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自古以来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关于江西的民间故事自然是流传甚远。下面是 为大家准备的江西民间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江西民间故事篇一
有一年,吴三公到了江西广信府的彭湾村,但见挂袍山树木参天,郁郁葱葱,栲树米楮争长斗大,杜翁樯木比比皆是。但奇怪了,挂袍山前后有菇寮,彭湾村左右有菇客,为何这里无人制菇?
当下,三公到了邻近的寮里询问了一番,始知彭湾村有个泼皮叫“天柱”,抢偷扒拿,无所不为,一俟菇熟,即结伙偷摘香菇。菇客都奉“恶人远避”的宗旨,不愿与这泼皮纠缠,故尔留下了这片山场,没人敢去制菇。
三公听了这话,实在是气不过,就带了几个徒弟上挂袍山砍樯树去了。天柱知道了挂袍山上有了制菇客,心中暗喜,就专等菇大了去偷。
光阴荏苒,眼看香菇星星点点地冒出樯树,天柱纠集了几个偷鸡摸狗之徒,说:“菇出了,浙江佬还没给咱尝鲜呢,我们去抓一把下酒!”
当晚,挂袍山南面的香菇被他们偷了一半。
三公人手少,白天摘菇,晚上烘菇,如今半夜还要派人巡山,害得大家睡觉也不安稳。
一天,三公带着徒弟上山摘菇,那徒弟累得昏昏沉沉,头晕眼花,一边走路一边犯瞌
1
睡。忽然,那徒弟脚下被一根细藤一绊,一跤摔去,竟摔在一根裂了半片的竹子上,那竹子一弹,“啪”地一响,把那徒弟甩出三丈远,方才落地。三公傻了眼,却又听得那徒弟“啊呀”一声。三公跑过去看,只见徒弟脚板被竹桩扎了一个洞,直冒鲜血。他正想挣扎着立起身来,却又绊到另一根腾。原来是一根扭向左边的小柴杆、搭着书上的藤子,那藤子被绊了一下,竟松开了,又横着扫过来,把那徒弟扫倒在地。
三公忙过来一把抱住徒弟,扶他起来,正欲回香菇寮,三公忽然“哈呀呀”笑了一声,徒弟问为何这般笑,三公连说:“妙不可言、妙不可言。”
回到寮里,三公搓了两根小棕绳,削了几个桩子,没吃中饭就上山去了。
这天晚上,三公坐在寮里不睡觉,也不言语,只是默默地烘香菇。
突然,山南面“啪”地一身巨响,山鸣谷应,特别响亮。三公站起来对徒弟说:“快,去南边,有偷菇贼!”
徒弟们到那里时,小偷早已逃之夭夭。原来,那路边有一根被破了一半的竹子,砍口处拉了一根棕绳,那棕绳拉紧了竹片,只要稍稍触动机关,竹片合拢,就发生了巨响,这响声大有奇效,小偷被吓得魂飞魄散。
当晚,大家高兴啊,都说这法好,守菇不用半夜巡山了。三公一本正经说:“明日大约还有野猪肉吃呢。”
第二天拂晓,三公带着徒弟们上北面山,他们到三岔路口,突然看见一株压弯的树上吊着一个人。那人头朝下,脚朝上,脚踝处被缚了一根小棕绳。三公放下一看,正是泼皮
2
天柱!他已奄奄一息。
从那以后,三公逐渐发明总结出一套守菇术。他叫会响的竹片为“竹响”;把触动机关就会缚住脚踝的棕绳叫“野猪索”;把动着绳子就会横扫过来的木柴杆叫“扫地风”;安在地面上的叫“苦竹”。这套守菇术后来大为发展,至今还有人用以对付小偷和践踏破坏菇樯的飞禽走兽,而这套守菇术却又都是三公从徒弟跌倒时启发来的。
江西民间故事篇二
清代翰林大学士王思训一生为官清正,才高八斗。有一年,皇帝派他到江西当考官。这个消息传出后,当时,天下的举人议论纷纷,今科主考大人是云南人,他只懂三字经、百家姓,怎么能当主考官?闹得满城风雨。那些举人的议论渐渐传到王思训耳中,他当做耳边风,满不在乎,走马上任到南昌主持今科大考。
参加赶考的举人进入贡院,按名号入坐。好久,不见主考官出试题。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有一个举子站起来:“请问主考大人,为什么还不出题?”王思训只是点头微笑,其实今科试题早已出好,他在考场放上一只狗,把狗嘴用绳子扎好,在狗的面前放上一盆稀饭,一把剪刀插在木柱上。
这时候,贡院挑水煮饭的一个伙夫,挑桶走过来,他伸头朝窗口一看,这些赶考的举子们东张西望。伙夫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