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熔化和凝固
设计: 审定:二年级物理组 导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第 81页— 85页。
导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2、 3、 4、
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的情感。
导学重点:
通过观察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试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导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试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共同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像表示出来。
导学方法:
讨论、自学、查资料和工具书。
学具准备: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两支、海波、石蜡、水、火柴、坐标纸。
导学过程:
一、 基础知识:
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 态、 态、 态。 2、物质 的过程叫做熔化。 3、物质 的过程叫做凝固。 4、 叫做晶体。
5、 叫做非晶体。 6、 叫做熔点。 7、 叫凝固点。
8、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是 。
9、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 热,在凝固的过程中 热。从而可以说成 。
二、理解运用:
10、雪条化成水,属于 ,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属于 。
11、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 热量,但温度 ,试验中发现,食盐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而蜂蜡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不断变化,因此可以判断 是晶体, 是非晶态。
12、一副热学对联是,上联是“盘中冷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中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和 ,反映一个共性是 。
13下列现象形成的原因属于凝固的是( ) A 冬天早上草木上的霜 B春天早上常见的雾 C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三、能力提高:
1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非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
B海波的熔点是48℃,48℃的海波可能是固态 C春天,冰雪融化汇成小溪是融化过程 D冰棒熔化产生小水滴时,温度降低
15、以下关于熔化和凝固的说法中哪个正确( )
A.同一种晶体的熔化温度比它的凝固温度高
B.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但有一定的凝固点
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所以不吸热
16、如图所示是-10℃的冰受热后,冰块在溶解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开始加热的5分钟能冰块是 态。
(2)5至10分钟内冰块逐渐 是 与 共存。 (3)到20分钟时,冰全部变成 ℃的水了。 17、把一盆0℃的水放入0℃的房间内,则( )
A.水一定结成冰
B.一定有少量水结冰
C.一定变成冰水混合物
D.水一定不结冰
18、某种晶体熔液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5所示。试分析:
图5
(1)这是熔化图像还是凝固图像? (2)这种晶体的熔点是多少? (3)这种物质固态时是什么名称? (4)固液共存的时间有几分钟?
19、 如图3中,a、b、c三条图线表示三种质量相等的固体同时同等条件下加热时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 )
图3
A.a、b、c肯定都是晶体 B.a、b、c的熔点相同 C.c比a熔化的快 D.a比b的熔点高
四、趣味探究:
1、有人说,融雪的天气有时下雪的天气还冷,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2、0℃的水一定会结冰吗?
3、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温度曾经达到-52.3℃,这是还能用水银温度计
吗?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液体温度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