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实验小学数学六年级小升初期末复习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实验小学数学六年级小升初期末复习试卷(含答案)

来源:爱站旅游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实验小学数学六年级小升初期末复习试卷(含答

案)

一、选择题

1.一个零件的实际长度是7毫米,但在图上量得长是3.5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A.1∶2

B.1∶5

C.5∶1

D.2∶1

2.钟面上的时刻是1:20,这时分针和时针形成的夹角是( ). A.直角

B.锐角

C.钝角

D.平角

113.小刚小时走了2千米,他每走1千米,需多少小时?正确的算式是( )

611A.÷2

611B.×2

611C.2÷

64.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30°,其余两个内角的比为2∶3,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无法判断

555.一根绳子剪成2段,第一段长米,第二段是全长的。这两段绳子的长度相比,结果

88是( )。 A.第一段长

B.第二段长

C.无法比较

6.下图是一个正方体表面展开图,每个面上标有一个数字,与标有数字“2”的面相对的面上标的是数字( )。

A.3

B.4

C.5

D.6

147.六(1)班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4A.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3

1D.女生比男生多

44B.女生是全班的

7C.男生比女生少

8.把一个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切开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增加40平方厘米,圆柱的底面半径是4厘米,那么圆柱的高是( )厘米。

A.4 B.5 C.10 D.20

9.春节期间,一家三口旅游,甲旅行社优惠条件是:父母全票,孩子半票,乙旅行社优惠

条件是:三人都按80%收费。两旅行社原来标价都相同,花钱少的是( )。 A.甲社

B.乙社

C.不好确定

10.按图示用小棒摆正六边形,摆6个正六边形需要( )根小棒。

A.30

B.31

C.32

D.36

二、填空题

211.1时=(________)时(________)分;50克=(________)千克。

312   %   :12。 12.0.75   13.40吨比50吨少(________)%;(________)吨比50吨多20%。

14.李师傅用一个长5分米、宽3分米的长方形铁皮切出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分米。

15.一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48cm,已知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3∶1∶2,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________)cm3。

16.一幅地图上,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千米,已知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15千米,在运幅地图上,甲、乙两地的距离是(__________)厘米。

17.如图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面积是(____)cm2,把它以AB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形成的图形的体积是(____)cm3.

18.四个连续的自然数,它们的平均数是a,那么这四个数的和是(______)。

19.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某一时刻相遇。如果甲车提前一段时间出发,那么两车将提前半小时相遇。已知甲车速度是60千米/时,乙车速度是40千米/时,那么,甲车要提前出发(______)分钟。 20.

,左起第40个是(______),当Δ最多是(______)

个时,就能保证其他两种图形一共是18个。

三、解答题

21.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11 244.789.6 0.2540 6.10.01

107.8

75422020 0  397153333 7777322375÷ 757511.50.53.7

22.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01×93 137×23.解方程。

2.5×8+5x=100 6x-5.8x=8.4

1413 37.2×48+372×5.1+37.2 -137×

138138111∶x =∶ 61042724.妙想有36张邮票,奇思的邮票数是妙想的,笑笑的邮票数是奇思的,笑笑有多少

36张邮票?

25.小强的爸爸准备在路口上沪蓉高速,他以75千米/时的车速在汉长线上行驶,前方出现限速60千米/时的标志.如果他保持原速度继续行驶,那么他将受到扣几分的处罚?

26.甲数是乙数、丙数、丁数之和的,乙数是甲数、丙数、丁数之和的,丙数是甲数、乙数、丁数之和的,已知丁数是260,求甲、乙、丙、丁数的和.

27.甲、乙两人从山脚下同一点沿一条道路同时出发,进行爬山比赛,他们下山速度都是各自上山速度的2倍,当甲爬到山顶沿原路返回与乙相遇时,乙离山顶还有72米。当甲回到山脚下,乙已返回到半山腰,山下到山顶的路程是多少米?

