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范围:第1章单元测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质量:H-1 C-12 O-16 Ca-40 Cl-35.5 Na-23 Ba-137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难溶于水 B.氦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碳酸氢铵不稳定,加热会分解 D.酒精易挥发
2.下列各组物质中,俗名、化学名称和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 A.烧碱、氧化钠 、Na2O B.纯碱、氢氧化钠、NaOH、 C.石灰石、碳酸钙、CaCO3 D.熟石灰、氧化钙、CaO 3.不能用于区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是( ) A.紫色石蕊试液 B.NaCl溶液 C. BaCl2溶液 D.CuSO4溶液 4.下列各组中的物质的溶液,在常温下两两混合都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HCl、Ca(OH)2、Na2CO3 B.BaCl2、NaNO3、K2CO3 C.NaCl、CuSO4、KNO3 D.HCl、MgCO3、Na2SO4
5.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下列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 ( ) A.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 B.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
C.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
D.滴入适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
6.为了维持人体的健康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内的体液保持不同的酸碱性:根据上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 ( ) A.人体的尿液一定呈酸性
体液 尿液 胃液 血液 B.人体的血液一定呈碱性
4.7~8.4 0.9~1.5 7.35~7.45 C.人体的胃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pH D.pH试纸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7.衣服沾上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直接用水很难洗净。要除去白色衬衣上的铁锈,你认为比较适宜的液体是 ( ) A.白醋 B.酱油 C.酒精 D.洗洁精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B.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C.露置于空气中的固体氢氧化钠,其成分不会发生变化 D.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产生白雾
9.小李同学在学习酸碱指示剂与常见酸、碱溶液作用时,归纳成如右上图所示的关系。图中A、B、C、D是两圆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显示出的颜色,则其中表示不正确的是( ) A.紫色 B.蓝色 C.红色 D.无色 10.为了预防樱桃在成熟期发生果实开裂,果农常施钾肥。下列属于钾肥的是( ) A.NH4NO3 B.CO( NH2)2 C.Ca( H2PO4)2 D.K2CO3 11.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的是( ) A.硝酸铵 B.氧化铜 C.纯碱 D.食盐
12.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向某溶液中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此固体一定是金属 C.CaCO3与BaCl2 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因为能生成沉淀
D.向某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该溶液显碱性 13.诺贝尔化学奖曾授予发明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绿色荧光蛋白分子中含有氨基(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具有酸的性质)。则绿色荧光蛋白具有的性质是( ) A.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B.只能与碱反应,不能与酸反应 C.只能与酸反应,不能与碱反应 D.既不能与酸反应,又不能与碱反应 14.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
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15.小科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滴入适量经过稀释的硫酸溶液。该实验过程的操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
A.甲中试剂瓶标签正对手心,是为了防止手被腐蚀
B.乙中将滴管伸入试管内,是为了防止试剂滴落到试管外
C.丁中试剂瓶盖倒放在桌面上,主要是为了避免瓶中试剂受污染
D.戊中将水缓缓倒入浓硫酸并搅拌,是为了防止局部过热引起酸液飞溅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6.对知识的及时整理与归纳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在学习了硫酸的化学性质后,初步归纳出稀硫酸与其它物质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五个圈中的物质属于不同的类别)。 (1)已知X是金属单质,则X可以是 。(填一种即可) (2)请写出稀硫酸与Y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17.现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盐酸、氯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1)往三种无色溶液中加入某种指示剂即可区别它们,该指示剂可选用 。 (2)装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口常出现白膜,白膜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 。 (3)上述溶液中属于盐溶液的是 。
