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2期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No.2,2011 (总第120期) Journ ̄of Qiqihar Junior Teachers’CoUe:ge GenerM.No.120 时代特征下的女性作家 吴夭钰 钲=bI (江西师范大学。南昌380022) 摘要:不同的时代背景造就了不同的人物思想意识和文学特性。在一个大环境下,女性作家的崛起, 给英国文坛增添了一抹光鲜的色彩。她们以女性视角对妇女的处境进行描述,创作出了大量的文学作 品,成为英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现象。本文将由英国不同的年代作为背景,来一一阐述各种特定时代 下的女性作家的思想意识和文学特性。 关键字:女性作家;时代背景;女性意识;雌雄同体 中图分类号:1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958(2011)02一O051一O3 Female Writers under Specific Times WU Yu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 330022,China) Abstract:In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 chamcterisric oftimes,people’s ideology and dentity ofthe literature shifted with it.The nsh ̄g of the female writer s brin ̄refresh air to the British literary circle.The female writers focus on the surroundings around them,come up with lots ofwritings,and have been considered as an unique icon on British historic literary cirde.This article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e— laborate characteristic offemale writers and hteir thought under each particular period. Key Words:female writers;social background;feminine awareness;androgyny 女性文学是“英国文学的伟大传统”之一,起步于1 8世 涵是:女性应有很强的独立性,女性是一种特殊的创造者。这 纪,蓬勃发展于19世纪,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 就给女性赋予了较高的价值。 重。“女性文学”是由女性作为写作主体,其创作目的,想象方 于是到了18世纪后期,出现了一些杰出的女性作家,她 式,以及语言组织,都体现出别具一格的异质性,是对既定文 们创作的重要主题之要:黾爱情和家庭,通过女性细腻的情感 学传统的超越,也是对既定文学格局的冲击。文学的产生与 去展现女性创作的特质 简・奥斯汀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奥 发展,总是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作家所处的年代。而在不同的 斯汀对当时为了财产而结合的世俗婚姻感到非常不满,她用 时代背景下,每个女性作家的思想及写作手法也会有所不 文学的形式描述了自己的婚姻观,认为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 同,我们将从她们的作品中发掘出女性作家们眼中不同的世 会幸福的,以财产为基础的婚姻也不会幸福的,既有爱情,又 界。 有财产的婚姻才会给人带来幸福。在她短暂的42年生涯里, 一、18世纪的女性文学——寻求爱情的婚姻 她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敏锐的观察力给世人留下了6部 18世纪女性的地位并无多大改变。在教育方面,她们没 不朽于世的作品,而其中《傲慢与偏见》被许多评论家认为是 有和男子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她们所受的教育仅仅是女性应 她的最佳作品。同样在4、说中财产只能由男人继承、掌握,女 如何保持美德以及日常行为的标准。再加上由于家庭、财产 性的生活保障只是她们出嫁时有限的嫁妆,这从小说中班纳 和文化方面的不确定性,18世纪女性渐渐没有了归宿感,而 特先生家产的继承问题便可以看出。仅因为他没有作为男性 这种归宿感的消失又威胁着她们在社会上的身份。她们只有 继承人的儿子,其财产只能旁落于远方的侄子柯林斯之手。 