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数学《克与千克》教案精编版

人教版数学《克与千克》教案精编版

来源:爱站旅游
……………………………………………………………最新资料推荐…………………………………………………

八 克与千克

教材分析 :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问题。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来学习常用的质量单位。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需要在操作中充分地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同时,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它的实践性比较强,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上,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克与千克的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目标 : 知识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数学思考: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问题解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1

……………………………………………………………最新资料推荐…………………………………………………

教学难点: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课时安排:3课时 1.认识克--------1课时 2.认识千克--------1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最新资料推荐…………………………………………………

八 克与千克

(一)毫米 分米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0—103页例1、例2,完成练习二十第1—5题。 教学反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轻重。 教学准备: 课件、台秤、天平、2分硬币、一袋洗衣粉、10袋味精等。 教学过程: 一、 愉快复习 二、 轻松导入 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有多重,现在交流一下,好吗? 同学们在说物体有多重时,有的用“千克”作单位,有的用“克”用单位。在称物体轻重时,比较轻的东西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东西用“千克”用单位。 三、 快乐教学 1、介绍表示轻重的单位。

……………………………………………………………最新资料推荐…………………………………………………

说明: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轻重,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多媒体课件出示100页画面: 2、认识感知1千克。 (1)掂一掂。 1袋这样的洗衣粉就重1千克。请同学们掂一掂1千克的洗衣粉,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2)找一找。 每个小组有这几样物品:一袋绿豆、一袋大米、一包鸡精、一袋水果和一筒面。找出约重1千克的物品。 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① 将五样物品分别与1千克的洗衣粉对比着掂一掂。 ② 找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后与小组的其他同学说一说。 ③完成后就把物品放在桌上,然后坐好。 (3)请每个小组汇报。 听了每一小组的汇报,发现大家一致认为这筒面约重1千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你们认为这袋水果也约重1千克,它又没有标记,你是怎么知道它大约是1千克? 一手拎着1千克的洗衣粉,一手拎着这袋水果,觉得差不多重。要想知道你们掂得准不准,就用盘秤来帮忙。 出示盘秤:这个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用千克作单位) (4)认识盘秤。 当指针指向1就表示物品重1千克,指针指向2就表示重2千克。 学生在盘秤上称出课前老师准备的柚子有多重,柚子大约是1千克。其他小组分别称出筒面和水果有多重,它们大约也是1千克。 学生认为大米重2千克,比1千克重,感觉一袋绿豆比1千克 4

……………………………………………………………最新资料推荐…………………………………………………

轻。 把这些物品称一称,证明学生的感觉。 3、认识感知1克。 (1)感受1克有多重。 每个同学拿一个2分的硬币掂一掂、试一试,感受它有多重。 告诉学生:1个2分硬币约重1克。 教师拿出天平秤,简介天平秤的使用,示范称出1个硬币的质量。 学生举例说出大约重1克的物品。 生1:像这样大的一块橡皮大约是1克。 生2:校徽大约重1克。 生3:3粒玉米大约重1克。 生4:还有可能是4粒玉米重1克,因为有的玉米粒大,有的玉米粒小。 1克与1千克有什么不同感觉? 生:1克非常轻,1千克重,相差很远。 在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 (2)找一找。 学生在准备的盘子里找大约是1克的物体,可以采用比一比、掂一掂的方法进行判断。 生1:一包药大约是1克。 生2:一包茶大约是1克。 4、建立克与千克的关系 出示一袋味精,上面标注100克。 一袋味精重100克,你认为有多少袋这样的味精是1000克? 学生思考后认为10袋味精是1000克。 逐一出示10袋相同的味精,学生进行口算,得到1000克。又出示1袋洗衣粉,让学生观察上面的标注,学生清楚地看到是1千克。 提问:这10袋味精和这1袋洗衣粉哪个重? 学生发生争议,意见不统一,提出建议在天平秤上称重比一比。 教师演示,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指针,指针指到什么位置?(正中间) 5

……………………………………………………………最新资料推荐…………………………………………………

那说明什么? 学生发现两边的东西一样重。 生:这10小袋味精和这1大袋洗衣粉一样重,说明1千克和1000克相等。 师:对,你们回答太精彩了!为了方便,人们约定满1000克就用一个更大的单位“千克”来表示,1000克就是1千克。 请大家跟我读:1千克=1000克。 5、知识拓展。 (1)大自然中的质量。 多媒体出示:108页“你知道吗?”画面,读一读理解。 (2)认识秤。 秤是一个很大的家族,这个家族中有各种各样的秤。秤家族中你还认识谁?在哪儿见过它?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边介绍教师边用多媒体展示出各种秤。 学生明确:要知道物体的轻重,可以用秤称。 四、 愉快练习 1、说说下面的物品有多重。 完成教材第103页第2题,第105页练习二十第3题,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读的。 2、说出它们的质量。 完成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第1题。 3、连一连。 完成教材第106页练习二十第5题。 4、课后调查。 课后小调查:“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用处?完成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第4题。 5、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 ↓ ↓ g kg 轻:克 重:千克 1 个2分的硬币重约1克 6

……………………………………………………………最新资料推荐…………………………………………………

每小袋大米100克 10袋→1000克=1千克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 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 五、 拓展升华 教后反思

