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下)
(四)剥离盈利不佳的业务。这些业务对于企业而言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不但 没有什么利润,甚至亏损,还耍占用企业不少宝贵的资源。若将这些业务剥离 出去,可以使企业专心于主业,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
(五)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政府的支持往往为困境公司创造出许多脱困的机 遇。政府不但可以给企业资金方面的补贴,还可以制定一些有利于困境公司所 处行业的行业政策,这样通常能在短期迅速提高困境公司的收入,从而走出困 境。
第三章案例研究
在第二章中,通过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已经详细地介绍了企业财务困境的概念、 形成的过程及其原因,并一同界定了本文对此的定义。进而总结了企业陷入财 务困境的一些主要征兆和对财务困境的预警,还分析了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之后 如何脱困的途径和方法。但这些都是从理论的角度进行的探讨,在这个章节会 引人一家陷入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ST长运,以结合案例的方式,更深入地 分析和探讨企业对财务困境预警和具体的脱困方法。
第一节公司简介
ST长运(600369)全称叫做重庆长江水运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1月9日 上市。它是全国内河客、货运及旅游运输首家上市公司,注册资本17230万元, 总资产132,704. 58万元,净资产57,287. 13万元,员工3000余人。公司在 2006年7月21日股改之前,主要由温州新城、华融投资、北海现代等几家公 司共同控股,具体股权结构如图3所示。公司拥有“观光”系列旅游客船、
“渝”字系列、“长天”系列高速船、“川陵”系列客货船等各类船舶50余艘。 是重庆市和三峡库区水路客、货运、旅游运输骨干企业。
公司主要经营范围:长江干、支流客货运输及旅游服务,民用船舶设计、制造、 修理(甲级)。船舶营运航线有:重庆至上海、宜昌旅游专线;重庆至南京、九 江、武汉、岳阳、宜昌综合旅游、客运航线;重庆至巫山、涪陵长江高速船航 线;重庆至彭水、龚滩长江、乌江干支直达高速船航线;涪陵至龚滩、贵州沿 河乌江高速船航线以及沿途货运航线。公司经营航线西起重庆,东至上海,南 抵贵州沿河,横跨渝、湘、鄂、苏、黔等省市,营运总里程8000 T•米以上,年 安全运送旅客80多万人次,接待中外游客30多万人次。
目前公司下辖7家控股子公司和5家参股子公司。控股子公司有:重庆宝达船 舶工程有限公司、重庆渝光交通设施有限公司、重庆经贸有限责任公司、重庆 长运酒业销售有限公司、重庆固力建筑钢模租赁有限责任公司、重庆观光旅业 有限公司、西藏印象酒业有限公司;参股子公司有:四川艺精长运超硬材料有 限公司、重庆北部仓储加工基地建设有限公司、四川长运水运有限责任公司、
涪陵长江博华电缆有限公司、重庆涪陵联星汽车快速客运有限公司。 但出于种种原因,包括2003年的“非典”疫情、三峡截流等,公司利润不断下 滑,甚至出现巨额亏损,在2005年被带“ST”的帽子。在最近几年当中,公司
一直处」•财务困境当中,同时也在寻求脱困的方法。其实,在公司进一步陷入 财务困境之前可以提前预知。但公司在此方面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预警机制,导 致长时间使公司处丁•困境之中。
第二节公司对财务困境的预警
在这部分会结合ST长运公司的财务数据对财务困境预警进行分析,包括数据的 采集,指标的选择,预警的建立等。 一、财务预警的资料来源
本文研究所需全部的公司数据和信息来源于上海万得资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 Wind金融数据库和中国上市公司咨询网,同时结合上海证券交易所官方网站 上的数据进行对比,以确保研究所用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全面性。 二、原始财务比率的选取
无论采用单变量分析法还是多变量分析法,抑或其他更现代的分析方法,研究 者一直力求筛选出具有较强解释能力和较稳定的财务比率来构建模型。虽然研 究者总是希望证明自己所使用的变量比其他研究更有效,但从已有的研究中来 看并没有一致的结论,连一致的筛选方法也没有。本文因此也只能尽可能多地 分析各种财务变量,一方面可以不遗漏可能的具有优秀解释力的财务变量,另 一方面想通过财务比率的变化趋势来预测财务困境出现的可能,这是一种较简 单的判断方法,适合于一般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
本次研究选取了 ST长运公司1997年至2006年定期报告中的数据,分别计算并 分析了 5组18个财务比率指标的趋势(如表2所示),作为财务困境预警的信 号。
表2财务比率分类
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性资本结构 销售净利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 资产报酬率 净资产收益率 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利息保障倍数应收账款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 股东权益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 净资产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资产负债率 产权比率
