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坑支护毕业设计设计说明书(岩土毕业设计)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基坑支护毕业设计设计说明书(岩土毕业设计)


本科生毕业设计

泛海酒店基坑支护毕业设计

院部名称: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土木工程(岩土)09-5 学生姓名: XXX 指导教师: XXX XXX 职 称: 副教授 高工

黑 龙 江 工 程 学 院

二○一三年六月

The Graduation Design for Bachelor's Degree

Design of Fan Hai Hotel Foundation

Ditch Supporting Structure

Candidate:

Specialty:Civil Engineering Class: 09-5

Supervisor:AssociateProf.xxx Senior Engineer.细细想想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3-06·Harbin

摘 要

本设计为泛海酒店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该基坑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境内,基坑长为55m,宽为45m。厂区内地形整体呈现则矩形,基坑开挖深度为9m,北侧为居民楼,基础埋深为2m,距基坑最近距离为2.5m,其余三侧建筑物距基坑较远。通过方案比选,最终确定北侧采用混凝土桩锚杆支护结构设计,南侧为幸福路,采用土钉墙锚杆支护结构设计,东西两侧采用钢板桩锚杆支护结构设计。

本次设计主要内容包括:设计方案必选;土压力计算;支护结构计算;基坑稳定性验算;支护结构的配筋;基坑的降水止水设计;基坑监测方案设计。

经验算,该基坑设计合理,方案可行,满足泛海酒店基坑的服务水平。

关键词:基坑支护;桩锚;混凝土;土钉墙;止降水;监测

I

ABSTRACT

The design for the Asia Standard Hotel Excavations design, the foundation pit in Jiamusi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territory, pit length 55m, width 45m. Plant in the region as a whole showed the rectangular terrain, excavation depth of 9m, north of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 foundation depth of 2m, distance from the nearest pit 2.5m, the remaining three sides of the building farther away from the pit. Through Alternatives. Finalize the north side of the concrete piles using bolting structural design, south of Xingfu Road, using soil nail wall bolting structural design, east and west sides by steel piles bolting structural design.

The design of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Design Required; earth pressure calculation; supporting structural calculations; foundation stability check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reinforcement; precipitation sealing pit design; excavation monitoring program design.

Experience count, the pit design is reasonable, feasible, to meet the level of service of Fan hai Hotel pit.

Key words, the foundation design is reasonable, feasible, meet the hotel foundation service level.

II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目 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第1章 绪论 ....................................................................................................................... 1

1.1选题目的和意义 ....................................................................................................... 1 1.2国内外现状 ............................................................................................................... 2 1.3工程概况 ................................................................................................................... 4

1.3.1 基坑周边环境 ............................................................................................... 4 1.3.2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 4 1.4设计依据 ................................................................................................................... 5 1.5 设计中拟解决主要问题 .......................................................................................... 6

第2章 基坑支护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 7

2.1基坑特点分析 ........................................................................................................... 7 2.2深基坑支护方案的选择 ........................................................................................... 7 2.3本章小结 ................................................................................................................. 12

第3章 土钉墙支护结构设计 ..................................................................................... 13

3.1 土钉墙设计参数 .................................................................................................... 13 3.2 土钉墙整体稳定性验算 ........................................................................................ 13

3.2.1第一次取圆弧 .............................................................................................. 14 3.2.2第二次取圆弧 .............................................................................................. 16 3.2.3第三次取圆弧 .............................................................................................. 19 3.2.4第四次取圆弧 .............................................................................................. 22 3.2.5第五次取圆弧 .............................................................................................. 24 3.3 土钉的承载力计算 ................................................................................................ 26 3.4 土钉配筋计算 ........................................................................................................ 30 3.5 本章小结 ................................................................................................................ 30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4章 混凝土桩锚支护结构设计 ........................................................................... 31

4.1 支护方案 ................................................................................................................ 32

4.1.1基本信息 ...................................................................................................... 32 4.1.2超载信息 ...................................................................................................... 33 4.1.3土层信息 ...................................................................................................... 33 4.1.4土层参数 ...................................................................................................... 33 4.1.5支锚信息 ...................................................................................................... 34 4.1.6土压力模型及系数调整 .............................................................................. 34 4.1.7工况信息 ...................................................................................................... 35 4.2设计结果 ................................................................................................................. 36

4.2.1结构计算 ...................................................................................................... 36 4.2.2截面验算 ...................................................................................................... 38 4.2.3锚杆计算 ...................................................................................................... 39 4.3整体稳定验算 ......................................................................................................... 40 4.4 抗倾覆稳定性验算抗倾覆安全系数: .................................................................. 41 4.5抗隆起验算 ............................................................................................................. 43 4.6 抗管涌验算 ............................................................................................................ 44 4.7 嵌固深度验算 ........................................................................................................ 45 4.9本章小结 ................................................................................................................. 47

第5章 钢板桩锚杆支护结构设计 ........................................................................... 48

5.1土压力计算 ............................................................................................................. 48 5.2支护结构计算 ......................................................................................................... 49

5.2.1基本信息 ...................................................................................................... 49 5.2.2土层信息 ...................................................................................................... 50 5.2.3土层参数 ...................................................................................................... 50 5.2.4支锚信息 ...................................................................................................... 50 5.2.5土压力模型及参数调整 .............................................................................. 51 5.2.6工况信息 ...................................................................................................... 52 5.3设计结果 ................................................................................................................. 52

5.3.1结构计算各工况: ...................................................................................... 52 5.3.4锚杆计算 ...................................................................................................... 55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5.4整体稳定验算: ..................................................................................................... 56 5.5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 57 5.6抗隆起验算 ............................................................................................................. 59 5.7抗管涌、抗承压水(突涌)验算 .............................................................................. 60 5.8嵌固深度计算 ......................................................................................................... 61 5.9本章小结 ................................................................................................................. 62

第6章 基坑降水设计 ................................................................................................... 63

6.1概述 ......................................................................................................................... 63 6.2井点设计计算 ......................................................................................................... 63

6.2.1 降水工程的平面布置 ................................................................................. 63 6.2.2 确定基坑的有效半径 ................................................................................. 64 6.2.3 井点管埋设深度计算 ................................................................................. 64 6.2.4 井点系统的抽水影响半径 ......................................................................... 64 6.2.5 计算基坑涌水量Q ..................................................................................... 64 6.2.6 单根井点出水量 ......................................................................................... 65 6.2.7 确定降水井数量与井点间距 ..................................................................... 65 6.2.8 基坑降水验算 ............................................................................................. 65 6.3 本章小结 ................................................................................................................ 66

第7章 基坑监测方案设计 ......................................................................................... 67

7.1.基坑监测 ................................................................................................................. 67

7.1.1基坑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 67 7.2基坑监测方案 ......................................................................................................... 67

7.2.1土钉墙监测的项目 ...................................................................................... 67 7.2.2土钉墙监测项目的监测方法及监测精度 .................................................. 68 7.3本章小结 ................................................................................................................. 68

结论 ...................................................................................................................................... 70 参考文献 ............................................................................................................................ 71 致谢 ...................................................................................................................................... 73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1章 绪 论

1.1选题目的和意义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岩土与地下工程方向)的培养目标要求及毕业生的主要服务去向,通过毕业设计,使每个学生把所学过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中,使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工程设计能力,能独立进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通过泛海酒店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使学生在应用现行规范、标准、技术指标与经济指标等方面得到基本训练,达到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巩固、综合掌握和灵活运用的目的,提高毕业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坑为房屋建筑、市政工程或地下建筑物在施工时需开挖的地坑。为保证基坑施工、主体地下结构的安全和周围环境不受损害而采取的支护结构、降水和土方开挖与回填,包括勘察、设计、施工和监测等,称为基坑工程。它是地下基础施工中内容丰富而富于变化的领域,是一项风险工程,是一门古老而具有划时代特点的综合性的新型学科,它涉及到工程地质、土力学、基础工程、结构力学、原位测试技术、施工技术、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以及环境岩土工程等多学科问题。基坑工程采用的围护墙、支撑(或土层锚杆)、防渗帷幕等结构体系总称为支护结构。

本项毕业设计选题泛海酒店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为详细学习和了解与岩土工程相关的知识,巩固以前学习过的(深基坑支护、基础工程、地基处理、土力学、工程地质学等)知识,并按照现行规范,通过对实际情况的分析把它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同时也培养了调查研究、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通过本次设计使自己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并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选定该课题也是为了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岩土与地下工程方向)的培养目标要求及本人毕业后的主要服务去向,通过毕业设计,能够使我们把所学过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中,使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工程设计能力,能独立进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通过泛海酒店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使我们在应用现行规范、标准、技术指标与经济指标等方面得到基本训练,达到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巩固、综合掌握和灵活运用的目的,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使我们对基坑支护设计的全过程有了系统的了解和初步的掌握,在此过程中,我们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了一次综合性的复习,并把零散的知

1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识进行了一次有选择性的系统综合,从而把我们四年所学的各种知识进行了融会贯通。在做这次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依据实际情况并考虑各种外界因素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坑支护设计,这次毕业设计课程,巩固了我们的专业知识,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和实际价值.

