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秋习俗作文集锦八篇

中秋习俗作文集锦八篇

来源:爱站旅游
中秋习俗作文集锦八篇

中秋风俗作文 篇1

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那么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又有什么风俗呢?

大家都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吧。嫦娥为了不让仙药被人偷走,所以吃了仙药飞向了月亮。从今以后,人们为了纪念嫦娥,在每年的八月十五日都要做月饼。就这样,月饼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后来,人们还这一天点灯、观潮、酿桂花酒,尝桂螺、品芋头,使中秋节更有意思了。大诗人李白还写过一首关于中秋节的诗《静夜思》赞美月亮。

中秋节成为了丰收、拜师的好日子。我很喜爱过中秋节! 中秋风俗作文 篇2 中秋祭月

在我国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风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风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进展,也渐渐影响到民间。

中秋节的风俗许多,形式也各不相同,全国各地也有不同,但是都寄予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喜爱和对美妙生活的憧憬。其中吃月饼

第 1 页

风俗最为普遍。 中秋节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风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聚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特地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讲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致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

以月之圆兆人之团聚,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予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美好,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中秋节借月饼寄予对团聚之意。 中秋风俗作文 篇3

我家住在一个河北小镇,大门大院大平房,而且当时爷爷奶奶和爸妈家住一个院的,两间房,共走一个大门,家乡的中秋节风俗作文200字。那时每年中秋节一家人都在一起过,节日晚上的九点多钟,一轮圆月升起来后,爷爷奶奶就会搬出个桌子放到院子中间,再摆上几样水果和一盘月饼,水果有西瓜、葡萄、沙果等,摆上满满一桌。接着正式的“愿月”仪式开头,也就是年轻人给月亮磕头祈福,在月

第 2 页

下许愿。拿出个椅垫铺到院子中间,然后我们几个年轻人开头按年龄依次朝着月亮的方向磕头,都磕完了,我们大家就开头享用桌上的水果和月饼了,当然,吃之前要揪下一粒葡萄冲月亮的方向远远的扔出去,那意思就是给月亮吃了。记得小时候中秋节的晚上,天气就挺冷了,往往我们都是边吃东西边冻的瑟瑟缩缩的,然后就抓紧搬桌子端盘子回到屋里。

后来,只要每年中秋节我们能聚到一起,仍旧会在节日当晚连续这样的风俗,当然,我们队伍也在慢慢壮大。 中秋风俗作文 篇4

前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是一个亲人团聚的日子,我在平遥出差的妈妈从平遥回来了,中午还在奶奶家吃了团聚饭。中秋节当然少不了月饼,奶奶也做了很多月饼,在那五彩斑斓的盒子里,装着各种各样的月饼,虽然是买的月饼,可也包含我们对几千年前的文化而敬重。我也去姥姥家团聚,真是好啊!

中秋确定不是开头就有的,他与别的节日大同小异,都是渐渐形成的,古代祭月的时间由于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日也就慢慢形成了。

中秋不仅要赏月、吃月饼,也要赏桂花、猜灯谜等多种多样的风俗在中秋节让人瞩目。中秋节不仅好玩无穷,而且让我们知到了团聚的欢乐与中秋节的由来。我爱你,中秋节。 中秋风俗作文 篇5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

第 3 页

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要光明,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八月十五又叫“团聚节”。

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风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进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聚之义,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很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别风俗。今日,月下游玩的风俗,已很少了。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妙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欢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古时还有祭月和拜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梨,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肯定不能少的。西瓜还有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地方,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聚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月饼与中秋节的联系是在明代。具有关资料说,当时,北京城市里消失了一种以果做馅的月饼,而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自己制作月饼,用于自身和赠于亲朋好友,以表达团聚和庆贺之意。那时的月饼大小和样子很不规范,差异甚大,其名称也颇特殊。比方,山西省介县一带在中秋节这天,当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围坐分食团聚月饼的风俗其制作的月饼名堂多且好玩,如有专供男的食用的月牙月饼,有只限于女的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特殊为小

第 4 页

孩们预备的“孙悟空”,“兔儿爷”之类的月饼,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中秋节的风俗许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予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喜爱和对美妙生活的憧憬。中秋节是人们始终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有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中秋风俗作文 篇6

中秋节,有很多的嬉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美。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帮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烁,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相互竞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致。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乐 追赶。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

第 5 页

很朴实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洁图案,穿上绳子,光辉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实,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嬉戏。

广西有简洁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如今广西广东的不少地区,在中秋夜布置灯会,扎制用电灯照亮的大型现代灯彩,还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灯供儿童玩,但却少了一份旧时灯彩的纯朴之美。

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嬉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射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奇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勇敢战斗,颇有爱国的思想。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奇这种风俗与抵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抵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抵抗虽被打压

第 6 页

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风俗。这个传奇与中秋吃月饼的传奇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秋风俗作文 篇7

首先,我想说说月饼。我喜爱吃月饼,由于我盼望以后能成为一名飞行员。中秋节那天,月亮又大又圆,就像秀丽的盘子挂在蓝色的衣服上一样。

中秋节是中国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在八月十五号。在节日来临的前几天,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帮着清扫房子,把房子装扮得漂美丽亮的,灯笼挂在屋前。

晚上有一顿美餐,离家在外工作的人也要回来团聚。晚饭后,人们点亮灯笼,一般是红色的圆灯笼。孩子们会高兴奋兴地玩他们的玩具灯笼。 月亮又圆又大,人们在赏月的同时吃着中秋节特殊的食品——月饼。人们在一起回顾过去,展望将来。 中秋风俗作文 篇8

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它的形式与意义也是渐渐进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并有相关的祭祀的记载。在民间,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风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进行迎寒和祭月。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季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欣赏祭拜,寄予情怀,这种风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加之相关诗词的作用,中秋节更渐渐为人们重视。

第 7 页

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关注,中秋节也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管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中国城乡各地,乃至在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人侨胞,中秋节这天都有赏月、吃月饼的风俗。民间谚语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中秋节还有吃芋头的风俗。节日这天家家户户烹煮一锅蕃薯芋头,供家人食用。据说是感谢土地公公赐给穷人蕃薯芋头以解困之恩德。还有把吃芋头同元末汉人推翻元朝暴政联系起来。\"芋艿\"和\"遇难\"的谐音,吃芋艿不忘国家和民族的危难。

中秋游乐。在江南一带,由于江河湖泊纵横交叉,\"夜半湖生看串月,几人醉倚望河亭。也是美事一桩。

第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