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筒反力式加载制动检验台检定规程》
编制说明
滚筒反力式加载制动检验台未有相应计量检定规程和国家检定规范。为满足滚筒反力式加载制动检验台检定需要,制定本检定方法文件。
一 滚筒反力式加载制动检验台介绍
加载制动台是用于检测多轴及并装轴车辆在加载时车轮制动力和轮(轴)荷的检验装置。适用于多轴及并装轴载货汽车的制动力和轮(轴)荷检验。
加载制动台主要由制动轴重复合台、台体举升装置及电子测量显示装置三部分组成。 加载制动台原理是:测试多轴及并装轴时,通过台体举升装置将台体举升至副滚筒上母线离地100 mm(或轴荷达到11500 kg时),分别对被检轴的轴(或轮)载荷和制动力(即机动车制动时,车轮对旋转的测力滚筒表面产生反向切向力)进行检验,分别通过称重传感器和测力传感器转变为电信号,由显示装置显示结果。
本检定方法文件对象是滚筒反力式加载制动检验台。
二 制定本规范必要性和相关标准
为确保重中型多轴载货汽车的安全运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1861-2014《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中提出了“对于三轴及三轴以上载货汽车按照附录C.3方法加载后,加载轴的轴制动率应大于等于50%。并在2017年3月1日起,我国对重中型多轴载货汽车检验必须采用加载制动检验台进行制动性能的检测”。根据这项规定,全国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陆续配备了“加载制动检验台”。因此,迫切需要对“加载制动检验台”的计量性能进行检定,并制定出台相应的计量检定规程。
JJG906-2015《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只体现了制动部分的一些性能指标,而对于加载制动台的加载轴重性能和加载系统没有进行一个计量性能的评定,只能体现一部分的性能指标的溯源,这无疑给计量溯源体系出现空白缺口,使计量检定成了无根浮萍,无依据可依。
JJG906-2015《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JJG1014-2006《机动车检测专用轴(轮)重仪》、GB21861-2014《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GB/T13564-2005 滚筒反力式汽车制动检验台规定了滚筒反力式加载制动检验台的分类、型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
22
JJG(粤)XXX—XXXX
三 检定方法
滚筒反力式加载制动检验台各项指标的检定采用比较法,直接测量,即和高准确度等级的测量仪器所提供的约定真值进行比较。
四 条文解释
1 范围
本检定方法适用于带有“台体举升装置”的滚筒反力式加载制动检验台(以下简称加载制动台)的生产、检验和使用时的检定。
2 引用文献
本检定方法引用下列文献:
JJF 1002-2010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 JJF 1001-201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JJF 1059.1-201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JJF 1094-2002 测量仪器特性评定 JJG906-2015《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 JJG1014-2006《机动车检测专用轴(轮)重仪》 GB21861-2014《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 GB/T13564-2005 滚筒反力式汽车制动检验台
使用本检定方法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
3 概述
加载制动台是用于检测多轴及并装轴车辆在加载时车轮制动力和轮(轴)荷的检验装置。适用于多轴及并装轴载货汽车的制动力和轮(轴)荷检验。