1.2国内外现状

我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形势下,全国工程建设亦突飞猛进,高层建筑迅猛发展,建筑高度越来越高,同时各地还兴建了许多大型地下市政设施、地下商场、地铁车站等,导致多层地下室逐渐增多,基坑开挖深度超过10m的比比皆是,其埋置深度也就越来越深,对基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人防、地铁、地下商场、仓库、影剧院等大量工程的建设,特别是近年来的工程实践,城市地下空间开挖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和提高。我国城市地下工程、隧道及井孔工程等先后采用了明挖法、暗挖法、盖挖法、盾构法、沉管法、冻结法及注浆法等,这些技术有的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促进了建筑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施工技术、施工机械和建筑材料的更新与发展。为了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建筑基础都必须满足地下埋深嵌固的要求。随之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给建筑施工、特别是城市中心区的建筑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地下工程包括市政管线工程 ,地下仓储工程 ,地下商场,地下车库,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等地下建筑物以及大中型平战结合工程。随着现代化城市高密度化 ,生活水准的高标准化 ,各种供给设施(如电信、 电气、 煤气、 上下水等)的需求量将会急剧增加 ,需要改造和增设的供管线愈来愈多 ,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对策乃是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的城市地下共同沟(城市地下公用事业综合隧道) ,1994年上海浦东建成了我国第一条规模较大的张扬路共同沟。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目前较广泛的有高层建筑物地下室 ,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 ,如上海人民广场地下商场 ,哈尔滨、 长春地下商业街等。利用地下工程恒温恒湿 ,受地面干扰小,防灾抗灾能力强等的特点 ,我国修建了许多地下储库 ,如地下粮库、 油库、金库等。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地下工程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深度将不断拓展。

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起步早,大规模的开发大约经历了15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验比较成熟。国外地下空间的开发开始于建设地铁,比如说英国伦敦1863年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开创了城市地下铁道建设的先河,美国纽约1865年建设是第一条地铁,法国的巴黎1900年建设了第一条地铁,德国的柏林1902年建设了第一条地铁,西班牙的马德里1919年建设了第一条地铁,日本的东京1927年建设了第一条地铁,目前世界上已经修建地铁投资运营的国家和地区有40多个,城市有一百多个。

国外地下空间的开发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前加强地下工势

2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建设,牵引了地下空间的开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略轰炸已经成为战争的主要样式,巨大的平民伤亡和财产损失,使各交战国充分认识加强民防工程建设,修建地下防护设施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遭受敌空袭时,民防和地下防护设施建设相对较好的英国平均每受弹一吨伤亡1人,在过去的战争中,军队的伤亡人数和平民的伤亡人数是20:1,而现代战争军人的伤亡人数和平民的伤亡人数是1:20,所以在战后欧洲各国在十分重视在民用建筑下面修建防空地下室,并以法律形势加以规定,瑞士作为一个中立国家,接近300年没有战争,但是瑞士所有的建筑物都修建了地下防护工程,它的地下空间的开发主要是战时的防护和防灾。 注重立体开发,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的多功能性,建设四通五达的地下城,从地铁交通工程、大型建筑物向地下自然的延伸发展,到复合型地下综合体,再到地下城,形成了地下交通、地下商业、地下疏散干道、地下共同管沟建设的有机融合。同时,公共建筑也向地下发展,如公共图书馆、会议中心、展览中心、体育馆、音乐厅、大型的科研实验室等文化体育设施。国外的地下建筑的内部空间环境质量、应急系统和运营管理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例如:美国基本上是实行道路交通的地下化,比如波士顿中央大道就是经历了城市由高架道路转入地下的过程,验证了城市道路及高架道路走进地下化的发展趋势,美国的地铁建设在世界上运营最长,纽约有443公里,车站达504个,每天有510多万人在地铁里面运行,每年将近20亿人次,真正的市中心曼哈顿地区常住人口只有10万,但白天进入该地区是300万,多数是乘坐地铁的人员。法国也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较早国家,一是对废弃的矿井进行再开发利用,改变为城市的下水道和防空设施,巴黎市早在18世纪末就开发利用了几个世纪之前的废弃矿井,于1890年成功用于巴黎世博会中国馆和印度馆的设计,取得成功。二是大力建设地下车库。三是用于保护历史文化景观,比如卢浮宫改造,地上已经没有空间利用,就在地下扩建,成功对古典建筑进行了现代化改造。

钻孔灌注桩围护墙是排桩式中应用最多的一种,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多用于坑深7~15m 的基坑工程,在我国北方土质较好地区已有8~9m 的臂桩围护墙。钻孔灌注桩支护墙体的特点有:施工时无振动、无噪音等环境公害,无挤土现象,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墙身强度高,刚度大,支护稳定性好,变形小槽钢钢板桩这是一种简易的钢板桩围护墙,由槽钢正反扣搭接或并排组成。槽钢长6~8m ,型号由计算确定。其特点为:槽钢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基坑施工完毕回填土后可将槽钢拔出回收再次使用;施工方便,工期短;不能挡水和土中的细小颗粒,在地下水位高的地区需采取隔水或降水措施;抗弯能力较弱,多用于深度≤4m的较浅基坑或沟槽,顶部宜设置一道支撑或拉锚;支护刚度小,开挖后变形较大。

3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基坑工程的发展往往是一种新的围护型式的出现带动新的分析方法的产生,并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而走向成熟。早期的开挖常采用放坡的形式,后来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放坡面空间受到限制,产生了围护开挖。迄今为止,围护型式已经发展至数十种。从基坑围护机理来讲,基坑围护方法的发展最早有放坡开挖,然后有悬臂围护、内撑(或拉锚)围护、组合型围护等。放坡开挖需要有较大的工作面,且开挖土方量较大。一般的支护结构位移控制以水平位移为主,主要是水平位移较直观,易于监测。水平位移控制与周边环境的要求有关,这就是通常规范中所谓的基坑安全等级的划分,对于基坑周边有较重要的构筑物需要保护的,则应控制小变形,此即为通常的一级基坑的位移要求;对于周边空旷,无构筑物需保护的,则位移量可大一些,理论上只要保证稳定即可,此即为通常所说的三级基坑的位移要求;介于一级和三级之间的,则为二级基坑的位移要求。

对于一级基坑的最大水平位移,一般宜不大于30mm,对于较深的基坑,应小于0.3%H,H为基坑开挖深度。对于一般的基坑,其最大水平位移也宜不大于50mm。一般最大水平位移在30mm内地面不致有明显的裂缝,当最大水平位移在40-50mm内会有可见的地面裂缝。因此一般的基坑最大水平位移应控制不大于50mm为宜,否则会产生较明显的地面裂缝和沉降,感观上会产生不安全的感觉。

围护结构最早用木桩,现在常用钢筋混凝土桩、地下连续墙、钢板桩以及通过地基处理方法采用水泥土挡墙、土钉墙等。钢筋混凝土桩设置方法有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沉管灌注桩和预制桩等。

1.3工程概况

1.3.1 基坑周边环境

工程概况:拟建泛海酒店工程位于居民住宅以南,其东临津东商场,西侧为广电大楼,南侧为幸福路。拟建建筑物地面以上7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2864m2,建筑±0.00相当于绝对标高35.95m,整平后地面标高为36.00m,其它标高均以此为准,地下室负二层底板顶标高为27.55m,基坑开挖深度为9.0m,地下室采用框架结构。 1.3.2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场区地貌单元为阶地,地形较平坦,自上而下有下列土层:

①层杂填土:灰色,稍密,主要由碎石、碎砖、建筑垃圾组成,硬质含量30-60%,填龄大于5年。

②层粉质黏土:灰色,可塑,切面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中等。 ③层粉质黏土:灰黄色,可塑,切面光滑,干强度和韧性中等。

④层黏土:黄色,可塑,局部软塑,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和韧度高。

4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⑤层粉土:黄灰色,饱和,稍密~中密,含云母碎片,颗粒级配一般。 场区有一层地下水,属孔隙潜水类型,地下水位深度在2m处。主要接受降雨、地表水、地下径流的补给。

图1.1基坑平面图

1.4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20-2012).北京: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20-2012).北京: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97).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北京: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表1.1拟建场地土体情况一览

序类别 厚度 称) 重度 土粒重度 γs(kN/m) 1 2 3 4 5 1.5 4.5 6 5 7 18.5 19.0 19.9 20.5 22 28.5 29 29.5 30.5 32.5 3含水率 ω(%) 20.7 23.0 22.0 27.0 35 塑限 液限 渗透ωL ωP 内摩φk 黏聚力 ck ) 压缩动力击数 号 (名h(m) γ(kN/m) 3系数 擦角 模量 触探k(m3/d) 28.9 29.0 31.5 32.0 52.5 17.7 18.2 18.1 18.3 28.0 0.005 0.08 0.07 1.3 1.5 Es(MPa) - 5.50 5.83 15.90 9.0 (°) (kPa10 21 22 18 29 8.0 25 28 30 35 N63.5 杂填土 粉质黏土 粉质黏土 黏土 粉土 注:上表c 、为直剪固快峰值强度最小平均值。

1.5 设计中拟解决主要问题

(1)支护方案的对比与优选。 (2)支护的稳定性验算问题。 (3)深基坑的降水止水问题。

6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2章 基坑支护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2.1基坑特点分析

(1)基坑尺寸

拟建建筑物地面以上7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2864m2。基坑长为55m,基坑宽为45m。

(2)基坑工程重要性等级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20-2012)和表2.1可知,本基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γ0 = 1.0。如表2.1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和重要性系数

表2.1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和重要性系数

安全等级 破坏结果 一级 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结构施工影响很严重 二级 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 1.00 下结构施工影响一般 三级 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结构施工影响不严重 0.90 γ0 1.10 2.2深基坑支护方案的选择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中,支护结构选型如表2.2。

表2.2 支护结构选型表 结构型式 排桩或地下连续墙 适用条件 1.适于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一、二、三级 2.悬臂式结构在软土场地中不宜大于5m 3.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宜采用降水、排桩加载截水帷幕或地下连续墙 土钉墙 1.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宜为二、三级的非软土场地 2.基坑深度不宜大于12m 3.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应采取降水。

7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续上表

逆作拱墙 1.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宜为二、三级 2.淤泥和淤泥质土场地不宜采用 3.拱墙轴线的矢跨比不宜小于1/8 4.基坑深度不宜大于12m 5.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应采取降水或截水措施 放坡 1.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宜为三级 2.施工场地应满足放坡条件 3.可独立或与上述其他结构结合使用 4.当地下水位高于坡脚时,应采取降水措施 土钉墙 3.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宜为二、三级的非软土场地 4.基坑深度不宜大于12m 3.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应采取降水或截水帷幕 逆作拱墙 1.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宜为二、三级 2.淤泥和淤泥质土场地不宜采用 3.拱墙轴线的矢跨比不宜小于1/8 4.基坑深度不宜大于12m 5.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应采取降水或截水措施 基坑支护方案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基坑周边环境、开挖深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施工作业设备和施工季节等条件,要达到安全、经济和实用的标准。在满足以上的条件下,优化基坑支护设计方案,以便达到设计安全、施工方便、工期适当和经济合理。

水泥土墙,其特点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土资源,无需开采原材料,大量节约资源;适用于多种土质;除机械挤土的夯实水泥土桩外,其施工工艺无震动、无噪声和污染,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节省钢材,施工速度快;但是其只适合基坑深度在6m以下的基坑工程。

