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从中加比较看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发展方向

从中加比较看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发展方向

来源:爱站旅游
从中加比较看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发展方向 徐建玲 (南京财经大学粮食安全与战略研究中心、粮食经济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03) 摘要:本文通过对加拿大和中国国情分析发现,尽管两国在自然环境上有显著不同,但两国都高度重视 粮食生产和流通,并将市场化作为目标。在制度设计和具体实践中,与加拿大粮食流通体制相比,我国运行 机制的二元性、管理体系的多重性、粮食销售过程中农民参与程度低、粮食储备成本高和粮食物流四散化程 度低等极大影响了我国粮食流通效率。因此,本文提出鼓励土地集中经营,打破区域限制实行统一的粮食储 备机制,不断加强农民参与粮食流通力度,完善粮食四散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加拿大;粮食流通体制;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F7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049(2012)02—0015—0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在市 的粮食流通体制,通过比较分析,能更加深入了 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不断推进,尽管中间具有一 解我国粮食流通与发达市场国家的差距,以期对 定的反复性 J,但市场化改革步伐一直都没有停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发展有所裨益。 止过,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变化而不 一、中加两国粮食流通体制背景分析 断调整。粮食流通连接着粮食生产和粮食加工 (一)中加两国注重粮食生产但生产目标 消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成败关系着国家粮食 不同 安全的保障程度和粮农收益的提高。如何不断 中加两国土地幅员辽阔,在世界位居前列。 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并持续满足社会经济各个主 加拿大国土面积为997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 体的需求,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加 斯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 拿大是世界重要的粮食生产和输出大国,与我国 公里,位居第三位。尽管两国土地广袤,但是适 相同的是二者都利用相对稀缺的土地生产出较 宜粮食等农作物种植的土地并不十分丰富。加 大产量的粮食,对粮食种植流通和销售等高度重 拿大位于美国以北,纬度较高,很大一部分位于 视,同时不断加强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加拿大 北极圈范围,气候寒冷。耕地面积仅为67.8万 高度的机械化水平、先进的信息化程度和高效的 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6.8%。粮食种植区大 粮食流通效率对我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但 部分位于南部的“大草原地区”,即阿尔伯塔(A1一 两国在自然地理环境、人口数量、经济结构和政 berta)、萨斯喀彻温(Saskatchewan)和马尼托巴 治体制方面具有显著不同,从而形成了两国特有 (Manitoba)。同时加拿大是世界重要的谷物生 收稿日期:2012—02一O3 基金项目:本文是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0SJB790017)、南京财经大学粮食安全与战略研究中心招标课 题,江苏省高校哲社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资金资助(CFSSS2011—08);南京财经大学科研基金项目(IFE一2009 T 03、IFE一2010 T O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徐建玲(1975一),女,新疆乌鲁木齐人,南京财经大学粮食安全与战略研究中心、粮食经济研究院副教授,经济学博 士,研究方向为粮食经济发展、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等。 