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草原文化专家论草原文化发展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草原文化专家论草原文化发展
在第六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 题论坛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 民族大学、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内蒙古 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的专家、 学者.围绕蒙古族文化与草原文化、草 原文化与文学艺术、民族电影发展、草 原文化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为草原文 化的研究和内蒙古文化产业的发展建 言献策。 乌恩(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草 原文化研究所所长):集草原文化之大 成是蒙古族13世纪崛起的动力 “13世纪初,鞑靼一蒙古一成吉思 汗,这些名词犹如强劲的飓风,迅速席 卷了整个欧亚大陆。给世界历史留下了 不可磨灭的印痕。是什么力量促使一 个高原游牧民族创造了举世震惊的历 史?我们认为,是草原文化长期发展的 积淀.为蒙古族l3世纪的崛起提供了动 力。另外,蒙古族自身的创造力又为其 发展奠定了基础。历史的发展,以不可 转移的力量把蒙古族推到草原文化集 大成者的历史地位”。这一观点得到了 与会专家的肯定。  .乌恩提出。从草原区域的历史进程 看,草原文化的传承在蒙古高原各民族 间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完成:一种是相互 之间的文化传播,另一种是民族融合。 如果13世纪之前草原民族的融合是区 域性的。那么1206年蒙古帝国的建立, 则预示着草原社会民族格局在新的起 点上再次大规模整合的开始。l3世纪 蒙古高原的统一。打破了原有的民族、 部族格局。结束了蒙古高原数千年民族、部族纷争的 历史。蒙古族由最初的一个弱小部族,像滚雪球一样, 将大量不同氏族、部族和民族包容到共同体的同时. 也将草原各民族的文化融为一体,吸收、消化了以往 草原文化的全部精华,浓缩了草原文化的基本特征, 形成了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形 面,从14世纪的药膳学家忽思慧。到15世纪的天文学 家乌鲁别克,清代的杰出数学家、天文学家明安图。再 到现代的生物学家旭日干。每一段历史时期都涌现出 了具有世界水准的蒙古族科学家。在制度文化方面, 蒙古族在我国少数民族中第一个接受共产主义和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了民族自治区。 态。正是因为蒙古族在草原历史文化中的典型性和代 表性地位.13世纪后的蒙古族在世人的观念中逐渐成 刘建华(内蒙古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专 家):发展草原文化必须坚持大众化价值取向 对全球化视野下草原文化的现实境遇与价值取 向。刘建华先生认为,草原文化是适应草原自然条件 为草原和草原文化的代名词。 制度文化是检验一个地区或民族文明化程度的 最重要尺度之一,草原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岁月里根据 自身的生产生活方式、民族结构的情况.创建了与之 和社会条件而产生的一种文化,是一种生命文化、生 态文化以及生活文化。 2010年第4期 草原文化在全球化的现实境遇中,既有机遇,也 有挑战。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和在 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的变化,文化产业已经被国际公 认为朝阳产业,中国厚重的草原文化如何焕发出时代 的活力,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参与全球化的 应该强调的是,蒙古族草原生态法律文化启发我 们要重新检讨“人类中心主义”。吸收草原生态法律文 化的合理成分,进而重新平衡社会公益和个人利益, 分配正义,传承民族法制的精华,统筹人与自然的和 谐发展。 海日寒(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教授l-蒙古族电 影不等于民族题材电影 、 “蒙古族电影不等于民族题材电影”。海日寒教授 认为,多年来我们过分强调民族题材电影的提法,抽 交流与互动。有助于借鉴国外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 实现草原文化的繁荣发展。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的强 势文化、当今世界的商业文化都对草原文化的发展和 壮大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如何应对挑战与冲击,实 现全球化视野下草原文化的价值取向,刘建华认为: 空了民族电影的本质,民族性被降格为民族特点和风 草原文化最大的特性就在于它的民族性,因此,草原 情.民族电影成为不涉及本质的景观和装饰。而真正 文化发展必须坚持民族化取向。其次,在应对全球化 的蒙古族电影应该是真实地展现蒙古民族的现实境 的挑战中.我们更应该坚持科学化的价值取向,一方 遇、历史命运、文化心理、文化精神、文化处境和社会 面科学合理地发掘、研究草原文化的时代价值,积极 理想的电影。它具有从蒙古民族文化出发,表达本民 主动适应文化全球化,借鉴发达国家在文化发展和繁 族生存世界、创作人员具有民族文化身份、民族题材 荣方面的经验和方法,创造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 三个特点。 产品: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和繁荣草原文化科学,及时抢 过去.蒙古族电影也和其他民族电影一样有“他 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确立文化为本的产业战略。 者化”视野的痼疾,不能用自己的眼睛、声音、头脑去 另外。从一定意义上讲,草原文化如果脱离了生 审视、表达、思考自己,很多时候只满足于成为一个被 活的本色。便会失去其文化特色和民族优势。所以,在 动的课题和被观赏的风景。新世纪以来的蒙古族电影 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时代进程中,草原文化必须坚持大 逐渐克服了这样的制约。蒙古族电影需要真正的自我 众化的价值取向,才能释放出它的活力,显示出它的 表达。必须回到本真、自我。建立起文化的自信、自觉、 优势。 自识。挣脱弱者心态,充分探索挖掘具有人类意义的 蔡欣欣(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法学所专家):传承民 题材和主题,全面、深入、系统地认识本民族的文化、 族法制精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历史与现状,勇于直视、逼视现实,向世界发出声音。 游牧民族创造的草原文明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 在人文精神上,目前蒙古族电影还在集团叙述里 中,一直以草原生态文化为指导,留给我们一个生机 徘徊,没有达到个体叙述的高度,没有完全摆脱文化 盎然的绿色草原。却没有造成如工业文明产生的一系 寓言式表达的窠臼,玄奇性展览、怀旧式自我欣赏、对 列负效应。蒙古族草原生态法律文化值得今天的循环 现实的寓言式关照成为流行的做法。所谓的民族特点 经济实践借鉴.有利于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 还停留在物化的、表层化的层面,往往以做作的语言 展。 和夸张的性格,以歌舞、音乐等形式进行表面化的渲 草原生态法律文化以游牧经济为基础,是蒙古族 染。真正的民族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游牧民族通过政治、经济、心理等各种途径自我选择 生活方式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必要的探索。海日 的结果。是游牧民族适应自然、改造自然、追求文明、 寒强调说:“民族电影需要民族题材,也需要超越民族 追求进步的体现。它的内容丰富,从远古时代的习惯 题材:民族电影需要表现民族精神,也需要超越民族 法到以后的成文法.都不同程度地反映着草原生态法 视野:民族电影需要地域性的经验,也需要提供世界 律文化。如《阿勒坦汗法典》、《大札撒》等成文法律,几 性的主题。我们必须在民族性表达与世界性主题问做 乎都包含着保护野生动物、草原、水资源等内容,有效 好嫁接,这是民族电影走向世界的不二法门”。 地保护了草原生态环境,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 此外,在艺术境界上,蒙古族电影的戏剧内力尚 生态协调,为人类保护环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蒙古 不足.文学基础还很不牢固,电影艺术也还缺乏必要 族草原生态法律文化有别于东方农业文化和西方工 的民族文化综合实力的支持,要深入研究戏剧艺术, 业文化体系中的法律文化,具有地域性、人治性、宗教 加强民族电影与母语文学的联系是蒙古族电影取得 性、循环性的特点,它在规范人类行为、保护自然环 艺术性超越的必然前提。口 境、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地区发展、保护生物多 (作者单位:北方新报社) 样性、维护生态动态平衡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责任编辑:张燕翎 2010年第4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