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浮华的爱情围城空悲剧……………………………………………1
二勾心斗角的职业围城落荒的悲剧……………………………………2
三、“巧妙”的婚姻围城死悲剧………………………………………3
注释………………………………………………………………………5
参考文献…………………………………………………………………5
浅谈《围城》中的悲剧
【摘要】:《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唯一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现代文学经典。钱老先生在序里面说到他写这本书是为了写现代中国的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小说《围城》中的方鸿渐就是这一类人物的典型代表。全书以方鸿渐为线索从他的爱情、职业、家庭的坎坷遭遇,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心里劣根和他们的悲剧,他们复杂而矛盾的人生理想和懦弱的人格特征使他们不能摆脱精神“围城”的束缚,只能在这个围城中苟且存活碌碌无为。《围城》这个书名它本身就有一种哲学的意向,方鸿渐就是被困的围城中
1
的人。他一直生活在围城中,逃脱了一个围城又是踏入另一个围城的开始,形成一个链环的围城悲剧。
【关键词】:围城 悲剧 爱情 职业 婚姻
《围城》被誉为“新儒林外史”。它采用独特的手法,辛辣、毫不留情的揭示了当时文人群落的那种虚伪、自欺欺人、懦弱无能、毫无出处的悲剧。这种悲剧在本书中随处可见,从方鸿渐的爱情、职业、婚姻的失败更是让人体会颇深。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一开始出现在读者的眼中,就接二连三地陷入了“围城”,踏上悲剧的路途。
浮华的爱情围城空悲剧
说到爱情总是让人很神往,充满憧憬。但小说主人公的爱情却总是跌宕起伏,他想要的得不到,不想要的总是接踵而来,他就陷入在这种尴尬的环境中,摇摆不定,没有方向。在这部作品中共有3个主要的女性形象与主人公方鸿渐有着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正是这些爱或不爱,亦真爱亦假爱的感情,构造了方鸿渐的爱情悲剧。仔细分析方鸿渐的爱情悲剧产生主要是因为:
(一)玩世不恭,荒唐苟且的习性
小说开始就写方鸿渐在轮船上与跟澳门已经有未婚夫的鲍小姐的露水“爱情”(方鸿渐觉得他对鲍小姐还谈不上爱,故不能称为纯粹的爱情)。方鸿渐被鲍小姐那句“你让我想起我的未婚夫,你与他像极了”轻易的就钩住,他感觉又害羞又得意,俩个人的感情像热带植物一般飞速生长。他们二人之间的情感其实就像是一场游戏,经不起一点儿推敲,是寂寞的繁衍物,是空虚寂寞生活里刨出来的苟且欢愉。就像是一根火柴火热的燃烧一刹那,
2
剩下的还是带着烧灼气味一如既往的冰冷枯枝。
在二人的一次私会被管方鸿渐房舱的阿刘抓住把柄并勒索了二人俩次后,鲍小姐开始对他冷淡不屑,方鸿渐就像是丢了一件还没有玩够的玩具。极力想挽救回来,但是在鲍小姐上岸后,他也知道没有任何的可能了,遂发出女人是最恐怖的感叹!但面对一件新的“玩物”对他早就心仪又想维持矜持希望他主动示爱不成的苏文纨终是放弃了自己的架子在鲍小姐走后主动与方鸿渐谈话,面对这位长的漂亮又是海外留学的博士女生的青睐,方鸿渐感到非常满足全然忘了他自己所说女人是最恐怖的话,又乐此不疲的开始了另一场情感游戏。
这里的方鸿渐就是把“爱情”当作他寂寞空虚旅途的一种寄托,一种欢愉,他自鸣得意的玩弄于其中,没有任何的责任感。
(二)纨绔子弟的优柔寡断作风
在他与苏文纨刚接触的时候,他就断定自己不爱她, “好比俩条平行的直线,无论距离怎么近,拉的怎么长,都终和不拢来为一体”①来形容他们之间的关系,但是对于苏小姐为他做的种种超越友情的事情,他一边非常享受另一边又感到惶诚惶恐怕给苏文纨带来误会,怕需要对苏文纨负责,但又不敢果断的拒绝,只希望快点到达上海由时间和距离来冲淡这一切。他的优柔寡断使他一直不能果断的向苏文纨表明自己的真情实感,真实的自己一直受到深深的束缚和压抑不由自主的就被苏文纨牵着走进她的温柔漩涡。
