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清消极词汇与积极词汇
我们学习英语,能学会所有的音素和发音规则,也有可能掌握所有的语法规则,但要学会所有的单词是无法做到的。且不说外语学习者。即便把英语作为母语使用的人也难以达到这一目标。其实我们学习汉语也是如此。我相信,没有一个中国人敢说他学会了所有的汉字。既然我们学不会所有的单词,那么就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学习最有用的词汇上。
如对我们所会的汉字稍作分析,就会发现有的宇我们只是认识,但在说话行文中很少运用,但有些字就没有这样的差别,看得懂,听得明,说得出,用得上。前一类字,称为消极或接受性词汇(receptive vocabulary),后一类字称为积极或表达性词汇((productive vocabulary)。一般说来,我们掌握的消极词汇数量远远大于积极词汇。
同样,学习英语单词时也有消极和积极词汇之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将消极词汇逐步变成积极词汇的过程,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要求。目前中学的教学大纲上所规定的词汇基本上都应读作为积极词汇来掌握,但事实上,我们并没有达到这一要求,有相当一部分词仍旧停留在消极词汇。
如果作为消极词汇来学,我们只需要见到或听到某词时能说出词义就行了;而作为积极词汇学习要达到以下几方面要求:1)会读;2)会拼;3)能说出词义;4)能知道该词的语法属性;5)能正确运用该词的搭配;6)能指出该词所传达的感情色彩。很显然光用猜测的方法是达不到上述要求的,先猜后查字典可能就比较有效。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承认他们课外不刻意花时间记单词,即使记也是记个大概。追究其原因时,他们毫不掩饰地说,英语高考试卷、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统考中绝大部分都是选择题,它们对于准确的拼写没有要求。英文作文虽对拼写有要求,但是他们可以回避那些拼不出的单词。如此学习,为了应付考试,是不可能真正学好外语的。
二、如何处理阅读中碰到的生字?
在阅读材料中碰到生字时,我们面临着4种选择:1)置之不理;2)单纯猜测;3)单纯查字典;4)将猜测与查字典两种方法结合,即先猜后查字典。在什么情况下选择那种方法原则上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何时采取置之不理的方法 (1)第一遍阅读新课文时,为了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可以暂时不予理睬,因为此时新词不应该影响理解文章的大意。
(2)在课外阅读中碰到生词,经判断该词无关紧要,可以对其不闻不问。 2.何时用单纯猜测的方法
(1)这一方法常用于课外阅读。当碰到某生词不止一次,上下文所提供的线索比较充分,继而又决定该词不作为积极词汇学习,那就可以单纯运用猜测这一方法。
(2)在阅读课文时,如碰到的生词比较冷僻,从上下文中,我们可以大致猜测出该词的意思,就没有必要再去查字典得知其精确词义了。 3.何时仅用查字典的方法
(1)在课外阅读中,当我们认为所遇到的生词是关键词,而上下文的线索又不足以猜出该词的词义时,可以查字典。
(2)在课外阅读中,碰到某生词两三次,根据上下文又猜不出其义。我们虽知道该词在文章中不重要,但我们有浓厚的好奇心急于想知道该词的词义,这时可以查字典,因为当有强烈欲望想学习某个词时,这时最容易学会。 4.何时先猜测后查字典核对
(1)这种先猜后查的方法,比较适合学习性的阅读。对所学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几乎都需要采用
1
这一方法。先猜,一方面可以训练我们猜词义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大脑的积极参与,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该词。查字典不仅是为了了解某生词的精确含义,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查字典,我们可以了解该词的用法。例如该词可出现的句型,该词和哪些介词可以连用等。如此做法,就有可能便学到的词汇转换成积极词汇。
(2)这个方法也适用于课外阅读中少数重要的、或反复出现或有趣的词。课外阅读量大速度快,如将所有碰到的生词都作同样的处理是不现实的。如选择其中少数词,对它们进行特别的处理,旨在要将它们转换成积极词汇。根据我的调查,成绩好的学生通常都是这样处理课外阅读中遇到的新词,而成绩差的一般都没有如此有意识的行为。
严格地讲,完全不进行猜测而单纯依赖查字典,难以实施。一个词通常可以作为不同的词类使用,我们在字典上查找某词的词义时,一定已进行了初步的语法分析。我们这里所说的\"单纯查字典\"已经包括了学习者对生词词类的判断。
从上述的讨论,我们已经注意到方法的选择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要分清阅读的是课内教材还是课外读物,要判断该词在文章中是否重要,耍弄清该生词是作为积极词汇还是消极词汇等等\"所有这些只能由学习者本人依据当时当地的情况加以判断和选择。实际操作时常常是这四种方法在交替使用。
三、如何猜词义?