28.将一个底面半径是10厘米,高为15厘米的圆锥体金属,全部浸入在一个底面直径是40厘米的圆柱形容器的水中,圆柱形容器里的水会上升多少厘米?(水不溢出) 29.学校准备买1000本作业本,现在有甲、乙两家公司。其每本报价都是0.5元。两公司的优惠条件如下,甲公司:一律九折,乙公司:满100返8元。哪家公司的价格更便宜一些? 30.看图解答问题。

(1)一车间下半年平均每季度产量是多少? (2)九月份二车间的产量比一车间少百分之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分析】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即为比例尺,将数据统一单位后,即可求得这幅图的比例尺。 【详解】

3.5厘米=35毫米, 35∶7=5∶1;

答:这幅图的比例尺是5∶1. 因而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意义,关键是要统一单位后再求比例尺。

2.B

解析:B 【详解】 略

3.A

解析:A 【详解】

A为走1千米需要的时间;C为走一小时走了多少千米;B没有意义,故选A. 故答案为A

4.A

解析:A 【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用180°-30°=150°,然后把150°按比进行分配,其余两个内角的比为2∶3,说明总份数为2+3=5(份),可以求出一份的度数,最后求出每个角的度数即可。 【详解】

(180-30)÷(2+3) =150÷5 =30

30×2=60,30×3=90

有一个角是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按比分配,明确分配的总度数是解题的关键。

5.B

解析:B 【分析】

53把这根绳子的总长度看作单位“1”,则第一段占全长的1-= ,与第二段比较即可。

88【详解】

53351-=;<,第二段长。 8888故选择:B 【点睛】

此题考查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带单位与不带单位的区别,两者是不能直接比较的。

6.C

解析:C 【分析】

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标有数字1和4、2和5、3和6的面是相对的面。 【详解】

与标有数字“2”的面相对的面上标的是数字5。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正方体的展开图,要熟练掌握正方体相对的面不相连的特点,运用空间想象力解决此类问题。

7.D

解析:D 【分析】

将男生人数看作3份,女生人数看作4份,则总人数为3+4=7份,据此逐项分析即可。 【详解】

A.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3=

4,原说法正确; 34B.女生是全班的4÷(3+4)=,原说法正确;

71C.男生比女生少(4-3)÷4=,原说法正确;

41D.女生比男生多(4-3)÷3=,原说法错误;

3故答案为:D 【点睛】

将人数比转化为份数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B

解析:B 【分析】

把一个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切开后拼成一个是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两个长是圆柱的高,宽是底面半径的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再根据长方体面积公式:长×宽,求出圆柱的高。 【详解】 40÷2÷4 =20÷4 =5(厘米) 故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圆柱体积,长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解答。

9.B

解析:B 【分析】

可以设每人的原票价为x元,然后按照旅行社的要求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解:设这两家旅行社原票价均为x元,优惠后参加甲旅行社所需费用xx1x2.5x(元), 2参加乙旅行社所需费用80%(xxx)2.4x(元), 2.5x>2.4x

故乙旅行社更优惠。 故答案为:B。 【点睛】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到所求的量的等量关系;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分别计算出甲乙旅行社的费用再比较。

10.B

解析:B 【分析】

观察图形:第一个图形需要6根小棒,第二个图形需要11根小棒,第三个图形需要16根小棒......可发现每一个图形所需要的小棒数满足:第n个图形需要5n+1根小棒。所以第6个图形所需小棒数为:5×6+1=31(根)。 【详解】 5×6+1 =30+1 =31(根)

所以,摆6个正六边形需要31根小棒。 故答案为:B 【点睛】

认真观察图形发现其变化规律:每一个图形所需要的小棒数满足:第n个图形需要5n+1根小棒;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1.40 0.05 【分析】

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据此解答。 【详解】

高级单位时化低级单位分乘进率60。 2×60=40分 32所以:1时=1时40分

3低级单位克化高级单位千克除以进率1000。 50÷1000=0.05千克

所以:50克=0.05(或【点睛】

1)千克 20本题主要考查常用单位间的换算,熟记常用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2.16;75;9 【分析】