通过婚姻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种寄托更使得他们丧失了社 于是在很多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家庭中,生存现实迫使女性 会的主体地位,成为父权制社会的一种特殊商品。而后随着 把嫁人视为一种谋生的手段,以金钱的数量去衡量婚姻的质 18世纪后期家庭与工作地点的愈加分离,给资产阶级女权 量。特别是年龄较大的单身女子,出路似乎只有结婚。小说中 主义思想的兴起和形成奠定了基础。这种女权主义的思想内 的夏洛蒂和柯林斯就是这类典型的世俗婚姻。夏洛蒂的家境 收稿日期:2011—02—10 作者简介:昊钰(1988——),女,江西省南昌人,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一51— 并不富裕,相貌也不出众,27岁仍待守闺中,对她而言,嫁人 挑战。这表明奥斯汀承认社会中男性与女性的差别的必要 是唯一体面的出路。尽管她深知柯林斯是一个愚昧无知、趋 炎附势又自命不凡的人,嫁给她婚姻不一定幸福,但是终归 是进了保险箱,能确保她衣食无忧。而奥斯汀借助小说中女 主角伊丽莎白 个人物,对这种世俗婚姻进行了反叛。伊丽 莎白是一个独立、自信、敏锐且勇于追求真爱的女孩, 不轻 易向他人妥协。她坚定地拒绝了柯林斯的求婚,虽然她知道 柯林斯将是他父亲去世后的财产继承人,但她还是不能接受 他的求婚。因为她坚信没有爱情就没有婚姻,伊丽莎白的理 想婚姻是建立在互相爱慕互相尊敬基 — 上的婚姻。 性。而勃朗特所强调的与简・奥斯汀不同,她更多地否定了社 会上男性与女性角色的差别,正如简・爱对罗切斯特所说的, 在人格上我们是平等的。这种平等意识显然是英国文学中的 叉一进步,它使得女性意识从对女性的社会认知度等外在价 值的强调,转到了对女性内在情感价值的强调。夏洛蒂・勃朗 特追求的目标其实不仅是婚姻问题,而且也是人性问题。 说到勃朗特姐妹,还有一位艾米莉・勃朗特更是为女性 简・奥斯汀总是用最朴实的语言记录着最真实的生活与 情感,她用她独特的眼光观察社会,用她那颗敏感的心体会 文学增加不少光彩。她的小说创作手法也比同时代的作品具 有更多的超前意识。其代表作《呼啸山庄》被称为是维多利亚 时期“最奇特的小说”,在这部作品中,艾米莉・勃朗特巧妙地 运用哥特手法并进行了创新,从而实现了哥特小说形式和惊 生活,她所倡导的婚姻观,就是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二、19世纪的女性文学——追寻人格的独立 19世纪英国文学史,出现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现象:那 就是女性作家辈出。这期『日J一共产生了3o多位有影响的著 名的女作家,女性文学达到了繁盛阶段。其 因也与当时的 时代背景息息相关。英国l9世纪是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 代。这个时代的一个显著恃征,就是社会经济 迅猛发展。工 业革命对英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惊 人发展,极大地丰富了英国的社会财富,培养了人的乐观情 绪。随着工厂规模的扩大,工人人数猛增,不少女性从锁 _的 家庭中走出来,参与社会的竞争,并逐渐看到了自己的人生 价值,培养了自尊、自信、自强的性格特征。同时,在劳动实践 中,她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再加上英国政府为适应资 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又进一步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普 及。 这样的时代为女性文学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宽 松的氛围。在这一时代里,英国女性逐 表现出了她们的个 性解放和大胆追求的性格特征,随着她们的个体意识和主体 性的加强,她们萌发了完善自我人格的要求。而这些都在她 们的文学作品中给予了具体细腻的表现,她们追求自己的人 格独立,真正展示了妇女文学的主体性。 夏洛蒂・勃朗特塑造的简・爱就是一个追求独立人格,具 有叛逆精神的女性。她通过自己的斗争,终于获得了美满的 爱情生活。简・爱在很多方面都是作家自身生活的写照。作为 女性作家,简・照斯汀和夏洛蒂・勃朗特在很多方面却存在着 较大的差别。而正是这种差别,显示出女性主义意识在英国 文学中的发展轨迹。 在创作主张上,奥斯汀的很多观点与男性社会的主流观 点并无二 ,她只是想告诉读者,女性是独特的,但并不卓然 独立。女性可以成为男性社会一道漂亮的风景线,而自尊和 自爱是获得真正的爱情与生活幸福的前提。《傲慢与偏见》中 的伊丽莎白就是这一原则的典范。勃朗特的创作目的则似乎 出于宣泄和表达自己内心的感蹙的需要。她在小说中所表现 的不仅仅是对男性中心主义的强烈抗议,也是对传统文学模 式的挑战。要在一个外表并不出众的女性身上展示女性的全 部魅力和力量,并且让男人感受到来自女性人格的挑战和压 力,这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这样的观点,在几十年前的奥 斯汀时代是难以想象的。