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也。祖畿,魏尚书仆射。父恕,幽州刺史。预博学多通,明于兴废之道。初,其父与宣帝不相能,故预久不得调。文帝嗣立,预尚帝妹高陆公主。钟会伐蜀,以预为镇西长史。及会反,僚佐并遇害,唯预以智获免,增邑千一百五十户。是时朝廷皆以预明于筹略,会匈奴帅刘猛举兵反,诏预以散侯定计省闼,俄拜度支尚书。预乃奏立藉田,建安边,论处军国之要。又作人排新器,兴常平仓,定谷价,较盐运,制课调,内以利国外以救边者五十余条,皆纳焉。石鉴自军还,论功不实,为预所纠。遂相仇恨,言论喧哗。并坐免官,以侯兼本职。数年,复拜度支尚书。元皇后梓宫将迁于峻阳陵。旧制,既葬,帝及群臣即吉任
[注]
。尚书奏,皇太子
亦宜释服。从之。预以时历差舛,不应晷度,奏上《二元乾度历》,行于世。预又以孟津渡险,有覆没之患,请建河桥于富平津。议者以为殷周所都,历圣贤而不作者,必不可立故也。预曰:“‘造舟为梁’,则河桥之谓也。”及桥成,帝从百僚临会,举觞属预曰:“非君,此桥不立也。”时帝密有灭吴之计,而朝议多违,唯预、羊祜、张华与帝意合。祜病,举预自代,及祜卒,拜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孙皓既平振旅凯入以功进爵当阳县侯增虽并前九千六百户预既还镇累陈家世吏职武非其功请退不许既立功之后,从容无事,乃耽思经籍,为《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时王济解相马,又甚爱之,而和峤颇聚敛,预常称“济有马癖,峤有钱癖”。武帝闻之,谓预曰:“卿有何癖?”对曰:“臣有《左传》癖。”其后征为司隶校尉,加位特进,行次邓县而卒,时年六十三。帝甚嗟悼,谥曰成。
1
(节选自《晋书·杜预传》)
【注】吉,除去丧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孙皓既平/振旅凯入以功进爵/当阳县侯增邑/并前九千六百户/预既还镇累陈家世吏职武非其功/请退/不许/
B.孙皓既平振旅/凯入以功进爵/当阳县侯增邑/并前九千六百户/预既还镇/累陈家世吏职武非其功/请退/不许/
C.孙皓既平/振旅凯入以功进爵当阳县侯/增邑并前九千六百户/预既还镇/累陈家世吏职/武非其功/请退/不许/
D.孙皓既平振旅/凯入以功/进爵当阳县侯/增邑并前九千六百户/预既还镇/累陈家世吏职武非其功/请退/不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尚,指男方在婚姻上的高攀行为,避讳言娶,古代专指匹配皇家的女儿。 B.省闼,又称禁闼。晋代中央政府诸省设于禁中,后作为中央政府的代称。 C.释服,是一种祭祀先人的礼节,指在居丧期间要脱去朝服,换上丧服以表悼念。 D.《左传》,是一部阐释《春秋》思想、叙事较为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杜预出身仕宦,凭借智谋免难。祖、父均为高官,因为父亲与皇帝的矛盾他长期得不到重用;后来随钟会伐蜀,遭逢叛乱,凭借机智逃脱灾难。
B.杜预谋略出众,治国卓有成效。匈奴统帅刘猛发兵反叛,由于杜预善于筹略规划,朝廷调他入官参与谋划,他提出一系列对内对外政策,取得突出效果。
2
C.杜预功勋卓著,帮助皇帝灭吴。皇帝秘密制定灭吴之计,但并未获得朝廷-致支持,杜预支持灭吴战争,接替羊祜后不负厚望,统兵助帝攻灭吴国。
D.杜预钻研经典,历法建筑皆通。他制订的《二元乾度历》通行于世;建桥梁以排险患,得到皇帝赞赏;撰写《春秋左氏经传集解》,自称有“《左传》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遂相仇恨,言论喧哗,并坐免官,以侯兼本职。
(2)既立功之后,从容无事,乃耽思经籍,为《春秋左氏经传集解》。 10.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这句话的意思是“孙皓平定以后,杜预率师凯旋,因功晋爵为当阳县侯,增加封邑连以前的共九千六百户。杜预回镇以后,屡次向皇帝陈述自己家世所任官职,以为武将不是自己所长,请求退职。皇帝不许。”其中“既平”的主语是“孙皓”,“振旅”的主语是“杜预”,所以要在“既平”后断句, 排除BD;“当阳县侯”是所进之爵,所以应在“当阳县侯”后断句,排除A。故选C。
11.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C项,根据注释和“亦宜”的语境可推知,“释服”应为脱去丧服,改换为朝服。故选C。 12. 【答案】B
3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杜预的措施只是停留在建议的环节,虽“皆纳焉”,但未表明“突出效果”。故选B。 13.
