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山庙乡第一初级中学教学活动设计
第 周 总第 35 节 执笔教师 审核领导 授课教师 尚本 学习内容:17暴风雨的启示 学习目标: 1、 学会文中的生字,理解生字、新词的含义。 2、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 学习活动过程 一、揭题示标(简明扼要、具体实用、操作性强) 1 2谈话引入。你见过暴风雨吗?说说自己对暴风雨的印象。 揭题质疑。让学生根据课题自主提问。教师小结归纳:暴风雨到个人批注 来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境?暴风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 二、新知探究(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反馈指导) 自学指导(一)(内容、要求、时间、方法)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知道课文按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以及“暴风雨的启示”的叙述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并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暴风雨来之前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写了暴风雨来之时由开始的猛烈到结束时的优柔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7—10自然段)写了暴风雨去之后绚丽华美的景色。 第四部分(第11—12自然段)点名中心,告诉我们观察事物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整体的和谐的美。 3 4 1按课文顺序,用连接段意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提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提示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再读课文,主要了解这一场暴风雨 <二>、自主学习,独立感悟 “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交流要点: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引导、梳理、归纳并板书要点。 2说说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并写出自己的见解,在下节课时与大家一起分享。
1
太山庙乡第一初级中学教学活动设计
第 周 总第 36 节 执笔教师 审核领导 授课教师 尚本 学习内容:17暴风雨的启示 学习目标: 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2. 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能通过一些重点句子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 3. 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感受不同的美。 重点、难点: 能通过一些重点句子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 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感受不同的美 学习活动过程 个人批注 一、揭题示标(简明扼要、具体实用、操作性强) 1、 听写生字。 2、 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新收获,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在相机引导、梳理、归纳并板书要点。 3、 鼓励学生讲讲课文中自己比较喜欢的部分和理解,老师适当点评。 二、新知探究(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反馈指导) 自学指导(一)(内容、要求、时间、方法) (一)入境悟情,情景交融 1指导学生学习暴风雨“去之后”的相关段落(第7~10段)。 (1)指名读这几个段。 (2)说说自己从文中看到的景象,并概括特点。有条件的可以配上有关阿尔卑斯山春天景色的图片或多媒体影像,帮助学生进入情境。 (3)抓住文中一些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并指导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暴风雨之后的绚丽华美春色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4)小结: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2质疑。 (1)读句子。“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2)质疑。作者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喜欢的是暴风雨“去之后”的绚丽华美,是不是对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狂暴”觉得不美,不喜欢呢? 3读课文1~6段,勾画重点词句。 (1)通过文中描写暴风雨的词句,尤其是动词,说说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景物的特点。
2
(2)通过文中“宛如天神”、“激动人心的乐章”、“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等比喻、拟人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3)指导感情朗读。 (4)理解重点语句。 一道闪光„„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一道”“一声”“接着”说明暴风雨来得急,“瓢泼大雨”说明雨下的很大。“撕开”“倾注”说明雨下得猛。“宛如天神”的比喻还透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 一小股„„足迹。 “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弯弯曲曲的足迹”一方面生动地描写了雨水流过天窗的情景,另一方面,这些动词和重叠词的运用,也能很好地表现出作者的心境。 昨晚,„„更加绚丽的早晨。 经过了一夜暴风雨的洗礼,早晨,整个大自然竟变得如此绚丽。这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让我们体味到了:黑夜孕育着黎明,狂暴孕育着平静,大自然充满了和谐之美。 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这里的“局限”指的是“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如果只看到暴风雨前和暴风雨时的一种惊心动魄的美,是一种局限;如果只认识到暴风雨去之后一派绚丽多姿的美,也仍然是一种局限。只有把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不同的美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体会到“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4小结。在作者看来,美是表现在不同方面的。暴风雨去之后的黎明、碧空、朝阳,小鸟、花草、露珠,是一派绚丽多姿的美;而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闪电、霹雳、狂风、暴雨,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 (二)、体会哲理,深化认识 1 2 3 1读最后一段。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自己的理解。 内容方面:看一种事物,不能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 (三)、总结 方面,而忽视了整体的和谐的美。我们无论是看待大自然,还是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都应注意。 2 3
3
学法方面:抓住重点词句,入境悟情。 写法方面:情与景完美统一,水乳交融。
太山庙乡第一初级中学教学活动设计
三、当堂训练(围绕目标、注重实效、独立完成) 1、 熟读课文,回答问题。 (1)、暴风雨来时是怎样一种情景? (2)、暴风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足迹 ( )的乐曲 ( )的早晨 ( )的微风 ( )的霹雳 ( )的雷声 个人批注 板书设计(提纲挈领、画龙点睛、强化刺激) 课后反思(总结得失、完善自我、提高素养)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