18.阅读下列短文:氢氧化钾(化学式KOH)的性质与氢氧化钠的性质相似。①纯净的氢氧化钾是白色固体;②它极易溶解于水;③氢氧化钾固体露置于空气中易吸水而潮解;④氢氧化钾固体能吸收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⑤氢氧化钾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可以制得氢氧化铜。根据上面短文的内容,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填空:
(1)从上面的短文中得知,氢氧化钾的物理性质为(填序号) 。
(2)氢氧化钾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根据氢氧化钾的性质,你认为氢氧化钾固体的保存方法应是 。
19.科学实验方案是根据特定实验目的而设计的。学习了“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的知识
后,进一步了解到“盐酸能电离产生H+和Cl-,氯化钠能电离产生Na+和Cl-”。为深人研究某一问题,小科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请回答:
(1)往三支试管中分别滴人2滴紫色石蕊试液后,乙试管中的溶液将变为 色;
(2)小科设计的实验方案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 20.皮蛋是我国传统风味食品,制作皮蛋的方法有多种,一种制作含锌皮
蛋的方法是把鸭蛋放在培养液中浸泡,培养液由水、食盐、氢氧化钠、少量硫酸锌等物质配制而成。
(1)取少量培养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变红,则培养液的pH________7(填“<”、“>”或“=”)。
(2)在(1)的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硫酸,红色褪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小波用实验方法区别稀盐酸和硫酸钠溶液( 记作A、B)。
(1)他向A、B两溶液中分别加入Na2CO3溶液,观察到A溶液中产生无色气体,则A是 。
(2)他向A、B两溶液中分别加入BaCl2溶液,B溶液中的现象是 。 (3)他还用了下列试剂中的一种区别A、B溶液,这种试剂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石蕊试液 ②硫酸铜溶液 ③醋酸溶液 ④氯化钾溶液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23.CO2和NaOH溶液能发生反应,但看不到明显现象。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1)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2)方案一: 实验操作 往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 通入CO2,然后滴入足量的CaCl2 (3)方案二: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 烧杯中的水吸入集气瓶中 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反思与评价】 (4)有同学认为方案二根据实验现象不能得出“CO2和NaOH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结论,还应再做对比实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镁条和盐酸反应实验时发现,试管外壁很烫,试管口出现白雾。白雾是什么呢? Ⅰ.同学们作出猜想
猜想一:是小水滴。因为盐酸溶液中的水受热会汽化上升,在试管口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滴。
猜想二:是盐酸小液滴。因为浓盐酸具有 性,可能实验中使用的盐酸浓度过高,
实验现象 ________ 结论 CO2与NaOH 溶液发生了反应 试管口就会形成盐酸小液滴。
同学们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内有正在反应的镁条和盐酸的试管口,试纸变红,证明猜想二是合理的。 Ⅱ.小科提出质疑
为什么刚才打开盛放实验所用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没有白雾,却在反应过程中出现白雾? 小科联系反应时试管外壁很烫,于是猜想:白雾的形成可能与温度有关。
他用试管取少量盐酸,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不变红;然后 (填操作),试纸变红。
得出结论:这种盐酸浓度并不高,是镁和盐酸反应放热促使盐酸形成白雾。
24.小亮在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标签破损,从残余部分只能看出溶质质量分数为10%,具体是什么物质无法辨认。老师告诉他,这瓶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氯化钠、氢氧化钙或是碳酸钠中的一种。
(1)小亮查阅氢氧化钙常温下的溶解度为0.18g后,认为该溶液不可能是氢氧化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亮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_试液,试液变红色,该溶液不可能是________(填写化学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小亮同学继续进行下列实验,请一起参与,并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设计实验方案】方案甲:选择氯化钙溶液来确定该溶液的成分; 方案乙:选择稀盐酸来确定该溶液的成分。
【进行实验】你愿意选择方案________(填“甲”或“乙”)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_。 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有关反应的 【实验反思】小亮经过反思,向同学们提出如下建议,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倾倒液体时应注意保护标签不被腐蚀 B.要有严谨的科学实验的态度 C.无法辨认的药品,直接倒掉,无需保留 四、解答题(10分)
25.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原质量分数为10%)是否变质,进行了下述实验:
同学 操作 现象 结论 小科 小江 小衢 各取一支相同规格的试管,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待测溶液 滴入无色酚酞 变红 没变质 加入足量的 ? 产生气泡 变质 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变质 (1)小江加入的“?”是 。
(2)小江认为小科的实验和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
(3)小衢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质量为1.97g。已知小衢所取的待测溶液质量为10g,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待测溶液中变质生成物的质量分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