把0.75化成分数形式,然后根据分数、比、小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然后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详解】 由分析可知: 0.751275 %9 :12 16 【点睛】

本题考查分数、比、小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3.60 【分析】

用50吨减去40吨,再除以50吨,求出40吨比50吨少百分之几; 用50吨乘20%,再加上50吨,求出多少吨比50吨多20%。 【详解】 (50-40)÷50 =10÷50 =20%

所以,40吨比50吨少20%; 50×20%+50 =10+50 =60(吨)

所以,60吨比50吨多20%。 【点睛】

本题考查了含百分数的运算,正确理解题意并列式是解题的关键。 14.065 【分析】

最大的圆是以长方形的宽为直径的圆,根据长方形的宽计算出圆的半径,再利用S=r2即可求得。 【详解】

3.1432

2=3.141.52

=3.142.25 =7.065(平方分米)

【点睛】

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15.48 【分析】

根据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的12条棱分三组,每组四条,长度相等,用48厘米除以4就是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之和,再把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之和平均分成(3+1+2)份,先用除法求出1份

解析:48 【分析】

根据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的12条棱分三组,每组四条,长度相等,用48厘米除以4就是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之和,再把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之和平均分成(3+1+2)份,先用除法求出1份的长度,再用乘法分别求出3份(长)、1份(宽)、2份(高),然后根据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abh”即可解答。 【详解】 48÷4÷(3+1+2) =12÷6 =2(cm)

(2×3)×(2×1)×(2×2) =6×2×4 =48(cm3)

则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48cm3。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及按比例分配问题求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16.5 【分析】

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千米,则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千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15千米,求出15千米中有几个2千米,图上距离就是几厘米,据此解答。 【详解】 10÷5=2(千米) 15

解析:5 【分析】

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千米,则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千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15千米,求出15千米中有几个2千米,图上距离就是几厘米,据此解答。 【详解】 10÷5=2(千米) 15÷2=7.5(厘米)

甲、乙两地的距离是7.5厘米。 【点睛】

此题考查了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转化,明确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千米是解题关键。

17.5 28.26 【分析】

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长度相等,所以三角形的底和高都是3厘米,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来计算即可;

以AB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锥,圆锥的底面

解析:5 28.26 【分析】

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长度相等,所以三角形的底和高都是3厘米,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来计算即可;

以AB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锥,圆锥的底面半径是3cm,高也是3cm。根据1圆锥的体积=πr²h计算。

3【详解】

三角形的面积:3×3÷2=4.5(平方厘米) 1圆锥的体积=πr²h

31=×3.14×3²×3 31=×3.14×9×3 3=28.26(立方厘米) 故答案为:4.5;28.26 【点睛】

本题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以及圆锥的特征, 直角三角形动态形成的圆锥的底和高的认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4a

【分析】

根据“平均数×数的个数=总数的和”求出这四个数的和,据此解答。 【详解】

这四个数的和:a×4=4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平均数×数的个数=总数的和”,代入数值,即可得出

解析:4a 【分析】

根据“平均数×数的个数=总数的和”求出这四个数的和,据此解答。 【详解】

这四个数的和:a×4=4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平均数×数的个数=总数的和”,代入数值,即可得出结论。

19.50 【分析】

我们可以画线段图来帮助理解题意。

甲、乙两车同时出发时,两人一起走完了全程,当甲提前一段时间出发时,甲先走了一段路程,剩下的路程由甲、乙两人一起走完,而时间比之前少用了半小时,说明

解析:50 【分析】

我们可以画线段图来帮助理解题意。

甲、乙两车同时出发时,两人一起走完了全程,当甲提前一段时间出发时,甲先走了一段路程,剩下的路程由甲、乙两人一起走完,而时间比之前少用了半小时,说明甲提前走的那一段路程,相当于甲、乙一起走半个小时的路程,甲、乙的速度已知,便可求出甲提前走的时间。 【详解】