猜词义在我们身边是经常发生的事。我们读报纸、看小说,碰到不认识的字,一般都不会查字典,最常用的方法可能是猜测。英语学习也需要猜测。有部分学习者不善使用这一方法的原因主要是对自己的英语水平信心不足,总觉得单靠现有的水平,不可能猜得出来。其实建立信心,勤于实践,猜多了就能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
我们猜英文单词的词义通常从以下两方面人手:一是研究该词所在的上下文;二是根据构词法的规则,分析该词的结构。 1.如何利用上下文
英文单词\" context\" 源于拉丁词\"contexttum\",其本义为\"编织\"\"懂得这个词的本义很有意思。一篇文章一段话,不管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实质上都是一种编织,文章和句子是由若干个单词包括短语编织而成。如果将其中的单词或短语从文章中抽出分离,那么其准确的含义也就难以确定。我们知道文章的编织通常依赖两种规则:一是语法规则,二是意义规则,即文章内容的逻辑关系。因此我们猜测词义时也要依据这两方面的信息。下面是一些例子。
1) The weather m this area is treacherous; its sudden changes often endanger the lives of sailors. (分号后面的句子在解释什么样的天气是\" treacherous\"。)
2) Unlike the United States where many nationalities make up the population, Japan's population is quite homogeneous.
(这里\" unlike\"说明了美国人□的组成和日本不同。由此我们就很容易猜测出\"homogeneous\"的词义。)
3) Tritt was sure that he had seen a pistol, but everyone else felt that the robbery was just a product of Tritt's imagination---the hallucination of an overworked man.
(这里破折号能帮助我们猜出\" hallucination\"的意思。)
4) The shop was dusty and dirty. He was very happy to escape that grimy place. (这里“grimy\" place指前面的\"the shop\",因此很容易推断出\" grimy \"的意思。)
5) In the United States businessmen are skilled at handling strong disagreements in meetings. The Japanese, on the other hand, are adroit at avoiding such confrontations. (如抓住这个句子里的关键词语\"on the other hand\"我们就很容易得知\" adroit\"和\" confrontations\"的意思了。)
2.利用构词法的知识
2
我们知道英语是拼音文字 ,形和义之间一般没有联系,但它们有其内在的结构。如果我们熟悉了英语构词的一般规律,就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地识记大量的同根词。王大文1986年编写的《英语基本词的快速记忆》和雷楚南等于1992年重新修订的《英语单词快速记忆》等都是以英语单词的构词规律为理论依据,力图帮助学习者解决记忆单词的困难。我认为掌握了常用词根和词缀后,除了能帮助记忆单词外,还可以帮助我们猜测新单词的意义。请看下面两个句子:
1) In retrospect, we would have been wise to leave our money in the bank. 2) He inspected their work.
设想上面两句中,retrospect和inspected都是生词。如果我们知道词根-spect-意思是\"look\";前缀retro-意为\"backward, back\";前缀in-意为\"in, into, on\",就可以猜出in retrospect这一短语的意思是\"looking back”; inspected的意思为\"examined\"。
下面有一些练习,相信你一定能够猜出划线生词的意思:
1. Because of the many violent storms, this area is often impassable 2. Engine malfunction might explain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old ships.