加载制动台主要由制动轴重复合台、台体举升装置及电子测量显示装置三部分组成。 加载制动台原理是:测试多轴及并装轴时,通过台体举升装置将台体举升至副滚筒上母线离地100 mm(或轴荷达到11500 kg时),分别对被检轴的轴(或轮)载荷和制动力(即机动车制动时,车轮对旋转的测力滚筒表面产生反向切向力)进行检验,分别通过称重传感器和测力传感器转变为电信号,由显示装置显示结果。
4 术语
4.1汽车加载制动检验台
汽车加载制动检验台带有“台体举升装置”,用于多轴及并装轴载货汽车的检测,将制动台
23
JJG(粤)XXX—XXXX
架整体连同被检轴举升到规定高度,通过相邻轴轴荷转移至被检轴,实现对被检轴的加载,并测得被检轴的轴(或轮)载荷和制动力的装置。 4.2主滚筒
由驱动电机通过减速机构直接联轴带动的进车方向的滚筒,称为加载制动台主滚筒。 4.3副滚筒
由主滚筒通过链条带动的出车方向的滚筒,称为副滚筒。 4.4滚筒滑动附着系数
受检车辆车轮在主动滚筒的上母线滑动(车轮抱死)时,制动台测得的车轮制动力与车轮的重力载荷之比。 4.5空载动态零值误差
制动台在空载运转状态下,仪表显示的最大偏离零位值。单位为牛(N)或十牛(daN)。 4.6滚筒等效位置
专用测力杠杆固定在滚筒之外的位置对滚筒施加转矩,其转矩的旋转中心处于滚筒轴线的延长线上,专用测力杠杆应能直接对主滚筒施加转矩。 4.7 驱动电机自动停机时的滑移率
对带有第三滚筒的制动台,当被检测车辆制动时,第三滚筒线速度随制动车轮线速度的减慢而减慢,在制动台驱动电机自动停机瞬间,主滚筒线速度与第三滚筒的线速度之差与主滚筒线速度的百分比。
4.8动态
5 计量特性
5.1制动功能 5.1.1分辨力
承载轴质量≤3T:不超过2 daN. 承载轴质量>3T:不超过3 daN。 5.1.2空载动态零值误差
承载轴质量≤3T:不超过±0.9%FS。 承载轴质量>3T:不超过±0.3%FS。 5.1.3静态误差
示值误差:不超过±3%。 示值间差:不超过3%。
24
JJG(粤)XXX—XXXX
测量重复性:不超过2%。 5.1.4动态误差
示值误差:不超过±8%。 测量重复性:不超过3%。 5.2轴(轮)荷功能 5.2.1示值误差
表1
载荷(m) m≤10%FS m>10%FS 5.2.2 空载变动性
不大于0.1% FS或者1d,两者取最大值。 5.2.3 零点漂移
不大于0.1% FS或者1d,两者取最大值。 5.2.4左右承载器示值间差
同一载荷在左、右承载器示值间的差值应不大于该秤量点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5.2.5偏载
同一载荷在承载器不同位置示值间的差值应不大于该秤量点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四分之一。 5.2.6重复性
同一载荷多次称量结果间的差值应不大于该秤量点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二分之一。 5.2.7鉴别力
在处于平衡的状态下,轻缓地放上或取下一个等于1.4d的砝码,原来的示值应发生变化。 5.3 滚筒滑动附着系数
标准装置法:不小于0.70。 模拟测量法:不小于0.75。 5.4 驱动电机自动停机时的滑移率
对带有第三滚筒的制动台,应在25%~35%范围内。 5.5 举升装置 5.5.1滚筒举升高度
25
最大允许误差(MPE) ±0.2%FS ±2% JJG(粤)XXX—XXXX
台架举升至最高点,副滚筒上母线离地实测高度应为100mm, 其误差不超过±5mm。 5.5.2举升液压装置
台体举升装置将台体举升至副滚筒上母线离地100 mm或轴荷达到11500 kg时,举升装置不出现漏油现象。
6 通用技术要求
6.1 外观
滚筒反力式加载制动检验台上应有铭牌或标志,标明滚筒反力式加载制动检验台的型号、编号、制造厂等。滚筒反力式加载制动检验台的外观应平整、光洁、无缺损。表面漆层应光滑、均匀;表面电镀层不得有漏镀、划伤等缺陷。
6.2滚筒反力式加载制动检验台加卸试验力应平稳,无冲击振动现象,液压装置不得有漏油、渗油现象。
6.3仪表显示清晰,无影响读数的缺陷。
7 计量器具控制
7.1 环境条件
