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综合复习(及解析)

人教版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综合复习(及解析)

来源:爱站旅游
人教版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综合复习(及解析)

1.下面哪种方法不是404×25的简便算法( )。 A.400×25+4×25

B.400×25+4

C.101×(4×25)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通过观察题目并进行分析知道,解答本题时,先将404改写成400+4,再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使计算简便,还可以把404改写成101×4,再运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据此进行解答。 【详解】

A.404×25=(400+4)×25=400×25+4×25,不符合题意。 B. 400×25+4,符合题意。

C.404×25=101×4×25=101×(4×25),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乘法结合律、分配律的灵活运用。 2.下面的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轴对称图形是指平面内,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据此作答即可。 【详解】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判断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A。 【点睛】

熟练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3.下面每组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 A.20dm,12dm,10dm C.4cm,8cm,4cm

B.5m,3m,9m D.8cm,20cm,6cm

答案: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12dm+10dm>20dm,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能围成三角形。 B.5m+3m<9m,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 C.4cm+4cm=8cm,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 D.8cm+6cm<20cm,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 故答案为:A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4.观察下面的立体图形,从( )看到的图形是

A.左面

B.右面

C.上面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先分别画出从左面、右面、上面看到的图形,然后再选择即可,从左面看,可看到2层,第一层可看到3个小正方形,第二层最左边可看到1个小正方形;从右面看,可看到2层,第一层可看到3个小正方形,第二层最右边可看到1个小正方形;从上面看,可看到3排,第一排可看到3个小正方形,第二排最中间可看到1个小正方形,第三排最中间可看到1个小正方形;依此画图并选择。 【详解】 A.从左面看:

B.从右面看:;

C.从上面看:;

故答案为:B 【点睛】

熟练掌握对三视图的认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不改变数的大小,所有零都能去掉的数是( )。 A.40.007

B.40.700

C.47.000

D.0.4700

答案: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任意个零,小数的大小不变,由此解答。 【详解】

A.40.007去掉所有零变成4.7,不符合题意; B.40.700去掉所有零变成4.7,不符合题意;

C.47.000去掉所有零变成47,和原数相等,符合题意; D.0.4700去掉所有零变成.47,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去零后数的大小是否改变,0作为小数部分的尾数时,去掉后不改变数的大小。 6.9.52中“5” 所在的数位的计数单位是( )。 A.十分之一

B.百分之一

C.千分之一

答案: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在9.52中“5”在十分位上,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据此解答。 【详解】

9.52中“5”所在的数位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小数的数位与计数单位:十分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位上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千分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 7.下图中的一个大正方形表示“1”,阴影部分表示( )。

A.2.50 B.2.05 C.2.005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观察发现,第三个大正方形被平均分成了100份,阴影部分是5份,即是0.05,与前面两个大正方形合起来,就是2.05。 【详解】 1+1+0.05=2.05 故答案为:B 【点睛】

熟练掌握小数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四(1)班有30人,共向偏远山区的学生捐款205元,每人捐了5元或10元,捐5元的同学有( )人。 A.11

B.15

C.19

5,用小数表示100答案: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假设全是捐的10元,则一共有30×10=300元,这比已知的205元多出300-205=95元,因为捐10元的比捐5元的每人多10-5=5元,所以可以得出捐5元的人数,95÷5=19人,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

假设全是捐的10元,则捐5元的有: (30×10-205)÷(10-5) =(300-205)÷5 =95÷5 =19(人)

捐10元的有:30-19=11(人) 故答案为:C 【点睛】

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9.小红英语、语文总分是184,数学是89分,她三科的平均分是( )。 A.91

B.89

C.92

答案:A

解析:A 【解析】 【分析】

用英语、语文的总分加数学的分数计算出三科的总分,然后用三科的总分除以3即可。 【详解】

184+89=273(分)

273÷3=91(分) 故答案为:A 【点睛】

熟练掌握平均数的求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98吨=( )千克 120厘米=( )米

2元9角5分=( )元 ( )平方分米=1.6平方米 解析:1.2 2.95 160 【解析】 【分析】

(1)1吨=1000千克,因此用1.98乘1000即可; (2)100厘米=1米,因此用120除以100; (3)10角=1元,100分=1元,依此换算;