】5一 产与出口国之一,60%以上的粮食用于出口,谷 物(主要是小麦)出口量仅次于美国和欧盟,列 世界第三位。这与我国粮食种植情况非常接近, 力耕种依然是部分地区粮食耕种的主要方式。 低水平耕作和高科技种植方式并存是我国粮食 种植的特征,也是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的特点 之一。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面积为121715.9千公顷①, 仅为国土面积的10%,我国用世界上7%的土地 养活了20%的人口。 两国的生产目标存在明显不同。加拿大的 (三)粮食流通市场结构存在显著差别 由于粮食种植人数、所面对销售市场等的差 异,两国体现出与其相适应的不同市场结构特 征。就从事粮食生产的人数来说,加拿大相对较 粮食生产目标更多是为了出口,年出口额高达 80多亿加元,可得到约3O亿加元的贸易顺差, 巨额的贸易顺差使得国内农业资源获取了巨额 外汇,提高了国家和农民利益。因此,其面向的 对象是国际市场;我国粮食生产是为了提高粮食 产量,满足国内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的需要,其 面对的市场是国内。但二者的共同点是都是高 效利用耕地资源进行粮食生产,即利用较少的土 地生产出较多的粮食,因此两国采取多种方式来 提高粮食生产,如改良种子品种、改善种植方法 少,大约有25.4万个农场,绝大多数是家庭农 场,平均规模在30Ohm ,粮食作物销售是其收入 的主要来源,同一品种粮食在质量和口感上基本 相同,再加上由于每个农户经营的土地面积较 大,对其进行的固定投资较大,机械化程度高,因 此,一旦从事粮食生产则很少改变土地用途或转 变为其他职业。相对来说,该行业具有较高进入 壁垒。尽管粮食产量远远大于国内需求,但其主 要对象是国际市场,因此国际市场价格对其影响 巨大,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单个农户是价格的接 受者,对市场价格没有影响力,但加拿大粮食生 等等。 (二)粮食种植方式不同 两国粮食种植方式明显不同,这是由本国土 地资源、技术水平和产权制度等决定的。尽管加 产者组织起来应对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因此并不 是完全意义上的完场竞争市场,而是一个具有一 定寡头市场的特征。而我国粮食生产则具有完 全竞争市场特征。我国是农业大国,从事农业生 产的大约为2.4亿户,平均耕作面积为7亩,_2 且大多以兼业形式经营。粮食收入较低,并不是 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从全国范围来看,由于自然 地理条件不同,各个区域的粮食作物品种有较大 差异。由于每个农户经营的土地呈细碎化特征, 拿大可供种植的土地相对面积总体较少,但人均 耕种面积大且土地属私人所有,多采用家庭农场 形式组织生产。广阔的耕种土地和私有产权的 结合使得农民非常重视对粮食生产设施的中长 期投资,同时国家对农业的补贴政策以及国内工 业化水平和高科技手段的发展为粮食生产技术 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因此,加拿大粮 食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高,规模经济明显,人均产 量高。这也是北美地区较为典型的资源资本集 约型生产方式。中国人多地少,始于1978年的 农民生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我国粮食生产得以上了一个新台阶,也为我国粮 因此个体在粮食生产固定投入方面积极性不强, 对专用型农业设施依赖性不强,农户可以随意改 变种植品种或者退出粮食种植,同时粮食种植对 劳动力技能没有特殊要求,因此,从这方面来讲, 该行业缺乏壁垒进出自由。国内大量青壮年男 劳动力进城打工,而留在农村的“妇女老人儿童 食丰产奠定了基础。但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其局 限性H益显现,尽管粮食生产承包责任制能在较 大程度上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但由于人均耕地 面积小,粮食生产细碎化经营现象严重。我国不 断创新和加大农民承包土地的时限,鼓励农民对 农业生产设施投入获得较大进步,但由于客观条 件的限制,农民在粮食种植方面无论在资本投入 和人力投入都显示出相当的不足。靠天吃饭、人 大军”现象就说明了这一点。国内的粮食基本上 是为了满足国内居民和企业的需求,由于国际和 国内市场的分割性,国际市场价格基本上对农户 几乎没有影响,但国内粮食收购价格参照国家制 定的最低收购价进行收购,对广大粮农来说,他 们是价格的接受者而没有影响价格的力量。因  ̄2oo8年底我国耕地面积为121715.9千公顷,出自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一16— 此,我国粮食生产具有很强的替代性,完全竞争 是以效率为主的一元目标。