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单元复习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从宏观、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的原因。 2.知道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3.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以化学方程式为主线,以书写原则,书写步骤,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为教学点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计算形成知识网络,使零散知识系统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依据,理解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2.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和思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及难点:
1.能从宏观和微观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元素、微粒等问题。
2.知道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的计算。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归纳法、讨论法 辅助教学
多媒体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目标导入 幻灯展示教学主题“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单元小说说由这想到了与之相关的哪些化学知识。 导入本节教学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学 结” 展示学习目标 内容“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单元小结。 自主学习 合作与探究 本章知识构建 归纳本章重点知识 1. 质量守恒定律 2. 化学方程式(书写、意义、计算) 补充完成学案“知识构建” 对本章知识有大体的了解。 聚焦学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学点训练 引导学生讨论: 在化学反应前后1物质的总质量;○2原○3元素的种子的数目;○4分子的总数目;5类;○○6构成物原子的种类;○7物质的状质的粒子;○8原子的质量;9物态;○○0元素的质质的种类1○量,其中一定改变的是(填序号,下同) ;一定不变的是 ;可1.回忆质量守恒的定义,记住关键分别从词和适应范围。 2.分组讨论:从宏观、微观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归纳在化学变化中哪些一定变,哪些一定不变,哪 些可能变。 独立完成学案学点训练 宏观、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1.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知,蜡烛中一定含有的是( ) A.碳 B.氢 C.碳、氢 D.碳、氢、氧 能改变的是 。 2.质量为ag的铁放在潮湿的空气 对学生反馈进行评价,并适当补充。 中,生锈后的质量为bg,则a与b 关系是( ) A.a = b B. a > b C. a < b D. a ≥ b 由二至三名学生说出所选答案,并简单说明理由。
聚焦学点二:化学方程式 学点训练 以铁在氧气中燃烧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2H2+O2点燃2H2O练习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讲法。 强调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化学式必须写正确,注意配平,注明条件,生成物状态等。 考查方式 1书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描述选择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或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描述是否3用微粒示意图表正确○4结合质量示化学反应○守恒定律 对学生反馈进行评价,并作适当补充。 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Mg+O2点燃MgO2 B.2H2O分别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意通电2H2↑+O2↑ C.P+O2点燃P2O5 义以及D.2KMnO4=K2MnO4+MnO2+O2↑ 与质量守恒定4.2011年11月1日,我国“神舟”律的联八号飞船成功发射。航天飞机是用系等角铝粉与高氯酸铵的混合物的固体度加深烘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巩固该氯酸铵反应:2NH4ClO4===N2↑知识点。 +4H2O+X+202↑,则X的化学式为( ) A.HCl B.ClO2 C.Cl2 D.HclO 5.化学方程式2CO+O2点燃2CO2的正确读法是( ) A.一氧化碳加上氧气等于二氧化碳 B.两个一氧化碳和一个氧气在的条件下生成两个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D.两个一氧化碳分子加上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由至少三名学生说出所选答案,并简单说明理由。
聚焦学点三: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学点训练 1化学注意事项:○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成正2化学方程比例关系;○式反映的是纯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而非体积关系,因此计算中各物质的质量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 1化学常见错误:○方程式书写不正确(元素符号错误;化学式错误;没配平;未注明条2计算不准确(相件);○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计算过程中各物质质量3解题格式关系错误);○不规范 了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点评。 6.实验室加热16.8g含杂质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杂质不参加反应),完全反应后称得剩余固体6题目的在于理解化学质量为14.6g。试计算: (相对原方程式子质量:K-39 Mn-55 O-16) 反映的①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克? ②完全反应的高锰酸钾质量是多少克? ③该高锰酸钾的纯度? 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按规范的解题步骤和格式写出解题过程。是纯净物间的质量关系,并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求生成的其它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完成,并气体质对黑板上两各同学的解题点评。 量。
1.葡萄糖(C6H12O6)在人体内经缓慢氧化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小明同学从S+O2点燃SO2 中获得以下信息:①该反应反应物是硫和氧气;②反应发生条件是点燃;③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④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⑤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其中正确的信息是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 C. ④⑤ D. ①②③⑤ 了解本单元知识在中考中的常考题型。 3.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链接中考 学 习 反 馈 A.参加反应的物质均为化合物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 4.用NH2Cl(一氯胺)消毒时,发生反应NH2Cl+X= NH3+HCl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5.已知,某有机物A中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将A和氧气置于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充分反应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实验测得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如下表所示: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A 16 0 O2 a 0 CO2 0 44 H2O 0 36 ( ) (1)表中a值为 ;有机物A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g。 (2)有机物A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提示:由于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因此反应物A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别与生成物二氧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和水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 7.某工厂利用废硫酸和废铁屑起反应来制取硫酸亚铁。现有废硫酸9.8t(H2SO4的质量分数为10%)与足量的铁屑起反应,理论上可生产FeSO4的质量是多少?
