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赵明奎
来源:《大陆桥视野·经济瞭望》 2011年第2期
文 赵明奎
截至2010年12月21日,天津港货物吞吐量已经突破4亿吨,成为中国北方第一个达到4亿吨的港口。2010年底,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已突破1000万标准箱。在“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天津港两项主要生产指标同时实现历史性突破,是天津港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随着4亿吨和1000万标准箱的实现,天津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天津港到2010年及“十一五”期间的各项任务指标已经圆满完成,建设世界一流大港的目标基本实现。这必将进一步巩固天津港在全国乃至世界港口中的一流大港地位,为天津建设国际港口城市、为滨海新区加快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天津港1952年重新开港,当年完成货物吞吐量74万吨;1974年突破1000万吨,1988年突破2000万吨,1995年突破5000万吨。2001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突破l亿吨,成为中国北方第一大港;2004年突破2亿吨,2007年突破3亿吨,2010年突破4亿吨,实现了吞吐量每3年跨上一个亿吨台阶的平稳较快增长。
天津港货物乔吐量突破4亿吨的成绩来之不易。自2007年实现3亿吨目标之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世界经济贸易发展和我国外贸出口增速放缓,对港口吞吐量的增长带来了一定影响。但我们坚信“危中有机、事在人为”,天津港的发展仍然大有可为:首先,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正在发挥作用;其次,天津市委市政府对天津港的发展始终高度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为天津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再次,天津港的主要腹地区域、特别是京津冀地区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保持了较高的外贸增长,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能力,为天津港吞吐量的增长提供了有力的腹地货源支持。
基于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及港航业发展趋势的分析及判断,2007年我们提出了大力发展“四大产业”,即在继续发展港口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港口装卸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国际物流业、港口地产业、港口综合服务业的战略目标,果断实施了加强港口建设、拓展港口功能、加快物流网络建设、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等一系列举措,使港口规模迅速扩大,港口能级显著提升,港口功能日臻完善,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保持了每3年跨上一个亿吨台阶的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
2008年以来,天津港每年都投资百亿元以上加快港口建设,相继完成了30万吨级原油码头、第2个滚装码头、北港池杂货码头、欧亚国际集装箱码头、国际邮轮母港码头及客运大厦和航道拓宽一期、二期等工程,东疆港区和临港产业区的建设开发也在不断加快。“十一五”期间,天津港累计完成基本建设投资550亿元,为“十五”期间129亿元的4.26倍;新建万吨级以上泊位45个;全港码头年设计通过能力由1.6亿吨提高到3.6亿吨,集装箱码头年设计通过能力由355万标准箱提高到1075万标准箱;航道等级由15万吨级提升至25万吨级;码头等级由15万吨级提高到30万吨级,成为世界上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大港。港区陆域面积由2005年的47平方公里扩大到2010年底的107平方公里,相当于5年时间再造了一个天津港。
在加大港口建设力度的同时,天津港着力拓展港口功能,整合了港内物流资源,大力开展了全程物流服务业务,成功打造了番茄酱、果蔬冷链等全程物流示范项目。积极拓展腹地物流网络,加强了“无水港”建设,在银川建立了第一个区域营销中心。积极拓展散货交易和物流金融业务功能,创新开展了铁矿石保税,锰矿保税和国际中转等业务。加大了市场开发力度,
实行了大客户经理负责制,打造了集装箱内贸精品航线,开设了内贸钢材班轮航线。同时,加强了海铁联运和班列运输的组织,保持了腹地货源的稳定增长。
2007年12月,天津港东疆保税港区首期4平方公里封关运作,近400家企业人驻,航运交易、融资租赁、国际配送等功能实现突破。天津港国际邮轮母港成功投入运行,2010年接待国际邮轮40艘次,同比增长53.8%;接待进出境旅客9万余人次,同比增长58.9%。到2010年底,天津港集装箱航线达到115条,实现了对世界主要港口的全覆盖。天津港建成内陆“无水港”18个,建立了覆盖内陆的物流体系网络,实现了港口功能向内陆腹地的延伸。天津港还建成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国内一流水平的天津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5年累计完成进出口贸易值5069亿美元,通关效率大大提高,“一站式”服务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天津港已成为同时拥有二连浩特、阿拉山口、满洲里3条新亚欧大陆桥国际过境通道的港口。“十一五”期间,陆桥运输量累计超过33万标准箱,成为我国大陆桥国际通道运输量最大的港口。
在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天津港加快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四大产业”,努力形成以港口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在加快发展港口装卸业和国际物流业的基础上,天津港大力推进港口地产业和综合服务业,开发了东疆港区、南疆散货物流中心房地产项目,金融业务领域进一步拓展,全面完成了天津港股份与天津港发展2家上市公司的整合,打造了海内外双重融资平台。同时,天津港在工程建筑产业、传媒、信息等新兴产业以及传统服务业都不同程度地实现了业务拓展。
天津港还坚持开放带动战略,以资本为纽带,广结战略联盟,吸引众多国内外知名大企业来港投资。天津港先后吸引丹麦马士基、法国达飞、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等国际知名企业集团,以及中石化、中石油、中远、中海、中煤、中化、招商局等大型央企参与港口建设和经营,投资领域涉及装卸、物流、地产、金融等行业,有力促进了天津港各产业要素的聚集和发展。据统计,天津港“十一五”期间累计合同利用内外资额分别达到69.93亿元和7.11亿美元。
与此同时,天津港科技环保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一五”期间,天津港累计科技经费投入超过Il亿元,建立了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完成科研及技改成果1200多项,申请专利达350项。天津港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居全国沿海港口前列,信息技术在港口各领域普遍应用并取得实效。“十一五”期末,天津港港口万元增加值能耗较“十五”期末下降25%,能源利用效率居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十一五”期间,天津港在国内率先实施了生态港口建设,完成了32项生态港口重点建设工程,使天津港水环境质量达标率达到100%、空气环境质量好于或等于2级标准的天数超过300天;绿化建设投资7.2亿元,绿化面积275万平方米,港区绿化覆盖率达到13.5%,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生态港口建设规划目标,达到了天津生态城市的建设标准要求。
目前,天津港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港口装卸业为基础,业务范围涉及国际物流业、综合服务业及港口地产业等领域,逐渐向港口装卸业的上下游产业链不断拓展的多元化发展格局。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港口产业结构,天津港的实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底,天津港集团公司资产规模已达到700亿元,为“十五”末的3.03倍;年营业收入达到150亿元;为“十五”末的1.95倍,天津港集团公司连续9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
货物吞吐量4亿吨和集装箱1000万标准箱的突破,标志着天津港已经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将向新的目标发起冲击。
加快天津港的发展,是落实国家对天津定位要求的重大举措、是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天津港以实现货物吞吐量4亿吨和集装箱1000万标准箱的突破为契机,继续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牢牢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四大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做精港口装卸业;构建
完善的现代化综合物流服务体系,打造完整的物流产业链,努力成为港口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加快港区土地开发,为其他产业提供发展空间;加快综合服务业的发展,不断提升港口的综合服务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壮大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努力打造高水平的世界一流大港,向世界一流企业目标迈进,为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为把天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和北方经济中心、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