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小结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小结

来源:爱站旅游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小结

蒋龙成

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就是在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的基础上,为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学生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远程开放实践教学环节有四个方面:一是课程性实践教学,即课程作业、实验、实习设计等,二是集中性实践教学,即社会调查、各类实习、见习以及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等。笔者从2001年春季开始从事远程开放教育《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活动辅导工作,以下是我的教学总结。

一、紧扣培养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高等学历教育(本科)的学生标准作出了明确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这是从立法的角度对我国本科教育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提出的规定和要求。据此,中央电大在制定开放教育试点各专业教学计划时,对培养目标和规格作出了具体的界定。例如,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试点”管理学科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知识,系统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具有企业综合管理的基本素养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中央电大把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落脚点放在“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特别强调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人力资源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限选课,教学大纲要求该课程教学应有实践教学内容。

二、课程特点。

不同课程有其不同的特点。例如,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1、人力资源管理以理论为指导,理论性较强。

2、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内容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

3、人力资源管理学术院派思想很多,介绍的是多数人能接受的理论观点,绝非一家之言。

4、人力资源管理本身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一门科学,许多理论认识有待进一步发展,如何结合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际有待进一步实践。 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性实践教学的内容应在理论的指导下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微观管理技术实践、注重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作出安排。

三、符合开放教育学习模式。

开放教育是基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因特网、多媒体计算机、教育网络和校园网等),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辅导、指导为辅,学校提供学习支助服务,同学之间协作学习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课程性实践教学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实践教学方法分为直接实践法和间接实践法。案例教学是课程实践教学经常采用的间接实践法,要求学生通过分析案例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基于因特网的开放教育模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讲座学习和协作学习,能较好地应用案例教学法,有较成功的实践。利用因特网开展案例教学,笔者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只是进行了简单地运用,例如,将所编制的案例在网上发布,学生完成之后通过书面或

电子的方式发回,对一些典型的回答在辅导课集中反馈。

四、适合学生特点。

一般来说,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实践教学、内容和要求是不同的。为了使实践教学具有针对性,需对就读学生的进行了解。通过调查(面谈、座谈方式)及教学过程的了解,就读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具有如下特点:

1、大多数学员就学的目的是抱着学些知识,帮助工作能力,能为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绝大多数学员从事不同行业管理工作。例如,笔者所在学样工商管理专业(本科)2000级秋67人有59人从事管理工作,2001春52人有40人从事管理工作;2001秋49人中有37人从事管理工作,分别占所在班级的88.06%,76.92%,75.5%。

3、许多学生本身在工作单位里独担一面,具有较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他们求学的目的是:如何把工作做的更好,渴求理论知识的指导。

4、一些学生具有“唯学历化”倾向。由于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招员、提干和涨工资都与文凭和学历挂钩,而且越来越有高学历化的趋势。

因此,从事管理岗位工作都需要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应用技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设计尽最大可能立足于学生的岗位,使学生觉得学了之后有用,使之从“供给驱动式”转变为“需求驱动式”教育。例如,笔者曾设计了如下两个题目作为实践作业:(1)通过写工作日志(一周),写出自己所在岗位的工作说明书。(2)请你写出自己所在岗位的评价要素、评价标志、评价标度。

总之,实践教学是远程开放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代替的重要环节,需要不断地探索。

(蒋龙成,是杭州广播电大《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责任教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