3. To apply to some universities, you must fill out the application form and include a short autobiography.
四、要会用字典,又要随时能离开字典
学外语字典必不可少。每个学外语的人都有字典,但运用字典的技能就很难说了。很多人用字典只是查查词义而已,字典一般包括词义、发音、词类、词的搭配、文体、贬褒义、同反义词以及例句等多方面的信息。字典用得好,所得到的有用信息就多,就能比较全面地掌握一个词的用法。
有些人学英语十多年,只用过一本英汉字典。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就用一两本英汉字典,问题不大,因为我们的英语水平不高,英英字典也看不懂。但如果到了中高级阶段仍旧依赖于英汉字典,那就会严重影响英语学习的进步,因为两种语言中的词汇并不完全一一对应,仅仅部分对应的情况非常普遍。光看中文的解释容易产生错误的理解,致使英文的句子逻辑不通,例如:
* I persuaded her not to go out tonight but she did not listen to me. (正确的句子是:I tried to persuade her not to go out tonight...)
* She managed to pass the examination, but she failed. (正确的句子是:She tried to pass the examination...)
用英英字典还有助于英文思维。台湾有个极其出色的口译员,叫吴炳钟先生。他认为要想学英语一定要用英英字典。他上大学前还不能用英文思维。但在大学一年级有位老师坚持大家要用英英字典,并说不用英英字典就学不好英文。从那时起,他就开始用\"袖珍牛津字典\",读字典上词的解释时就一口气读下去,根本就想不到中文。
字典能帮助我们排疑解难,提高独立自学的能力。但如果手不离字典,碰到生词就查,这样就可能走向反面。一方面会影响阅读的速度和理解的深度,另一方面会滋长人的惰性,用字典代替思维,成了字典的奴隶。
在会话或写作时,某个学过的词语一时想不起来或者没有把握,怎么办?去查字典吗?当然要查,但是也要\"会查\"!例如,\"订书机\"怎么说?我们的手会自然而然地伸向汉英字典,熟练地一页一页地翻着,但一看到要找的英语词时,懊恼地一拍前额:\"啊,当然是stapler !\"可是不久就会忘掉。如果自已先费点劲冥思苦想一下,哪怕想出语音上相近的音节;然后再查一下英汉字典,检验一下我们回忆得对不对,结果发现是对的。这时愉悦的情绪和对自己的称赞(称赞自己有耐性,记忆力好)会使这个词牢牢地印在记忆里。虽然付出双倍时间,但会得到十倍的效果。
字典能在多年内满足我们对知识的渴望,字典是我们忠诚的良师益友。希望字典永远不离开
3
你,当然也希望你随时都能离开字典。
五、什么样的单词该记?
英语单词有几十万。要想全记住显然不现实。因此当我们碰到新单词时,就有个筛选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只能挑其中很少的一部分来记。高中毕业生要求掌握3,0000基本词汇,大学毕业生要求掌握5,000以上的词汇。英语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要求认知9,000---12,000个单词,其中4,000个左右的常见词应能灵活运用。我们目前所用的教材通常都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换句话说,课文中的词汇已经经过编者的筛选,因此课文中出现的单词一般都要记,当然对消极词汇和积极词汇的记忆要求应有所区别。
课外阅读的材料情况要稍稍复杂一点。有的读物是专为某个水平的学生编写,例如中学生课外系列读物,大学生课外系列读物等。编者一般考虑到读者的英语水平,已经将部分特别难的字词进行了处理。因此读者对遇到生词的选择范围比较小,换句话说,选择的困难不大。
如果是自选的课外读物,生词选择的范围就大得多。一般作品的词汇量都在10,000以上。究竟哪些词该记?哪些词不该记?如能做出恰当的选择,学习效率会有显著的提高。当学习者做出决策某个词该记后,还需要考虑,这个词是作为消极词汇学习,还是作为积极词汇学习。如作为消极词汇,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是作为阅读词汇还是听力词汇?这后两个问题的回答,直接影响到记单词的方法。如果是消极词汇,对单词拼写的精确度要求就没有积极词汇那么高,对词的用法可以置之不理。如果是仅仅作为阅读词汇来记,词的发音也可以搁置一边,而作为听力词汇,词的发音就必不可少。问题的关键是各人的水平不一样,兴趣爱好也不同。因此同一个生词对甲来说应该记,而对乙可能就不要记;也许是对甲来说,应该视为积极词汇学习,而对乙来说视为消极词汇更合适。这都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学与者自己做出决策。下面有这样一些原则,可供参考:
1.趣味性原则
如果学习者对某个词感兴趣,就可以抄到自己的生字本上。兴趣是学习的第一要素。只要有兴趣,再难的东西都没有关系。
2.以动词、名词、修饰词为先后次序的原则
我们知道一个句子里的最核心的部分是主谓宾。其中谓语部分是关键,它由动词充当;主语和宾语有名词来充当;定语和状语通常是形容词相副词。我们定出的记单词的优先次序原则就是根据各种词类在句子中的功能。可能有人要说英语中的功能词(如介词、连词等)数量少,但它们的语法作用绝不比动词名词小。我非常同意这一观点。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词多半已包含在所学的课文中。我们这里讨论的是课外读物中的生词选择问题。
与其它词相比,动词应该放在第一位,其中常用动词又要比普通动词优先。动词是句子运作的最重要的成分。动词用得好,它能加强整个句子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同时使句子变得简洁明了。请看下面两个句子:
I have a hearty dislike for crime. I abhor crime.
