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解析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 A.与时俱进 C.理论联系实际 正确答案:C
注解: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首先,这是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其次,这是由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
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砚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C
注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要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3.“存在就是被感知”这种观点属于【 】 A.朴素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正确答案:C
注解: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容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如18 世纪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提出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等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理念”“绝对精神”“天理”等)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
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表明时间具有【 】 A.持续性 C.一维性 正确答案:C
注解:时间的一维性是指——时间的不可逆性。 5.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 】 A.坚持实践的观点 C.坚持辩证的否定 正确答案:D
注解: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 】 A.事物的内部矛盾 C.事物的主要矛盾 正确答案:A
注解: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7.“揠苗助长”这个寓言说明【 】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1
B.事物的外部矛盾 D.矛盾的主要方面 B.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D.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绝对性 D.伸张性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B.综合创新 D.发展马克思主义
自考赢家制作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C.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D.如果违背规律,越是发挥主观能动性,遭受的挫折和失败就越严重 正确答案:D
注解:如果不顾规律,或违背规律,盲目蛮干,必然受到客观规律的无情惩罚。如果违背规律,越是发挥主观能动性,遭受的挫折和失败就越严重。
8.意识的起源和认识的起源是【 】 A.一致的 C.同时的 正确答案:A
注解:意识的起源和认识的起源是一致的。
9.“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墓本的观点”的提出者是【 】 A.马克思 C.列宁 正确答案:C
注解: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列宁
10.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说的是认识的【 】 A.辩证运动 C.相对运动 正确答案:A
注解:人对事物、现象、过程等等的认识深化的无限过程,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列宁 11.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这句话说的是【 】 A.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 C.真理和谬误相互排斥 正确答案:D
注解:真理与谬误的统一表现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12.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 A.社会关系 C.交往关系 正确答案:B
注解: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它包括三项内容:
(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2)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包括交换); (3)产品的分配方式。
13.“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提出者是【 】 A.毛泽东 C.江泽民 正确答案:B
注解:邓小平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4.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是【 】 A.和平发展 C.渐进改革 正确答案:B
注解: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这是由国家的本质决定的。 15.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在于【 】
2
B.暴力革命 D.文化宣传 B.邓小平 D.胡锦涛 B.经济关系 D.竞争关系
B.真理和谬误相互包含
D.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绝对运动 D.辩证否定 B.恩格斯 D.毛泽东 B.不一致的 D.不同时的
自考赢家制作
A.具有自我意识 C.具有语言文字 正确答案:D
注解: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和特征,是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以获取自己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 16.在商品赊购赊销中,到期偿还货欲时货币所执行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C.支付手段 正确答案:C
注解: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指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当到期偿还货款时货币所执行的还款职能,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所执行的职能。 1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 A.商品按价值量的大小进行等价交换 C.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正确答案:D
注解: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18.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 A.价值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正确答案:C
注解: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19.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 A.议会制 C.普选制 正确答案:A
注解:资产阶级民主制以议会制为核心和主要标志。 20.合称为流通资本的两种资本是【 】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C.货币资本与商品资本 正确答案:C
注解:流通资本是处于流通领域中的资本,即货币资本与商品资本,它是同生产资本相对应的资本。 2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 A. I(v+m)=IIc
B.I(v+ △v+m/x=II(c+△c) C.I(c+v+m)=I(c+△c)+II(c+△c) 正确答案:B
注解:如果用AC表示追加的不变资本,用△V表示追加的可变资本,用m/x表示供资本家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则这个基本实现条件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I(t7+△t,+m/x)=Ⅱ(c+△c)
22.平均利润形成之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表现为市场价格围绕【 】 A.生产成本上下波动 C.价值上下波动 正确答案:D
注解:生产价格形成以前,市场价格以价值穷基础,价值规律作用形式是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3.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 】 A.土地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生产条件的差别
3
B.平均利润上下波动 D.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D.II(c+v+m)=I(v+△v+m/v)+II(v+△v+m/x)
B.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D.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 B.三权分立制 D.多党制 B.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 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D.劳动力成为商品 B.流通手段 D.贮藏手段 B.具有宗教信仰 D.制造使用工其
自考赢家制作
B.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农业中的土地私有权垄断 正确答案:A
注解: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土地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生产条件的差别。 24.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构成【 】 A.国家垄断资本 C.私人垄断资本 正确答案:B
注解:金融资本,它是由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构成的一种新的资本形式,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实际上的统治者。
25.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垄断组织形式主要是【 】 A.卡特尔 C.混合联合企业 正确答案:C
注解:20世纪后半叶,垄断组织的形式又有较大发展,主要特征是混合联合企业的兴起,这种混合联合公司,规模巨大,它们的生产经营项目已不仅限于同类或相关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而是跨行业跨部门进行混合联合生产与经营,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各个产业都有所涉足。 26.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 A.生产要素市场化 C.国际分工普遍化 正确答案:B
注解: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其内容包括很多方面,大体可从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三方面来考察。
27.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领导核心是【 】 A.工人阶级及其群众组织 C.工农联盟 正确答案:B
