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辨别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研究视角

辨别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研究视角

来源:爱站旅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种文化概念的提出是人们对文化进一步理解 和认识的一个过程,是人们在相互交流过程中与时俱 进的结果。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同成果,这些 一共有产物不仅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 质对象。然而人们对一个区域内的文化,有着不同的 观察视角,观察视角的不同,所触摸到的文化概念也 会不同。某种文化的构建是来源于生活的习俗、礼仪、 习惯、伦理、仪式和其他认知的符号没置。那么,草原 文化与游牧文化它们的这些内容是否一样呢? 要研究和分析一个整体的文化概念,主要涉及到 怎样确定文化主流价值观和标准的问题,并且还要了 解这一文化在社会行为中的现实体现和物质文化的 着眼于古代或近现代的草原 生态环境的时期?倡导草原 文化的研究者开始扩展研究 视角,对远古时期的草原文 化展开了研究。于是又产生 一种研究草原远古文化的新 的历史轨迹与中华人类历史 视角,把草原人类文化发展 发展的起源紧密地结合在一 起,为草原文化研究开创了 新的视野,这种研究视角逐 渐引起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的 关注。但是游牧文化的研究 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认为 草原文化研究的内容早已被 研究游牧文化的课题所涵 盖,其研究内容并没有突破。 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可以从 研究视角上加以解释,从而 产生了辨别草原文化与游牧 文化研究视角的想法: 一口 苏 浩 问题。那么这种文化存在的基础又是什么呢?这就要 根据这种文化的内涵来确定它的名称。在确定草原文 化的名称时,所依据的是人类群体或社会共同成果的 物质对象,就是地域范围;游牧文化名称的确定是人 们智慧结晶所形成的生产方式,这两种文化名称的提 出都是依据同属自然环境存在的条件而命名的,但是 它们命名的文化视角却不相同,从而形成了两种文化 各自研究的特点。 草原是一种原生的自然物质环境,生活在这块地 域上的人们所依赖和利用草原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正 是由于依赖草原自然环境原生体的不同,所产生的生 产方式也会不同。有的民族是利用原生草原的生态 原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璧 囊 从文化发展的角 度辨别草原文化和游牧 、性,产生了自己的生产方式;有的民族是在改变草原 原生态性的基础上,产生了另一种利用草原的生产方 式。正是由于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不同时期主导的生 产方式作用,使得草原上各阶段文化发展过程的历史 变迁也会略有差异。那么研究这块地域上生存的人类 文化特征要追寻到草原生态环境的远古年代呢?还是 文化研究视角 草原文化研究视角由于 不仅仅限定在草甸草原的广 大区域之内,它还涉及到了 其它草原以及草原形成的历 史发展过程,研究内容所涵 董 囊 匿 2007年第1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盖的对象既有广泛深远的文化氛围,又有文化变迁的 历史印迹,并触摸到了生活在草原的民族生产方式变 四、从文化客体的角度辨别草原文化和游 迁的各个历史过程,对全面理解草原文化基本特征的 牧文化研究视角 传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在研究过程中它既吸取 任何文化客体的特征多少都有点随意性,也就是 了古老文化的精髓,又有现代文化成分的融合,从文 它的特征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产生。正是由于文化的 化发展的视角解释草原文化,对推动草原民族的文化 客体的随意性,所以草原文化所利用的文化客体是地 发展有着与时俱进的作用;游牧文化的研究视角倾向 域,是以自然物质为体验的文化客体,它没有直接反 于民族传统的生产方式延续,为此,它所涉及的文化 映人在社会实践的直接表现,但却利用自然物质的反 完全集中在纯游牧民族的社会活动范围内,对解释游 作用来体现人的实践活动,这正是体现草原文化研究 牧生产方式的变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生产力不 的独到之处;游牧文化所选择的文化客体是生产方 断演进变化,也就是游牧生产方式在现代化生产过程 式,它直接体验了人在社会实践中的实际作用,是一 存在的可能性被提到议事日程后,研究者们确实遇到 种常规的研究方法。 了难题。由于游牧文化的研究范围的确定,研究者开 始倾向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以此来传承游牧文化 五、从文化分析的角度辨别草原文化和游 的价值观和生态观。 牧文化研究视角 二、从民族群体的角度辨别草原文化和游 草原文化把所涉及的区域内的文化视为一个大 牧文化研究视角 系统,其大系统之中的各种文化类型在发挥和履行着 重要功能的作用,这个理论就是试图探讨特定的文化 社会学家这样解释:具有鲜明的社会和文化特点 特征在整个系统中的功能作用,整合大系统中文化的 的群体叫民族群体。草原文化在研究民族群体的文化 先进性;游牧文化是从不同文化特征的存在来维护或 特征时,并没有局限在草甸草原上,它包含了各类草 促进某一民族群体利益存在的文化形式,这一理论最 原上生活的民族群体,虽然这些民族群体的生产方式 重要的是文化形态的价值观,即有助于维护民族群体 并不相同,但他们都有共同在草原上生活的经历,他 利益的文化信念。 们都以草原为生活的背景。因此,这些生活在草原上 总而言之,文化存在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它们 的民族群体文化特征必然有相同之处。所以草原文化 之间既有区分又有相互间的联系,每种文化在社会中 研究者必然要涉及在草原上生存的人类文化的统一 都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文化 性;游牧文化的研究所涉及的民族群体,基本集中在 时强时弱。因此,我们在研究草原文化和游牧文化时 完全游牧的民族群体上,这些民族群体主要生活在北 不能把这两种不同研究视角的文化对立起来,应当从 方草甸草原上,同样这些民族群体又完全依赖于草原 各自的研究角度拓展对草原上人类文化类型的研究, 的自然生态环境而生存。因此,北方草甸草原上的民 使草原上生存的民族文化内涵得以传承。口 族群体具有鲜明的游牧社会的文化特征。 (作者单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张燕翎 三、从文化边界的角度辨别草原文化和游 牧文化研究视角 一旦一种文化的概念确定,所涉及的文化范围 就会与其它文化产生一个边界,这种文化边界的存 在既有较模糊的概念,也有视觉清晰的边界。草原文 化所涵盖的文化界线是设定在草原生存的民族群体 模糊的边界上,它既涵盖了时间划过的历史过程在 草原生存的各类民族群体,也延伸到了现代在草原 上生活的多种民族群体,他们的文化变迁过程被草 原文化大概念所融通,形成了广义的草原文化;游牧 文化边界的概念非常清晰,可以让研究者一目了然 看清游牧文化的内涵,所以它所涵盖的民族群体文 化特征是清晰的。因此,相对来讲游牧文化是狭义的 文化概念。 2007年第1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