10000平⽅⽶)。 8、边长1千⽶(1000⽶)的正⽅形⾯积是1平⽅千⽶。
9、测量⼟地的⾯积时,常常要⽤到更⼤的⾯积单位:公顷、平⽅千⽶。 平⽅千⽶公顷平⽅⽶平⽅分⽶平⽅厘⽶
10、长⽅形的⾯积=长×宽长=⾯积÷宽宽=⾯积÷长 11、正⽅形的⾯积=边长×边长
12、长⽅形的周长=(长+宽)×2宽=周长÷2-长长=周长÷2-宽 13、正⽅形的周长=边长×4 14、正⽅形的边长=周长÷4
15、相邻的两个常⽤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6、相邻的两个常⽤的⾯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17、1平⽅⽶=100平⽅分⽶;1平⽅分⽶=100平⽅厘⽶;
1公顷=10000平⽅⽶;1平⽅千⽶=100公顷(公顷、平⽅千⽶这两个⼟地⾯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