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以购买力平价判定人民币汇率低估的可靠性分析

以购买力平价判定人民币汇率低估的可靠性分析

来源:爱站旅游


以购买力平价判定人民币汇率低估的可靠性分析

【摘要】 有关国内外研究者以购买力平价判定人民币汇率目前被低估。本文通过检验实际汇率的平稳性以及名义汇率与国内外价格水平是否具有协整关系,对人民币汇率低估问题进行研究,得出以购买力平价判定人民币汇率低估缺乏可信的支持。

【关键词】 购买力平价 人民币汇率 低估

一、引言

今年2月份以来,人民币汇率大体呈贬值趋势,国际上随之又掀起了对“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的批判,近日美国财长杰克·卢访华时称当前人民币汇率仍被低估。购买力平价是汇率分析重要的理论依据,由于名义汇率经常发生大幅波动,以购买力平价作为货币转换因子就具备了实际意义。国内外有关学者就是以购买力平价为依据判定人民币汇率目前被低估。然而这一依据是否合理?把握这一问题,对于实施汇率调控政策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当前以购买力平价理论断定人民币汇率被低估是否可靠。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很多国内外研究者都以购买力平价理论作为研究各国汇率变动的重要工具。

Liu(1993)研究了9个拉美国家于20世纪40年代末至1989年的汇率变动情况,发现使用消费物价指数表示价格水平时,其中4个国家的名义汇率与国内外价格指数间存在协整关系。Chou和Shih(1998)以1978—1994年的人民币名义汇率和中美消费物价指数季度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并计算出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比较发现1978—1989年间除1986年外的中美名义汇率均被高估;1990—1994年间除1993年外中美名义汇率均被低估。

张晓朴(2000)对1979—1999年人民币名义汇率与中美两国消费物价指数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中国实际汇率不平稳,而名义汇率与中美两国消费物价指数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方程系数不符理论实际,因而不能以购买力平价解释人民币汇率。胡援成(2003)对1981—1999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进行了单位根与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名义汇率、美国消费物价指数和中国零售物价指数或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之间不具有协整关系,购买力平价没有可信的支持。范爱军和韩青(2008)对中国1985—2004年的实际汇率进行了平稳性检验,并对名义汇率与国内外价格水平进行了协整检验,均得出购买力平价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解释缺乏立足依据。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大多通过检验实际汇率的平稳性以及名义汇率与国内外价格水平是否具有协整关系对购买力平价与汇率进行研究。本文就此已有思路进行分析。

三、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两国货币比价由其购买力水平决定,购买能力越强,货币汇率越高,而一国购买力又是由其国内价格水平所决定。

1、绝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某一时点上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购买力的对比,公式为:E=■(直接标价法),E为现汇率;Pt为t时期本国一般物价水平;Pft为t时期外国一般物价水平。

2、相对购买力平价

相对购买力平价是指一定时期内本国与外国物价的变动引起的汇率变动,公式为:E=E0?鄢■(直接标价法),E为现汇率;E0为基期汇率;Pt/P0为0到t期的本国价格指数;Pft/Pf0为0到t期的外国价格指数。

四、实证分析

1、分析模型

(1)实际汇率

实际汇率是由两国货币的现汇率经两国价格水平调整后得到的。某一时点上的实际汇率为Ea=■(绝对购买力平价下);该汇率动态化即得相对购买力平价下的实际汇率t期比基期的值:■=■?鄢■。现实经济环境中“一价定律”难以成立,因而名义汇率将偏离绝对购买力平价,导致绝对购买力平价无法成立,此时只能以相对购买力平价测算实际汇率,且其不恒为1。

计算实际汇率前需要选择合适的基期,即要求该时期点上名义汇率处于长期均衡水平,基期实际汇率为Ea0=1,基期确定后计算公式可简化为Ea=■?鄢■。本部分选取的数据以1990年为基期,是因为该年度中美两国经济运行比较稳定,且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2)三变量模型

以人民币名义汇率与中美两国消费物价指数算出实际汇率Ea=■?鄢■,CPID表示国内消费物价指数;CPIF表示美国消费物价指数,两边取对数后为:

lnEa=lnE-lnE0+lnCPIT-lnCPID (1)

lnEa移至等式左边,方程变为:

lnE0=?琢+?茁lnCPID-?酌lnCPIF+?着 (2)

