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考题型:选择题+计算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情况的物体,哪些可看做质点来处理( )
A.放在地面上的木箱,在上面的箱角处用水平推力推它,木箱可绕下面的箱角运动 B.放在地面上的木箱,在其箱高的中点处用水平推力推它,木箱在地面上滑动 C.做花样滑冰的运动员 D.研究钟表时针的转动情况
2.一人晨练,按图1所示走半径为R的中国古代八卦图,中央S部分是两个直径为R的半圆,BD、CA分别为西东、南北指向。他从A点出发沿曲线ABCOADC行进,则当他到D点时,他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及位移的方向分别为( )
图1
A.2πR 5C.πR 2
2R,向西南 2R,向东南
B.4πR 2R,向东南 D.3πR R,向西北
3.(2012·苏州模拟)有研究发现,轿车的加速度变化情况将影响乘客的舒适度:即加速度变化得越慢,乘坐轿车的人就会感到越舒适;加速度变化得越快,乘坐轿车的人就会感到越不舒适。若引入一个新物理量来表示加速度变化的快慢,则该物理量的单位应是( )
A.m/s C.m/s3
B.m/s2 D.m2/s
4.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初速度v0>0,加速度a>0,若a的值逐渐减小到零,则该质点( )
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 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 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 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
5. (2012·北京西城期末)用如图2所示的计时装置可以近似测出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瞬时速度。已知固定在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为4.0 mm,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为0.04 s。则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 )
图2
A.0.1 m/s C.4.0 m/s
B.100 m/s D.0.4 m/s
6.在街头的理发店门口,常可以看到有这样的标志:一个转动的圆筒,外表有彩色螺旋斜条纹,我们感觉条纹在沿竖直方向运动,但实际上条纹在竖直方向并没有升降,这是由于圆筒的转动而使我们的眼睛产生的错觉。如图3所示,假设圆筒上的条纹是围绕圆筒的一条宽带,相邻两圈条纹在沿圆筒轴线方向的距离(即螺距)为L=10 cm,圆筒沿逆时针方向(从俯视方向看),以2 r/s的转速匀速转动,我们感觉到的升降方向和速度大小分别为( )
图3
A.向上 10 cm/s C.向下 10 cm/s 二、多项选择题
7.如图4所示是搭载中国首枚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火箭成功地将“嫦娥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升空路线图,在“嫦娥一号”卫星飞向38万公里外月球的漫长旅途中,需要进行一系列高度复杂又充满风险的动作,即三次绕地球变轨,然后进入月地转移轨道,再三次绕月球变轨,最后绕月球做圆周运动。图示是“嫦娥一号”升空路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向上 20 cm/s D.向下 20 cm/s
图4
A.图中描述卫星绕地球运行情景的四个椭圆轨道是以地球作参考系 B.图中描述卫星绕月球运行情景的三个椭圆轨道是以地球作参考系 C.图中描述卫星在月地转移轨道的运动情景是以太阳作参考系 D.图中描述卫星运行情景的所有轨道均是以太阳作参考系
8.2010年1月11日20∶58∶46,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这一试验的成就和意义可与“两弹一星”并论。假设敌方导弹发射t0时间后,我方反导拦截导弹发射,经时间t将其摧毁,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敌方导弹与我方反导拦截导弹运行轨迹相同 B.敌方导弹与我方反导拦截导弹运行时间差为t-t0 C.敌方导弹与我方反导拦截导弹运行时间差为t0 D.敌方导弹与我方反导拦截导弹相撞时与地心距离相同
9.如图5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AB、ABC、ABCD、ABCDE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 s,2 s,3 s,4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5
A.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1 m/s B.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为5
m/s 2
C.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 D.物体在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 10.关于物体的运动,下面说法可能存在的是( ) A.加速度在减小,速度在增加 B.加速度方向始终改变而速度不变
C.加速度和速度大小都在变化,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小,速度最大时加速度最小 D.加速度为负值时,物体做加速运动 三、计算题