选取这些指标的根据是:(1)财务比率必须满足研究的耍求;(2)这些比率 在财务困境研究中普遍被使用;(3)获得指标十分便利,即使外部投资者也可 通过资产负责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数据计算而得。 三、财务比率的趋势分析 (一)获利能力指标
获利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它反映了企业的效益状况。效 益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尤为如此。从市场的角度来 看,长期亏损必然侵蚀企业全部资源以至退出市场。所以企业的获利能力指标 可以被视作财务困境预警的首选指标。 (1) 销售净利润率,又称利润边际,它是企业本期净利润与销售收入净额比率。 这个指标反映每元销售收入净额所能产生的净利润,它的下降通常说明企业产 品缺乏竞争力,这也可能是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重要原因。
如上图表是ST长运公司1997年至2006年的销售净利润率的趋势图,从2003 年以来公司销售净利润率一直处于负值,2005年甚至跌至-450%。
(2) 主营业务利润率,是指一定时期企业主营业务销售利润同主营销售收入的 比率。它反映了一个企业主业或主打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状况,该指标的高 低对企业整体经营业绩影响非常大,它是企业持续经营的根本。主营业务的稳 定增长能够保证企业的总体健康发展,还可以促进其他相关业务的发展。 上图的趋势基本上和销售利润率的趋势相吻合,从2003年开始主营业务利润率 不断下滑,到2005年达最低点,将近-100%。
但是只看利润并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收入下滑还是成本费用的上升。 如果能结合收入、成本、费用方面的数据分析,就能够找出利润下滑的原因, 也能够反映出企业成本控制、费用管理、产品营销、经营策略等方面的不足和 缺陷。
我们可以知道从2003年起,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度下滑,虽然伴随着主营 业务成本的下降,但降幅远远小于收入的降幅。致使主营业务成本率大幅攀升, 2005年的数据将近1997年的两倍。说明企业的成本以固定成本为主,并不能 随着收入的减少而降低成本。
从费用的角度看,企业一般有三大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期间费用率从2002年开始就不断攀升,2005年更是达到了难以置信高度,说 明在公司收入下滑之际,期间费用还大幅上涨,使得利润方面雪上加霜。
(3) 资产报酬率,是本期净利润(包括税后利息费用)除以资产平均总额的比 率。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获取收益的水平,剔除了税收与负债杠杆的影 响,全面反映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及投入产出状况。通过对该指标的深入分析, 可以了解企业全部资产的营运效率,促进企业提高单位资产的收益水平。
(4) 净资产收益率,是指企业本期净利润(包括税后利息费用)同资产平均总 额的比率。它充分体现了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自有资本获取净收益的能力,是评 价企业S有资本及其积累获取报酬水平的最具综合性与代表性的指标。该指标 通用性强,适应范围广,不受行业局限。
公司从2001年上市以来,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已经下跌到较低水平,到 2003年开始就徘徊在负值中。说明公司对资产的运营能力低下,不能发挥出公 司全部资产潜在的盈利能力。这深层次的原因是公司管理能力低下。
综上所述,ST长运公司受到2003年“非典”疫情和三峡截流等的影响,主营 业务收入不断下滑,伴随着成本居高不下和费用激增,公司的经营受到严重打
击。而且由于公司管理能力的水平较低,使得资产的运营效率极低。因此,从 获利能力的角度分析,可以认为公司从2003年起时有在将来陷入财务困境的可 能性。
(二)偿债能力指标
为扩大业务规模或满足经营周转的需耍,几乎每一个企业都是负债经营,只是 负债比率有高低不同而己。高负债率通常称为冒险经营,而低负债率被认为是 保守经营,但对T•不同的行业负债率是很不同的。无论负债高低,到期偿还债 务是企业正常经营的基本前提。企业如果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就可能被债权人 接管或被法院判定破产。因而,有关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常用来考察企业短期 财务危机的重要指标。 (1) 流动比率,又称营运资金比率,它是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的比值。表明 每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可以作为偿还债务的保证。一般情况下,流动比 率越高,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的权益越有保证。对于生产企业 而言,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是2,因为该类企业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差的存 货金额约占流动资产总额的一半,剩下的流动性较大的流动资产至少要等于流 动负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才会有保证。 (2) 速动比率,又称“酸性试验比率”,它是将流动资产中那些“放久容易变 酸的东西”(指存货和待摊费用这些变现能力相对差的项目)予以剔除后剩下 的资产,如现金、短期投资以及应收款项等速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而得。