与我国二元经济特 市场特征明显。 征相似,我国粮食流通体制也呈现出明显的二元 二、中加两国粮食流通体制比较分析 特征。主要表现为粮食流通体制政策以保证粮 (一)两国粮食流通体制的共同点 食安全目标和提高流通效率目标并存。由于我 1.两国都有一个全国范围机构来协调粮食 国粮食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国内粮食自给率为 事务 90%以上,在国家粮食出现较大紧缺的状态下, 中加两国都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流通管理, 国家会以粮食安全为主要目标,提高粮食最低收 在全国层面构建了相关管理部门或机构来协调 购价格和加大粮食储备力度;而在粮食连续丰 粮食的生产、流通、加工、储藏、质检和贸易等方 产、粮食储备出现较大财政亏损的情况下,则又 面的事务。加拿大农业(粮食)行政管理体制是 会以提高粮食流通效率为目标。因此,在现实中 联邦农业部向联邦议会负责制。联邦农业部下 表现为粮食流通改革的反复性和曲折性,市场化 属的三个主要行政机构包括:农业和农产品食品 和去市场化目标的交替出现,这表明我国距离市 部、谷物委员会、食品检验局,这三个机构是政府 场化目标还有一段较长的距离。 在粮食生产、质量控制、检验检疫等方面的管理 2.在管理体系上我国存在多头管理现象 主体,而粮食销售及流通渠道是由加拿大小麦局 中加两国都具有一个全国范围内协调粮食 (CWB)统一组织实施的。 我国粮食行政管理 事务的机构,但机构的设置和具体运行上存在较 涉及多个部门,农业部负责粮食生产、技术的推 大差异。加拿大粮食事务是由农业和农产品食 广等,发改委则确定粮食收购价格和补贴等,国 品部、谷物委员会、食品检验局和加拿大小麦局 家粮食局则管理和协调粮食流通各个环节。 分工管理的,在机构安排和管理职能设置方面基 2.粮食流通体制目标都是建立市场机制 本上采取单一职能的全程跟踪和专门负责制,因 中加两国粮食流通体制的目标都是以市场 此在粮食管理方面分工合理科学,既做到了每个 化为主。加拿大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 环节都有专门机构来协调管理,同时也做到了每 市场经济理念深入各个领域和行业。尽管加拿 个专项事务管理的一致性。我国行政管理体系 大重视对粮食生产的价格补贴等,但以市场机制 存在较大程度上多头管理和交叉管理现象,这一 为准则的管理体制下,加拿大利用市场手段有效 点也在粮食流通体制管理方面显现出来。处于 解决了粮食储备、粮食国际贸易等。我国始于上 粮食流通环节的粮食加工企业则由当地工商管 世纪7O年代末的改革开放,推动了全社会全方 理局管理,粮食局进行指导,但在应急阶段并没 位的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粮食部门由于其性质 有调配权限。又由于我国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 的特殊性,真正意义上改革始于上世纪90年代 制”,地方粮食局行政上受地方政府领导,而业务 末。目前,我国粮食流通体制依然在进行着政府 上原则上受国家粮食局指导。在粮食储备方面, 主导下的市场化改革,并不断调整改革的方向和 分为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中央储备由国家发改 路径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从这个意义上 委统一管理,并在全国各地设立相关储藏点,地 讲,加拿大粮食管理体制对我国市场化为导向的 方储备则由地方粮食局管理,地方储备与中央储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无疑具有很重要的示范作用。 备在库点布局上存在一定的重复等。行政管理 (二)两国粮食流通体制的不同点 上交叉,增加了粮食事务管理的成本,影响了粮 1.在运行机制上我国二元特征明显 食流通效率发挥。 加拿大粮食流通管理机制目标单一,高效率 3.在粮食销售上我国农民参与程度低 高收益准则贯穿整个流通环节。通过粮食生产 中加两国粮食种植户数量差别和制度设计 补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大力提高粮食产量;通 导致农民对粮食流通和贸易过程中的参与程度 过对粮食物流体系的合理规划提高粮食流通效 不同,因此对农民的利益影响也不同。加拿大农 率;通过粮农协会组织进行国际贸易以提高和保 民数量较少,结成利益共同体一起应对国际市场 障粮农收益;通过制定有效规范的政策体系以保 竞争,加拿大小麦局就是这样一个组织。小麦局 证粮食品质的安全。因此,加拿大粮食流通体系 是一个农民为主、政府参与经营的实体(公司) 一l7一 其董事会成员由农民直选产生,董事会成员的 担I口.]题。 2/3是农民代表,1/3是政府委派的代表。尽管 采取农民自组织的形式,实质上是具有官方背景 5.在粮食物流上我国四散化程度较低 加拿大粮食流通“四散化”实施已经有100 的民间组织。加拿大政府规定加拿大小麦局来 统一管理粮食的销售和流通。