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型水利水电工程隧洞塌方处理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隧洞塌方处理

来源:爱站旅游


浅谈小型水利水电工程隧洞塌方处理

摘要:对小型水利水电工程隧洞塌方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塌方分类、预防和处理措施作了详细论述。针对隧洞施工中发生的大塌方问题,提出了“超前临时支撑法”施工处理措施,且对该施工处理技术进行简要概述。

关键词:塌方;原因分析;预防;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u284.1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小型水工隧洞断面通常都比较小, 一般均采用全断面掘进法进行开挖, 全断面开挖主要适用于石质坚硬、完整的围岩。但在比较松软的围岩条件下, 对于较小的隧洞断面, 也不得不采用全断面掘进法。对于比较松软的围岩, 特别是四类以上围岩, 自身稳定性差, 隧洞成型很困难, 工程实际中要求采用边挖边衬工程措施。尽管如此, 在工程施工中常不可避免的发生不同程度的隧洞塌方。笔者对小型水利水电工程隧洞塌方原因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 并针对隧洞施工中发生的大塌方问题, 提出了“超前临时支撑法”施工处理措施, 且对该施工处理技术进行简要概述和举例说明。 1.塌方原因分析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供水隧洞施工中发生塌方的原因很多,根据小型水工供水隧洞的设计、施工条件并结合小型水工隧洞施工中发生塌方事故实例进行分析,塌方原因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地质勘察资料与工程实际不符,对可能出现的塌方,没有可靠的预防处理技术措施。一旦遇到软弱、破碎带地层,往往措手不及造成塌方。

1.2对不良地质地段的隧洞衬砌厚度不够,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不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山岩压力,完工后结构遭到破坏,进而引起塌方。

1.3设计时,为了节约工程投资,过分追求较短的洞线,以便缩短洞身长度,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往往将洞轴线选在垭口最底处,趁沟进洞和出洞,且晚进洞、早出洞,加大了洞口处的开挖深度和洞脸仰坡的高度,却对地质和施工的不利因素不予全方位的考虑,在隧洞洞口和洞身施工中都可能发生塌方。

1.4地质因素是造成塌方的重要原因。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往往由于建设资金困难, 对必要的地质勘探工作没有做到位,缺乏隧洞所在地段的岩土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致使水工设计人员进行隧洞设计时,只求洞线较短,将隧洞轴线选在山坳、垭口等不良的地质区域,没有避开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层。这些地方属地下水丰富、含有饱和粘土、流沙、堆积层,断裂、褶皱带,节理、裂隙发育带,各种不利的软弱结构的围岩,以及溶洞、陷穴等的不良地质区。当隧洞穿越不稳定地层时,如不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将会形成极大的塌方。

1.5施工方法不当也是塌方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

点:①对稳定性差的围岩,开挖后没有及时支护衬砌,围岩长期暴露,山岩压力增长,引起塌方。②开挖爆破时,采用强爆破或装药过多,因强烈震动引发塌方。③支撑结构不合理,支撑构件强度低,或支撑的位置和高程不当,在开挖、衬砌过程中必须拆除,引起塌方。2004年9月,苍村水库供水隧洞在开挖至进洞80m过程中,曾发生一起塌方事故,经设计、监理、施工和业主等单位有关人员现场勘察分析,亦属此类情况。④不适当的停止施工,没有搞好施工排水,使围岩长期浸泡,以致处于饱和状态,使山岩压力增大引起塌方;围岩强度下降,一经扰动,也会引起塌方。 2.塌方预防和处理措施 2.1塌方预防

对于小型水利水电工程隧洞塌方, 应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主要从以下 3 点着手预防:

2.1.1认真搞好勘测设计。在隧洞工程的勘测设计工作中,应根据岩石露头及必要的地勘资料深入调查和分析隧洞所在区域的岩土地质和水文地质,对穿越垭口、沟谷和山体的隧洞,应尽量避开断层、溶洞、堆积体流砂、地下水和软弱破碎带等不良地层,如必须通过时,应事先考虑相应的技术措施,正确选定施工方法,认真搞好施工组织设计,以便指导工程施工。

2.1.2施工中应正确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防塌技术措施,准备必要的材料和工具。防塌措施有:搞好施工排水、采用弱爆破或不爆

破开挖技术、合理掌握开挖进度、加强支撑和衬砌进度等。 2.1.3施工过程中应经常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发生塌方的种种预兆, 并采取相应的工程防护措施,防止塌方事故的发生。 2.2处理措施