一个动词\"abhor\"能替代五个词\" have a hearty dislike for \"。由此可见动词数量的扩大对语言表达事关重大。
3.复现率高的原则
在课外阅读中,一个词反复出现,这很可能就是比较常用的词。因为出现的次数多,读者要记住它就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不过即使是多次出现,仍旧要进行有意识的归纳和记忆,因为掌握一个单词包括多方面的要求。有些人以为见多了就能自然而然地掌握它,这恐怕对绝大多数的成年人来说都难以办得到,主要原因是周围环境的英语输入量还不足以使我们的学习能达到自然吸收的地步。
4.消极词汇转化为积极词汇的原则
4
初次选择作为新单词记时,可以先作为消极词汇学习。第二次再碰到时,再作为积极词汇学习。这样难点分散,循序渐进,每次学习有新的要求,但要求又不是高不可攀。
六、如何和\"健忘\"作斗争?
记单词其实并不难,难就难在忘得快。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遗忘是很正常的。如果大脑没有遗忘的功能,它将不堪重负。怎样使不该忘记的,还能留在脑子里,是我们所关心的。从学习英语单词来说,我们总希望学一个,记住一个。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和遗忘作斗争。根据心理学家对遗忘现象的研究,我们知道了遗忘的基本规律: ·无意义的东西比有意义的容易忘记;
·所学新知识、新技能建立的联系越多,越不容易忘记; ·新知识、新技能,开始时忘得快,越到后来忘得越慢; ·零散的知识比经过归类的容易忘记。
根据以上四条规律,我们可采取以下方法和遗忘进行斗争。 1.建立多种意义联系
我国心理学家曹日昌在《普通心理学》一书中写到,在心理实验中发现,识记12个无意义音节,需要16.5次,才能成诵,而识记6节诗,其中有480个音节,只需要7.75次,就能成诵。可见赋予所记材料的意义非常重要。其实这个道理非常简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类似的经历。例如,要记住10个电话号码肯定比要记住有10句话的故事要困难得多;要记住10个没有联系的汉字比记住10个汉字组成的一句话要费时得多。
每个单词都有音、形、义。学会一个单词就是要建立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即音形、音义和形义三种联系(如下图所示)
音
形 义 音形义三者的联系
人们常说要音形义同时记,事实上\"同时\"只能是相对的,因为人的注意力有限。在记忆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力的分配应有侧重点,三者会有主有从。常见的联系模式有三种:一种是音形先联系,由音而形,音形联系起来,再联系词义;另一种是音义先联系,听音会义后,再联系词形。第三种是形义先联系,由形到义。三种模式都能取得效果。采用第一种方法,学习者遇到新单词时,要先读,一边读,一边试着拼出该词,然后再记词义。采用第二种方法,先读出声,一边读一边想其意思,等音形关系基本建立后,再记单词的拼写。采用第三种方法,先看单词的字母构成,一边说字母,一边写,一边想意思,然后再记读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时间内“抓一个主要矛盾\"。初学时,学习者可能感到音形的联系最困难,但随着单词量的扩大,对读音规则的熟悉程度不断增加,音形之间建立联系将变得越来越容易。而音义和形义之间的联系则是记单词的真正难点。初级阶段,所学的词汇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抽象词汇比较少。因此记忆时可和图像联系起来。抽象词汇可通过与其它词建立联系,比如同义关系、反义关系、部分整体关系、类属关系等等。
另一种最常用的方法是把单词放在句子里记。这样做至少有两条好处:一是放在句子里有了上下文,词义就不再是一个孤立的、零散的东西;二是句子能告诉我们词的用法。为了便于携带,
5
