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施工设计控制张拉力,是指预应力张拉完成后钢绞线在锚夹具前的拉力。因此,在钢绞线预应力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时,应以钢绞线两头锚固点之间的距离作为钢绞线的计算长度,但在预应力张拉时钢绞线的控制张拉力是在千斤顶工具锚处控制的,故为控制和计算方便,一般以钢绞线两头锚固点之间的距离,再加上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中的工作长度,作为钢绞线预应力张拉理论伸长量的计算长度,此处千斤顶中的工作长度取值50cm,现场可据实调整。
1. 张拉计算所用常量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Ep=1.95×105Mpa=1.95×105N/mm²; 预应力单根公称截面面积Ap=139mm²; 预应力钢材标准强度fpk=1860Mpa;
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k=0.0015(此为临时计算数据,实际需经现场试验确定);
预应力钢材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μ=0.25(此为临时计算数据,实际需经现场试验确定);
设计图纸要求:锚下张拉控制应力σcon=0.75fpk=1395MPa。 2. 计算所用公式
预应力筋张拉端的拉力P的计算:
𝑃=𝜎con×𝐴𝑝×𝑛×𝑏×
11000
(KN)
式中: σcon--预应力钢材的张拉控制应力(Mpa); Ap--预应力单束钢筋公称截面面积(mm2); n--同时张拉预应力筋的根数; b--超张拉系数,不超张拉取1.0。 分段预应力筋的终点张拉力Pj的计算:
玉楚高速TJ-12标项目经理部 - 1 -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T梁张拉计算书 𝑃𝑗=𝑃×𝑒−(kx+𝜇𝜃) (KN)
式中: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拉力(KN);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的夹角(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取0.0015; μ--预应力钢材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取0.25; 分段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应力Pp的计算:
𝑃𝑝=
式中数据同上。
分段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量ΔL的计算:
LPpLApEp𝑃×(1-e−(kx+𝜇𝜃))kx+𝜇𝜃
(KN)
(mm)
式中: 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应力(KN); Ap--预应力单束钢筋公称截面面积(mm²);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²); L--分段预应力筋的长度(mm)。 3.计算过程
(1)张拉控制力P的计算:
本标段采用s15.2钢绞线作为预应力钢材,锚下控制应力1395Mpa。 此处以40米连续T梁边跨中梁体N1作为计算示例,详细说明其伸长量的计算方法,其余预应力束的计算过程不再详细说明,仅以表格的形式给出计算结果。
计算步骤如下: 1.钢绞线分段
根据图纸钢束布置图计算钢绞线分段长度:
- 2 - 玉楚高速TJ-12标项目经理部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T梁张拉计算书 ①直线段(锚固点至竖弯终点);
𝐿1=√(1490.7−24.25)2+(178−36.8)2=1473.2𝑐𝑚 ②曲线段(竖弯终点至竖弯起点):
𝐿2=2×𝜋×1910×
③直线段(竖弯起点至中线):
4000
𝐿3=+5−1673.8=331.2𝑐𝑚
2此束为双向对称张拉取半束计算伸长量,计算数值乘2即为总伸长量。 根据上图所示共分为:AB(工作段)、BC、CD、DE共4段进行计算。 曲线段CD的弧度:θ=5.5°×π/180°=0.0959rad 分段表格如下:
分段 长度x(m) 弧度θ(rad) AB(工作段) 0.5 0 BC 14.732 0 CD 1.833 0.0959 DE 3.312 0 5.5°360°=183.3𝑐𝑚
2.计算各段平均张拉应力 AB段:
A端张拉力:𝑃𝐴=𝜎con×𝐴𝑝=193905𝑁 B端张拉力:𝑃𝐵=𝑃𝐴×𝑒−(kx+𝜇𝜃)=193760𝑁 AB段平均张拉力:𝑃AB=AB段伸长量:𝛥𝐿AB=BC段:
C端张拉力: 𝑃𝐶=𝑃𝐵×𝑒−(kx+𝜇𝜃)=189525𝑁 BC段平均张拉力: 𝑃BC=BC段伸长量:𝛥𝐿BC=
玉楚高速TJ-12标项目经理部 - 3 - 𝑃𝐴×(1-e−(kx+𝜇𝜃))
kx+𝜇𝜃
𝑃𝐴𝐵×𝐿AB×1000
𝐴𝑝×𝐸𝑝
=193832𝑁
=3.6𝑚𝑚
𝑃𝐵×(1-e−(kx+𝜇𝜃))
kx+𝜇𝜃
𝑃𝐵𝐶×𝐿𝐵𝐶×1000
𝐴𝑝×𝐸𝑝
=191634𝑁
=104.2𝑚𝑚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T梁张拉计算书 CD段:
D端张拉力: 𝑃𝐷=𝑃𝐶×𝑒−(kx+𝜇𝜃)=184527𝑁 CD段平均张拉力: 𝑃𝐶𝐷=CD段伸长量:𝛥𝐿CD=DE段:
E端张拉力: 𝑃𝐸=𝑃𝐷×𝑒−(kx+𝜇𝜃)=183613𝑁 DE段平均张拉力: 𝑃𝐷𝐸=DE段伸长量:𝛥𝐿DE=T3束伸长量:
𝐿左=𝐿右=𝛥𝐿AB+𝛥𝐿BC+𝛥𝐿CD+𝛥𝐿DE=142.9𝑚𝑚 其余计算数据见附件:预制T梁伸长量计算表格。 经计算伸长量与图纸伸长量偏差较小,基本无误。 4.附件
T梁张拉计算表。
𝑃𝐷×(1-e−(kx+𝜇𝜃))kx+𝜇𝜃
𝑃𝐷𝐸×𝐿𝐷𝐸×1000
𝐴𝑝×𝐸𝑝
𝑃𝐶×(1-e−(kx+𝜇𝜃))kx+𝜇𝜃
𝑃𝐶𝐷×𝐿𝐶𝐷×1000
𝐴𝑝×𝐸𝑝
=187015𝑁
=12.6𝑚𝑚
=184069𝑁
=22.5𝑚𝑚
- 4 - 玉楚高速TJ-12标项目经理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