土钉墙,其特点主要是:增强了土体破坏的延性,延缓了土体失稳的发展过程;如果对施工进行信息化管理,边施工边监测,可减少施工风险,保证施工安全;施工机具轻便,技术工艺简单易行;占地场地小,对环境干扰小;与其他基坑支护型式相

8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比较,施工工期较短,可以节约工期;经济效益好,成本相对较低;但是其不太适合在软土中单独使用。

逆作拱墙,其特点主要是:可缩短工程施工的总工期;基坑变形小,相邻建筑物的沉降少;可节省地下室外墙及外墙下工程桩费用;使底板设计趋向合理;可节省支护结构的支撑;可节省土方挖填方费用;简化基坑的施工工序,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钢筋混凝土桩主要特点:钢筋混凝土板桩具有施工简单、现场作业周期短等特点,曾在基坑中广泛应用,但由于钢筋混凝土板桩的施打一般采用锤击方法,振动与噪音大,同时沉桩过程中挤土也较为严重,在城市工程中受到一定限制。此外,其制作一般在工厂预制,再运至工地,成本较灌注桩等略高。但由于其截面形状及配筋对板桩受力较为合理并且可根据需要设计,目前已可制作厚度较大(如厚度达500mm上) 的板桩,并有液压静力沉桩设备,故在基坑工程中仍是支护板墙的一种使用形式。

基坑支护作为一个结构体系,应满足稳定和变形的要求,即通常规范所说的两种极限承载状态的要求,即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所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基坑支护来说就是支护结构破坏、倾倒、滑动或周边环境的破坏,出现较大范围的失稳。一般的设计要求是不允许支护结构出现这种极限状态的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则是指支护结构的变形或是由于开挖引起周边土体产生的变形过大,影响正常使用,但未造成结构的失稳。

钢板桩的类型和主要特点: (1)槽钢钢板桩

是一种简易的钢板桩围护墙,由槽钢正反扣搭接或并排组成。槽钢长6~8m,型号由计算确定。打入地下后顶部接近地面处设一道拉锚或支撑。由于其截面抗弯能力弱,一般用于深度不超过4m的基坑。由于搭接处不严密,一般不能完全止水。如地下水位高,需要时可用轻型井点降低地下水位。一般只用于一些小型工程。其优点是材料来源广,施工简便,可以重复使用。

(2)热轧锁口钢板桩图2.3

热轧锁口钢板桩的形式有U型、L型、一字型、H型和组合型。建筑工程中常用前两种,基坑深度较大时才用后两种,但我国较少用。我国生产的鞍IV型钢板桩为“拉森式”(U型),其截面宽400mm、高310mm,重77kg/m,每延米桩墙的截面模量为2042cm3。除国产者外,我国也使用一些从日本、卢森堡等国进口的钢板桩。

钢板桩由于一次性投资大,施工中多以租赁方式租用,用后拔出归还。 钢板桩的优点是材料质量可靠,在软土地区打设方便,施工速度快而且简便;有一定的挡水能力(小趾口者挡水能力更好);可多次重复使用;一般费用较低。其缺点

9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是一般的钢板桩刚度不够大,用于较深的基坑时支撑(或拉锚)工作量大,否则变形较大;在透水性较好的土层中不能完全挡水;拔除时易带土,如处理不当会引起土层移动,可能危害周围的环境。常用的U型钢板桩,多用于周围环境要求不甚高的深5~8m的基坑,视支撑(拉锚)加设情况而定。

图2.3 钢板桩支护结构 (a)内撑方式;(b)锚拉方式

1-钢板桩;2-围檩;3-角撑;4-立柱与支撑;5-支撑;6-锚拉杆

型钢横挡板图2.4

型钢横挡板围护墙亦称桩板式支护结构。这种围护墙由工字钢(或H型钢)桩和横挡板(亦称衬板)组成,再加上围檩、支撑等则一种支护体系。施工时先按一定间距打设工字钢或H型钢桩,然后在开挖土方时边挖边加设横挡板。施工结束拔出工字钢或H型钢桩,并在安全允许条件下尽可能回收横挡板。

图2.4 型钢横挡板支护结构

1-工字钢(H型钢);2-八字撑;3-腰梁;4-横挡板;5-垂直联系杆件;

6-立柱;7-横撑;8-立柱上的支撑件;9-水平联系杆

横挡板直接承受土压力和水压力,由横挡板传给工字钢桩,再通过围檩传至支撑或拉锚。横挡板长度取决于工字钢桩的间距和厚度由计算确定,多用厚度60mm的木

10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板或预制钢筋混凝土薄板。

型钢横挡板围护墙多用于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我国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和某些高层建筑的基坑工程曾使用过。

钻孔灌筑桩图2.5

根据目前的施工工艺,钻孔灌筑桩为间隔排列,缝隙不小于l00mm,因此它不具备挡水功能,需另做挡水帷幕,目前我国应用较多的是厚1.2m的水泥土搅拌桩。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地区则不需做挡水帷幕。

钻孔灌筑桩施工无噪声、无振动、无挤土,刚度大,抗弯能力强,变形较小,几乎在全国都有应用。多用于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二、三级,坑深7~15m的基坑工程,在土质较好地区已有8~9m悬臂桩,在软土地区多加设内支搅(或拉锚),悬臂式结构不宜大于5m。桩径和配筋计算确定,常用直径600、700、800、900、1000mm。

图2.5 钻孔灌筑桩排围护墙

1-围檩;2-支撑;3-立柱;4-工程桩;5-钻孔灌筑桩围护墙;

6-水泥土搅拌桩挡水帷幕;7-坑底水泥土搅拌桩加固

有的工程为不用支撑简化施工,采用相隔一定距离的双排钻孔灌筑桩与桩顶横梁组成空间结构围护墙,使悬臂桩围护墙可用于-14.5m的基坑图2.6。

图2.6 双排桩围护墙1-钻孔灌筑桩;2-联系横梁

11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如基坑周围狭窄,不允许在钻孔灌筑桩后再施工1.2m厚的水泥土桩挡水帷幕时,可考虑在水泥土桩中套打钻孔灌筑桩。

地下连续墙主要优缺点:地下连续墙是于基坑开挖之前,用特殊挖槽设备、在泥浆护壁之下开挖深槽,然后下钢筋笼浇筑混凝土形成的地下土中的混凝土墙。 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壁板式地下连续墙,此后用于深基坑支护结构。目前常用的厚度为600、800、l000mm,多用于-12m以下的深基坑。

地下连续墙用作围护墙的优点是:施工时对周围环境影响小,能紧邻建(构)筑物等进行施工;刚度大、整体性好,变形小,能用于深基坑;处理好接头能较好地抗渗止水;如用逆作法施工,可实现两墙合一,能降低成本。

由于具备上述优点,我国一些重大、著名的高层建筑的深基坑,多采用地下,根据本次基坑工程的勘察资料和以往的工程经验,拟建基坑马路那侧采用土钉墙支护结构。靠近住宅一侧采用混凝土桩锚杆支护结构设计 ,靠近津东商场一侧采用钢板桩锚杆支护结构设计形式。

2.3本章小结

通过本章了解基坑支护设计的基本要求,掌握了国内常用的集中基坑支护方式的特点及适用条件,结合这次选题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确立了三种支护方案:即在南侧采用土钉墙支护结构、北侧采用混凝土锚杆支护结构、西侧东侧采用钢板桩锚杆支护结构设计。

12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3章 土钉墙支护结构设计

在南侧幸福路那侧采用了土钉墙锚杆支护结构设计。

q=10kpa180HRB400HRB400HRB400HRB400180 l=12m900180 l=12m l=12m l=12m

图3.1土钉墙布置

180180

3.1 土钉墙设计参数

(1)开挖坡度为1:0.2; (2)开挖深度为9m;

(3)土钉成孔直径为120mm;土钉长拟定为12m。 (4)布置4道土钉; (5)土钉倾角均为10º

(6)土钉水平间距为1.8m;竖向间距1.8m (7)基坑周边设计荷载取均布荷载;q10kPa

3.2 土钉墙整体稳定性验算

土钉墙验算施工期不同开挖深度及基地面可能滑动可以按圆弧滑动简单条分法整

13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体稳定性验算

cl

jj(qjbjGj)cosjtanjRk,kcos(kk)v/Sx,k(qjbjGj)sinj (3.1)

式中: Ks——圆弧滑动稳定安全系数,安全等级为二级,三级的土钉 墙,Ks分别不应小于1.3、1.25;

Ks,j——第i个圆弧滑动体的抗滑力矩与滑动力力矩的比值;抗滑力矩与滑动力矩之比的最小值宜通过搜索不同圆心及半径的所有潜在滑动圆弧确定; cj,j——分别为第j土条滑弧面处土的黏聚力(kpa)、内摩擦(º) r0——基坑侧壁重要系数;

lj——第j土条的滑弧长度(m),取ljbj bj——第j分条宽度(m);

Gj——第j土条的自重,按天然重度计算;

j——第j土条滑弧面终点处的法线与垂直面的夹角(º); k——土钉与水平面的夹角;

k——滑弧面在第k层土钉或锚杆出的法线与垂直面得夹角(º); 3.2.1第一次取圆弧

圆心为o1=2.65m,土条宽2.044m,从左至右标号1.2.3.4) 第一次取圆弧滑裂面验算土钉墙整体稳定性计算如图3.2所示:

cosj;

图3.2验算土钉墙整体稳定性计算

14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cj: c128 c225 c3=(6814.616000)28(60004745.1)2528.18

1254.9814.61c4=(4745.11500_2515008)19.62

3245.11500122222

3(6814.616000)28(60004745.1)2521.393

1254.9814.61(4745.11500)2115001017.52 4=

3245.11500bj:b1b2b3b42.004m

j :113 30 45 67 243Lj : L1=3.7m L2=2.364m L3=2.878m L4=5.480m 荷载:q1q2q3q410kpa

150018.5450019.0300019.919.216

19000150018.5450019.0(8002.376000)19.9 19.131

28002.37150018.5450019.0(6814.616000)19.9 18.997

36814.61150018.5450019.0(4745.11500)19.0 18.841

44745.1G111S119.21623.37449.142

 G122S219.13115.142289.698 G133S318.997117.274222.785G144S418.84148.49991.377RkjdjqskjliRKj13.140.12504.37382.387RKj23.140.12505.09495.970RKj33.140.12506.265118.032RKj43.140.12508.135153.263K10