到了上海的方鸿渐由于自己生活的无为与感情上的空虚,不仅又想念起苏文纨的温柔,并把苏文纨比喻成安眠药,他知道对自己不利,但是他又不满这寡淡死水般的生活,为贪图这一时的满足他宁愿聪明人做傻事。
3
方鸿渐的优柔寡断使苏文纨对他的爱恋就像是一只被风鼓舞的船帆般,飞速的乘风破浪、汹涌的向他涌来。面对这排山倒海的危机,方鸿渐还是一副不为所动的纨绔子弟样,虽然他在心里也数次提醒告诫自己要果断些,不要弄假成真,但是他还是一个思想派,没有真正的行动,他与苏文纨的接触中也就一直漂浮了暧昧的因子。而就在此时,他心目中的女神唐晓芙降临到他的身边,他对唐晓芙可谓是一见钟情,二见倾心,三见相思。
在苏文纨一次又一次的爱情猛攻与方鸿渐对唐晓芙的感情与日剧增的双重攻击下,方鸿渐终是在逼不得已的情形下向苏文纨摊牌了,恼羞成怒的苏文纨给与了方鸿渐重重的一击,把方鸿渐在轮船和鲍小姐的“爱情”,假文凭等事都添油加醋的告诉了唐晓芙,使得已对方鸿渐暗生情愫的唐晓芙由爱生恨。
方鸿渐纨绔子弟的优柔寡断作风不仅断送了自己的感情,也间接导致了苏文纨的悲剧。
(三)懦弱、没有与现实抗争的勇气
虽然方鸿渐对唐晓芙的感情是极深的,但是在面对唐晓芙的误会与咄咄逼人的斥问时,他却没有为自己辩解的勇气。他把自己对唐晓芙那着魔的爱恋深深的压抑住,图然希望唐晓芙能够对他仁慈,理解他,全然就没想到靠自己去争取。其实爱情是真的需要勇气去面对,流言蜚语更需要解释、澄清彼此之间的误会。唐晓芙也是一个脾气高傲的小姐,面对方鸿渐的懦弱,她虽心生不忍,在怒气消失后给予充分的理解,但她也需要在方鸿渐主动的前提下。
在那种社会对现实的懦弱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就是为自己的人生悲剧提供了一个好的滋养环境。
4
在描写方鸿渐俩边空得不偿失的爱情悲剧中,还穿插了其他形形色色的文人,喜欢标新立异、自认为高人一等的董斜川大才子,靠着一些有名哲学家的回信就招摇拐骗、表面正经内心龌龊的哲学家褚慎明,阿谀奉承、肆意摆弄文采的诗人曹元郎这些文人的窘态在作者的笔下都被刻画的淋漓尽致。他们每次出现在文中不管是宴饮会客、谈诗论文还是各种应酬交际都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内心的空虚、虚伪无聊以及庸俗不堪,这种生活注定不会培植健康的爱情,更不会培植健康的理想,它只是社会存在的一个动态悲剧,它本身就是一个禁锢的围城需要冲破。方鸿渐在经过爱情的创伤后,决定逃离这座让他觉得昏天暗地的围城。
勾心斗角的职业——落荒的悲剧
从乌烟瘴气、腐败的职场和 探讨方鸿渐的职业悲剧。
乌烟瘴气、腐败的职场
1.老乡之间的相互算计
方鸿渐与同样在爱情上不得意的赵辛楣一起踏上了湖南的职业道路。原以为这是一个踏入仕途的跳板,没想到这只是另一座悲剧的围城。一路随行的有后来与方鸿渐结为连理的孙柔嘉,道貌岸然、处心积虑,唯利是图,贪吃好色的“君子”李梅亭,还有毫无主见、随波逐流、愚昧无知的顾尔谦这五个人由上海起航南下到湖南,组成了一个临时的“小社会”。 钱老先生通过描写发生在这个“小社会”里衣食住行的种种矛盾困扰,以及沿途的所见所闻和嘻戏调侃,体现了这些文人的脆弱、无聊、荒唐。在这一群人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打的“啪啪”响的算盘,他们一心为的只是自己的利益,毫无情义可言,只要自己能往上爬,踩在脚底下的人是谁他们都不在意。这些也都只是即将到达的三闾大学的一
5
个铺垫与过渡,在三闾大学里教育工作者和文人的各种虚伪奸诈的丑态得到了更为深刻的刻画。
在一次宴会上哲学家褚慎明引一句英国古话“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结局。”苏文纨又引用了一句法国的话说“结婚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②(但是他们也都只是意识婚姻是一座围城,其实对于职业、爱情、家庭人生的愿望也都是如此。方鸿渐的爱情围城悲剧其实绝大部分还是他自己的原因,他的纨绔子弟优柔寡断、不更世事而又玩世不恭的的性格特征是悲剧的直接原因。如果他一开始就采取认真的态度面对感情,在轮船上的时候能够把持住自己不受鲍小姐诱惑,面对苏文纨的暧昧与自作多情能够果断拒绝,对于唐晓芙的斥问能大胆为自己辩论。结果也许就不会这样。
