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备课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备课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四重奏”

有效备课,优化备课环节对我们教师,对我们的学生和课堂显得尤为重要。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处处充满活力,充满智慧。在教学实践中,我领悟到有效教学,有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应该就是有效备课。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步骤实现有效备课。 一奏:立足“三维”——备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如同罗盘对于大海中的航船,如果罗盘偏离,航船就很难抵达目的地。如果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向一味信马由缰,不可置否,学生将一无所获。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我们在备教学目标时,必须遵循三个维度而确定教学目标。如《桂林山水》一课,我这样设计教学目标的。 知识和能力: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方法和过程:通过反复诵读鉴赏、品评、积累语言;导入时引入桂林山水录像资料,并适时引入袁鹰的《浓碧》等资源,帮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立足于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一经既定,我便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指针与精髓,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 这一目标展开,教学内容的增删、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环节的衔接,都始终如一地为实现既定教学目标服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得到增长,情感得到体验,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二奏:善抓“题眼”——备教学思路

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可以抓住文章的“题眼”引发开去,理清教学思路,纵向、横向构建整个课堂。如在备《永生的眼睛》这一课时,我并不急于搜集课外资料和教学参考书,而是认真“啃”教材,钻进去,最终抓住“骄傲”一词为“题眼”,进行课堂构建——温迪为谁感到骄傲?为什么?;琳达为谁感到骄傲?为什么?接着,我顺着这样的思路步步深入、层层设疑。这么一来,这堂课的思路就从“乱花渐欲迷人眼”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清晰。 三奏:精雕细琢——备教学过程

备教学过程主要目的是实现教学结构化,精雕细琢地对教学时间,情境创设,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进行科学化的总体设计和规划,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习收获最大化,深刻感受学习经历,体验紧凑而快乐的学习过程,提高教学效益。我认为这个环节是教师整个有效备课过程的中心环节。因此,在这一环节的备课,我们只有细致、执着地精雕细琢,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出彩。

1、“教学时间”的设计。备“教学时间”的主要目的是合理安排宝贵的四十分钟,追求课堂学习效益最大化。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从教学实际出发,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2、“教学情境”的设计。营造教学情境是实施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有效平台和环境。在备“教学情境”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教学对象来选择来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并通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苦学”变成“乐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益。

3、“教学行为”的设计。备“教学行为”主要是对课堂教学中教师自己的言和行的设计,目的是让教师的课堂话语与行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条理和有逻辑,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备课时,教师首先要备好教学话语,如问题语言,导入语言,激励语言,评价语言,情境语言,故事语言,学术语言等。其次还要备好教师行为,如讲台板书行为、交流指导行为、肢体评价行为、身体举止行为等。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既要满足教学活动的需要,又要满足学生有效学习的需要。

4、“期望的学习行为”的设计。备“期望的学习行为”是指教师希望和预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有效学习表现。具体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学生具体学习行为是什么?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学生学习行为是什么?学生个体做什么?学生群体做什么?如何做是有效的?如何做是低效的?在有效备课中,教师要事先对一节课的学生学习表现作出详细、周密的策划和设计,只有做到有效设计学习行为,才能保障学生的有效学习。 下面就《桂林山水》一课中导入教学程序课前设计展示如下:

导入教学程序设计 时创 设 间 情 境 1、语2 言情分境 钟 2、多媒体情境 教 师 行 为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游玩,那儿是祖国南方素以山清水秀闻名于世的桂林,它是我国著名旅游胜地,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教师播放桂林山水的视频。 教师板书课题。 期望的学生行为 1、调整情绪,进入学习状态。 2、认真观看桂林山水视频。 3、通过观看桂林山水这样美丽的景致,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

四奏:修正完善——备教后反思

上完课是课堂教学的结束,但对备课来说,并没有结束。因为课堂教学历来是“遗憾的艺术”:再优秀的教师,也未必堂堂精彩;再成功的课例,也未必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无可挑剔;我们这些普通教师的课堂瑕瑜互见,则更是常事。苏霍姆林斯基课课都有录音资料,以便教后听听自己的课,来一番自我琢磨,自我反思。而赵景瑞老师还把教后反思当做备课续曲。这个观点,我很赞同。在反思备课这一环节中,我觉得必须要勤动笔不断地修正完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