11.汽车从甲地由静止出发,沿直线运动到丙地,乙地是甲丙两地的中点。汽车从甲地匀加速运动到乙地,经过乙地速度为60 km/h;接着又从乙地匀加速运动到丙地,到丙地时速度为120 km/h。求汽车从甲地到达丙地的平均速度。
12.图6(a)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时间差,测出汽车的速度。图6(b)中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Δt=1.0 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340 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6(b)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多少?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图6 答 案
课时跟踪检测(一)
1.选B 如果物体的大小、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属于次要因素,可忽略不计,该物体就可看做质点,A项中箱子的转动,C项中花样滑冰运动员,都有着不可忽略的旋转等动作,其各部分运动情况不同,所以不能看做质点,故A、C项错误;同理,钟表转动的时针也不能看做质点,D项错误;B项中箱子平动,可视为质点,故B项正确。
3
2. 选C 路程的大小等于轨迹的长度,即曲线ABCOAD的长度,其长度s=πR+πR
25
=πR,位移的大小等于AD之间的距离,其大小为x=2R,方向由A指向D,即指向东2南方向,故C正确。
Δa
3.选C 由题意表述可知:加速度的变化率=,而加速度Δa的单位是m/s2,时间
ΔtΔt的单位是s,则加速度的变化率的单位就是m/s3,C正确,A、B、D错误。
4.选B 因v0>0,a>0,故物体将做加速运动,即物体的速度将增加,直到a=0为止,此时物体运动速度达最大值,即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最大,此后将以此最大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A项错误,B项正确;物体一直向前运动,故位移一直增加,C、D项错误。
x4.0×10
5.选A 由速度定义可知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为v== m/s=0.1
t0.04m/s,选项A正确。
6.选D 当圆筒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感觉彩色斜条纹向下移动且每个周期下移距离1L
为L=10 cm,转动周期T=s,故感觉条纹下降速度v==20 cm/s,D正确。
2T
7.选AC 地球围绕太阳运动,而月球又围绕地球运动,但从图中可看出,“嫦娥一号”绕地球运行的四个椭圆轨道,地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绕月球运行的三个轨道,月球的位置也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此图中涉及三个参考系。
8. 选CD 根据曲线运动规律可知,敌方导弹与我方反导拦截导弹运行轨迹不相同,A
-3
错;敌方导弹与我方反导拦截导弹运行时间分别为t+t0和t,所以B错C正确;敌方导弹与我方反导拦截导弹相撞时与地心距离相同,D正确。
x
9.选ABC v=,AB段位移为1 m,v=1 m/s,A对;同理ABC段位移为5 m,
t平均速度为
5
m/s,B对;Δt越小,该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越接近该位移内某点的瞬时速度,2
所以C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速度才等于该段位移的平均速度,D错。
10.选ACD 对于加速直线运动,当加速度减小时,速度也在增加,只不过增加变慢,A可能;加速度方向发生改变,即加速度存在,有加速度存在速度就在改变,B不可能;加速度仅仅反应速度改变的快慢,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最大时,速度减小得最快,当然速度可能最小,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当加速度最小时,速度增大得最慢,加速度为零时,速度可能取最大值,C可能;如果速度和加速度都为负值即二者方向相同,则物体做加速运动,D可能。
11.解析:设甲丙两地距离为2l,汽车通过甲乙两地时间为t1,通过乙丙两地的时间为t2。
甲到乙是匀加速运动,由l=t1=
v甲+v乙
·t1得 2
lll
= h= h
30v甲+v乙/20+60/2
v乙+v丙
从乙到丙也是匀加速运动,由l=·t2
2lll
得t2== h= h
90v乙+v丙/260+120/2所以v
甲丙
2l2l
== km/h=45 km/h。
lt1+t2l+3090
答案:45 km/h
12. 解析:测速仪在p1时刻发出的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后经过t1=0.4 s接收到信号,在p2时刻发出的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后经过t2=0.3 s接收到信号,
vt1-t2
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x==17 m,
2汽车通过这一位移所用的时间 t1-t2
t=Δt-=0.95 s。
2
所以汽车的速度是v1=x/t=17.9 m/s。 答案:17 m 17.9 m/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