注解: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领导核心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 28.社会主义国家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必须坚持【 】 A.公有制为主体、全民所有制为主导 C.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正确答案:A
注解: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必须坚持公 有耕为主体、全民所有制为主导。 29.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 】 A.按劳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正确答案:A
注解:通过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以及对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和突出业绩的物质奖励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30.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是指【 】 A.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正确答案:A
注解:马克思主义科学地预见到,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在其发展进程中,将经历低级和高级两个成熟程度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为社会主义社会,第二阶段或高级阶段为共产主义社会。
4
B.过渡阶段和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B.按需分配 D.按资分配
B.不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D.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B.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 D.无产阶级专政机关 B.资源配盆国际化 D.市场经济一体化 B.辛迪加 D.康采恩 B.金融资本 D.借贷资本
自考赢家制作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1.实践的基本特点包括【 】 A.客观性 C.辩证否定性 正确答案:ABD
注解:实践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1)客观性;(2)自觉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 32.规律具有【 】 A.永恒性 C.客观性 正确答案:BC
注解:规律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客观性。第二,普遍性。 33.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表现为【 】 A.实践关系 C.认识关系 正确答案:AC
注解: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1)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 (2)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 (3)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3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表现为【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正确答案:ACD
注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 35.文化的根本特性有【 】 A.创造性 C.自由性 正确答案:ACD
注解:文化具有以下三个根本特性:
(1)文化的创造性; (2)文化的自由性; (3)文化的兼容性。
36.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所需要的基本经济条件有【 】 A.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 B.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C.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D.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 正确答案:AC
注解: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第二个也是决定性的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37.在棉纱的生产过程中,棉纱的生产成本包括【 】 A.耗费的棉花价值 C.工人劳动力价值 正确答案:ABC
5
B.磨损的机器设备价值 D.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无政府性 D.兼容性
B.感性认识决定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B.制约关系 D.对立关系 B.普遍性 D.实践性 B.自觉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
自考赢家制作
注解:排除法,生成成本表现为资本的消耗。 38.商业资本对产业资本的重要作用体现为【 】 A.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 C.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 正确答案:ABCD
注解:商品资本的职能转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商业资本变成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对于产业资本的发展和产业利润的增加,起着重要的作用。
(1)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 (2)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 (3)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 39.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主要有【 】 A.科技进步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C.国际贸易自由度提高 正确答案:ACD
注解: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1)新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强了国际经济联系。 (2)国际贸易的自由程度大大提高。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迫切要求,因而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3)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增加。吸引外资发展本国经济,不但是发展中国家的迫切要求,也是发达国家过剩资本的一个出路,而且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也在增加。 40.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 A.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C.要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正确答案:ABC
注解: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
(1)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2)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3)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42.为什么说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 答:
(1)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只是认识运动的一半,还要实现由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 (2)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把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3)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才能使之得到检验,得到丰富和发展。 43.简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答:
(1)社会基本矛盾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始终。 (3)两对矛盾制约和决定其他各种社会矛盾,决定整个社会面貌。 44.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 答:
(1)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通过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规模。
(2)资本规模的扩大,使资本家能够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扩大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45.平均利润率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什么因素?
6
B.要从具体国情出发 D.要按发达国家模式发展 B.贸易保护主义加强 D.国际资本流动大幅增加 B.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 D.可以缩短流通时间
自考赢家制作
答:
(1)各个生产部门利润率水平的高低。它与平均利润率水平成正比例关系。
(2)社会总资本在各生产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投入利润率较高生产部门的资本所占比重越大,平均利润率水平就越高;投入利润率较低生产部门的资本所占比重越大,平均利润率水平就越低。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论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及其现实意义。 答:
(1)是不是真理要判明认识与认识对象是否相一致、相符合。 (2)实践是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能使认识得到检验。 (3)唯有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4)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否认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 (5)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的认识、思想是否正确要通过实践捡验。 47.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为什么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答:
(1)一些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有其历史必然性。
(2)这些国家己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化生产力,这是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 (3)这些国家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时的客观形势和条件,使它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获得了革命的成功。 (4)这些国家的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下实现的。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