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与理解 本节课的性质、在教材中地位与作用 有利因素:空气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探究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的不同时已经对空气有所了解,因此在学习空气的组成时,知识的获得会简单容易了好多 不利因素:对空气成分测定中,涉及到了压强的概念,而此时物理还没学习到这个概念,让学生理解空气成分测定原理中增添了难度,因此在讲解中也要避免涉及这个问题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物质的比较,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通过观察“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的演示实验,初步学习尊重实验事实、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态度与方法 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分析 2.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误差分析 2.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仪器药品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资源 与 教学手段 仪器:钟罩、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烧杯、乳胶管、导管、弹簧夹、酒精灯。药品:红磷、水 演示文稿 课件 其他资源 学案 二、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与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宗旨与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播放幻灯片 导课 引言: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来猜思考,回答 通过师生对话,创个谜语 风,流动的空气 造平等,民主,自由的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 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种环境下,进入学习气追问:问题1:空气是无色、小组讨论后回答氛 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试着设问题 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生活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 1 / 3
展示课件,播放听故事,思考学案上提出的问以小组为单位,讨通过分组讨论问题,拉瓦锡发现空气的题 论解决问题 学会与其他同学合作实验 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 实验导学,得出要求学生按照教材中连接仪分组完成实验,观知道实验是学习化新知 器,并完成实验,适时指导学生察实验现象,记录实学的基础,通过学生资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验结果。写在学案上 助的实验探究过程,体 验实验过程中的成功 和失败 引导学生从2个方面分析实 空气的组成 验: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1.描述实验现象 让学生在观察和讨 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2.小结并交流成功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分析讨论 的经验 题。解决问题。树立实 在实验的基础上归纳出空气3.寻找并分析失败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 的成分 的原因 学态度 归纳总结,形成归纳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对获得的概念 成分 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阅读教材 混合物和纯净物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纯 阅读教材,找出 通过学生的自学,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并举出生纯净物和混合物的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活中常见的混合物或纯净物 区别,并能举出生活自我分析,自我归纳的中的实例 能力 见导学案,大屏幕出现答案 提出进一步探究的问题:1.空气中的各成分是怎样被发现的?2.地球上没有空气会怎样? 课后作业 见导学案 三、板书设计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 药品:红磷 现象:集气瓶内红磷燃烧冒出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 点燃五氧化二磷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纯净物和混合物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海水 纯净物:由一种物资组成。例如:氧气 二氧化碳 四、教学反思:
1.本课题我以学生实验为中心,首先以谜语入手,创设情境,再让学生从多方面感知空气的存在,并且意识到空气中含有多种物资(主要是氧气),那么,怎么能知道氧气占了空气中多少?这就成为学生们求知的动力,学生通过大胆假设,仔细分析,终于弄明白可以通过燃烧消耗氧气后,用水的体积变化来感知氧气的含量。再通过引导他们动手实验,使他们对于空气中氧气含量有了明确认识,也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再提出可否蜡烛代替红磷,完成实验,这个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成功喜悦的鼓励下,兴趣盎然的完成了后续的学习
2 / 3
任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2.导学案中发现,学生对于纯净物和混合物概念区分不清晰,个别同学对于蒸馏水没有认知,以后教学中应该对于纯净物和混合物在加强梳理。特别是对于化合物和混合物物资的的辨别,导学案中第8题第3问,由于自己对学生的引导的不充分,导致很多学生没有发现装置的改变,也没有发现改变的目的,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 五、 点评与分析 【教学目标】
教师结合课程内容特点和学生现有的知识程度和能力水平进行设计,以一则谜语引入新课,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很自然的将学生的思维带进了化学课堂。符合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的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教学模式】
教师采用了“创设情境——探究实验——合作讨论——感知——延伸”的新授课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化学,还不具备独立设计实验和完成实验的能力。教师通过介绍拉瓦锡实验的原理及结论。使学生初步懂得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然后指导学生以小组讨论、阅读教材的方式。模拟拉瓦锡的实验原理设计出实验方案。之后指导学生完成实验的验证并记录实验现象,再通过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整个探究过程教师更注重的是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如何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及实验所得的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3 /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