(4)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因此用1.6乘100即可。 【详解】

(1)1.98×1000=1980,即1.98吨=1980千克; (2)120÷100=1.2,即120厘米=1.2米; (3)2元9角5分=2.95元;

(4)1.6×100=160,即160平方分米=1.6平方米。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单位之间的换算,熟记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0.7里面有( )个0.1,2.56里面有( )个0.01。 解析:256 【解析】 【分析】

根据小数的意义可知,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其中一份用小数表示是0.1,7份就是0.7。也就是0.7里面有7个0.1。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0份,其中一份用小数表示是0.01。即2.56里面有256个0.01。 【详解】

0.7里面有7个0.1,2.56里面有256个0.01。 【点睛】

本题考查小数意义的应用。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1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像这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12.除数乘7,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该( )。 解析:乘7 【解析】 【分析】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不为0的数,商不变;据此可知,除数乘7,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该乘7。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除数乘7,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该乘7。 【点睛】

熟练掌握商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下面是两个小数a和b,这两个小数的和、积、商分别是多少?

a0.00……0105 b0.00……0351994个01996个0

ab( )

ab( ) ab( )

0.00……01085

解析:

1994个00.00036753989个0 30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a是小数点后有1994+2-1=1995位的小数,b是小数点后有1996+2-1=1997位小数,那么把a和b的小数点向右移动1997位,那么a就成了10500,b就成了35;因为10500+35=10535,10500×35=367500,10500÷35=30;所以a+b的结果是1053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1997位,a×b的结果是36750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1997×2=3994位,a÷b根据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可以得出结果就是10500÷35的结果;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a0.00……01051994个0

b0.00……0351996个0

a+b=0.00……01085

1994个0a×b=

0.00036753989个0

a÷b=30 【点睛】

此题考查了多位小数的计算,关键是明确小数点的位数即可。

14.有20个同学去郊游,每人带一瓶矿泉水.超市里的矿泉水买4瓶送1瓶,它们只需买________瓶就可以了. 解析:16 【解析】 【详解】 略

15.认真数一数。

( )个三角形 ( )个长方形 解析:8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图可知,图中单独的三角形有3个,由两个三角形组成的三角形有2个,由三个三角形组成的三角形有1个,则一共有3+2+1=6个三角形。

图中单独的长方形有4个,由两个长方形组成的长方形有2个,由三个长方形组成的长方形有2个,则一共有4+2+2=8个长方形。 【详解】

( 6 )个三角形 ( 8 )个长方形 【点睛】

数图形个数时,要按照顺序数,才能做到不重不漏。

16.小马虎在计算一道除法算式时,错把除数43写成了34,结果商是8,余数是29,正确的商应是( )。

答案:7 【解析】 【分析】

34乘8的积加29等于被除数,再用被除数除以43即可解答。 【详解】 34×8+29 =272+29 =301 301÷43=7 【点睛】

熟练掌握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解答本

解析:7 【解析】 【分析】

34乘8的积加29等于被除数,再用被除数除以43即可解答。 【详解】 34×8+29 =272+29 =301 301÷43=7 【点睛】

熟练掌握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龟和鹤共有30个头,84只脚。龟有( )只,鹤有( )只。

答案:18 【解析】 【分析】

假设全部为龟,共有脚4×30=120只,比实际的84只多:120-84=36只,因为我们把鹤当成了龟,每只多算了4-2=2只脚,所以可以算出鹤的只数,列式为:36÷2=18

解析:18 【解析】 【分析】

假设全部为龟,共有脚4×30=120只,比实际的84只多:120-84=36只,因为我们把鹤当成了龟,每只多算了4-2=2只脚,所以可以算出鹤的只数,列式为:36÷2=18(只),那么龟就有:30-18=12(只);据此解答。 【详解】

假设全是龟,则鹤有: (30×4-84)÷(4-2) =36÷2 =18(只)

龟:30-18=12(只)

即龟和鹤共有30个头,84只脚。龟有12只,鹤有18只。 【点睛】

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

18.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8平方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答案:14平方厘米 【解析】 【分析】