在经历过爱情的创伤后,方鸿渐毅然决定逃离这座让他觉得昏天暗地的围城,他与同样在爱情上不得意的赵辛楣一起踏上了湖南的职业道路。一路随行的有后来与方鸿渐结为连理的孙柔嘉,道貌岸然、处心积虑,唯利是图,贪吃好色的“君子”李梅亭,还有毫无主见、随波逐流、愚昧无知的顾尔谦这五个人由上海起航南下到湖南,组成了一个临时的“小社会”。 钱老先生通过描写发生在这个“小社会”里衣食住行的种种矛盾困扰,以及沿途的所见所闻和嘻戏调侃,体现了这些文人的脆弱、无聊、荒唐。这些也都只是即将到达的三闾大学的一个铺垫与过渡,在三闾大学里教育工作者和文人的各种虚伪奸诈的丑态得到了更为深刻的刻画。
在这所大学里上自校长、训导长、各系主任,下至职员、学生、甚至还有家属,都卷入了一场令人头晕目眩的人事纠纷。职业上的排挤,情场上的竞争,堂而皇之的例行公事,见不得人的谣诼诽谤、阴谋诡计,一时间三闾大学成了竞相逐鹿的舞台。一些学者文士粉墨登场,他们之中有李梅亭那样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的半旧遗老,也有韩学愈那
6
样外形木讷、内心龌龊、伪造学历、招摇撞骗的假洋博士;有高松年那样道貌岸然、老奸巨猾、口称维护教育尊严、其实却是酒色之徒的伪君子,也有汪处厚那样依附官僚、谋取职位、意在结党自固、终于自蹈覆辙的阿木林;有陆子潇、顾尔谦那样一心攀龙附凤、专事吹拍、浅薄猥琐的势利小人,也有范懿、汪太太那样虽然混迹学府、却只在情场上显露头角、推波助澜的名门女士。其实这些人物,或像方鸿渐,不失为“可造之才”,或像赵辛楣,终竟有一技之长;或像孙柔嘉,是思虑周密、深藏韬略的女中强者他们在好的社会里,完全有可能发展为出类拔萃的人才;但在那些乌烟瘴气的环境里,由于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倒像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那样,让社会的惰力抵消掉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使他们变得庸俗不堪。而作为主角的方鸿渐在这里更加就显得相形见绌,他本来跟韩学愈一样都有着“博士文凭”,可以凭借它获得教授的职位在这个学校里有自己的一席之位,但是他又还有作为文人知识分子的尊严与操守不屑与韩学愈同流合污所以这个子虚乌有的假文凭不仅没有使他在职业中如鱼得水还给他暗中树立了一个敌人——时刻怕自己被揭穿的假洋博士韩学愈。又因为看不上外国语文系主任刘东方的妹妹而被其冷淡排挤;本来即将成为文学院院长的汪处厚对他还是青睐有加还透露出要提拔他的意思,方鸿渐也很开心备课也更加勤奋了也开始做起了名教授的梦。结果因为赵辛楣与汪太太之间的误会,不仅赵辛楣自己被牵累落荒而逃还让方鸿渐的名教授的美梦竹篮打水一场空。由于赵辛楣无意之中扯破了高校长的的华丽外衣露出了其酒色之徒的本质,方鸿渐与赵辛楣是好朋友他出走的时候又去见过他,做贼心虚的高校长生怕方鸿渐公布他的本质处处提防着他把他看作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适逢方鸿渐与孙柔嘉订婚的消息传出让追求孙柔嘉而不得的陆子潇心生恨意,偶然在方鸿渐的房间里看到一本写有“共产主义”的小册子,就断章取义把他添油加醋的呈报给了高校长。高校长抓住机会就将方鸿渐解聘了。而此时的方鸿渐对于自己的悲剧还丝毫不知,但他也开始厌倦这种勾心斗角、不受重视、处处受到排挤、前途不甚光明的教育生涯了,就在他想着如何义正言辞拒绝高校长的聘约书还要揭露这个黑暗的学校的时候,却迟迟没有等来自己的聘约书,他不敢面对也不愿相信他不断的给自己找借口给高校长找借口,事实总是那么残酷他被这座围城抛弃了。他只能被迫的落荒的
7
