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理清小说线索、分析情节、小说标题的含义 。
2、学习阅读和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3、明白小说主题和含义,欣赏小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一、背景介绍
【作者简介】茹志鹃(1925-1998),当代著名女作家。祖籍浙江杭州。1925年9月生于上海。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简单明了,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的本质。出版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和《百合花》等短篇集。 1958年3月,在《延河》月刊上发表了著名作品《百合花》,被茅盾誉为当时最使他满意和感动的一篇小说,《百合花》标志着她艺术风格开始形成。
【写作背景】《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她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那时的同志关系”。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二、情节梳理
【关于小说】本文是一篇小说。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他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
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典型环境
故事情节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还有序幕、尾声) 【梳理文章情节】
1.文章是以什么顺序展开的?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全文以时间为序,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情节。 2.写了哪些主要人物?记叙了几件事? 人物:“我”、小通讯员、新媳妇 事件:(1)通讯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 (2)借被子
(3)通讯员救人牺牲 (4)新媳妇献被子 3.根据时间、事件给文章分层。 本文共59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 :1-23 通讯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 开端 → 带路 第二部分 :24-43 通讯员和“我”一起向新媳妇借被子。 发展 → 借被 第三部分 :44-57 通讯员为救人牺牲,新媳妇怀着崇敬、歉疚的心情给他缝衣服。 高潮 → 牺牲
第四部分 :58-59 写新媳妇执意将自己的被子盖在通讯员的身上入殓。结局 → 献被
探究:文中多次提到“百合花被”,有何作用: 情节方面:借被-牺牲-盖被,推动情节发展
人物方面:围绕借被子事件,对小通讯员和新媳妇这两个人物的性格作了生动的刻画。最后通过对新媳妇的集中描写,有力地烘托了人物形象。 结构方面:呼应标题“百合花” 三、人物形象
1.分析小通讯员的人物形象:找到原文中有关小通讯员的情节、动作、语言描写,以此分析人物形象。
原文情节:送“我”去包扎所的路上故意停下来等我 描写手法:动作描写 形象特征:善解人意、腼腆
原文情节:“高高的个子,块头不大……厚实的肩膀,穿一身洗淡的黄军装” 描写手法:肖像描写 形象特征:质朴
原文情节:见我挨他坐下,局促不安,问他话时脸涨得通红“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皮腰带上的扣眼” 描写手法:动作、神态描写 形象特征:腼腆、害羞
原文情节:“大军北撤时我自己跟来的”,为救战友而牺牲 描写手法:语言描写 形象特征:勇敢
总结:小通讯员是一个天真活泼,充满朝气,对生活和自然无比热爱又憨厚朴实,拘谨腼腆,不善言辞,质朴纯洁,不畏牺牲,舍己为人的军人形象。
2. 分析新媳妇员的人物形象:找到原文中有关小通讯员的情节、动作、语言描写,以此分析人物形象。
原文情节:“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 描写手法:肖像描写 形象特征:漂亮、质朴
原文情节:“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低头咬着嘴唇 描写手法:细节描写 形象特征:娴静、羞涩、淳朴
原文情节:“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描写手法:动作、心理描写 形象特征:善良
原文情节:“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 描写手法:神态、动作 形象特征:尊敬军人、善良品质
总结:新媳妇宛若一尊美神,她的音容笑貌,她的娇羞、细腻和“倔强”,犹如出水的芙蓉一般清新、纯净。她是是革命战争年代广大农村革命妇女的典型代表,她那如“百合花”般俊美爱笑的外表美和纯洁高尚的人性美、人情美,给人以美感和启迪。
3. “我”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① “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贯穿整个故事。“我”是小通讯员和新媳妇
之间不可或缺的穿针引线的人物,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 “我”是故事的叙述者、见证者,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四、文章主题
文章“小通讯员”“新媳妇”分别代表了哪两种群体,表现了怎样的文章主题? 小通讯员——军 新媳妇——民
通过和通讯员、新媳妇的交往故事表现了军民鱼水之情,人与人之间纯洁的关系,歌颂了人性美、人情美。
总结:小说撷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五、标题作用 知识教学:
标题对于一篇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往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 1.命题类型:
① 理解标题意蕴 ② 分析标题作用 2.常见标题类型:
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如《故乡》《边城》
以人物、人物形象特征为题,如《赵一曼女士》《铁齿铜牙纪晓岚》 以事件为题,如《林黛玉进贾府》《宝玉挨打》 以线索为题,如《项链》《命根子》
以主旨(寓意、情感)为题,如《再塑生命》《祝福》,《百合花》 以问题为题,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答题思路
表层义(字面义、最浅层的含义) 深层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结合标题所用表达技巧:常用的有双关、比喻、象征等
联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和主题进行挖掘
小说以“百合花”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表层义
“百合花”是以借代手法指印有百合花的被子(新媳妇唯一的嫁妆) 深层义
人物方面:能表现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 情节方面:与“百合花被”情节相呼应;
主题方面:表现人与人之间纯洁、高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