在平行四边形中画一条线,将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小平行四边形,如下图所示:

观察图形可知,左边的小平行四边形被分成了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右边的小平行四边

解析:14平方厘米 【解析】 【分析】

在平行四边形中画一条线,将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小平行四边形,如下图所示:

观察图形可知,左边的小平行四边形被分成了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右边的小平行四边形被分成了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则阴影部分的面积就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28÷2=14(平方厘米)

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4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14平方厘米。 【点睛】

明确阴影部分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9.口算。

0.380.06 50.15 64.25.7 5432773 0.970.09 12.89.86 17.054.58 9800254 4.3553.6 3.50.06 1552065 996666 44100 078 9.141.434.57 123123

答案:44;4.85;69.9;443; 0.88;2.94;12.47;98; 57.95;3.56;110;6600; 0.44;0;12.28;9 【解析】 【分析】 【详解】 略

解析:44;4.85;69.9;443; 0.88;2.94;12.47;98; 57.95;3.56;110;6600; 0.44;0;12.28;9 【解析】

【分析】 【详解】 略

20.竖式计算并验算。

26.6+13.5= 32.13-19.4=

答案:1;12.73 【解析】 【分析】

(1)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2)加

解析:1;12.73 【解析】 【分析】

(1)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2)加法的验算方法:一种是交换加数的位置,再计算一次;一种是和减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3)减法的验算方法:一种是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一种是被减数减差等于减数。 【详解】

26.6+13.5=40.1 32.13-19.4=12.73

32.1332.1326.613.513.5验算:26.6 19.4验算:12.73

12.7319.4040.140.121.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2-8.2-1.8 12.36+6.5+7.64+3.5 57×101-57

答案:2;30;5700 【解析】 【分析】

(1)利用小数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

(2)利用小数加法交换律交换6.5和7.64的位置,再利用小数加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3)利用整数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

解析:2;30;5700 【解析】

【分析】

(1)利用小数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

(2)利用小数加法交换律交换6.5和7.64的位置,再利用小数加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3)利用整数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详解】 12-8.2-1.8 =12-(8.2+1.8) =12-10 =2

12.36+6.5+7.64+3.5 =12.36+7.64+6.5+3.5 =(12.36+7.64)+(6.5+3.5) =20+10 =30 57×101-57 =57×(101-1) =57×100 =5700

22.在跳高比赛中,李明跳了1.21m,王强跳得比李明低0.13m,刘军跳得比王强高0.04m,刘军跳了多少米?

答案:12米 【解析】 【分析】

李明跳的高度减去0.13米等于王强跳的高度,王强跳的高度加上0.04米等于刘军跳的高度,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 1.21-0.13+0.04 =1.08+0.04 =1

解析:12米 【解析】 【分析】

李明跳的高度减去0.13米等于王强跳的高度,王强跳的高度加上0.04米等于刘军跳的高度,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 1.21-0.13+0.04 =1.08+0.04 =1.12(m)

答:刘军跳了1.12米。 【点睛】

要分析清楚谁比谁低,谁比谁高,然后再列式计算。 23.小红的身高是多少米?

答案:57米 【解析】 【分析】

用小强的身高加0.25计算出老师的身高,然后用老师的身高减0.08就得到小红的身高。 【详解】

1.4+0.25=1.65(米) 1.65-0.08=1.57(米) 答:

解析:57米 【解析】 【分析】

用小强的身高加0.25计算出老师的身高,然后用老师的身高减0.08就得到小红的身高。 【详解】

1.4+0.25=1.65(米) 1.65-0.08=1.57(米) 答:小红的身高是1.57米。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先计算出老师的身高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4.乐乐和爸爸参加户外登山运动。他们用18分钟走了810米山路,照这样的速度,剩下的270米山路还要走多长时间?