它可 用作流动比率的辅助指标,有时流动比率高,但是流动资产中易于变现、具有 即时支付能力的资产少,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仍然较差。因此,速动比率与流 动比率相比能够更加准确可靠地评价企业流动性及其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 公司从2000年到2002年,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下降十分明显,此后呈缓慢下 降趋势,但下降幅度不是很大。1999年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是最低点,因为无 法查询到公司那时的资料,所以这里无法给予解释。从这两个比率来看,作为 对ST长运陷入财务困境的预警指标并不是十分理想,只能作为参考指标。 (3) 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生产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用 以衡量企业偿还负债利息的指标。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对于利息 费用的倍数越高,说明支付利息的能力越强。因此,它既是企业潜在经营的前 提,又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强弱的指标。当该指标小于1时,则意味着企 业利息都无法保证偿还,更别提本金了。此时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就值得注意。 该指标在2003年一下子从4倍跌到-4倍,这样突然的巨变足以引起公司管理 者和利益相关者的注意。公司很可能在未来几年内陷入财务困境。
综上所述,从ST长运公司的偿债能力和流动性来看,因为短期债务所占比例较 少,所以短期债务的偿债能力还可以,但长期债务的偿债能力让人担忧。2003 年的指标发生的巨变值得注意,未来有发生财务困境的可能性。
(三)营运能力指标
营运能力是指通过与资产周转速度有关的指标来反映企业经营、管理和使用资 产效率的能力。企业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 员对资产的有效利用。资产利用效率高,资产周转速度和资产变现的速度也就 会加快,获取的收入和利润也就会增多,因而偿债能力和获利的收入也就会增 强。所以资产管理效率方面的财务指标也是建立财务困境预警模型必须考虑的 原始指标。 (1)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赊销收入净额同平均应收款项余额的 比率。它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从赊销开始至收款为止的周转次数。周转率越快, 周转所需的时间越短,企业应收款项回收速度也就越快,信用管理工作的效率
就越高,这不仅将减少或避免发生坏帐的可能性,而且有利于提高企业资产的 流动性和企业短期债务的偿债能力。该指标的放慢常常是企业经营面临困难的 信号。
公司从1997年应收账款周转一直下滑,在2000年和2001年处于较低位置,但 2002年突然好转后有不断下滑,寻找不到它的变化趋势。或许这是因为公司所 处的行业有其特殊性。对于该公司而言,此指标并不能作为很好的财务困境预 警指标。 (2) 存货周转率,是销售成本和存货平均余额的比率。它反映的是企业从购入 商品(商品企业)或购入原材料(制造业),至商品转售出去,或原材料经加 工变成在产品、产成品,至产成品出售为止,1年内的周转次数。它是衡量企 业生产环节或销售环节中存货营运效率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对于像工商业这种 企业,存货在流动资产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存货周转率放慢常常是企业经营面 临困难的信号。
公司的该指标从1999年开始下滑,但从2003年开始上升。因为ST长运并非工 商业企业,存货在流动资产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所以该指标作为公司财务困 境预警的指标不合适。 (3) 固定资产周转率,是用以衡量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指标,是企业销售收入 净额与固定资产平均净值的比率。固定资产周转率高,不仅表明企业固定资产 利用较充分,同时也表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得当,固定资产结构合理,能够发 挥效率。
对于ST长运公司而言,固定资产周转率这个比率十分说明问题,因为公司固定 资产在资产中占了较大比例。从1997年以来,除了 2002年以外,公司的该指 标一直处于下滑状态,2003年开始下滑幅度开始增大,一方面说明企业未充 分利用固定资产,而且利用率逐渐降低,另一方面从2003年开始降幅增大说明 企业经营方而存在问题,有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 (4) 股东权益周转率,又称净资产周转率,它是销售收入净额与股东权益平均 总额的比率,衡量了企业在报告期内对其®有资本的使用效率。然而该比率可 能因为营业发生亏损或负债比率提高等不利因素而提高。例如,销售收入不变, 本期亏损则使股东权益减少。反之,净资产周转率因资产重估而下降,并不意 味着同有资本使用效率的变差。 (5) 总资产周转率,是销售收入净额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在 报告期内对其全部资产使用的效率。如果该比率高,说明全部资产经营效率好, 取得的收入多;相反,如果该比率低,说明全部资产经营效率差,取得的收入 也少。该指标的高低最终会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