板书设计 书写步骤 化学方程式 计算书写原则 清晰呈现本节课的中意义 步骤 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对象是我校初三年级的学生,我校为乡镇中学;本班学生总体情况较好,思维活跃,班级纪律好,操作能力、协作能力较强,且集体荣誉感强,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对自己喜欢的事、积极性高。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有以下一些知识:
1.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从宏观、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的原因。 2.知道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3.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这些都是与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有关的内容,因此对本节课内容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只是对化学知识没有形成板块,不系统。
精讲配平方法、学生通过自主、互助学习归纳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对于学生书写方程式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反思,有针对性地辅导、讲解,指导学生自主总结经验和技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探索化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以及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讨论,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学习应用化学知识和化学工具的习惯和能力。
使学生充分掌握所学知识,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同时,还要掌握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对反应的影响,还能将数学中的坐标类图像与化学学科知识整合,对课堂教学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教材分析
一、版本: 《化学》 九年级 二、本节所授教材内容所处地位:
本单元内容是课程标准中5个一级主题中第四主题(物质的化学变化〉内第三个二级主题〈三质量守恒定律〉。课程标准对本单元要求有四个方面: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3.能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活动与探究建议两点:①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②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当然这些要求是学习本单元所要达到的最基础的要求,这也是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和说明的。
前面学生己学习了四个单元的内容,已经明确了化学反应的特征、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在此基础上从本单元起,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将由生成何种物质(质的角度)向生成多少物质即(量的角度)方面展开,即是让学生明确由质变到量变。这也是探究学习的一大转折点。我们都深刻的体会到本单元是初中化学最基础的内容,学好本单元内容对学生今后学习化学至关重要 , 是今后学习化学的最必要的基础知识。
本单元有3节内容,第一节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作好理论的准备,这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第二节介绍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方法和步骤,说明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第三节从量的方面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化学方程式的应用。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运用化学方程式,从宏观、微观和符号的角度,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
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 H:1 O:16 K:39 Mn:55 一、选择题
1. 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反应中
A. 反应条件 B. 哪些物质是反应物 C. 哪些物质是生成物 D.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2. 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改变:
A. 分子种类 B. 原子的相对质量 C. 原子个数 D. 原子种类
3. 天文学家观察到“百武”彗星因受到越来越强的阳光照射而产生喷气现象。喷出气体包括:CO、CH3OH(甲醇)、HCHO(甲醛)、HCN(氢氰酸)等有毒物质和水蒸气。根据这一信息可以推测:
A.“百武”彗星至少含有C、H、N、O元素 B.“百武”彗星中存在单质和化合物 C.“百武”彗星是一个液态混合物 D.“百武”彗星可能存在生命
4. 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最多的是:
A.H2 B.C C.S D.Mg
5. 17世纪人们认为水能变土,1768年科学家拉瓦锡对此进行研究。他将一定量的蒸馏水加入特殊的蒸馏器,反复加热蒸馏101天,发现蒸馏器内产生少量沉淀,称得整个蒸馏装置的总质量没变、水的质量也没变、沉淀的质量等于蒸馏器减少的质量。对于这项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精确称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B. 水在长时间加热后能转变为土
C. 物质变化过程中总质量守恒 D. 沉淀物来自于蒸馏器本身
6. 有X、Y两元素,使12g X2与XY3反应生成24gC,化学方程式为:X2+XY3=3C。则X、Y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A. 1:1 B. 1:2 C. 3:1 D. 3:4
7. 在3B+2A=C的反应中,10gA与足量的B反应能生成22gC,则A、B、C三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A.3∶2∶1 B.12∶10∶22 C.4∶5∶22 D.5∶4∶22
8. 加热6.32 g KMnO4,当剩余物的质量为5.68 g时,停止加热,则剩余物中含有的物质是:
A. KMnO4 B. KMnO4、K2MnO4、MnO2 C. K2MnO4、MnO2
9.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 4Fe+3O2 ==== 2Fe2O3 B. 2KClO3====2KCl+3O2↑
点燃 △ C. 4P+5O2 2P2O5 D. 2C2H2+5O2====4CO2+2H2O 10. 在反应3Cu+8HNO3=3Cu(NO3)2+2X↑+4H2O中的X的化学式是:
A. N2
B. NO
C. NO2
D. N2O5
点燃 MnO2
D.KMnO4、K2MnO4
11.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跟原镁带的质量相等
B. 按任意体积混合后的氢气和氧气的总质量,跟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相等
C. 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增加的质量就是被吸收的二氧化硫的质量 D. 煤球燃烧后质量减轻,这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3. 若23克某正一价元素的单质和8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所生成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 . 31 B. 46 C. 54 D. 62
14. 下列四个反应中生成物都是C,如果C的化学式为A2B3,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 AB2 + B2 = 2C B. AB2 + 2B2 = 2C C. 2AB2 + B2 =2C D. 4AB + B2 =2C