K: 164 253 341 427

SXK1.5m

15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v0.5sin(kk)tan

10.5sin(6410)tan210.184

20.5sin(5310)tan210.152 30.5sin(41510)tan220.15640.5sin(2710)tan220.121[cl(qbG)cosjjjjjjtanj]673.32283.7(102.044449.14)cos13tan22282.364(102.044289.69)cos30tan2226.12.878(102.044222.78)cos45tan21.319.625.48(102.04491.377)cos67tan17.522726.319

R'Kk[cos(kk)v]sxk1.81.81.81.8281.37882.387[cos(6410)0.194]203.5[cos(5310)0.152]243.0[cos(4110)0.156]308.0[cos(2710)0.121]

(qbG)sinjjjj(102.044449.142)sin13(102.044289.698)sin30(102.044222.785)sin45(102.04491.377)sin67535.086726.319281.3781.8831.3 因此满足要求。

535.0863.2.2第二次取圆弧

圆心为:o2=5.35m,土条宽1.789m 从左至右标号1.2.3.4

ks,jcj: c128 c228 c325

c4(3951.721500)251500818.54

2451.721500312222221j:

4212451.7210150016.82 3951.72bj: b1b2b3b41.789

16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Qj121236348465LjL4.003mL2.302mL2.780mL4.369m 1234q1q2q3q410kpa

第二次取圆弧滑裂面验算土钉墙整体稳定性计算如图3.3所示

图3.3验算土钉墙整体稳定性计算

GJ

150018.5450019.0300019.919.21619000

150018.5450019.0(7364.536000)19.919.0627364.53

150018.5(6013.761500)19.018.8756013.763150018.5(3951.721500)19.018.8143951.72

17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G211S119.216219.929422.616GS19.06125.133238.85022 22

GS18.87592.477174.5502333GS18.8136.84569.3062444RdjqlikjskjR3.140.12505.27299.324kj1R3.140.12506.0113.04kj2R3.140.12507.1135.516 kj3R3.140.12509.0169.597kj4 10

kk :160 251

4129 3 4

Sx,k1.8m

v0.5sin(kk)tan10.5sin(6010)tan210.180320.5sin(5110)tan210.1678 30.5sin(4110)tan220.15640.5sin(2910)tan220.127[cl(qbG)cosjjjjjjtanj]284.003(101.884422.616)cos21tan22282.302(101.884238.50)cos36tan22252.780(101.884174.557)cos48tan2118.544.369(101.88469.306)cos65tan16.82650.925

18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R'Kk[cos(kk)v]sxk1.81.81.81.8

99.324[cos(6010)0.183]226.1[cos(5110)0.1678]260.6[cos(4110)0.156]285.4[cos(2910)0.127]214.11(qbG)sinjjjj(101.864422.616)sin21(101.864238.504)sin36(101.864174.55)sin48

(101.86469.306)sin65532.551650.925214.111.6241.3

532.551满足要求。 ks,j3.2.3第三次取圆弧

圆心为:o38.05土条宽1.789m.从左至右标号1.2.3.4

第三次取圆弧滑裂面验算土钉墙整体稳定性计算如图3.4所示:

图3.4土钉墙整体稳定性计算图3.4

cj:c128

c2(7090.676000)28(60005602.27)2527.198 3549.67

19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c25

3j: 121

c4(3549.671500)251500817.816 3549.67(7090.626000)22(60005602.27)2121.723 1488.35 21

3242049.672115001016.351

3549.67bj :b1b2b3b4b51.789m

j:128 240 350 463

Lj L13.780m L22.769m L32.327m L43.956m

q1q2q3q410kpa

119.216

150018.5450019.0(7090.626000)19.919.03

7090.62150018.5(5602.271500)19.0318.86

5602.27150018.5(3549.671500)19.0 416.87

3951.722 G211S119.216198.387381.22 G222S219.03112.85214.765 G233S318.8682.49155.763 G244S416.8731.7553.57

Rkjdjqskjli

Rk13.140.12505.784108.970 Rk23.140.12506.491122.290 Rk33.140.12507.851147.912

20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Rk43.140.12508.408158.406

10

kk : 158250352432

Sx,k1.2m

v0.5sin(kk)tan

10.5sin5810tan210.177

20.5sin5010tan210.166 30.5sin4210tan210.151

40.5sin3210tan220.135

[cl(qbG)costan]

jjjjjjj283.780101.789381.22cos28tan22282.769101.789214.765cos40tan21.7252.327101.789155.576cos50tan2116.353.956101.78953.574cos63tan16.35571.918

R'Kk[cos(kk)v]sxk108.970cos58100.17791.8

1.8 

 122.290cos50100.162 147.912cos42100.15721.8 158.406cos32100.135219.003

(qjbjGj)sinj101.789381.22sin28101.789214.765sin40101.789155.576sin50 101.78953.574sin60531.688

21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571.918219.0031.481.3满足要求。

531.6883.2.4第四次取圆弧

ksj圆心为:o410.75土条宽1.661m.从左至右标号1.2.3.4

cj:c128

c2(6643.016000)28(60005118.65)2526.265 643.01881.35c325

bj :b1b2b3b41.661m

c4(45003068.97)251500816.299 1431.031500第四次取圆弧滑裂面验算土钉墙整体稳定性计算如图3.4所示:

图3.4验算土钉墙整体稳定性计算

j: 122

2643.0122881.352121.421 1524.363180.7240.921.4

1.641431.03211500814.34

2931.03

22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j: 131243351462

Lj :L14.140m L22.253m L32.633m L43.485m

q1q2q3q410kpa GJ

119.216 2150018.5450019.0(6643.016000)19.918.97

6643.01150018.5(5118.651500)19.0318.855118.65150018.5(3068.971500)19.0418.753068.97G211S119.216190.428368.927 G222S218.97222.18421.484

G233S318.8564.167120.954G244S418.7525.4947.796Rkjdjqskjli

RKj13.140.12506.380120.199

RKj23.140.12507.205135.742 RKj33.140.12508.399158.237RKj43.140.12509.879186.120k10

k 157250342434

SXk1.8m

v0.5sin(kk)tan10.5sin(5710)tan210.176

20.5sin(5010)tan210.165

30.5sin(4210)tan210.15040.5sin(3410)tan220.140

23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cl(qbG)cosjjjjjjtanj]284.140(101.661365.92)cos31tan2226.2652.253(101.661421.48)cos43tan21.4252.633(101.661120.95)cos51tan21163.485(101.66147.79)cos62tan14.34596.375R'Kk[cos(kk)v]sxk120.199[cos(5710)0.176]1.8

1.8 135.742[cos(5010)0.19]186.120[cos(3410)0.140]1.8158.237[cos(4210)0.12]244.15

1.8(qbG)sinjjjj(101.661365.927)sin31

(101.661421.484)sin43(201.661120.954)sin51(201.66147.796)sin62 659.55

596.375244.15ks,j1.271.3

659.55满足要求。 3.2.5第五次取圆弧

圆心为:o513.45土条1.594m从左至右1.2.3.4

第五次取圆弧滑裂面验算土钉墙整体稳定性计算如图3.5所示:

24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图3.5 第五次取圆弧滑裂面验算土钉墙整体稳定性计算

ccj: c128 2(6403.646000)28(60004838.1)2525.773 1565.54 c25

3c4(2817.851500)251500815.950 2718.85j: 122

2403.64221161.92121.257 21 1565.54341317.252115001015.140 2817.85bj: b1b2b3b41.594m

j :135244352460

Lj: L14.216m L22.233m L32.573m L43.173m

q1q2q3q410kpa

119.216150018.5450019.0(6403.646000)19.918.93

6403.64150018.5(4838.11500)19.0318.844838.1150018.5(2817.851500)19.0418.732817.852G211S119.216181.254342.299 G222S218.9389.608169.628 G233S318.8460.143113.31G244S418.7321.59140.440 Rkjdjqskjli

Rk13.140.15608.8248.70 Rk23.140.15609.7274.10 Rk33.140.156010.8305.20 Rk43.140.126012.1341.90

25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k10

k: 156 250 343 436

SXk1.8m

v0.5sin(kk)tan

10.5sin(5610)tan210.17520.5sin(5010)tan210.162 30.5sin(4310)tan210.15340.5sin(3610)tan220.145[cl(qbG)cosjjjjjjtanj]

284.216(101.594348.299)cos35tan2225.7732.233(101.594169.628)cos44tan21.25252.573(101.594113.310)cos52tan21163.173(101.59440.44)cos60tan15.14444.698'RKk[cos(kk)v]sxk125.68[cos(5610)0.175]1.81.81.81.8

142.48[cos(5010)0.162]162.79[cos(4310)0.153]249.953190.09[cos(3610)0.145](qbG)sinjjjj(101.594348.299)sin35

(101.594169.628)sin44

(201.594113.310)sin52(201.59440.44)sin60490.636446.698249.953 ks,j1.4201.3 满足要求

490.6363.3 土钉的承载力计算

单根土钉的抗拔承载力应符合下试:

Rk,jNk,jKt (3.2)

式中:Kt——土钉抗拔安全系数;安全等级为二级、三级的土钉墙,Kt分别不小于

1.6、1.4;

26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Nk,j——第j层土钉的轴向拉力标准值 (kN),应按本节下试规定计算;

Rk,j——第j层土钉的极限抗拔承载力标准值(kN),应按

单根土钉的极限抗拔承载力标准值可按下试估算;

Rk,jdjqsk,iil (3.3)

式中: d——第j层土钉的锚杆固体直径(m);对成孔注浆土钉,按成孔直径计算,

j对打入钢管土钉,按钢管直径计算;本试d=0.15m,

j qsk,j——第j层土钉与第j土层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应根据工程经验

并结合表取值,本式中q=60kPa;

sk,j li ——第j层土钉滑动面以外的部分在第i土层中的长度(m),直线滑动面与

水平面的夹角去;

2m

则第一根土钉的抗拔承载力标准值为:

Rdjqsk,ili3.140.12507.88148.45kN

k,j第二根土钉的抗拔承载力标准值为:

Rdjqsk,ili3.140.12508.913167.92kN

k,j第三根土钉的抗拔承载力标准值为:

Rdjqsk,ili3.140.12509.942187.30kN

k,j第四根土钉的抗拔承载力标准值为:

Rdjqsk,ili3.140.125011.39214.58kN

k,j单根土钉的轴向拉力标准值可按下试计算:

Nk,j1jcosjpssak,jx,jz,j (3.4)

式中:NK,J——第j层土钉的轴向拉力标准值(kN);

() j——第j层土钉的倾角 ;本设计取j10

 ——墙面倾角时的主动土压力的折减系数,可按下试计算;

27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j——第j 层土钉轴向拉力调整系数,可按下试计算;

pak,j——第j层土钉处的主动土压力强度标准值(kPa);

ssx,j——土钉的水平间距(m); ——土钉的垂直间距(m);

z,j坡面倾斜时的主动土压力折减系数可按下试计算:

mm112tan/tan45mtan22 (3.5) tan2式中:——土钉墙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本题

m——基坑底面以上各土层按厚度加权的等效内摩擦角平均值 ()本题

mm112tan/tan45mtan22tan2

1.04土钉轴向拉力调整系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zj jaab (3.6)

h ahbzjEajhzjEaj (3.7)

式中:zj——第j层土钉至基坑顶面的垂直距离(m);

h——基坑深度(m);

Eaj——作用在以sx,j、sz,j为边长的面积内的主动土压力标准值(kN);

a——计算系数;

b——经验系数,可取0.6~1.0;本题取1.0

b

28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n——土钉层数; 则ja1

ak1ctan24512c1tan451222121q1h12h2tan2452ctan458.85kpa122

ak2ctan24522c2tan452222121q1h12h2tan2452ctan451.04kpa222

ak3ctan24512c1tan45122q1h12h23h3tan245212212ctan4517.36kpa32

因此:Nk,1Nk,2Nk,3Nk,4111pak,1Sx,1Sz,11.0418.851.81.830.11kN cos1cos10112pak,2Sx,2Sz,21.0418.851.81.84.76kNcos1cos10113pak,3Sx,3Sz,31.0418.851.81.859.07kNcos1cos10114pak,4Sx,4Sz,41.0418.851.81.8117.98kN cos4cos10所以单根土钉的抗拔承载力为:

Rk2Nk2Rk2Nk2Rk3Nk3Rk3Nk3148.454.91.6 30.11167.9235.271.6 4.76

187.33.171.6 59.07214.581.81.6 均符合要求

117.98

29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3.4 土钉配筋计算

土钉杆体的受拉承载力应符合下试规定:

NjfA (3.9)

ys式中: Nj——第j层土钉的轴向拉力设计值(kN),

按下试确定N0FNK;01F1.25

fy——土钉杆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kPa);

As——土钉杆体的截面面积(m2)。

轴向拉力设计值N111.2537.6337.63kN N211.254.765.95kN N311.2559.0773.83kN

N411.25117.98147.47kN

fy300Nmm2,则土钉钢筋

钢筋选用HRB400钢筋,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

N137.6310125.43mm2 As1300fyN25.951019.8mm2 As2300fyN373.8310246.1mm2 As3300fyN4147.4710491.56mm2 As4300fy3333第1,2,3,4排土钉选用采用1E32的钢筋,钢筋的实际面积As804mm2491.56mm2 满足要求。

3.5 本章小结

本章对基坑南侧进行了土钉墙支护设计和计算,确定了采用四道土钉支护,土钉坡度为1:0.2,土钉水平间距为1.8米,竖直间距为1.8米。进行了土钉的设计与计

30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算,土钉承载力的验算符合要求。

第4章 混凝土桩锚支护结构设计

基坑实际挖深-9.0m, 基坑北侧采用混凝土桩加一层锚杆支护方案设计,地下水位埋深地面以下-2.0m。在距地面4.5m处。钢板桩锚杆支护设计如下:

土压力计算:北面靠近一个6层的住宅楼,设a=2.5m, b=2m, ; 基地附加压力

p146202124kPap0pmd105.375kPa 作用范围地下4.5~11.5m

31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2502009001150450200 h=9m,所以有影响。 ak00 ak2113kpa ak3202.7kpa ak127.75kpaPaoak0ka12c1ka113.42Pa1上ak1ka12c1ka16.10kpaPa1下ak1ka22c2ka22.10Pa2上ak2ka22c2ka227.10kpa Pa2下ak2ka32c3ka3=19.52Pa3ak3ka32c3ka3=65.3kpa被动土压力:

pa12c3tan45pa2 59kPa23htan24532c3tan453144.22kPa2234.1 支护方案

4.1.1基本信息

表4.1 基本信息

规范与规程 内力计算方法 基坑等级 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γ0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2012 增量法 二级 1.00 32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基坑深度H(m) 嵌固深度(m) 桩顶标高(m) 桩材料类型 混凝土强度等级 桩截面类型 └桩直径(m) 桩间距(m) 有无冠梁 ├冠梁宽度(m) ├冠梁高度(m) └水平侧向刚度(MN/m) 放坡级数 超载个数 9.000 3.000 0.000 钢筋混凝土 C30 圆形 1.000 1.500 有 1.000 1.000 112.000 0 1 0 支护结构上的水平集中力 4.1.2超载信息

表4.2 超载信息

超载 序号 类型 超载值 (kPa,kN/m) 作用深度 (m) 2.000 作用宽度 (m) 2.000 距坑边距 (m) 2.500 形式 条形 长度 (m) 1 105.375 --- 4.1.3土层信息

表4.3 土层信息

土层数 内侧降水最终深度(m) 内侧水位是否随开挖过程变化 弹性计算方法按土层指定 基坑外侧土压力计算方法 5 10.000 否 ㄨ 主动 坑内加固土 外侧水位深度(m) 内侧水位距开挖面距离(m) 弹性法计算方法 否 2.000 --- m法 4.1.4土层参数

表4.4 土层参数

层号 土类名称 层厚(m) 重度(kN/m3) 浮重度 (kN/m3) 粘聚力 (kPa) 内摩擦角 (度)

33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1 2 3 4 5 杂填土 黏性土 黏性土 黏性土 粉土 1.50 4.50 6.00 5.00 7.00 18.5 19.0 19.9 20.5 22.0 --- 9.0 9.9 10.5 12.0 8.00 25.00 28.00 --- --- 10.00 21.00 22.00 --- --- 表4.5 土层参数

层号 与锚固体摩擦 1 2 3 4 5 阻力(kPa) 60.0 60.0 60.0 120.0 120.0 粘聚力水下(kPa) --- 0.00 35.00 37.00 39.00 内摩擦角水下(度) --- 33.00 35.00 34.00 38.00 水土 计算方法 m,c,K值 m法 m法 m法 m法 m法 4.68 18.48 7.50 10.00 10.00 抗剪强度 (kPa) --- --- --- --- --- --- 分算 合算 分算 分算 4.1.5支锚信息

表4.6 支锚道数

支锚道数 1 表4.7 支锚信息

支锚支锚类型道号 水平间距(m) 竖向间距(m) 入射角(°) 总长(m) 锚固段长度(m) 1 锚杆 1.500 4.500 15.00 21.50 15.00

表4.8 支锚信息

支锚 预加力道号 (kN) 1 320.00 支锚刚度(MN/m) 20.00 锚固体直径(mm) 150 2~ 工况号 锚固力调整系数 1.00 材料抗力 (kN) 407.15 材料抗力 调整系数 1.00 4.1.6土压力模型及系数调整

弹性法土压力模型: 见图4.1

34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图4.1弹性法土压力模型

经典法土压力模型:见图4.2

图4.2经典法土压力模型

表4.9 土层信息

层号 土类 名称 水土 水压力 调整系数 外侧土压力 外侧土压力 内侧土压调整系数1 调整系数2 力调整系数 内侧土压力 最大值(kPa) 1 2 3 4 5 杂填土 黏性土 黏性土 黏性土 粉土 合算 分算 合算 分算 分算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0.000 0.000 0.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0.000 10000.000 10000.000 10000.000 10000.000 4.1.7工况信息

表4.10 工况信息

工况 号 1 2 工况 类型 开挖 加撑 深度 (m) 5.000 --- 支锚 道号 --- 1.锚杆

35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3 开挖 9.000 --- 4.2设计结果

4.2.1结构计算 各工况:

图4.3 工况1

图4.4 工况2

36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图4.5 工况3

图4.6 地表沉降

内力位移包络图:

图4.7内力包络图

37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图4.8冠梁钢筋图

表4.11 冠梁配筋:

As1 As2 As3 钢筋级别 HRB400 HRB400 HRB400 选筋 10E16 6E16 E16@150 环梁选筋结果 :

表4.12 环梁配筋

As1 As2 As3 钢筋级别 HRB400 HRB400 HRB400 选筋 10E12 6E12 E12@150 配筋图:

图4.9配筋图

4.2.2截面验算

表4.13 截面参数表

桩是否均匀配筋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mm) 桩的纵筋级别 桩的螺旋箍筋级别 桩的螺旋箍筋间距(mm) 弯矩折减系数 是 30 HRB400 HRB335 150 0.85

38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续上表

剪力折减系数 荷载分项系数 配筋分段数 各分段长度(m) 1.00 1.25 一段 12.00 表4.14 内力取值表

段 内力类型 号 1 基坑内侧最大弯矩(kN.m) 基坑外侧最大弯矩(kN.m) 最大剪力(kN) 弹性法计算值 264.68 63.46 198.03 经典法计算值 26.83 321.39 148.98 281.22 67.43 247.54 281.22 67.43 247.54 内力设计值 内力实用值 表4.15 配筋图

段号 选筋类型 级别 钢筋实配值 实配[计算]面积(mm2或mm2/m) 1 纵筋 箍筋 HRB400 HRB400 HRB400 9E25 E12@150 E14@2000 4418[3927] 1508[839] 154 加强箍筋 4.2.3锚杆计算

表4.16 锚杆参数

锚杆钢筋级别 锚索材料强度设计值(MPa) 锚索材料强度标准值(MPa) 锚索采用钢绞线种类 锚杆材料弹性模量(×105 MPa) 锚索材料弹性模量(×105 MPa) 注浆体弹性模量(×104MPa) 锚杆抗拔安全系数 锚杆荷载分项系数 HRB400 1220.000 1220.000 1 × 7 2.000 1.950 3.000 1.600 1.250 表4.17 锚杆水平方向内力