出走了,他甚至不知道他被解聘的真正原因。他痛恨高校长不名所以的解聘,但是又无计可施。其实在这里对于方鸿渐这个人物我们给与更多的是对他的同情,他有自尊心,有良知,有羞愧感,他看到别的同事在明争暗斗、追名逐利、表现的很龌龊、虚伪的时候,他打心里蔑视唾弃他们,在这里他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但他好虚荣、爱面子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他在不满高校长的言而无信的时候又庆幸自己还能当上副教授,他只善于在顺境中驰骋自己的想象,而不能在逆境中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决定了他不能与这个大学融合只能被剔除的悲剧。
三、“巧妙”的婚姻围城死悲剧
我们可以看到从上海到三闾大学这段漫长的旅途中孙柔嘉一直展现的是一个幼稚可爱,不知世事,通情达理,文静的知识女性;但从三闾大学回上海结婚的孙柔嘉又显得很强势,精打细算,斤斤计较,无理取闹和一般的妇女没有丝毫差别,与之前形成鲜明对比。其实方鸿渐和孙柔嘉的婚姻本来就是悲剧的开始,在开始是赵辛楣一直打趣方鸿渐,方鸿渐极力的否认,可是当他面对孙柔嘉的温柔的时候,他又总是不受控制的陷入其中,他是不爱孙柔嘉的可是对于自己对孙柔嘉的感觉他又无法用其它的话来解释。他抱着玩世不恭的态度想把孙柔嘉介绍给陆子潇,可是从范小姐那知道陆子潇在给孙柔嘉写情书的时候,他又感觉甚是不舒服。他对孙柔嘉的感觉长时间的处于一个摇摆不定,茫然的状态中,主要是在他经历过一次爱情上的失败,对自己的爱情态度还很模糊,没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和立场,还有点恐惧,没有开始新一段爱情的准备;而作为另外一方的孙柔嘉,却一直在巧妙计划,先是利用陆子潇刺激方鸿渐,后来更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挽着方鸿渐的手,用舆论让方鸿渐承认二人的身份,再对方鸿渐编造陆子潇的诽谤信,与她父亲要二人结婚的家信。方鸿渐在面对大家的舆论,孙父的“逼婚”信,以及自己在三闾大学的尴尬处境在半推半就的形式下,就与孙柔嘉订婚了。他们的婚姻也没有得不到谁的真心祝福,订婚后不久方鸿渐就被解聘了,这简直就是悲剧的前奏。孙柔嘉本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心态随方鸿渐
8
一起踏上了回上海的路,二人也由开始的和谐相处变的剑拔弩张,特别是在中途结婚后孙柔嘉已然把自己当作了方鸿渐的女主人,不但对他的现在管理有加就连他的过去她也是吃醋,一个小肚心肠的小女人一显无余。在路上二人的争吵还比较单纯二人都还能互相谅解对方,到了定居上海后, 二人的争吵更是错综复杂,不仅仅是夫妻二人的问题了,还关于各自的家庭里的问题,有妯娌之间的,婆媳之间的,翁婿之间的,乃至于亲朋好友和主仆之间的一些荒唐,无趣,龌龊的事。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的冷淡,复杂,不近人情。方鸿渐也是万分沮丧,在事业上不得志,在家里也没有话语权,他简直就是个夹心饼。在结婚后不久方鸿渐发出了“结婚以后,你总会发现你娶的不是原来的人,换了另外一个,早知道这样,结婚以前那种追求,恋爱等等全可以省掉,谈恋爱的时候,双方本相全收敛起来,到结婚后,还没有彼此认清,倒是老是婚姻干脆,索性结婚以前谁也不认
③这样的大论。识谁”在这之前我们谁也没想到文静的如邻家妹妹的孙柔嘉其实是最工于心