15. 某可燃物4.6g 在足量氧气充分燃烧,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5.4g 水,则该可燃物的组成为:
A. 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元素 B. 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C. 一定含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 D. 所含元素大于三种 二、填空题 16. 在反应S + O2 为 。 17. 现以2H2O
2H2↑ +O2↑ 为例,请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1)反
SO2中,若生成m个SO2分子,则参加反应的氧原子个数
应前后 没变;(2)反应前后 不变;(3)而 不变,故反应前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H2质量和O2质量总和。
18. 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造成松花江水环境污染,事故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苯(C6H6)和硝基苯等有机物,对人体十分有害。其中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具有挥发性,硝基苯是制一种剧烈炸药的原料,它们都具有可燃性,请写出苯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 19. 我国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炭和石油,产生的SO2遇到雨水成为酸雨。目前有一种较有效的方法,即用直升飞机喷洒碳酸钙粉末,脱硫效果可达85%,碳酸钙与SO2及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硫酸钙和二氧化碳,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石油资源紧张是制约中国发展轿车工业,尤其是制约轿车进入家庭的重要因素。为此,我国在某些省市已开始推广“车用乙醇汽油”,即在汽油中加少量乙醇(C2H5OH),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安全火柴梗头及火柴盒侧面的物质如右
安全火柴图所示,当两者摩擦时,生热点燃红磷而使火柴梗着火。 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红磷等可燃物KClO3和MnO2等物质 、 。 22. 体育课上,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产生了较多乳酸(C3H6O3),使人肌肉酸痛,经过一段时间放松,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酸痛感消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23. 1909年化学家哈伯在实验室首次合成了氨。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将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氨(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 、 分别表示N2、H2、NH3。观察下图,写出符合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反应过程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下面五张图按反应过程顺序用序号排列)。
①
②
③
④
⑤
(3)表面化学对于化学工业很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的过程。在潮湿的空气里,铁表面吸附了一层薄薄的水膜,同时由于空气中O2的溶解,水膜呈中性。若空气中CO2溶解,水膜呈酸性,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可使尾气中的CO和NO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产生两种空气组成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小刘、小李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
(1)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
(2)设计并进行实验:小刘设计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A所示,小李设计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①这两个实验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小刘的实验: 小李的实验: ②实验结论:
小刘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 小李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总质量与反应物总质量不相等。
③你认为 的结论正确,导致另一个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④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原因: ⑤使用上述实验装置,请你选择另外两种药品进行实验达到实验目的,这两种药品可以是 (填化学式)[注:以上四种药品均不能再用] 四、计算题(15分)
25.(8分)将0.5g二氧化锰与一定量氯酸钾共热到质量不减少为止,称得残渣质量为15.4g。求:(1)生成氧气多少克? (2)原先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克?
提高学生学习素质和分析总结能力,用少而精的教学手段来解决抽象知识,教会学生读懂会用。
(1)从微观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实质;用实验探究的方法验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2)了解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理解方程式书写原则,根据提供的化学变化事实,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3)认识化学变化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和微观粒子之间的数量关系。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解决简单的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定量问题。
(4)在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与变化时,能从宏观和微观、定性和定量等多角度用化学方程式描述代表性的、简单的化学变化,懂得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涵义,进一步发展变化观;在认识化学变化时,初步形成宏观事实、微观本质和符号表征之间主动联系的思维习惯。
(5)通过定量研究化学反应(例证),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工农业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从宏观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原因。 2.知道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3.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以化学方程式为主线,以书写原则,书写步骤,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为教学点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计算形成知识网络,使零散知识系统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依据,理解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2.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和思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重点及难点:
1.能从宏观和微观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元素、微粒等问题。
2.知道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的计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