对于小型水利水电工程隧洞塌方,尽管在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加强了各方面预防工作,但塌方事故还是时有发生。塌方发生后,应首先加固未塌地段,以防塌方蔓延,让抢险工作有一个安全的空间。同时,要组织相关人员到塌方现场调查研究,查明塌方的范围、 性质以及塌方区围岩的地质构造和地下水活动情况, 认真分析形成塌方的原因,及时制定出可行的塌方处理方案。在处理方法上,经过对过去隧洞塌方处理经验的总结,笔者认为应按 “小塌清、先支后清”和“大塌穿,先棚后穿” 的原则快速进行。“小塌清、先支后清”,就是指当塌方量不大时,可采用将塌方全部清除的处理方法。在清除塌方之前,应将塌方的顶部支撑牢固,避免继续塌落,防止洞顶掉块砸伤施工人员。因为当隧洞发生第一次塌方后,先清除塌碴可能会使侧壁失去平衡而松动塌落,自然拱进一步扩大增高而再次塌方。如此反复,极有可能引发大塌方。“大塌穿,先棚后穿”,就是指当塌方量很大,一时难以清除,塌穴形状和大小无法查明时,可将塌方体视为松散破碎的地层,采用超前支撑的方法穿越塌方体。穿越前必须将塌方部位的两端支顶牢固,防止塌方延伸。穿越时,采用轻型钢轨或工字钢、钢管等在导坑顶部打入塌

方体,其下用钢拱架支撑形成棚顶,在棚顶的保护下,逐步开挖,并考虑边挖边衬砌。 3.工程实例

某工程右坝肩灌浆平洞在开挖过程中发生一起大塌方。经参建单位有关技术人员现场勘察, 发现塌方的范围极广,塌碴已充满整个平洞开挖坑道, 且补给量极大, 为饱和粘土夹岩石碎屑和小部分岩块。经分析, 该段隧洞围岩条件极差, 为四类围岩断层破碎带, 岩性主要为灰岩并夹有松软粘土, 地下水、节理、层理及裂隙发育, 层面交错, 风化极为严重, 且该上部围岩为松软粘土夹岩石碎屑, 下部围岩稍好, 为块状岩体夹薄层松软粘土, 致使围岩自稳能力极差, 成型很困难。针对这一不利情况, 通过参建单位有关技术人员研讨, 最后确定采用“超前临时支撑法”施工方案对该段隧洞塌方进行处理。其处理方法及步骤如下: 一是采用工字钢和大直径钢筋预制钢拱桁架。二是施工排水。三是采用轻型轨道钢或工字钢( 可用废旧材料) 按一定水平间距沿隧洞设计开挖线以外斜向顶部打入塌方堆积体内, 形成顶棚。四是采用千斤顶调整轨道钢或工字钢高度, 使其大致在隧洞顶拱外弧线上, 并用圆木支撑固定。五是采用预制钢拱桁架支撑替换圆木支撑, 用千斤顶进一步调整轨道钢或工字钢高度, 使其在钢拱桁架的外弧线上。六是在临时支护结构的保护下, 边挖边撑, 将隧洞设计开挖线内的塌碴逐段清除。在清除塌碴的同时, 为了避免前方塌方堆积体发生坍塌, 应采用

钢管、木桩或工字钢等将掌子面塌方堆积体支撑牢固。各个支撑构件, 均不得侵占衬砌断面, 衬砌后不再拆除。七是随即对隧洞按设计要求进行钢筋混凝土衬砌。每掘进一米, 应马上立模浇注混凝土。八是重复上述操作, 循序渐进, 逐步推进。经过约一个月的努力, 终于通过了塌方段, 完成了施工任务。 4.结语

塌方地段的地质条件很差,塌方形成围岩更加松软、错乱,会形成更大的山岩压力。因此,加强施工临时支护和衬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应对衬砌以外的空洞和围岩进行加固,填实塌穴,进行回填灌浆,同时对洞口进行观察,加强洞脸的支护,力求根治,以免后患。在清理塌方料的过程中,要安全施工员跟班作业,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和塌方段四周围岩的稳定情况,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 梁颜红.小型水利水电工程隧洞塌方处理[j]珠江现代建设.2009

[2] 朱国平:隧洞塌方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j]广东水利水电.2009

[3] 钟建生.浅谈小型水利水电工程隧洞塌方处理[j]甘肃农业 20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