【参考答案】(1)二人于是(就)互相仇恨,有时公开争吵,为此两人都免了官,杜预以侯爵身份兼任原来的职务。
(2)立功之后,闲暇无事,即沉溺钻研经籍,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遂,于是;喧哗,公开争吵;坐,因为。(2)从容,闲暇;耽,沉溺;为,著、写作。 【参考译文】
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祖父杜畿,是魏尚书仆射。父亲杜恕,是幽州刺史。杜预博学多所通晓,明于国家兴废之道。当初,杜预的父亲与宣帝司马懿不和,所以杜预长久不得调升。文帝嗣位,杜预娶文帝的妹妹高陆公主为夫人。钟会伐蜀,以杜预为镇西长史。钟会谋反,他的僚属官佐都被害,只有杜预靠他的智慧得免于祸,增加封邑一千一百五十户。当时朝廷上下都认为杜预精于筹划策略,又值匈奴统帅刘猛举兵反晋,皇帝下诏让杜预以散侯的身份在宫中出谋划策,不久又拜为度支尚书。杜预上奏建议籍田和安边政策,讨论处理军国要事。又作人排新器,兴常平仓,定谷价,计算盐运,制订租税制度。类似这样内可以有利国家外可以安定边疆的建议有五十多条,都被皇帝采纳。石鉴从军中回京师,报功不合实际,为杜预所弹劾,二人遂互相仇恨,有时大吵大闹,为此两人都免了官,杜预保留侯爵,兼原来的职务。几年之后,又拜为度支尚书。元皇后的陵墓将迁到峻阳陵。按旧丧制,安葬以后,皇帝和群臣即可以脱孝服。尚书上奏,认为皇太子也应脱孝服。皇帝听从了这个意见。杜预以为时历有差错,与晷度不合,制订了《仁元乾度历》上奏皇帝,推行于世。杜预又以为孟
4
津渡口不安全,渡船常有翻没的危险,请求在富平津建桥。议论此事的人以为殷和周的都城都靠近孟津,历代圣贤都不曾在此建桥,必然是这里不可建桥。杜预说:“造舟为梁,就是建河桥。”桥建成以后,武帝带着百官到桥边举行宴会,举杯向杜预祝酒说:“不是你,此桥是不能建成的。”当时武帝秘密制订了灭吴计划,而朝臣议论多有不同意见,只有杜预、羊祜、张华与武帝意见相合。羊祜病重时推孝杜预代替自己的职务,羊祜死后,杜预拜为征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孙皓平定以后,杜预率师凯旋,因功晋爵为当阳县侯,增加封邑连以前的共九千六百户。杜预回镇以后,屡次向皇帝陈述自己家世所任官职,以为武将不是自己所长,请求退职。皇帝不许。立功之后,闲暇无事,即专心钻研经籍,著《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当时王济懂得相马,又很爱马,而和峤喜欢聚敛财物,杜预常称“王济有马癖,和峤有钱癖”。武帝听到后对杜预说:“卿有什么癖?”杜预回答说:“臣有《左传》癖。”后来征召到京城作司隶校尉,加封特进官职,行至邓县而死,终年六十三岁。武帝很悲悼,谥号为成。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