本部分基于如上的三变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式中,?琢为常数项;?茁为人民币汇率受国内消费物价指数变动的影响程度;?酌为人民币汇率受美国消费物价指数变动的影响程度;?着为随机扰动项;E0为人民币名义汇率(直接标价法)。若实证分析得(2)式成立,且?茁>0、?酌>0,则以购买力平价解释人民币汇率的决定便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2、数据选取与处理

本文选取1990—2012年中美两国消费物价指数代表两国价格水平,二者均以1990年为基期。中国消费物价指数与人民币名义汇率均源自中国统计局,美国消费物价指数源自美国劳工统计局。选取的同期人民币名义汇率为每100美元兑换的人民币数额(直接标价法)。

3、实际汇率的平稳性检验

本部分运用ADF法检验实际汇率时间序列Ea的平稳性。实际汇率的ADF统计值均大于1%、5%、10%各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而一阶差分后的实际汇率ADF统计值均小于各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因此实际汇率是一阶单整的非平稳序列。此外,还可以从其趋势图(图1)中明显地看出实际汇率序列并不平稳。

汇率不仅决定于购买力平价,国际收支状况、宏观经济政策与贸易条件等经济变量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汇率,因而实际汇率波动频繁,经常大幅偏离其均值。当在长期中实际汇率经过频繁的波动最终能回复到其均值水平时,该均值可被认为是购买力平价,即可以说购买力平价是成立的。但由ADF检验可知,实际汇率并非平稳,说明长期中实际汇率不能逐渐趋于均衡水平,这就否定了购买力平价对人民币汇率解释的适用性。4、协整检验

检验结果显示:中国消费物价指数为平稳序列,而美国消费物价指数与名义汇率为一阶单整序列。各变量序列不符合协整检验的前提——同阶单整,因此这三者间不存在协整关系,三变量模型不成立,即人民币汇率与中美消费价格指数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因而以购买力平价为理论基础的“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一说不具有完全的可信性。

五、购买力平价的局限性

以购买力平价判定人民币汇率低估并不具有可靠性,原因在于现实环境无法满足购买力平价的前提条件,且价格指数的选取存在一定缺陷。

1、前提条件

购买力平价理论隐含了如下三个前提条件:一是要求所有商品和劳务必须在国与国之间形成交换关系。而事实上各国国内均存在大量只供本国消费的商品与

劳务,这些商品与劳务的价格变化并不能真正影响汇率的变动;二是要求各国间不存在交易成本。然而由于贸易壁垒、关税等保护本国产业的行为,交易成本必然存在而且不可忽视;三是购买力平价要求资本要素在各国市场之间自由流动。然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垄断因素时有存在。

总之,购买力平价理论严苛的前提条件在现实经济环境无法得到满足,因此以购买力平价为依据得出的人民币币值被低估的观点有失偏颇。

2、价格指数的选取

本文用来反映价格水平的是消费价格指数,购买力平价中不同的价格指数反映不同价格水平,如采用批发物价指数,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论。况且以消费价格指数来表示中美两国价格水平具有一定缺陷,因为两国的经济景气状况、国民收入水平、消费结构等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此外,能真正影响汇率的只能是国与国之间形成交换关系的商品和劳务,这就排除了非贸易品。因此以两国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对比缺乏严格的现实意义,也不符合购买力平价的要求。

六、结语

由以上分析可得:以购买力平价理论判定人民币汇率低估在理论与实证上都不具有可靠性。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的阶段,而美国则处于经济复苏直至稳定的阶段,两国货币价格随之变化。在此情势下,我国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着重于汇率形成机制与汇率调控政策两方面的工作,充分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作用,促进汇率趋向合理均衡水平,以实际行动化解国内外舆论压力。

【参考文献】

[1] Liu,Peter C.:Purchasing Power Parity in Latin America:A Cointegration Analysis[M].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e,1993.

[2] Chou W L.,Shih Y C.:The equilibruim exchange rate of the Chinese Renminbi[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1998(6).

[3] 张晓朴:购买力平价思想的最新演变及其在人民币汇率中的应用[J].世界经济,2000(9).

[4] 胡援成:人民币实际汇率与购买力平价[J].当代财经,2003(2).

[5] 范爱军、韩青:购买力平价理论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适用性分析[J].经济评论,2008(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