利用零散的时间,我们可以运用生字卡片。一面写上生字附上读音和词类,另一面就是用中文或是用英文写的该词的意思,附上一句例句。此法简便易行,容易付诸实施。这种方法还有一大优点,那就是生词卡是你自己编制的,当你把词写到卡片上时,实际上就是把它写到\"自我\"这个上下文中去了。一旦你要用时,就比较容易回想起来。
用生字卡片有个诀窍,那就是生字卡片的次序要经常打乱。如果老是一种固定的顺序,就会发生这样的现象,看到前面的词就知道后面词的意思,而把词突然从中间抽出,就不知所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就能知道其中的原因了。按照固定的次序反复记,我们是把该词的音形义连同出现该词的前后内容一道记住了。一旦该词的前后关系建立了,大脑就会依赖这一关系来回忆词的意思。因此突然改变这个关系,我们就难以说出该词的意思了。 2.眼耳口手脑并用
心理学家曾经做了个实验。让三组人接受同一信息,但接受信息的渠道不一样。第一组只用眼睛看,第二组只用耳朵听,第三组人既看又听。等三天后接受测试,结果是第一组能记住40%,第二组能记住15%,第三组能记住75%。由此可见多种器官的参与比单器官的记忆效果要好得多,其原因很清楚,多种器官的参与能使大脑中建立多种联系,联系越多,回忆起来就越容易。
提倡记单词时要眼耳口手脑并用正是依据了上述心理学的原理。眼看,得到视觉刺激;耳听,得到听觉刺激;口读,既得到动觉刺激,又作为声音刺激送到耳朵;手写是动觉刺激;脑想,一方面想词的意思,一方面想与该词相联系的图像。于是我们通过这多种渠道的信息来建立全方位的神经联系。用这种方法记单词除了能帮助我们牢固地记住某个词,还能帮助消除听力词汇和阅读词汇之间的鸿沟,使我们做到看得懂的词也能听得懂。 3.提高复习的质且
为了巩固学习效果,不轻易遗忘所学知识就需要适当的、合理的复习。那种临时抱佛脚,搞突击,纯粹为应付考试的复习,记得快,忘得快,并不可取。
复习的质量取决于很多因素。首先是复习的次数和复习时间的间隔。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我们合理的复习的时间间隔应先短后长:第一次儿小时,第二次一两天。第三次四五天,第四次一个星期,第五次一个月,第六次几个月。可以看出第一个星期内复习的频率最高,一共有四次,后面的两次虽隔的时间较长,但必不可少。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人学习单词,只是学新单词的那一个星期复习。复习的次数至多一两次。学到下面一课时,前面
一课的单词就丢在一边不闻不问了,这就好比老熊拾栗子,一边拾,一边漏,恰到最后,筐子里没有剩下多少。
复习的次数固然重要,但复习的程度也很重要。这里所谓复习的程度就是指\"单词记熟的程度\"。如果我们把恰能成诵所需的次数作为100%,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熟记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力最好;超过159%时,效果并不相应提高。例如读6遍才能准确无误地记住一个单词,此时不要立即停止,再读3遍就能达到150%的程度。
复习的质量还取决于复习的方式。复习可以连续地进行,也可以在复习之间增加一些间隔,前者称为集中复习,后者称为分散复习。实验证明,一般情况下,用同样的时间,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的效果要好。例如两人都准备在一天内用一个小时复习50个单词。其中一个人连续用一个小时集中记单词。而另一个人把这一小时分成几次,比如说三次,一次20分钟。可能早上一次,下午一次,晚上一次。隔一段时间后来检查他们各自记忆单词的情况,第二个人比第一个记住的要多。这其中的原因是,在集中复习的过程中神经容易受到抑制的积累,而分散复习可使抑制得以消除。
4.词汇分类
归类记的单词比单个记的单词不容易忘记。日常生活中,有人条理性差,东西乱放。需要用时,一会儿钥匙找不到,一会儿剪刀找不到。结果许多宝贵的时间花在找东西上。而条理性强的人,生活井井有条,需要什么东西,随时都能找到。再以电脑文件为例,私人信件、单位公文、
6