检定室温为(-10~40)℃℃,湿度≤80% RH。 7.2 检定设备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名 称 游标卡尺或π尺钢卷尺 高度尺 砝 码 标准测力仪 动态制动力测量装置 (简称动态装置) 附着系数测试仪 滑移率测量装置 ①① 主要技术指标 游标卡尺:测量范围为(0~500) mm,长量爪0.05mm分度值0.10 mm π尺:测量范围为(50~500)mm,MPE: ±0.05mm 测量范围:(0~5) m,Ⅱ级 分度值0.10mm;示值误差±0.10mm 用于制动力测量范围:(0~FS/η),M2等级 用于轴(轮)重测量范围: 用于制动力 测量范围:(0~FS/η),0.3级 用于轴(轮)重测量范围:(0~FS/η),0.3级 ±3% MPE:±0.03 测量范围:(5~40)% ,±2 % 注:①:砝码检定法与测力仪检定法可任选其一。 ②:η为专用测力杠杆的等效力臂长度L与滚筒半径r的比值。
7.3检定项目
26
JJG(粤)XXX—XXXX
检定项目 通用技术要求 外观及一般要求 分辨力 空载动态零值误差 示值 误差 空载 加载 所使用标准器 ---- ---- ---- 标准测力仪(砝码)、游标卡尺、π尺、钢卷尺 动态制动力测量装置 附着系数测试仪 ---- ---- 首次检定 + + + + + + + + + + + + + + 标准测力仪、砝码 + + + + 高度尺 高度尺、标准测力仪 + + 后续检定 使用中检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制动部分 静态误差 示值间差 测量重复性 测量重复性 示值误差 动态误差 滚筒滑动附着系数 空载变动性 零点漂移 轴重部分 示值误差 左、右承载器示值间差 偏载 鉴别力 重复性 举升装置 滚筒举升高度 举升液压装置 驱动电机自动停机时的滑移率 滑移率测量装置 注:“+”表示需检定的项目,“-”表示不需检定的项目。 8 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
8.1外观和通用技术要求的检查
用目测和手感检查滚筒反力式加载制动检验台,应符合7.1的规定。 8.2制动部分 8.2.1分辨力
在静态示值误差检定时,观察制动台显示分辨力,应满足5.1.1的要求。 8.2.2空载动态零值误差
制动台处于空载状态,将仪表调零后启动电机,待滚筒转速稳定后记录偏离零位的示值;用同样的方法重复3次,偏离零位的最大值应满足5.1.2的要求。 8.2.3静态标定的示值误差、重复性和示值间差
断开滚筒驱动电机的电源,将专用测力杠杆固定在制动台滚筒或滚筒等效位置上,用钢卷尺
27
JJG(粤)XXX—XXXX
和游标卡尺(或π尺),分别测量专用测力杠杆的等效力臂长度及主滚筒直径,确定杠杆比η。
检定时调节测力杠杆水平,显示仪表调零,逐级对加载制动台的左(右)制动部分施加10%、20%、40%、60%、80%、100%额定载荷的6个值进行检定,特选定最小检定点,中间值,最大量程点检定。示值误差应不超出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重复测量三次,求平均值。并按要求计算重复性,及左右制动部分的示值间差。
按照公式(2)(3)和(4)计算示值误差,重复性和示值间差。
δiL(R)=fiL(R)−η×Fiη×Fi×100% (2)
δPi=δiL−δiR (3)
RiL(R)=其中:
fiL(R)max−fiL(R)minfiL(R)×100% (4)
δiL(R)----左(右)制动台第i检定点的制动力相对示值误差。 Fi----第i检定点测力仪加载的标准值或砝码的重量力值,N。
fiL(R)----左(右)制动台第i检定点显示仪表的3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N。
η----专用测力杠杆的等效力臂长度L与滚筒半径r的比值。
δPi----第i检定点左制动台与右制动台的示值间差。
RiL(R)----第i检定点制动台示值的重复性。
----左(右)制动台第i检定点显示仪表的3次测量的最大值,N。 fiL(R)maxfiL(R)min----左(右)制动台第i检定点显示仪表的3次测量的最小值,N。
8.2.4静态标定的示值误差、重复性和示值间差(加载轮重)
对加载制动台施加2000 kg±20 kg的荷载,然后按照8.2.3的检定方法,对加载制动台的制动力示值误差进行检定。
8.2.5动态标定的示值误差、重复性
动态检定的检定值为,最大值制动力的20%到100%之间的数值。
将动态制动力测量装置(以下简称动态装置)中的左右标准轮分别安装在液压制动汽车后轴
28
JJG(粤)XXX—XXXX
