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道法八年级下册七、八课教案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道法八年级下册七、八课教案
道法八年级下册七、八课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阐述了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指出无法治不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标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完成课标要求。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之后,了解到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但是由于中学生思想跳脱自由,是非观念还未形成。因此,帮助学生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十分重要。本节课将主要引导学生知道自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由、平等的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体系目标:知道自由与平等的内涵;知道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掌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要内容。

素质能力目标:依据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正确行使自由权利;在生活中能做到平等处事、待人。

价值取向目标:崇尚在法治框架和范围内的自由,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和平等观,增强法治意识,做一个富有法治精神的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活动体验法、问题探究法。 一、导入新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要求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人们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那么,我们所向往的自由、平等是什么样子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导入新课,既开门见山地导入新课,又能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无法治不自由 活动一:“漫谈自由”

古今中外,人们不曾一刻停止过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你们能给列举出一些追求自由的人吗?为什么人们渴望并追求自由呢?

学生回答:陈胜吴广、陶渊明、李白、孙中山、共产党人等。 教师追问:为什么不同时代都有人为追求自由前赴后继不怕流血牺牲?

师生共同探讨追求自由的作用: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幸福感,而

且能激发活力,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引导学生纵向梳理追求自由的事例,结合自己对自由的感受,明确自由的意义。)

活动二:小故事——断线的风筝

学生阅读课本P97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思考:

(1)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 (2)从中可知自由有哪些特点? 提示:

(1)风筝挣脱了线的束缚,失去了线的保护,自然“无力回天”。 (2)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