净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这两个指标从1999年到2005年降幅超过500% 和800%,说明公司对资产的利用效率极低。从图表中可以看出1999年和2001 年的降幅最大,足以提醒利益相关者公司经营发生困难,且公司管理能力低下。 综上所述,因为公司所处行业的特殊性,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较少, 赊销的情况也不多,所以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不具备作为财务困境预 警指标的标准。然而,公司的固定资产周转率较工商业企业更具有作为财务困 境预警指标的特性。股东权益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的变化趋势可以说明从 1999年开始公司资产经营效率开始变差,经营发生困难也是迟早之事。
(四)成长性指标
所谓成长性,是指企业通过扩展经营具有不断发展的能力。企业犹如人一样会 不断成长,但成长的速度是有不同的,成长性指标就是用于衡量企业成长的速 度。一般而言,只要这些指标大于0,那么企业就在不断成长,相反,若这些 指标小丁•()就值得引起注意,如果这种负增长的状态持续时间不长,说明企业 成长放缓,但如果持续时间很长,说明企业有逐步萎缩的可能,企业的持续经 营就会令人担忧。因此,成长性指标可以作为财务困境预警的参考指标。
(1)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是企业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额同期初主营业务收 入的比值。主营业务收入是利润的来源,体现了产品的竞争力。收入的增长率 也是企业成长阶段的重要标志。
因为没有1997年的数据,成长性的指标都从1998年开始。主营业务收入增长 率在1998年到2005年的期间内没有一个固定的趋势,所以在预测财务困境方 面不具有意义。
(2) 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是企业本期营业利润增长额同期初营业利润的比值。 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利润的增长情况,一个较高的营业利润增长率表明企业在扩 大销售的同时单位产品成本却在下降,一定程度上说明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在提
从图表上可以发现2005年的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急剧下降,前几年的趋势并不 明显。说明该指标对SY长运公司而言,预测财务困境有一定的滞后性。
(3) 净资产增长率,又称资本积累率,是指企业本期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同期初 所有者权益的比率。净资产增长率反映了企业当期资本积累的能力。资本积累 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评价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
(4) 总资产增长率,是企业本期总资产增长额同期初资产总额的比率。它衡量 企业本期资产规模的增长情况,评价企业经营规模总量的扩张程度。
在2003年之前净资产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都保持在正增长,但其后一直处于 负增长状态。这值得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对预测财务困境也有一定的参考 价值。
综上所述,成长性指标在计算方法和其趋势变化方面有其特殊性,对建立财务 困境预警系统不是十分有效的指标,但其中某些指标可以作为财务困境预警的 参考指标。
(五)资本结构指标
在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前后,企业的资本结构往往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最为突 出的一点就是负债比例的上升。因此,资本结构指标是建立财务困境预警不可 忽视的重要指标。
(1)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比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的比 率。它说明在企业总资产中债权人提供资金所占的比重以及企业资产对债权人 利益的保障程度,还反映了企业举债经营的风险程度。适度的资产负债比率既 能表明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的投资风险较小,又能表明企业经营稳健、有效, 具有一定的再筹资能力。
公司从2001年开始资产负债率不短上升,2003年以后,该指标开始高于历史 高度。出现这种现象基本上有两种原因:第一,公司通过举债进行经营扩张,
这是一种冒险的行为;第二企业经营存在困难,需要更多举债才能维持公司正 常营运,这往往是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征兆。从公司披露的信息来看,应该属 于第二种原因。
(2)产权比率,又称股东权益比率,是负债总额与股东权益总额的比率。它反 映由债权人与股东提供的资本的相对关系,反映企业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 该指标同时也表明债权人投入的资本受到股东权益保障的程度,或者说是企业 清算时对债权人利益的保障程度。该比率高,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 比率值低,则是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一般来说,它与资产负债率有很 强的相关性。