支锚道号 最大内力弹性(kN) 最大内力经典法(kN) 内力实用标准值(kN) 内力实用设计值(kN)

39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续上表

1 365.37 251.74 251.74 314.67

表4.18 锚杆轴向内力

支锚道号 1 最大内力弹性法(kN) 378.26 最大内力经典法(kN) 260.62 内力实用标准值(kN) 260.62 内力实用设计值(kN) 325.77 锚杆自由段长度计算简图

图4.10 混凝土锚杆支护设计

表4.19 支锚信息

支锚道号 支锚类型 钢筋或 自由段长度 锚固段长度 实配[计算]实用值(m) 面积(mm2) 锚杆刚度 (MN/m) 1 锚杆 钢绞线配筋 实用值(m) 2E32 6.5 15.0 1609[905] 23.90 4.3整体稳定验算

计算方法:瑞典条分法 应力状态:总应力法 条分法中的土条宽度: 0.40m 滑裂面数据

整体稳定安全系数 Ks = 2.275

40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圆弧半径(m) R = 8.062 圆心坐标X(m) X = -1.743 圆心坐标Y(m) Y = 4.581

图4.11 整体稳定性验算

4.4 抗倾覆稳定性验算抗倾覆安全系数:

KsMpMa (3.1)

式中:Mp——被动土压力及支点力对桩底的抗倾覆弯矩, 对于内支撑支点力由内支撑

抗压力决定;对于锚杆或锚索,支点力为锚杆或锚索的锚固力和抗拉力的较小值。

Ma——主动土压力对桩底的倾覆弯矩。 注意:锚固力计算依据锚杆实际锚固长度计算。

工况1:

注意:锚固力计算依据锚杆实际锚固长度计算。 序号 1

支锚类型 材料抗力(kN/m) 锚固力(kN/m)

锚杆 0.000 0.000

1437.040 Ks = 3.380 >= 1.200,

Ks4857.768 0.000满足规范要求。

工况2:

注意:锚固力计算依据锚杆实际锚固长度计算。

41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序号 1

支锚类型 材料抗力(kN/m) 锚固力(kN/m)

锚杆 271.434 282.743

1437.040 Ks = 4.749 >= 1.200,

Ks4857.768 1966.386满足规范要求。

工况3:

注意:锚固力计算依据锚杆实际锚固长度计算。 序号 1

支锚类型 材料抗力(kN/m) 锚固力(kN/m)

锚杆 271.434 282.743

1437.040 Ks = 1.906 >= 1.200,

Ks772.307 1966.386 满足规范要求。 安全系数最小的工况号:工况3。

最小安全Ks = 1.906 >= 1.200, 满足规范要求。

图4.12抗管涌验算

42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K2ld0.8D1hw'Kse (3.2)

式中:Kse——流土稳定性安全系数;安全等级为一、二、三级的基坑支护,流土稳定

安全系数分别不应小于1.6、1.5、1.4;

ld——截水帷幕在基坑底面以下的长度(m);

D1——潜水水面或承压水含水层顶面至基坑底面的垂直距离(m); γ'——土的浮重度(kN/m3); Δh'——基坑内外的水头差(m);

γw——地下水重度(kN/m3); K = 1.717 >= 1.5,

满足规范要求。

4.5抗隆起验算

图4.13抗隆起验算

43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图4.14 抗隆起验算

(1)从支护底部开始,逐层验算抗隆起稳定性,结果如下:

Ks m2ldNqcNchldm1q01Khe (3.3)

2tan

Nq tan45o2e (3.4)

NcNq1tan (3.5)

支护底部,验算抗隆起:

Ks = 15.008 ≥ 1.600,抗隆起稳定性满足。

深度17.000处,验算抗隆起。

Ks = 27.030 ≥ 1.600,抗隆起稳定性满足。

深度24.000处,验算抗隆起。

Ks = 33.322 ≥ 1.600,抗隆起稳定性满足。

(2) 坑底抗隆起按以最下层支点为转动轴心的圆弧条分法计算,结果如下:

ciliqibiGiGicossinitanii

qibiKRL (3.6)

Ks = 2.368 ≥ 1.900,坑底抗隆起稳定性满足。

4.6 抗管涌验算

44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图4.16抗管涌验算

K2ld0.8D1hw' Kse (3.7)

式中:Kse——流土稳定性安全系数;安全等级为一、二、三级的基坑支护,流土稳定

性安全系数分别不应小于1.6、1.5、1.4;

ld——截水帷幕在基坑底面以下的长度(m);

D1——潜水水面或承压水含水层顶面至基坑底面的垂直距离(m); γ'——土的浮重度(kN/m3); Δh'——基坑内外的水头差(m);

γw——地下水重度(kN/m3); K = 1.717 >= 1.5, 满足规范要求。

4.7 嵌固深度验算

嵌固深度计算过程:

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2012单支点结构计算嵌固深度ld:

45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公式:

KEpkZp2EakZa2Kem (3.8)

K36.7094.706199.5930.7201.202Kem1.20 (3.9)

得到ld = 0.400m,ld采用值为:3.000m 当前嵌固深度为:0.400m。

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单点支护结构嵌固深度ld不宜小于0.3h。 嵌固深度取为:2.700m。 嵌固段基坑内侧土反力验算 工况1:

Ps = 55.746 ≤ Ep = 3128.147,土反力满足要求。

工况2:

Ps = 50.304 ≤ Ep = 3128.147,土反力满足要求。

工况3: 式中:

Ps为作用在挡土构件嵌固段上的基坑内侧土反力合力(kN); Ep为作用在挡土构件嵌固段上的被动土压力合力(kN)。 Ps = 115.678 ≤ Ep = 1001.353,土反力满足要求。

-

图4.19混凝土结构设计

46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4.9本章小结

本章对基坑混凝土桩锚支护结构设计,对结构、截面、锚杆等进行了计算。 进行了整体稳定性验算,抗倾覆、抗隆起验算等满足基坑要求。

47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5章 钢板桩锚杆支护结构设计

5.1土压力计算

基坑实际挖深-9.0m, 基坑西侧和东侧采用钢板桩加一层锚杆支护方案设计,地下水位埋深地面以下-5.0m。在基坑深度为4.5m与2.5m处打锚杆。钢板桩锚杆支护设计如下:

土压力计算:西侧靠近一个6层的广电大楼,设a=10m, b=2m, ; 基地附加压力

p146202124kPap0pmd105.375kPa 作用范围地下10~32mh=9m,所以无影响。

10001100200320020045°

图5.1影响范围图

45°ak00ak127.75kpa

ak2113kpaak3172.7kpa

48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kaitan245i2 Paoak0ka12c1ka113.42kpaPa1上ak1ka12c1ka16.10kpaPa1下ak1ka22c2ka22.10kpaPa2上ak2ka22c2ka227.10kpaPa2下ak2ka32c3ka3=19.52kpaPa3ak3ka32c3ka3=51.72kpa被动土压力:pa12c3tan45 59kPa23htan24532c3tan453144.22kPa22

3pa25.2支护结构计算

5.2.1基本信息

表5.1 基本信息

规范与规程 内力计算方法 基坑等级 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γ0 基坑深度H(m) 嵌固深度(m) 桩顶标高(m) 桩材料类型 ├每延米截面面积A(cm2) ├每延米惯性矩I(cm4) └每延米抗弯模量W(cm3) └抗弯f(N/mm2) 有无冠梁 放坡级数 超载个数 支护结构上的水平集中力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2012 增量法 二级 1.00 9.000 3.000 0.000 钢板桩 236.00 39600.00 2200.00 215 无 0 1 0 49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5.2.2土层信息

表5.2 土层信息见

土层数 内侧降水最终深度(m) 内侧水位是否随开挖过程变化 弹性计算方法按土层指定 基坑外侧土压力计算方法 5 10.000 否 坑内加固土 外侧水位深度(m) 内侧水位距开挖面距离(m) 弹性法计算方法 否 2.000 --- m法 ㄨ 主动 5.2.3土层参数

表5.3 土层参数信息

层号 1 2 3 4 5 土类名称 杂填土 黏性土 黏性土 黏性土 粉土 层厚(m) 1.50 4.50 6.00 5.00 7.00 重(kN/m3) 18.5 19.0 19.9 20.5 22.0 浮重(kN/m3) --- 9.0 9.9 10.5 12.0 粘聚(kPa) 8.00 25.00 28.00 --- --- 内摩擦(度) 10.00 21.00 22.00 --- --- 表5.4 土层信息

层号 与锚固体摩擦 阻力(kPa) 1 2 3 4 5 60.0 60.0 60.0 120.0 120.0 粘聚力水下(kPa) --- 0.00 35.00 37.00 39.00 内摩擦角水下(度) --- 33.00 35.00 34.00 38.00 水土 --- 分算 合算 分算 分算 计算方法 m,c,K值 m法 m法 m法 m法 m法 4.68 18.48 7.50 10.00 10.00 抗剪强度(kPa) --- --- --- --- --- 5.2.4支锚信息

表5.5 支锚信息

支锚 道号 1 2 支锚类型 锚杆 锚杆 1.500 1.500 4.500 2.500 15.00 15.00 18.50 11.00 水平间距(m) 竖向间距(m) 入射角(°) 总长(m) 锚固段长度(m) 13.50 6.00 表5.6 支锚信息

支锚道数 2

50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表5.6 支锚信息

支锚 预加力 道号 (kN) 1 2 320.00 320.00 支锚刚度 (MN/m) 20.00 30.00 锚固体 直径(mm) 150 150 工况 号 2~ 4~ 锚固力 调整系数 1.00 1.00 材料抗力 (kN) 407.15 11.31 材料抗力 调整系数 1.00 1.00 5.2.5土压力模型及参数调整

弹性法土压力模型见图5.1:

图5.2 弹性法土压力模型

图5.3 经典法土压力模型

表5.7土层数据

层号 土类名称 水土 水压力调整系数 外侧土压力 外侧土压力 内侧土压调整系数1 调整系数2 力调整系数 1 2 3 4 5 杂填土 黏性土 黏性土 黏性土 红粘土 合算 分算 合算 分算 分算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0.000 0.000 0.000 1.000 1.000 1.000 10000.000 内侧土压力 最大值(kPa) 1.000 10000.000 1.000 10000.000 1.000 10000.000 1.000 10000.000