的两边,连接好动态装置的信号线。该汽车驶上制动台,制动台开机,滚筒带动标准轮转动,记录左右制动台显示的阻滞力介。动态装置清零,当制动台显示屏提示踩刹车时,操作员在(5~8)s内连续慢踩刹车,应确保车轮处于非抱死状态(如抱死可采用加载重量的方式使其处于非抱死状态),完成制动力测试,分别记录动态装置测得的制动力标准值,制动台测得的制动力和阻滞力。用同样的方法检测10次,按公式(5)计算各次动态力示值误差,按贝塞尔公式计算10次测量的单次测量标准差作为测量重复性。按公式(6)计算动态力示值误差。
δi=fi1−fi2−fi0×100% (5)
fi010δ=∑δi10 (6)
i=1其中:δi----第i次测量得的动态示值误差。
fi0----第i次测量,动态装置显示的制动力标准值,N。 fi1----第i次测量,制动台显示的制动力,N。 fi2----第i次测量,制动台显示的阻滞力,N。
δ----10次动态示值误差的平均值。
8.2.6滚筒附着系数
标准装置法。采用附着系数测试仪进行主动滚筒滑动附着系数的测试。将附着系数测试仪的测试轮停放于被测主动滚筒的上母线中央位置,启动滚筒驱动电动机,待被测主动滚筒转速稳定后进行测试。测试时,测试轮与被测主动滚筒的接触表面应处于滑动状态,测试轮作用在被测主动滚筒上的垂直正压力为(800~2000) N,直接读取附着系数测试仪显示的附着系数值,重复测试3次,其算术平均值即为主动滚筒滑动附着系数。
模拟测量法。选取轮胎、气压符合GB 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要求的汽车作为试验车。将试验车的待试验轴置于制动台上,采取防止车辆移动的有效措施。按照GB 21861《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规定的方法检验制动力,分别测出左、右轮的最大制动力。计算滚筒的表面附着系数µ。
8.2.7驱动电机自动停机时的滑移率
使用滑移率测量装置测量制动台主滚筒线速度V0和驱动电机自动停机时瞬间第三滚筒线速(详度V1,重复测量3次,计算制动台驱动电机自动停机时的滑移率,左右制动台应分别测量。细方法参照JJG906)
29
JJG(粤)XXX—XXXX
8.3轴重部分 8.3.1 空载变动性
按照要求开机预热待稳定后,调整轴(轮)重显示装置的零点。用加载方式破坏其平衡状态后卸载,记录空载的示值。重复3次。 8.3.2 零点漂移
重新调整零点后,在30min内每隔10min观察示值一次,记录其示值。 8.3.3 示值误差
完成开机预热后,加载一次,然后按下述方法确定轴(轮)重仪的示值误差。 8.3.4 标准测力仪检定示值误差法
检定时应保证压力通过力传感器轴线垂直作用在被测轴(轮)重仪的承载器上。秤量点的选取一般不少于3个秤量点,包括10%最大秤量、50%最大秤量(或常用秤量点)和最大秤量(或接近最大秤量)。当对最大秤量(或接近最大秤量)无法检定时,可以检定至实际使用最大的秤量点。示值误差应不超出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重复测量三次,求平均值。 8.3.5 左、右承载器示值间的差值
在任何秤量点,同一载荷在左承载器与右承载器示值之间的差值。 8.3.6 偏载
用不小于50kg的固定载荷,在承载器不同位置的示值间的差值。 8.3.7 鉴别力
并放置小砝码(例如:10个0.1d),在承载器上的砝码为m,此时被测轴(轮)重功能的示值为I1。再放上一个0.1d的小砝码,然后依次取下小砝码,直到示值I1确实地减少了一个分度值变为I1-d。然后再轻缓地放上1.4d的砝码,示值应为I2=I1+d,那么I2-I1就等于d。 8.3.8 重复性
用大约20%FS的载荷进行重复性试验,至少进行3次,称量结果间的差值应符合5.6的要求。 8.4 举升装置高度
设置台架举升至最高点,使用高度尺测量副滚筒上母线离地实测高度,应为100mm, 其误差不超过±5mm。 8.5举升液压装置
台体举升装置将台体举升至副滚筒上母线离地100 mm或轴荷达到11500 kg时,举升装置不出现漏油现象。
9 检定结果的表达
30
JJG(粤)XXX—XXXX
经检定的滚筒反力式加载制动检验台出具检定证书。 — 环境条件;
— 检定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 — 检定项目和检定结果; — 主要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需要符合性评定时,给出符合性评定结果。
10 检定周期
加载制动台检定周期一般不超过1年。
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