计的,她不仅用她的“聪明”网住了方鸿渐,控制了他的生活,其实她也是断送了自己的幸福;她与方鸿渐本来就没有深厚的感情基础,也没有共同的话题与兴趣。这样的婚姻又从哪里来的幸福。其实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方鸿渐与孙柔嘉的性格在某些方面又有些相似,他们都是知识分子,面对同样的现实,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也同样追求了,只是孙柔嘉要的是一场她所谓的幸福的婚姻,所以她用自己的方法不记后果的得到了,可惜与幸福背道而驰了;但是方鸿渐他没有孙柔嘉的勇气,他追求了但是失败了,也陷入一个悲剧。最后是方鸿渐躺在床上,以那个传了几代的钟声作为结束,让我们不仅想到了悲剧的形成不仅是二人的性格等原因,更是与这个社会有关。当时正是中西方文化热烈碰撞的时机,留洋与学习外国文化被视作一种非常时尚与神圣的事情,知识分子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外国开放的思想的影响,但她们骨子里还是有中国传统的守旧思想,在两种思想的结合作用下,就使得他们内心十分的矛盾与复杂,使他们变得诺诺弱弱、瞻前顾好,一边想大胆的追求自己想要的,一边又怕别人的舆论。人都受到极大的压抑,使她们所想的与所做的总是不相统一,他们说的话,做的事,所流露出的表情,无一不是透露着虚伪与造作的不自然与荒唐。在这种真实感情得不到真实的表现,心里话不能畅快淋漓讲出来的社会,又怎么有
9
幸福可言,又怎么会有纯碎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都是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在当时那个社会里,到处都是坟墓根本就没有爱情。所以在当时的社会方鸿渐与孙柔嘉都只是一个巧妙的死悲剧而已。
钱老先生的《围城》一直以来都享有极高的评价,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围城》以方鸿渐为线索,通过他的爱情、家庭、婚姻,向我们放映了20世纪40年代的文人的生存环境,那是一个连空中漂浮的灰尘都透着着虚伪的时代,那时的文人都受到极大的压抑,找不到自己的出路。但是仔细分析造成他们的悲剧总是有原因的。
第一所受到教育的冲突。不管是方鸿渐,还是小说中其他的人物,他们都或是在国外留过学的,或是受过外国文化的熏陶。但他们却是生活在传统思想还是颇为严重的中国,这就使她们在国外接受的开放式教育与中国现有的传统的比较保守的教育相冲突,让他们内心很慌乱,面对事情的时候也不知道到底采用哪种方式解决,懦弱,没有自己的立场,宛如站在开放与保守中间的草摇摆不定。但他们自认为有一件知识分子这样的华丽外裳,就到处炫耀,摆出一副虚荣、傲慢、自负的面孔。他们活在自己构造的一个封闭的世界中,以恭维和称赞别人的外衣为准则,其实他们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个悲剧的化身。正如一池死水里所衍生的怪物。
第二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当时中国正是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都没有安全感,都以个人为中心,人与人之间相处没有信任,都只是想方设法的从别人身上获取某种东西,来满足自己。每个人就是一座孤立的围城,冷漠,不易接近,心中只有一个巩固自己的围城的念头,其他的都不管不顾。其实他们赖以生存砌的围城也就是把自己围死在里面的悲剧坟墓。
10
当然除了外界因素以外,人的悲剧也逃脱不了自己的内在因素,如性格,态度,本身的实力。其实在这部小说里面,所描写的文人目光都很短浅,他们的理想也很平庸,本身的实力也不能发挥在真正需要的地方,这也是促成他们悲剧的大原因。
注释:
①《围城》,钱钟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第23页
②《围城》,钱钟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第89页
③《围城》,钱钟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第319页
参考文献:
1.《围城》,钱钟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
2.《中国现代文学史》,吴宏聪、范伯群,武汉大学出版社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