加拿大政府通过 加拿大小麦委员会向农民提供三种保证:一是提 年的历史,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四散化设施发展 得相当完备。粮食物流从农户到粮食储存库到 港VI和加工厂都有着最优交通运输方案的设计, 国家并对此进行相关交通工具和运输方式进行 供初期支付保证。如果国际价格下跌,农民仍然 可以获得粮食最低价格;二是政府为该委员会贷 款提供担保,因此该委员会可以和最大的国际粮 食公司享受同样的利率水平;三是政府为该委员 会出口粮食承担所有的支付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小麦局对农户销售收 补贴,实现了粮食流通各个环节的“四散化”的 对接。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四散化”取得较大 进展,但总体来说,“四散化”程度较低,“四散 化”所需要的物流配套设施发展不足,尤其是从 农户到粮食收购点的“四散化”运输装置较为缺 乏,极大制约了我国粮食四散化的发展,这也是 我国粮食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三、加拿大粮食流通体制经验对我国改革 发展方向的启示 (一)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鼓励土地集中 经营 人实行初步订价和最终结算价及两次付款方式, 具体而言:农民送小麦时,按初步订价第一次取 得收人;到谷物年度之后,再根据实际销售价(扣 除各种费用),第二次得到最终付款。如期中市 场价格大幅度上扬或大量谷物销售价远高于初 步定价,小麦局将及时调整付款办法,给农民增 加一次或几次期中付款。 而我国农民粮食种植 多采取自我经营方式,粮食收购者参照国家最低 收购价收购粮食,农民仅仅是价格的接受者,这 加拿大尽管气候条件恶劣,但经过长期的农 田改造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拿大粮食生产条 件El益改善,并保证了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高 产。改善粮食生产的弱质性则要从经营方式和 农田水利措施方面进行改进,而参与市场人数的 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市场价格和市场行为 方式。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着“耕者有其田”的理 念,数量众多的农民分别占有土地,并以此作为 种方式在较低程度上保障了农民收益。同时,我 国农民协会组织化程度低,表现为有的是农民自 发形成,有的是政府主导成立的,还有的是企业 组织的,但总体来说,农业协会缺乏法律依据且 不规范,对于农民保护作用和约束能力较为有 限。农民在销售原粮完毕之后,进入流通环节的 粮食因为市场因素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价格上 涨,农民并不能得到相应收益。因此,农民不能 象加拿大农民一样获得后期流通过程中价格上 涨所带来的收益。 安身立命之本的生产方式,在极大程度上制约了 粮食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方式的实现,同时也导 致了农田水利设施投资不足。我国粮食生产经 营的细碎化局面亟待解决,一方面要继续实行土 地制度的改革和创新,鼓励和促进农村内部土地 4.在粮食储备上我国贮备成本巨大 集中经营,鼓励种植大户规模化种植,以提高应 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大农业基础设施 建设力度,将粮食种植的自然风险降低到最低程 加拿大没有专门的国家和地方分级储备,而 是主要由公司和农户自行储备。农户将粮食储 藏在自家建造的粮仓或者附近的代储库中,公司 则根据销售情况进行必要的周转库存。由于政 府并不主动进行粮食储备,而是利用市场行为解 决了粮食储备,也不对保管费用进行补贴,因此, 度,同时,也便于粮食的集中运输和物流,为粮食 质量跟踪管理创造有利条件。 (二)打破区域限制,实行全国统一的粮食 储备机制 粮食储备成本极低。我国出于对粮食安全的考 虑,按照18%安全线估算,我国每年有相当规模 的不同级别粮食储备,并对比进行补贴,长期以 我国粮食储备呈现分散化、区域化,导致了 储存成本高、储备种类与当地需求不相匹配等一 系列问题。加拿大地域广阔,但人口较少,粮食 来造成较大的财政负担。纵观我国历年来的粮 食流通体制改革,在很大程度是为了解决财政负 一生产能力远超过国内需求,主要是面向国际市 场,因此国内没有专门针对粮食安全角度的粮食 18— 储备,在市场销售中自然形成了按照储存成本最 小的销售库存。企业和农户自己拥有一定的粮 食储备,避免了国家在粮食储备上花费。由于我 国国情和加拿大不同,因此出于安全目标的粮食 储备不可避免,但在粮食储备的方式和布局方面 还有较大改善的空间。粮食分级储备所导致的 交叉与多头储备加大了财政负担。因此可以考 (四)重视粮食流通四散化设施建设,提高 粮食流通效率 我国粮食流通四散化程度低,粮食仓储业、 运输业设施不匹配,在极大程度上制约了粮食流 通效率。