51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5.2.6工况信息

表5.8工况信息

工况号 1 2 3 4 5 工况类型 开挖 加撑 开挖 加撑 开挖 深度(m) 5.000 --- 7.500 --- 9.000 支锚道号 --- 1.锚杆 --- 2.锚杆 --- 5.3设计结果

5.3.1结构计算各工况:

图5.4 工况1

图5.5 工况2

52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图5.6工况3

图5.7工况4

图5.8工况5

53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内力位移包络图:

图5.9工况6

地表沉降图:

图5.10地表沉降

截面计算

表5.11截面参数见

弯矩折减系数 剪力折减系数 荷载分项系数 0.85 1.00 1.25

54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表5.12内力取值见

段号 1 内力类型 基坑内侧最大弯矩(kN.m) 基坑外侧最大弯矩(kN.m) 最大剪力(kN) 弹性法 计算值 4.94 200.64 243.77 经典法 计算值 1.94 197.45 91.40 内力 设计值 5.25 213.18 304.71 内力 实用值 5.25 213.18 304.71 截面验算

基坑内侧抗弯验算(不考虑轴力)

σnei = M / W= 5.249/(2200.000*10-6) (5.1) = 2385.870(kPa)

= 2.386(MPa) < f = 215.000(MPa) 满足 基坑外侧抗弯验算(不考虑轴力)

σwai = M / W = 213.179/(2200.000*10-6) (5.2) = 96899.574(kPa)

= 96.900(MPa) < f = 215.000(MPa)

满足

5.3.4锚杆计算

表5.13锚杆参数

锚杆钢筋级别 锚索材料强度设计值(MPa) 锚索材料强度标准值(MPa) 锚索采用钢绞线种类 锚杆材料弹性模量(×105 MPa) 锚索材料弹性模量(×105 MPa) 注浆体弹性模量(×104MPa) 锚杆抗拔安全系数 锚杆荷载分项系数 HRB400 1220.000 1220.000 1 × 7 2.000 1.950 3.000 1.600 1.250 表5.14锚杆水平方向内力

支锚道号 1 2

最大内力弹性法(kN) 601.55 25.24 最大内力经典法(kN) 224.98 0.74 55

内力实用标准值(kN) 224.98 0.74 内力实用设计值(kN) 281.23 0.92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表5.15锚杆轴向内力

支锚道号 1 2 最大内力弹性法(kN) 622.77 26.13 最大内力经典法(kN) 232.92 0.76 内力实用标准值(kN) 232.92 0.76 内力实用设计值(kN) 291.15 0.96 表5.16锚杆信息

支锚号 支锚型 钢筋或钢线配筋 自由段长度实用值(m) 1 2 锚杆 锚杆 2E32 1E16 5.0 5.0 锚固段长度实用值(m) 13.5 6.0 1609[809] 2011[3] 30.14 1.05 实配[计算]面积(mm2) 锚杆刚度(MN/m) 锚杆自由段长度计算见图5.1

图5.11锚杆计算

5.4整体稳定验算:

计算方法:瑞典条分法 应力状态:总应力法 条分法中的土条宽度: 0.40m 滑裂面数据

56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整体稳定安全系数 Ks = 2.473 圆弧半径(m) R = 13.115 圆心坐标X(m) X = -1.071 圆心坐标Y(m) Y = 10.071

图5.12整体稳定验算

5.5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抗倾覆安全系数:

KsMpMa ( 5.3)

式中: Mp——被动土压力及支点力对桩底的抗倾覆弯矩, 对于内支撑支点力由内支撑抗压力决定;对于锚杆或锚索,支点力为锚杆或锚索的锚固力和抗拉力的较小值。

Ma——主动土压力对桩底的倾覆弯矩。 注意:锚固力计算依据锚杆实际锚固长度计算。 工况1:

注意:锚固力计算依据锚杆实际锚固长度计算。 序号 支锚类型 材料抗力(kN/m) 1 2

锚固力(kN/m)

锚杆 0.000 0.000 锚杆 0.000 0.000

57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4857.768 0.000Ks1217.919 Ks = 3.989 >= 1.200, 满足规范要求。 工况2:

注意:锚固力计算依据锚杆实际锚固长度计算。 序号 1 2

支锚类型 材料抗力(kN/m)

锚固力(kN/m)

锚杆 271.434 254.469 锚杆 0.000 0.000

4857.768 1843.486Ks1217.919 Ks = 5.502 >= 1.200, 满足规范要求。 工况3:

注意:锚固力计算依据锚杆实际锚固长度计算。 序号 支锚类型 材料抗力(kN/m)

锚固力(kN/m)

1 锚杆 271.434 254.469 2 锚杆 0.000 0.000 Ks = 2.988 >= 1.200, 满足规范要求。 工况4:

注意:锚固力计算依据锚杆实际锚固长度计算。 序号 支锚类型 材料抗力(kN/m)

锚固力(kN/m)

1795.868 1843.486Ks1217.919 1 锚杆 271.434 254.469 2 锚杆 11.310 169.646

1217.919 Ks = 3.033 >= 1.200, 满足规范要求。

Ks1795.868 1898.108 工况5:

注意:锚固力计算依据锚杆实际锚固长度计算。 序号 支锚类型 材料抗力(kN/m) 1 2

锚固力(kN/m)

锚杆 271.434 254.469 锚杆 11.310 169.646

772.307 1898.1081217.919 Ks = 2.193 >= 1.200, 满足规范要求。

58

Ks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安全系数最小的工况号:工况5。

最小安全Ks = 2.193 >= 1.200, 满足规范要求。

5.6抗隆起验算

图5.13抗隆起验算

图5.14抗隆起验算

59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1) 从支护底部开始,逐层验算抗隆起稳定性,结果如下:

Ksm2ldm1NqcNc

hldq045oKhe (5.4)

2tan

Nq tan21e (5.5)

NcNq1tan (5.6)

支护底部,验算抗隆起:

Ks = 17.414 ≥ 1.600,抗隆起稳定性满足。

深度17.000处,验算抗隆起。

Ks = 29.350 ≥ 1.600,抗隆起稳定性满足。 Ks = 35.311 ≥ 1.600,抗隆起稳定性满足。

深度24.000处,验算抗隆起。

(2) 坑底抗隆起按以最下层支点为转动轴心的圆弧条分法计算,结果如下:

ciliqibiGiGicossinitanii

qibiKRL Ks = 3.286 ≥ 1.900,坑底抗隆起稳定性满足。

5.7抗管涌、抗承压水(突涌)验算

图5.15抗管涌验算简

60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K2ld0.8D1hw'Kse (5.7)

式中: Kse———流土稳定性安全系数;安全等级为一、二、三级的基坑支护,流土稳定性安全系数分别不应小于1.6、1.5、1.4;

ld———截水帷幕在基坑底面以下的长度(m);

D1———潜水水面或承压水含水层顶面至基坑底面的垂直距离(m); γ'———土的浮重度(kN/m3); Δh'———基坑内外的水头差(m);

γw———地下水重度(kN/m3); K = 1.717 >= 1.5, 满足规范要求。

5.8嵌固深度计算

嵌固深度计算过程:

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圆弧滑动简单条分法计算嵌固深度:圆心(-2.619,5.551),半径=6.594m,对应的安全系数Ks = 1.942 ≥ 1.300 嵌固深度计算值 h0 = 0.500m 嵌固深度采用值 ld = 3.000m 当前嵌固深度为:0.500m。

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 多点支护结构嵌固深度ld不宜小于0.2h。 嵌固深度取为:1.800m。 嵌固段基坑内侧土反力验算 工况1:

Ps = 51.258 ≤ Ep = 2085.431,土反力满足要求。

工况2:

Ps = 127.082 ≤ Ep = 2085.431,土反力满足要求。

工况3:

Ps = 43.601 ≤ Ep = 1127.224,土反力满足要求。

工况4:

Ps = 43.601 ≤ Ep = 1127.224,土反力满足要求。

工况5:

Ps = 6.451 ≤ Ep = 667.569,土反力满足要求。

61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式中:

Ps为作用在挡土构件嵌固段上的基坑内侧土反力合力(kN);

Ep为作用在挡土构件嵌固段上的被动土压力合力(kN)。

图5.16支护结构剖面

5.9本章小结

本章对基坑钢板桩锚支护结构设计,对结构、截面、锚杆等进行了计算。 进行了整体稳定性验算,抗倾覆、抗隆起验算等满足基坑要求。

62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6章 基坑降水设计

6.1概述

基坑的开挖施工,无论是采用支护体系的垂直开挖还是放坡开挖,如果施工地区的地下水位较高,都将设计到地下水对基坑施工的影响这一问题。当开挖施工的开挖面低于地下水位时,土体的含水层被切断,地下水使会从坑外或坑底不断的渗入基坑内。另外在基坑开挖期间由于下雨或其他原因,可能会在基坑内造成滞留水,这样会使坑底基土强度降低,压缩性大,从基坑的安全角度出发,对于采用支护体系的稳定性、强度和变形都是十分不利的。从施工角度出发,在地下水位以下进行开挖,坑内滞留水一方面增加了土方开挖施工的难度;另一方面亦使地下主体结构的施工难以顺利进行。而且在地下水的浸泡下,地基土的强度降低,也影响了其承载力,所以为保证基坑工程开挖施工的顺利进行,一方面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当开挖面低于地下水位时,需采取降低地下水水位的措施;另一方面基坑开挖期间基坑内需采取排水,使基坑处于干燥的状态,有利于施工。

6.2井点设计计算

根据勘察报告,本工程地下水位埋深为2m,基坑开挖深度为9m,降水水位应在自然地坪下10m,水位降深为8m。加权平均取:

k0.0725m3/d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结合现场的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场地土体的渗透系数,可以采用喷射井点降水,2.5型圆心式。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在基坑的中部设置相应的管井,用于降水。

同时,基坑的降水过程中,基坑周边的地下水位将相应的下降。其将引起地面的不均匀沉降,影响基坑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因此,本工程需在基坑的周边设置闭合的竖向止水帷幕。必要时在相应的位置采用回灌措施来减少基坑降水对周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本基坑的降水方案为:采用喷射井点基坑内降水及在基坑周边设置闭合的竖向止水帷幕(水泥土搅拌桩)。 6.2.1 降水工程的平面布置