这个过程说明,女性在文学中逐渐 由男性的附庸与陪衬,一跃而成为男性的对立面乃至拯救 者。 从女性意识上:简・奥斯汀的女性意识首先表现在她对 女性身份的确认上,她特别强调女性在生活中的一种文化修 养,因为它可以使女性在家庭和婚姻生活中从容面对诸多的 一52一 世骇俗的爱 占内容,“黑色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完美结 合。但是爻代莉并没有完全禁锢于传统的哥特主题,而是在 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传统的哥特小说以道德为基准,集中 表现善与恶的冲突。而在艾米莉的小说里则没有绝对的正面 和反面人物,读者很难判断谁应该受到谴责,谁值得称赞。例 如有些人认为希斯克利夫是个十恶不赦的变态恶棍,然而他 对自己所爱的人却是痴心一片。而且,希斯克利夫在迫害别 人的同时自己也是受迫害者。艾米莉观察事物的方式不是从 道德的是与非、恶与善的角度出发,而是从人和事物的自然 属性来考虑问题的。这是对传统的哥特主题的一次飞跃。从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19世纪的女件文学不仅内涵不断地得到 丰富,且形式风格上也走向多元化。 三、20世纪的女性文学——雌雄同体的追求 随着2O世纪英国女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全面 提高,英国女性主义作家通过文学方式不断表达新的女性主 义思想。涉及女性题材和女权主义的小说层出不穷。此时的 英国女性文学在绁承了18、19世纪追求女性独立的女性意 识基础上,深入到女性精神自由与人格独立的本质层面,进 而思索两性的二元对立统一。 作为公认的女权主义先驱者,弗吉尼亚・伍尔夫最大的 不同点在于她不愿意将自己处于单一性别的一极,受困于性 别的牢笼。她借助解构主义的消解二元对立的观点,展开了 对男性/女性二元对立等级的拆解。传统上,男和女是二元 对立的元素,而且男性占为丰导地位。而借助解构主义可以 颠覆这种 系,伍尔夫也不倡导女性占主导,因为那样就陷 入了另一种二元对立的关系层面上,她们寻求的是一种和 谐、统一的男女关系,她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写道:“在我 们每个人的心灵中,有两种主宰力量,一种是男性因素,另一 种是女性因素;在男人的头脑里,是男性因素压倒了女性因 素;在女人的头脑里,是女性因素压倒了男性因素。正常而舒 适的生存状态,是这两种因素和谐相处,精神融洽。如果是个 男人,他头脑中那部分女性因素必定仍然在发挥作用;如果 是/r女人,她也必须和头脑中的男性因素沟通对话。只有当 两性因素融为一体时,一个人便会才华横溢,充分发挥其所 有功 £。” 在她的经典作品《到灯塔去》中,伍尔夫所塑造的画家莉 丽・布里斯科是一个追求独立和男女两性和谐统一的女性主 义形象,她以新的眼光和观念对父母辈进行审视和评判,同 时也感悟着人生和建构着自己的生命。伍尔夫在赋予她女性 的敏锐、直觉、矜持的同时,又展现了她另性原则突兀的一 面。莉丽虽然羡 拉姆齐夫人的魅力、善良和自我奉献精神, 但又为拉姆齐丈人这种没有自我的生活感到悲哀,从而不愿 意成为男性眼中的“天使”。莉丽虽没有美丽的(下转94页) 前往参观、参与、购物和游玩。如兴隆热带植物园、热带水果 观赏园。(2)参与体验型产品。真正的乡村旅游应该以体验为 当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出谋献策。三是对于参与旅游经营活‘ 动的村民,要通过培训让其了解相关旅游知识,不断提高村 主观光为辅,体验才是乡 旅游的核心 该种产品通过开发 诸如农田耕作、农产品采摘、花草栽植、传统工艺制作等活动 项目,让游客 , 乡村生活,让游客感受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民的整体社会文化素质。 (四)防止乡村生态环境恶化。保护乡村原生态风貌 乡村旅游产品是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农业资源、农业活 动、乡村建筑和乡土风情有机整合形成的地域综合体,其中 任何一项元索的丧失,必然导致乡村旅游的灭亡。要想乡村 旅游得到长足的发展,首先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 保护中发展,防止对自然资源和文化环境的破坏;其次要保 护好乡村原始风貌,不要因为乡村旅游的开发,拆迁改建,增 如海口的绿枫农庄、文昌的渔家乐。(3)民俗文化型产 。该 种旅游产品主要依托海南丰富多彩的民俗文 ,依靠独具特 色的山水风光、人文风情和民俗民族文化,提供具有民族特 色的餐饮、传统节日、庆典和娱乐服务等,给游客提供了解海 南民俗风情和民俗文化机会。如黎村 寒之旅、少数民族风 情园等。(4)商务会议型产品。该种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需要 相当健全的乡村基础设施,比如宾馆、餐饮、娱乐场所、大型 会议室等,再借助优美的乡村田园风光,为商务会议人士提 供良好的洽谈、会议场所。该种旅游产品市场需求大、消费档 次高。(5)求知科普型产品。