加拿大经过百年的建设,粮食四散化设 施发展完善,同时,为促进粮食四散化的实施,政 府利用经济等手段来引导粮食流通主体。因此, 虑在全国范围内打破中央和地方、省际区域划 分,加强粮食储备点布局优化,储备品种与当地 我国需不断加大粮食流通四散化硬件设施建设, 并在国家层面上完善和优化粮食流通运输方案, 需求的对接,从而大大减少粮食储备成本和物流 利用各种政策措施来促进粮食四散化的实现。 成本。 (三)加强农民参与粮食流通的力度,保障 参考文献: 种粮农民利益 [1]徐建玲.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历程研究[J].南京财经 我国农民参与粮食流通领域的积极性和作 大学学报,2008(3):24—27. 用范围发展相对不足。由于我国农协发展滞后 [2]中国的新农村应该是什么样的?中国信息报网络版 和流通制度设计的不足,农民销售原粮之后,就 [EB/OL].[2008—1—21],http://www.zgxxb.con. 不再参与粮食流通环节。因此经常出现粮食销 cn/jdgc/201002266356.shtm1. 售价格上涨之后,农民却不能获得相应的好处。 [3]浙江省粮食物流发展和规划管理考察团.加拿大、英 而加拿大粮食流通则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在收 国粮食物流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浙江经济,2005 购原粮时候按照预付价格销售,未来价格高于预 (24):46—48. 付价格则按照扣除运输费用之后,对农民进行返 [4]朱行.枫叶之国粮食物语.粮油市场报[EB/OL]. 还,将农民收益一直延伸到加工之后。在这一点 [2010—08—26].http://www.grainnews.corn.cn/ly— 上对我国应该有着极大的启示作用。组建粮食 scb/zk/lydl/2010/08/26_30618.htm1. 种植协会,增强粮食加工和销售纵向一体化格 [5]孙学顺.关于加拿大粮食生产流通情况的考察报告 局,将粮食生产和加工、销售环节连接在一起,鼓 [J].河南农业,2003(1):27—28. 励大规模粮食种植大户联合在一起组成专门组 (责任编辑:汪争) 织参与粮食加工与销售,保证种粮农民收益。 Study on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a’S Grain Circulation System Re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ison Analysis between Canada and China Xu JianLing (Center for Food Security and Strategic Studies,Grain Economics Institute,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iing 210003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anada and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it was found that both countrie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grain production and circulation,and put the market as an important goal although two countires have a signiif. cantly different in natural environment.However,compared with the Canadian grain circulation system,China’ grain circula— tion system appears to be backward in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 and management system,food sales and quarantine standards, ofod reserves and food logistics.According to the prominent contradictions in China’S grain circulation,it will be proposed to encourage land concentration,to break the uniifed regional restrictions on food reserve system,and enhance the farmers in— volved in fod distirbution. Key words:Canada;grain circulation system;Comparison Analysis 一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