1(60+40)×=50(千米)

2550÷60=(小时)

65小时=50分钟 6【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形成问题中的相遇问题,通过画线段图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分析】

(1)把这5个图形看作一组,用总数量除以5可以算出一共分了几组; (2)一组里其他两种图形加起来一共有3个,如果总共是18个,则需要分成18÷3=6组,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1) 解析:

【分析】 (1)把

这5个图形看作一组,用总数量除以5可以算出一共分了几组;

(2)一组里其他两种图形加起来一共有3个,如果总共是18个,则需要分成18÷3=6组,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1)40÷5=8(组)

所以左起第40个是第八组的最后一个,即为(2)18÷3=6(组) 6×2=12(个)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周期问题,找到几个图形为一组是解决此题关键。

三、解答题

21.38 10 610 2.2 2020 0 【分析】

根据小数和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口算即可,能简算的可以简算。 【详解】 14.38

解析:38 10 610

1 4242.2 2020 0 2137.3

【分析】

9 49根据小数和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口算即可,能简算的可以简算。 【详解】

4.789.614.38 0.254010 6.10.01610

111 244

107.82.2

75422420202020 00  339715213333777711.50.53.73333 11.50.53.777777.3949【点睛】

本题考查了口算综合,计算时要认真。

22.9393;137;3720;19 【分析】

将101×93变为(100+1)×93,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即可;将137×-137×利用乘法分配律逆运算变为137×,再进行计算即可;将37.2×

解析:9393;137;3720;19 【分析】

将101×93变为(100+1)×93,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即可;将137×

1413-137×1381381413利用乘法分配律逆运算变为137×再进行计算即可;将37.2×48+372×5.1+37.2,13813833变为37.2×48+37.2×51+37.2×1,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逆运算进行计算即可;将75变

75为38382222,然后提取分子38的公因数19,最后变为19×÷,即可进行计

575757算。 【详解】 101×93 =(100+1)×93 =100×93+1×93

=9300+93 =9393

1413-137× 1381381413=137× 138138137×=137×=137

37.2×48+372×5.1+37.2 =37.2×48+37.2×51+37.2×1 =37.2×(48+51+1) =37.2×100 =3720

138 138322375÷57 75=383822÷ 57572222=19×÷

5757=19×1 =19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整数、分数、小数的四则简便运算,其中主要利用了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即a×c+b×c=(a+b)×c。

23.x=16;x=42;x= 【分析】

(1)先算出2.5×8=20,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先同时减去20,再同时除以5即可;

(2)先化简6x-5.8x=0.2x,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再同时除以

解析:x=16;x=42;x=【分析】

(1)先算出2.5×8=20,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先同时减去20,再同时除以5即可; (2)先化简6x-5.8x=0.2x,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再同时除以0.2即可;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外项之积等于内向之积,把原式改写成

111x=×,再按照等

64105 12式的性质计算即可。 【详解】

(1)2.5×8+5x=100 解:20+5x=100 5x=100-20 5x=80 x=80÷5 x=16

(2)6x-5.8x=8.4 解:0.2x=8.4 x=8.4÷0.2 x=42

111(3)∶x =∶

6104解:

111x=× 641011x= 1024x=x=

1×10 245 12【点睛】

此题重点考查解比例和解方程,注意解题步骤和书写规范,等式的性质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是解方程的依据。

24.28张 【详解】 (张)

解析:28张 【详解】

273628(张)

3625.6分 【解析】 【详解】

(75 -60) ÷60 = 25% 20%‹25%‹50%,所以将被扣6分.

解析:6分

【解析】 【详解】

(75 -60) ÷60 = 25% 20%‹25%‹50%,所以将被扣6分.

26.1200 【详解】 260÷(1﹣﹣﹣) =260÷(1﹣) =260÷(1﹣﹣﹣) =260÷ =1200;

答:四个数的和是1200.