该指标的走势和资产负债率十分相似,只是变化的幅度并不是很大。但很明显 从2003年起产权比率开始高于历史的高度。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企业的资本结构状况,对企业财务困境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因为在中国一旦企业现金流出了问题,企业管理层首要想到的就是举债。这样, 在公司陷入财务困境之前,会有公司杠杆提高的迹象。 (六)总结
限于现在许多先进的财务困境预警模型后十分复杂,对于上市公司一般的利益 相关者来说使用起来十分困难。因此,本文使用财务指标的趋势分析来预测上 市公司的财务困境发生的可能性。对于ST长运公司而言,通过以上5组指标的 分析,总体上得出公司在2003年开始指标有异常的变动,而且这种变动十分剧 烈并且可能影响到公司的持续经营。但这些分析只是个例分析,并没有得到实 证研究的验证。但说明了上市公司在陷入财务困境之前,财务指标会有一些预 示作用。
四、Z-模型验证
上面只是通过财务指标的趋势进行分析,所谓预测的准确性在当时也没有其他 证据的支持。因此,在这里使用国际上较著名的Altman教授建立的财务困境预 警模型——Z-模型对前面的趋势预测进行验证。
为了计算Z值,我们需要下列原始数据:流动资产、总资产、流动负债、总负 债、股东权益净值、股本净额、资本公积、销售收入、利润总额、财务费用、 和年底的股票市场的收盘价格。各个变量的计算方法解释如下: 中的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中的留存收益=股东权益净值-股本净额-资本公积; 中的息税前收益=利润总额+财务费用;
中的权益的市场价值=股本*年底的股票市场的收盘价格,总负债的市场价值由 总负债的账面价值代替。
从2001年ST长运公司上市以来到2005年的Z值计算结果如下: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营运资本/总资产
0. 095595 0.127220 0.142194 0.024893 -0. 203915 =留存收益/总资产 0. 034330 0.036625 -0. 014984 -0. 114298 -0. 393216 =息税前收益/总资产
0. 026533 0. 023686 -0. 039656 -0.077121 0.029226
=权益的市场价值/总负债的市场价值4. 466938 1. 913956 0. 975989 0. 623738 0.587232
=销售额/总资产
0. 104544 0. 118166 0. 060096 0.067271 0. 046542 Z 值 0. 134 0. 132 0. 066 0. 067 0. 043
根据Altman的大量实证研究,得出了关于Z模型的经验判别区域:即当Z值小 于1.81时,公司会在不久的几年内走向破产;而如果Z值大于2. 99,则表明 公司运作非常正常,不会出现财务困境;如果公司的Z值介于1.81到2. 99之 间,则是所谓的“灰色地带(gray area) ”,在这一区段内,公司的未来很难 通过Z值进行推测,很可能发生破产,也很可能正常的运作下去。一般认为, 如果Z值落在灰色地带,而且伴有下降趋势或明显波动的,应该要加以注意;
而伴随着上升态势的,则表明公司状况良好。但从Z-模型在中国应用的研究文 献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Z值普遍较低,因此,Altman教授的判别区域并不适 合中国o
在此可以不必通过区域的划分就可得出结论:ST长运公司的Z值从2003年突 然大幅度降低,可以说明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很大。此结论与财务指标 趋势分析的结果一致。 五、非财务指标的预警
当企业有陷入财务困境的风险时,不但在企业的财务指标上有所反映,而且在 非财务指标上也有一定的体现。对于ST长运公司而言,在陷入财务困境之前也 有许多非财务征兆。 (1) 审计意见的变化。在2003年以前,利安达信隆会计师事务所对ST长运公 司都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而此后出具的是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和带强 调事项段的保留意见。这突然的变化预示着公司经营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风险。 (2) 资产出售等事项。从2003年开始,公司不断出现资产出售的公告,一方 面说明公司剥离副业,专心于主业经营,另一方面说明企业缺乏现金,通过其 他方法难以取得资金,只能通过出售资产。 (3) 资产抵押事项。当公司病入膏肓时,只有通过抵押主要的固定资产从银行 获得一笔经营所需的资金。2004年6月22日,公司将三艘船舶进行抵押,向 工商银行涪陵分行申请流动资金借款。这是公司已经进一步陷入财务困境。 (4) 诉讼事项的增多。从2004年开始,银行不断向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的申请 说明主要的债权人已经意识到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并有破产的风险,采取的法 律措施。
因此,可以通过一些非财务指标对上司公司的财务困境进行预测。但有时这些 信息有点滞后,因为像提出财产保全的申请的信息说明公司已经陷入财务困境 不过这些对于上市公司的中小投资者而言是十分有用的预警信息。 第四章结束语
一、全文总结
本文开始时对财务困境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财务困境概念的界定、形成的 原因和过程、财务困境的征兆、现有预警模型的介绍和陷入财务困境后的脱困 途径和方法。这些理论的总结和介绍包括了国内外学者的不同观点。本文的重 点是普通利益相关者对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警,但从己有的文献来看, 对财务困境预警的模型越来越复杂,根本不适合一般信息使用者。因此,本文