……………………………………………………………最新资料推荐…………………………………………………

八 克和千克

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页例3,完成练习二十第9题。 教学反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确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建立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进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估测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盘秤、苹果等 教学过程: 一、 愉快复习 这一阶段我们一起认识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上节课布置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调查一些物品的轻重,谁愿意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个苹果大约重200克。 一块香皂重125克。 一袋鸡精重100克。 一袋面粉大约重25千克。) 小结:看来大家对物体的质量有了一定的感受。 二、 轻松导入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样东西,想知道是什么东西吗?出示袋子让学

……………………………………………………………最新资料推荐…………………………………………………

生猜一猜。 打开袋子验证。(苹果) 师:想知道一些什么? 生:1千克苹果有几个?袋子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这些苹果大约有多少千克?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板书课题) 三、 师生互动,快乐教学 1、问:想知道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怎么办?(称一称)(课件出示称苹果) 你们知道称的苹果是多少千克吗?(1千克) 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图中的苹果数一数吗? 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 2、分组活动称苹果。 活动:各小组称1千克并数出数量,然后填写表格。 交流: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称的结果。 提问:看着表格里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从数量上发现规律。 3、对比探究。 师:如果老师带来的苹果比你们刚刚称的苹果大,你能估计老师这样的苹果1千克大约有多少个吗?为什么? 生:我们刚才称出的1千克苹果有5个的,也有6个的,老师的苹果比我们的要大一些,估计4个就是1千克了。 师生共同称一称验证。 师:同样都是1千克苹果,为什么称出的数量会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理解:都是1千克苹果,但是大小不一样,所以个数就不一样。每个苹果大,称出的1千克个数就少,每个苹果小,称出的1千克个数就多。 4、回到我们开始的第二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该怎样知道呢? (数一数)请一名学生数出一共20个苹果。 9

……………………………………………………………最新资料推荐…………………………………………………

师:那么第三个问题呢?老师这一袋苹果,你能估出它有多少千克吗?你的方法是什么?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估测,学生可能的方法有: 生1:我的书包大约有3千克,我拎了一下您的苹果,比我的书包重一些,我估计这一袋苹果有4千克。 生2:1千克苹果有大约有5个,20个苹果大约是4千克。 教师质疑:是不是20个苹果一定是4千克呢?什么时候20个苹果比4千克重? 师:根据我们前面称一称的结果,你能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用数学的方式表示出推理的过程吗? 引导学生按不同的苹果大小列式推理出20个苹果大约重多少千克。 如果5个苹果1千克,这些苹果重(4)千克。 20÷5=4(千克) 根据我们刚才称一称的结果和日常生活经验,可以看出生活中的苹果大部分是4、5个1千克,说明我们的解答是正确的。 四、 愉快练习 1、完成教材第104页的“做一做”。 课件出示:估计24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 解决24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首先要知道什么? 1千克的梨大约有几个?根据生活经验我们知道大一点的梨大约3个1千克,中等大的梨大约4个1千克。所以如果3个梨1千克,那么24个梨大约重(24÷3=8)千克;如果4个梨1千克,那么24个梨大约重(24÷4=6)千克。 2、完成教材第106页练习二十第9题。 3、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运用适当的估测策略去解决问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本单元所学的质量单位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五、 拓展升华 (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抛砖引玉、讲故事等对本节课进行拓展)

10

……………………………………………………………最新资料推荐…………………………………………………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如果5个苹果1千克,这些苹果重(4)千克 20÷5=4(千克) 如果4个苹果1千克,这些苹果重(5)千克 20÷4=5(千克 教后反思

11

……………………………………………………………最新资料推荐…………………………………………………

八 克和千克

克和千克练习课 教学反馈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6—108页练习二十第6—8、10—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与克,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熟练掌握千克和克的进率并能灵活运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巩固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愉快复习 1、填空,并说说自己的怎么想的。 1千克=( )克 3000克=( )千克 4千克=( )克 5000克=( )千克 2、在〇里填上“﹥”“﹤”或“=”。 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6题。 交流:带单位的数量比较大小要注意什么问题? 二、 轻松导入 (利用故事、谜语、设置情境等形式导入新课) 三、 师生互动,快乐教学 1、 出示:练习二十第7题。 12

……………………………………………………………最新资料推荐…………………………………………………

① 结合实际去理解是否说得对。 ② 课后自己还可以去试一试。 2、出示:练习二十第8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1)师:左边的天平表示什么意思? 生:左边的物体比右边的物体重。 师:你从上面物品中能找出哪些呢? 生:独立找,并记下来。 ①左边:3000克+3千克 右边:1千克+200克+800克 ②左边:3000克+1千克+200克 右边:3千克+800克 „„ (2)师:右边的天平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1)师:左边的天平表示什么意思? 生:左边的物体比右边的物体重。 师:你从上面物品中能找出哪些呢? 生:独立找,并记下来。 预设:①左边:3000克+3千克 右边:1千克+200克+800克 ②左边:3000克+1千克+200克 右边:3千克+800克 „„ (2)师:右边的天平表示什么意思? 独立练习,集体交流。 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练习二十第10—12题。 四、 愉快练习 (通过竞赛、游戏、有奖问答等形式巩固教学成果) 五、 拓展升华 1、师生共同完成练习二十第14题。(出示画面) 学生在小组合作尝试后,交流: ①一只鹅重6千克,两只鸭的质量等于一只鹅的质量,所以一只鸭重3千克。 6÷2=3(千克) ②两只鸭的质量(6千克)等于三只鸡的质量,所以一只鸡重2 13

……………………………………………………………最新资料推荐…………………………………………………

千克。 6÷3=2(千克) 2、师生共同完成练习二十的思考题。 提示:两样物体的质量都是1千克,所以一样重。 教后反思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