解析:1200 【详解】 260÷(1﹣=260÷(1﹣=260÷(1﹣=260÷=1200;

答:四个数的和是1200.

﹣﹣

﹣) ﹣

) )

27.432米 【分析】

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先把山顶到山下的距离看作是单位“1”,同时假设甲乙两人到达山顶后继续上行;由题意可知,他们下山速度都是各自上山的2倍,所以甲下山的路程相当于上山路程的,同理可知

解析:432米 【分析】

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先把山顶到山下的距离看作是单位“1”,同时假设甲乙两人到达山顶后继续上行;由题意可知,他们下山速度都是各自上山的2倍,所以甲下山的路程相当于上山11路程的2,同理可知,乙下山至半山腰相当于上山路程的;由甲乙两人行走的时间相同,

45我们可以得出甲乙两人的路程比,继而得到乙行的路程是甲的,结合“甲爬到山顶沿原路

65返回与乙相遇时,乙离山顶还有72米”可得算式72÷(1-),计算可得到答案。

6【详解】 1÷2=2

1211÷2=

411甲乙的路程比为(1+2)∶(1+)=6∶5

45即乙行的路程是甲的

6572÷(1-)

61=72÷

6=432(米)

答:山下到山顶的路程是432米。 【点睛】

关键点:①利用甲乙二人下山的速度都是各自上山的2倍,求出甲乙二人的路程比;②把山顶到山下的距离看作是单位“1”,用分数除法计算求得答案。

28.25厘米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浸入物体体积=容器底面积×水面上升或下降高度,根据圆锥体积公式:和圆柱底面积公式:即可解答。 【详解】

浸入物体体积:3.14×10×15× =314×15× =1

解析:25厘米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浸入物体体积=容器底面积×水面上升或下降高度,根据圆锥体积公式:1Vr2h和圆柱底面积公式:Sr2即可解答。

3【详解】

1浸入物体体积:3.14×102×15×

31=314×15×

3=1570(立方厘米)

容器底面积:3.14×(40÷2)2 =3.14×400 =1256(平方厘米)

水面上升高度:1570÷1256=1.25(厘米) 答:圆柱形容器里的水会上升1.25厘米。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浸入物体体积的解题思路,即浸入物体体积=容器底面积×水面上升

1或下降高度,需要注意在计算圆锥体积时,不要忘记乘。

329.甲公司 【分析】

分别求出两家公司的实际费用,比较即可。 【详解】 甲公司:(元) 乙公司:(元) 500÷100=5 (元)

,甲公司更便宜一些。 答:甲公司的价格更便宜一些。 【点睛】 本题考

解析:甲公司 【分析】

分别求出两家公司的实际费用,比较即可。 【详解】

甲公司:10000.50.9450(元) 乙公司:10000.5500(元) 500÷100=5 50058

=50040460(元)

450460,甲公司更便宜一些。

答:甲公司的价格更便宜一些。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折扣问题,几折就是百分之几十。

30.(1)270台;(2)37.5% 【分析】

(1)6个月表示两个季度,先求出6个月一车间总共的产量,用总共的产量除以2即可求出平均每季度的产量;

(2)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九月份一车间是80台,二车

解析:(1)270台;(2)37.5% 【分析】

(1)6个月表示两个季度,先求出6个月一车间总共的产量,用总共的产量除以2即可求出平均每季度的产量;

(2)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九月份一车间是80台,二车间是50台,用它们九月份的产量差除以一车间的产量,再化成百分数即可。 【详解】

(1)(40+60+80+100+110+150)÷2 =540÷2 =270(台)

答:一车间下半年平均每季度产量是270台。 (2)(80-50)÷80×100% =30÷80×100% =37.5%

答:九月份二车间的产量比一车间少37.5%。 【点睛】

根据问题从折线统计图中找准相关信息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用(另一个数-一个数)÷另一个数×1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