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最基本的财务指标趋势分析对ST长运公司进行财务困境 预警研究。
案例研究表明在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之前,财务比率有异常的波动,包括:(1) 获利能力的不断下降,收入下降的同时伴随着成本费用的上升;(2)长短期偿 债能力的不断下降,流动性缺乏;(3)营运能力的下降,资产周转速度放慢和 资产利用效率的变差;(4)成长性指标下降,出现负增长;(5)企业经营杠 杆变大。因为各个公司有其特殊性,这些指标中有些并不会呈现出规律的趋势, 但大部分指标可以起到预警作用。而且一些非财务指标的信息同样可以起到预 警作用,包括审计意见、资产出售、法律诉讼等事项。因此,针对以上几点, 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若能再陷入财务困境前几年发现这些征兆指标,及时提高 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利息保障倍数,在提高盈利能力的同时 能降低资产规模,降低资产负债率,合理调整企业的资产构成,优化资本结构, 集中优势资产,使资源集中于经营重点,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从而避免财务 困境。作为上市公司的其他信息利用者可以结合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信息 对上市公司财务困境进行预警,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二、研究的局限性 (1) 本文数据全部直接从公司报表上摘取,未经任何处理,因此有些年份异常 波动的因素没有去除,使得一些波动现象无法解释。但对于一般信息使用这而 言,这种直接摘自报表的做法适合更多人群。 (2) 因为本文采用的是案例研究,最终的结论从某种意义上说只适合ST长运 一家公司,但对其他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虽然在财务指标趋势分析之后应 用了 Z-模型的检验,但还是可能存在偶然性符合。若要进行结论的推广,还必 须经过实证研究的检验。如此得出的结论才更具有科学性。 (3) 因为只对一家公司进行研究,没能给出异常波动的振幅达到多少才是财务 困境可能发生的临界点。这同样需要实证研究进行解答。
参考文献
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的实证分析”,《会计研究》,1999年第4期。
道格拉斯*R•爱默瑞,约翰•芬尼特,《公司财务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1999, P868。
杜胜利,《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P132-136。
李秉成,《企业财务困境研究——上市公司财务困境实证分析》,中国财政经 济出版社,2004。
彭韶兵,刑精平,《公司财务危机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袁卫秋,“基于会计和治理信息的财务困境预测模型研究”,《证券市场导 报》,2006年8月号。
张玲,“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判别模型”,《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年 第3期。
周首华等,《现代财务理论前沿》,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P167-170。 Altman, “Financial Ratios,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ournal of Finance, 1968,9.
Altman, Haldeman, Narayanan, “ZETA Analysis: A New Model to Identify Bankruptcy Risks of Corporation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77,1.
Carmichael, “The Auditor? s Reporting Obligation,,,Auditing Research Monograph, 1972, 1. Deakin, “A Discriminant Analysis of Prediction of Business Failure,,,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72, Spring.
Marc Blum, “Failing Company Discriminant Analysis,,,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74, Spring.
Max L. Heine, “Predicting Finanacial Distress of Companies:
Revisiting the Z-score and ZETA® Models,,,Stern School of Business, New York University, 2000.
John Argenti, “Corporate Collapse: The Cause and Symptoms,,,McGraw- Hill, 1976.
W. H. Beaver, “Financial Ratios as Predictors of Failure,,,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66,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