答案:6分钟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用810米除以已经走的时间,计算出乐乐和爸爸每分钟走多少米路;再用剩下的270米除以每分钟走的米数,即可求出还要多长时间。

【详解】 270÷(810÷18)

解析:6分钟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用810米除以已经走的时间,计算出乐乐和爸爸每分钟走多少米路;再用剩下的270米除以每分钟走的米数,即可求出还要多长时间。 【详解】 270÷(810÷18) =270÷45 =6(分钟)

答:剩下的270米山路还要走6分钟。 【点睛】

求出乐乐和爸爸每分钟走多少米路,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5.周末,吴老师和19名同学一起到美丽的“西湖连江”去划船,怎样租船最省钱?需要多少钱?

船型 大船 小船 限坐人数 6 4 每条船的租金 42元 30元 答案:2条大船和2条小船;144元 【解析】 【分析】

先分别计算出租各船一个人所需钱数,比较可知,租大船便宜,尽量多租大船,且没有空位最省钱,据此解题即可。 【详解】 42÷6=7(元) 30÷4=7.

解析:2条大船和2条小船;144元

【解析】 【分析】

先分别计算出租各船一个人所需钱数,比较可知,租大船便宜,尽量多租大船,且没有空位最省钱,据此解题即可。 【详解】 42÷6=7(元) 30÷4=7.5(元) 7.5>7

租3条大船,1条小船, (1+19)÷6 =20÷6

=3(条)……2(人) 42×3+30×1 =126+30 =156(元)

租2条大船,2条小船; 6×2+4×2 =12+8 =20(人) 42×2+30×2 =84+60 =144(元)

答:租2条大船和2条小船最省钱,需要144元钱。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最优化问题,关键是计算一个人坐各船所需钱数,找到最佳租船方案。 26.下面两个统计图反应的是甲、乙两名同学的数学自测成绩和在家学习时间分配情况,看图后回答问题。

(1)谁的成绩提高得快?

(2)谁思考时间多一些?多几分钟? (3)你喜欢谁的学习方法?为什么?

答案:(1)甲;

(2)甲思考时间多一些,多10分钟;

(3)甲,甲的学习方法比乙的方法更有学习效果。 【解析】 【分析】

(1)观察甲、乙两名同学的数学自测成绩,看谁成绩上升得快; (2)观察甲、乙两名

解析:(1)甲;

(2)甲思考时间多一些,多10分钟;

(3)甲,甲的学习方法比乙的方法更有学习效果。 【解析】 【分析】

(1)观察甲、乙两名同学的数学自测成绩,看谁成绩上升得快;

(2)观察甲、乙两名同学在家学习时间分配情况统计图,得到甲乙各自的思考时间进行解答;

(3)根据观察,说出合适的理由即可。 【详解】

(1)甲的成绩提高得快。

(2)甲思考时间40分钟,乙思考时间30分钟,40-30=10(分) 答:甲思考时间多一些,多10分钟。

(3)答:喜欢甲的学习方法,甲的学习方法比乙的方法更有学习效果。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实际应用,根据题目不同的要求观察相应的图形。 27.春润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统计如下:

(1)完成上面的统计图。

(2)最受五、六年级学生欢迎的是( )组。 (3)参加( )组的两个年级的人数相差最大。 (4)六年级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比五年级多( )人。

答案:(1)见详解; (2)电脑; (3)电脑; (4)10; 【解析】 【分析】

(1)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把数据和相应的条形统计图结合起来画图即可; (2)观察条形统计图,那个条形最高说明喜欢的学生最

解析:(1)见详解; (2)电脑; (3)电脑; (4)10; 【解析】 【分析】

(1)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把数据和相应的条形统计图结合起来画图即可;

(2)观察条形统计图,那个条形最高说明喜欢的学生最多,电脑组的两个条形统计条最高;

(3)观察条形统计图,看那两个条形相差最多说明相差人数最大,,电脑组的两个条形统计条相差最大;

(4)各年级小组人数相加然后让六年级人数和减去五年级人数和即可; 【详解】 (1)画图如下:

(2)最受五、六年级学生欢迎的是(电脑)组。 (3)参加(电脑)组的两个年级的人数相差最大。 (4)六年级: 25+12+8+20

=37+8+20 =45+20 =65(人)

五年级:18+10+12+15 =28+12+15 =40+15 =55(人) 65-55=10(人)

答:六年级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比五年级多10人。 【点睛】

本题考查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掌握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以及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