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农村规划与农村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以珠三角为例

农村规划与农村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以珠三角为例

来源:爱站旅游
农材规划与农 豇旅游相 昀 发展螟式 以珠三角为例 ●梁颖仪 近年来,随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伟大历史任务以来,全国各地为认真贯彻落实有关精 神,把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按照中央提 出的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 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的要求,各地以村庄规划设计工 作为先导,掀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 1.珠三角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 1资源匮乏 从一定意义上讲,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可以说是资源掠夺 型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和消耗比较严重。比如土地资源,珠 厶Z- 三角地区80%以上的土地已经被征用。又如水资源,珠三角 原本雨量充足、水资源丰富,但由于上游山林资源锐减,淡 土口 水量随之减少。更为可怕的是,工业污染严重,水质迅速变 坏,甚至连广阔的珠江出海口也面临合 “死海”之虞。 1.2规划滞后 由于没有完善的土地利用规划,珠三角新农村建设中统 筹规划滞后问题非常突出。对未来发展缺乏长远打算,只顾 眼前利益,如大量兴建农村违法住宅和厂房建设,道路交通 设施占用农用耕地,土地流失严重,失地农民增加;乡村发 展缺乏特色,没有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村村点火,乡乡冒 烟”式的镇t'tT业发展现象在珠三角仍较普遍。 1.3产业发展缺乏体系化 由于缺乏健全完善的农业产业化体系,珠三角农业产业 化程度并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大规模、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 业和产业化的主导产品还不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缺乏有效 发展:第二产业虽然占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但多以劳动密 集型、粗放模仿型的“三来-- ̄1"”经济为主,拥有自主知识 产权和自有品牌的现代经济比重很低,自主创新能力偏弱。 国际化程度不高,产业无序扩张与低水平扩张并存;第三产 业现代化程度相对低下,与后工业发展需求落差偏大。 1_4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以珠三角为主体,广东省63%的土地被划为酸雨控制 区。在部分农村,水、大气、酸雨、光化学烟雾等区域复合 性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生产、生活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环 境容量,不少地方老百姓喝不上干净的水,呼吸不到新鲜空 气,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严重污染。 2.农村规划与农村旅游相结合的农村发展模式 2.1农村规划的要求 新农村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前期统筹与部署,在 2006年的一号文件中已经正式纳入到各级政府的工作范畴之 中。同时,2008年出台的城乡规划法也将村庄规划纳入到了 法定规划的体系中来,赋予了村庄规划法律上的地位。当前 的新农村规划仍然着重于建设规划,即仍然集中在对物质空 间环境的改善上面,这主要是出于对规划管理系统的职责范 围的考虑。但是,对于村庄而言,应以“三农”为核心,以 促进农村地区发展为目标,从经济、产业、土地、社会伦 理、环境等多个角度综合思考和入手,以农民利益为出发 点,始终贯彻农民是使用者、受益者的思想,同时结合乡 村、地域文化特色创造,规划设计配套完善的新型农村。 2.2农村规划与农村旅游相结合发展模式的提出 农村旅游是指依靠农村自身综合开发的旅游资源,以体 验农村生活生产风貌为主,具有保护当地环境和维护当地人 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农村旅游的发展,为当前国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提供了助力,有利于调整农业产 业结构、丰富城乡居民生活、拓展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 入,因此,以农村旅游带动新农村建设大有可为。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规划是龙头。通过新农村规划,在改善农民生 活条件的同时,将改造后的民宅转化成生产资料,用于旅游 接待,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化和 升级。因此,农村规划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的模式,既有利于 旅游业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是有利于推进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 3.案例介绍 3.1增城的小楼人家——远郊区型农村 广州市增城小楼人家模跨东境村和西境村。东境村、西 岭南风情体验带贯 穿整个生态园区,将四 个区域有机的联系在一 起,互不干涉又互相融 合。另外,该轴还将曹 氏大宗祠及村内已有的 古建祠堂整合起来,作 为风情体验带的延伸。 (2)生态农业观 光教育区 生态农业示范区是 生态园设计的核心部 分,它是生态园最主要 的效益来源和示范区 境村,约有600年的历史。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持比较好,山青 域。观光农业和农业科 普的发展是相统一的,旅游科普规划时应遵循知识性原则、 科技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例如可以通过在生态园中设立农 业科普馆和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等科普教育中心,向游人介 水秀,空气清新;地势北高南低,土壤以沙壤土为主。两村 都是远近闻名的“菜心村”、 “冬瓜村”,冬瓜种植回收成 本高,周转快,适合发展生态旅游业。距离广河高速出口仅 500米,交通发达,能够有效吸纳珠三角1小时车程旅游圈的 绍农业历史、农业发展现状,普及农业知识和加强环保教 育。 (3)绿色生态餐饮体验区 该区域主要以原生态的农产品品尝、具有地域特色的绿 客源。但基于小楼人家自身经济实力和发展情况,在规划中 为了更好实施,提出了“三共”策略。 (1)村庄配套与旅游设施共享 如西境村的公共设施集中区平时可作为村内配套、各种 活动中心,旅游节日时可作为旅游接待中心:西境村的祠堂 平时可作为村内的公共活动空间,旅游节日时可作为旅游文 化展示点;东境村球场平时可作为村内的体育活动空间:旅 游节日时临时可作为停车场。 (2)村庄道路与旅游线路共用 色健康饮食文化为主,其中还包含特色产品供应、烧烤等内 容。在园内建设花艺馆、野火乐园、绿色餐厅、绿色礼品 店、农家乐活动园、娱乐区、露天茶座等休闲娱乐场所,让 游客在完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田园风光。 (4)地域文化展示区 为了给生态园注入新的动力和血液,本次生态园规划将 一如村内小路除了为村民在村内交流服务,同时也是旅游 者的步行线;通村路除了为村民到村外出行服务,同时也是 旅游车行走的路线。 (3)特色农业与旅游效益共赢 分为三个层面达到共赢,第一个层面利用冬瓜作为旅游 些地域文化展示囊括其中。包括:④固有的本土文化,历 史上桑基鱼塘的再现(桑基鱼塘、果基鱼塘、蔗基鱼塘): ②继承发扬吸纳来的域外文化,秉承佛山家具之乡的美誉, 在园区内布设一些红木、酸枝木等硬木家具、木雕、古玩的 展示,在提升园区文化品牌的同Bt ̄r,J造经济效益;③茶文化 体验区,以看、赏、品、展等功能组成的茶花园和茶艺体验 馆 的特色产品,第二层面是建设冬瓜园,形成旅游的特色景 观,第三层面是继续扩大,建设冬瓜基地,称为特色农业旅 游点。 3_2佛山的曹边村——一近郊型农村 曹边村位于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的西南部,与大沥镇中 心距2.5公里。在《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曹边村村庄建设规划 (2009~2020)》中划定其西南部约18公顷为农业生态观光 园区。经与广佛区域内郊区休闲景点相比较,曹边村更靠近 4.总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 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旅游是一个随社会其它 产业发展而发展的产业,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 城市核心,如果说郊区景点面对的是假日经济的话,那曹边 村面对的不仅是假日经济,更是每目经济,因为周边中心区 的入口15分钟可达,是属于都市型的景点。依据地区资源属 模式。但在进行新农村建设时,应结合自身客观条件,从实 际出发、量力而行,做成有区别、有特色的农村旅游。 性、景观特性及其现状环境,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将 生态园区分为“一带四区”。 (作者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1)岭南风情体验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