由于该基坑呈矩形(55m45m)状跨度和面积都比较大,故可以采用环形

63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封闭式平面布置。同时为了减少基坑降水对周边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基坑边部设置有竖向止水帷幕,所以采用坑内降水方案,这样缩小降水的影响范围,减少降水的总出水量。 6.2.2 确定基坑的有效半径

本设计采用大井法估算基坑涌水量,将矩形基坑换算成半径为的圆形大井,

r0可以由下式求得:r0A455528.075m 3.146.2.3 井点管埋设深度计算

井点系统的埋深H应按下式确定,

LHhhih1r0l (6.1)

式中: H ——基坑开挖深度(m),H=9m

h ——井点露出地面高度(m),一般取0.2~0.3 h=0.2m,

h1——井点管至基坑顶面边缘距离,一般取0.7~1.2m,本设计取1m; △h——水位降低后地下水位距基底面的安全距离,一般取0.5~1.0m, 本设计取1m;

L1 ——井点管中心线至基坑中心线的水平距离,(m); i ——将水漏斗曲线水力坡度,一般可取1/10;

l ——滤管长度,一般取1.3~1.7m,本设计取1.5m。 r0——基坑中心至基坑顶面边缘距离,28.075m

LHhhih1r0l14.6m 取15m 6.2.4 井点系统的抽水影响半径

通常情况下,井水的影响半径宜通过试验或根据当地的经验确定。本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对于潜水含水层可根据以下公式求得: R2SwKH21072.515659.545m 式中:R——影响半径(m)

sw——井水位降深(m);当井水位降深小于10m时,取sw10m K——含水层的渗透系数(m/d)

H——潜水含水层厚度(m) H=17-2=15m 6.2.5 计算基坑涌水量Q

由于降水井点按唤醒封闭布置,井群中各井流量近似相等,并结构一致,

64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则可以将基坑周围的井群当成一个以基坑为“中心”的大井。计算涌水量时,按大井计算井点系统的涌水量。可根据下式计算。 潜水非完整井井点系统涌水量为:

当矩形基坑的长宽比小于5时,基坑的总涌水量Q(m3/d)为:

Q=K2HsdsdRln1r0 (6.2)

K —— 土的渗透系数(m/d), H —— 潜水含水层厚度(m),

sd —— 基坑地下水位的设计降深(m) sd1028m, R —— 抽水影响半径(m),

r0—— 基坑等效半径(m)

Q 3.140.0725308813355.46m3ln3.19

d6.2.6 单根井点出水量

q0120rsl3k1203.140.21.5372.5469.116m3/d m3d (6.3)

式中:q0—— 单井允许出水量,m3/d;

rs—— 过滤器半径, 本设取0.2m

l—— 过滤器进水部分的长度,本设计取1.5m;

k—— 含水层的渗透系数;

6.2.7 确定降水井数量与井点间距

n=1.1Q/q (6.4)

式中:n —— 降水井数量;取66

q ——单井设计流量;

Q ——基坑降水总涌水量m3/d

q1.1Q222.591,q>q0 n井点数量为66口井,间距为3.00m,符合降水要求。 6.2.8 基坑降水验算

当井点布置完毕后,应按验算降深是否满足要求。由井点的布置可知,降水

65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井点对基坑中心的降水影响最小,故对基坑中心降水进行验算。对于潜水含水层,可有下式进行验算:

qk2HSwSwRn1Rlnlnrwj12rsinj (6.5) 0n

Sw10.53m8m。所以基坑降低水位符合工程要求。

6.3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基坑的降水设计,降排水设计对基坑土开挖,地下式结构设计有重要意义,目的是保证施工期内施工的正常进行和施工安全,降排水方案的选择、基坑降水验算等、完全符合要求.

66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7章 基坑监测方案设计

7.1.基坑监测

7.1.1基坑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1)为施工开展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 (2)作为设计与施工的重要补充手段; (3)作为施工开挖方案修改的依据;

(4)积累经验以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水平。

土体与支护结构的变形虽然可以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先进的施工方案进行控制,但是变形是无法避免的。同时,由于基坑工程水文地质情况的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设计参数的不合理姓、施工因素的多变性。在基坑工程中,土体与支护结构的变形是无法准确的预测,有时甚至无法控制,造成一定的工程事故,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表明,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建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更加全面性的了解。在基坑工程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预警和反馈,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必要时需要修好设计参数和修改设计和施工方案,以便使得工程能够顺利的进行。

7.2基坑监测方案

7.2.1土钉墙监测的项目

基坑监测的项目应根据基坑的安全等级来确定,按照规程《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基坑监测项目表7.1。

表7.1 基坑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基坑侧壁安全等级 支护结构水平位移 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变形

监测项目基坑侧壁安全等级 地下水位 桩、墙内力 锚杆拉力

一级 应测 应测 二级 应测 应测 三级 应测 宜测 一级 应测 应测 应测 67

二级 应测 宜测 宜测 三级 宜测 可测 可测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续上表 支撑轴力 立柱变形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 支护结构界面上侧向压力 应测 应测 应测 宜测 宜测 宜测 宜测 可测 可测 可测 可测 可测 根据上表和设计要求并结合本工程特点,确定本工程的监测对象为:基坑顶部水平位移,基坑顶部竖向位移,周围建筑物的竖向位移、地下水位和支撑轴力。 7.2.2土钉墙监测项目的监测方法及监测精度

表7.2 监测方法及监测精度 序号 1 监测项目 基坑顶部水平位移 监测方法 小角度法 (全站仪) 2 基坑顶部竖向位移 水准测量 (二等) 3 周围建筑物的竖向位移 4 地下水位 水准测量 (二等) 水位计 苏州一光DSZ2型自动安平仪+测微器 苏州一光DSZ2型自动安平仪+测微器 金土木SWJ-90型水位计 5 支撑轴力 钢筋应力计 河海大学 频率仪 应力计精度不低于0.5%F·S 不低于10mm ≤0.3mm ≤0.3mm 仪器名称 徕卡TC402型全站仪 监测精度 ≤1mm 表7.3 本基坑工程监测项目报警值

监测项目 基坑顶部水平位移 基坑顶部竖向位移 周围建筑物的竖向位移 地下水位 支撑轴力 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

(1)当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应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而且要进行复测; (2)当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时,分析其原因,并且预测其的变化趋势,增加监测的频率。

日变化量 5mm,且连续3d 5mm,且连续3d 2mm 50cm — 累计值 50mm 50mm 30mm 100cm 设计值80% 7.3本章小结

本章包括了基坑监测的方法,通过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工作可以知道支护结构

68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在基坑施工过长中的实时信息,准确的掌握支护体系的细微变化,这样出紧急状况是才能做出合理的因对措施,因此本章是基坑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章。

69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结 论

本设计为泛海酒店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基坑的规格为5545m2,基坑采用三种支护形式,混凝土桩锚杆支护结构设计、钢板桩锚杆支护结构设计、土钉墙锚杆支护结构设计。

(1)根据土的工程性质及上部荷载确定基坑开挖深度为9m,采用土桩锚杆支护结构设计、钢板桩锚杆支护结构设计、土钉墙锚杆支护结构设计。

(2)本设计土压力的计算采用朗肯土压力理论计算。因计算土体的范围内都是黏土,不含有无粘性土,所以采用水土合算的方法。

(3)根据基坑的稳定性验算结果确定了基坑的整体稳定性验,抗隆起稳定,锚杆深部破裂面稳定等均满足要求。

(4)根据降水所需降深、基坑开挖深度等确定采用喷射井点降水。降水中的计算均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降水经过验算满足基坑的设计降深。

(5)根据本基坑工程特点,依据有关规范的规定和维护设计方案及业主对施工监测工作的要求,对工程进行检测设计。

经验算,该设计符合《建筑基坑支护设计规程》(JGJ120-2012)等相关设计规范和材料的设计要求,方案合理可行。

70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参考文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1.

[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8]《深基坑工程》,高大钊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9]《基坑工程手册(第二版)》,刘建航、侯学渊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10] 唐梦雄,陈如桂.深基坑工程变形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11] 刘建航, 侯学渊. 基坑工程手册[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12] 黄强. 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技术[M]. 北京: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1995 [13] 尉希成. 支护结构设计手册[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5 [14] 唐业清. 基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15] 龚晓南, 高有潮. 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手册[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 1998

[16] 杨予. 深基坑支护优化设计[D]. 南宁: 广西大学, 1999.

[17] 张引平. 浅谈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4,14(4): 182-182

[18] Clough G.W, Dunean J.M. Finite Element Analyses of Retaining wa11

Behavior[J]. ASCE, 1971, 165-167

71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19]Andrew J.W, Youssef M.A. Analysis of Deep Excavation in Boston[J].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1993, 69-89

[20]Sunil S.Kishnani, Ronaldo I. Seepage and Soi1-structure Interface

Effects in Braced Excavations[J].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1993, 912- 929

[21]Andrew J.W,Youssef M.A. Analysis of Deep Excavation in

Boston[J].Journalof Geotechnanical Engineering, 1993,69-89 [22]Sunil S.Kishnani,Ronaldo I.Seepage and Soil-structure Interface

EffectsinBracedExcavations[J].JournalofGeotechnicalEngineering,1993,912-929

72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致 谢

本次基坑的毕业课程设计,我对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整理、检验,是对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一次系统总结。在这个过程中也找到以前所学知识的薄弱环节,如土压力计算、配筋计算、土钉墙稳定性验算等。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基坑工程的知识是系统性、深入性的,现在所学的知识对于未来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更加努力地在这个知识领域里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有所建树。

在毕业设计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在这里要非常感谢宫旭黎,在整个的毕业设计过程中她都是很认真地倾听我们的想法,给出精良的修改意见。认真检查我们的计算进度,督促我们尽快完成任务,使我们有了充足的时间来完成打印计算书。此时也要感谢土木工程系的各位老师,正是因为您们的辛勤授课,我才学到了这么多的知识,才能顺利完成这次毕业设计。

在毕业设计的编写过程中,我得到了指导老师的大力帮助,从设计准备,资料搜集,到最后的初稿老师给予了宝贵的意见。老师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审阅我的设计初稿、施工图,并且提出修改意见。老师的热情和严谨的教学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最后祝土木工程学院的各位老师工作顺利,在教学和学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时间仓促,设计中不足之处难以避免,敬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