科研文章等等十分繁杂,如果不进行分门别类管理,随着时间的推移,里面存的文件日益增多,要想调出自己想要的文件可就不那么容易。当然电脑里的文件管理系统会提供帮助。只要我们把文件进行合理的归类,就可以方便检索,随时调用。
同样,我们头脑中所学的材料归类得越清楚,越有条理,越容易回忆调用。因此我们在学习新单词时,也要及时加以归类记忆。词汇归类的方法有好几种。最常见的是按语义来归类。单词中的语义关系有同义关系,反义关系,类属关系,整体一部分关系。同义和反义关系比较直观,这里就不加赘述。下面我们举例来分别说明类属关系和整体一部分关系。bed, chair, sofa, table, cupboard等都是\"furniture\";apple, banana, orange, pineapple, leech, mango都是一种\"fruit\" guffaw, giggle, chuckle 都是一种\"laugh\"; walk, trot, canter, gallop用来表示马不同速度的行走。因此下一个层次的词(例如bed, chair, table等)和上一层次的词(furniture)之间就是类属关系。nail, finger, palm之间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再如summer, autumn, winter, spring和year之间也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第二种方法是按中心词建立词汇串。英语中称这样的词串为\" semantic map\"。下面有两个例子,它们都是以\"hair\"为中心词,所不同的是图七只有词,而图八不仅有词还有图。回忆时,只要想到关键词,其它的词就轻而易举地连出来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纲举目张\"。 第三种方法是按读音来分类。比如bake, cake, fake, lake, make, nake, rake, sake, take, wake都是以\"ake\"结尾; pat, pet, pit, pot, put都是以\"p\"开头和以\"t\"结尾,只是中间元音不一样。
第四种方法是按词根归类。例如expect, respect, introspect和inspect都是同根词,其中\"-spect \"是词根; affirm, affirmative, affirmation, confirm, confirmation, infirm, infirmity都有一个共同的词根“firm\"。
需要指出的是学习者在选用记单词的方法时,一方面要考虑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英语水平,不要盲目照搬;另一方面,对帮助记忆单词的方法要慎重选用。如姚鸿恩曾在《英语单词形象记忆法》中提出形象记忆法,即用中文建立中介形象帮助记忆英语单词。下面是我从该书中摘出的一段:
incarcerate[in'ka:səreit]监禁,形象记忆为:\"因卡杀雷特被监禁\"。泅卡杀雷特\"是该单词的谐音。\"监禁\"是该单词的中文意思,通过形象中介联想\"某人因卡杀雷特而被监禁起来\",以后再遇到incarcerate时,便很自然地想到谐音\"因卡杀雷特\",联想起\"因卡杀雷特被监禁\",从而迅速、准确地诱导出incarcerate的中文意思是\"监禁\"(见《英语单词形象记忆法》第7页)。
设想如果某人真用此方法记住了incarcerate这一词,有什么用处呢?至多从某篇文章上见到该词时能想到它的中文意思。然而花费了如此气力记住的单词既不能用于听力,也不能用于会话和写作。首先所谓该词的谐音扭曲了原来的发音,最终学习者记住的是错误发音。结果别人的正确发音和他脑子中的错误发音没法对得上号,他就不能听懂别人说的这个词。同样,他自己说这个词别人也听不懂。他错误的发音不仅影响听和说,还要影响单词的拼写。另外该方法没有把单词放在句子里记,因此学习者记住了也难以致用。更为糟糕的是一旦学习者将这类似的错误发音重复多遍,将来纠正起来可能要花费好几倍的力气。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