该种产品依托农业科技示范项 目、生态农业示范区,以典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传统的农业知 识、高科技农产品展示,满足生活在都市中 t人们r:。奇望了 解农村知识的欲望。日 (三)引进或培养乡 旅游专业人才 目前制约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缺乏相关 的专业人才,只有建设一支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乡村旅游 人才队伍。包括旅游产品开发、市场信息分析、客源市 :分 析、企业经营管理、农家菜肴研究等多方面的专业人才,才能 加过多的现代化气息。生活在都市中的旅游者越来越偏爱 “自然本色”的旅游活动,只有保持其原有的风貌,才能真正 体现出乡村 农游的魅力。 参考文献: [11海南旅游t'mS/OL].2007—1 1.http://www.17k.corn /chapter/26052/1023100.htm1. [2】[5】王文萍.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以济南城郊乡村旅游 开发为例[『].山东大学学报,2007(5). [3]史 莲.乡村旅游开发的外部不经济及其内化探析叽 生产力研究,2006-3. [4]周军平.海南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上)t'Nl冲国旅游 报。2007-07—06. 保证优质的服务和高水平的管理,才能为乡村旅游长远发展 打下良好基础。一是选拔农村中热爱旅游的优秀青年到旅游 大专院校进行学习深造,培养造就现代化的乡村旅游人才; 二是出台优惠政策,引进旅游界精英参与乡村旅游管坪,为 — 口编辑/李超 逝 鞋j 坐 -业逝 逝 酚专l鲁啦窜路 始螺 逝 逝船 逝啦 i}业 业 j 啦 船 j j 坐船 (上接52页)容颜和女性的魅力,却热衷于属于男人的绘 j 艺术。而伍尔夫正是想通过莉丽的画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 主义作家从新的视角检视女性,注重从女性的内心体验、价 值观念、自身解放和人生理想等诸方面去塑造新的女性形 小说中,莉丽的创作一直面临多方面的挑战。首先,在这:、以 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没有人认真对待她的画,这就给她精 象。通过纵观整个英国文学史上女性作家,我们可以从全新 的视角发掘英国社会的变迁以及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的转变。通过对认识和探讨英国女性文学的萌芽、发展 以及兴盛等各个阶段进行全面的对比,从而对女性人格思想 神上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其次在她创作之时,莉丽竭力要把 她真实内心世界表达出来,但她发现许多表面上完美的事 物,背后却存 着某种不和谐。所以莉丽一直无法完美诠释 她的画。直到十年后重返拉姆齐家,她最终摆脱了象征男性 权威的拉姆齐先生的压力,重拾画笔。并且在无尽的追忆中 对拉姆齐夫人大加肯定和赞美,同时,她也能像拉姆齐夫人 一上的独立 程、女权主义的发展以及小说形式的多样性等知 识得到拓展性的了解。 参考文献: 样真心 予拉姆齐先生所 要的同情。当她看到拉姆齐先 [1】Beauvoir.第二性[M】.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 社 1988. 生带着子 驶向灯塔时,莉丽从内心里把自己与他人联系起 来,并意识到他们在精神上所具有的相似甚至相同之处。此 时莉丽的顿悟决定了她绘画的最后一笔。这经过深思熟虑的 笔便是在布满绿色和蓝色 画而上横贯一条线。这条线喻 示着她领悟到生活中两种对立原则之间存在着联系并能够 一[2]-lf5.尔夫.论小说与小说家[M】.瞿世境,译.上海:上海译 文出版社,2000. [3]-L ̄-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M】.田翔,译 沈阳:辽宁教育 出版社.2010. 和谐统一,不仅如此,莉丽身上的男性原则和女性原则也在 融合。这一挥而就的过程正反映了作者所要倡导的雌雄同体 的创作思想。也同时反映出一个艺术者不应该是一性的,而 是在精神上达到两性的和谐融合,这样才能打破性别偏见的 夏洛蒂・勃朗特虫信『M】.扬静远译.北京:三联书店, 1984. [51朱虹_奥斯汀研究f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 [6】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1992. 限制,才能在意识形态和艺术价值上创作出杰出的作品。 , 四、结语 随着英国社会的变迁和改革,经济、政治、教育都在随之 改进,而时下的女性思想也在不断地打破传统,为追求女性 精神自由与人格独立而斗争。尤其在英国小说中,英国女性 ・-——口编辑/兰虹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