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窥今
作者:段兴华
来源:《祖国》2016年第18期
摘要:《论语》中的“君子三畏”指的是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在不同的时期,于不同的“君子”,“君子三畏”有不同的表达,但万变不离其宗,其基本内涵始终是一致的。在当代,对于党员干部“君子三畏”可以解读为:畏人民,畏法纪,畏组织,其现实意义就是促进自律,防渐杜微,守住防线,堂堂正正工作和生活。 关键词:敬畏 君子三畏 现实意义 自律
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敬”是尊重,还指做事严肃,免犯错误;“畏”指“慎,谨慎,不懈怠。“君子三畏”,语出《论语·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在不同的时期,于不同的“君子”,“君子三畏”有不同的表达,但万变不离其宗,其基本内涵始终是一致的。
一、古人的“君子三畏”给我们的启示
一代名将曾国藩说自己平生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他认为,身处官场,必须懂得敬畏。只有心中有敬畏,才能有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才能有战战兢兢的戒惧意识;也才能在变幻莫测的政界、纷繁复杂的社会,不浮躁,不贪心,不被私心杂念所扰,不为个人名利所累,永远谦逊平和,保持内心的安详与清静,恪守心灵的从容和淡定。可见敬畏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行为准则,更是人生的大智慧。曾国藩他的一生始终常怀敬畏之心,坚守做人为官的基本准则,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原则坚定、底线牢固,说话做事常为他人着想,常怀戒律之心,最终成就了一生的大业,实现了自我价值。
以古窥今,在当今社会错综复杂形势下,我们面临着形形色色的诱惑,这些诱惑比古代更隐蔽更难以抗拒,面对手中权力,面对人民群众、面对党纪国法、面对自己内心,我们要像古人那样一定要装着 “敬畏”二字,恰守规矩、踏实干事、干净做人,忠于职守,鞠躬尽瘁。 二、当代现实环境下党员干部的“君子三畏”
我们做人要有敬畏之心,对同事,对家人,对朋友,才能和谐相处,互敬互爱。我们对职位更是要怀有“敬畏”之心,甚至“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它蕴含的是一种忧患和勤政,凸显的是一种信念和境界,折射的是一名合格党员干部履职心态及对职守的忠贞。
也因此,曾国藩的“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老子的三条处世准则,在今天我们可以解读为:畏人民,畏法纪,畏组织。 (一)心存敬畏,才能做到爱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毛泽东同志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就是大众,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养育我们的人,是提供岗位给我们的人,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也所以只有爱民,才能受人民爱戴。敬畏人民,才能意识到我们是受人民委托,为人民办事的,也才是合格的人民公仆,坚持权利为人民所用。只有敬畏人民,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受到人民群众拥护、领导人民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奥秘所在。
(二)心存敬畏,才能心有法纪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法是每个公民心里的红线,每个人都必须敬畏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是维护社会正常运转的工具,也是限制公权力的利器,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党纪是每个党员的戒尺。纪律面前没有特权,遵纪守法是领导干部从政的底线,也是安身立命的最基本要求、最基本职责和最基本素养,党纪国法的红线不能逾越。每个人必须尊重法纪的神圣,心存敬畏,领导干部更要带头遵纪守法,从程序和制度上规范权力、约束权力。 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说话做事要先考虑一下是不是合法,谋划工作要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要运用法治方式。如**所说:“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
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制度意识、纪律意识,懂法纪、明规矩,知敬畏、存戒惧,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的良好氛围。严格按制度和规矩办事,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都不破坏党的制度和规矩。” (三)心存敬畏,才能目有组织
一个人的成长,固然离不开个人的勤奋努力,但也要靠组织的培养和同志的帮助。只有在组织中,个人才有良好的规划和发展,也才有真正的个人自由。敬畏组织,才会有组织观念,有对组织的归属感,才能遵循组织原则,做到个人服从组织。离开组织,纵有三头六臂也毫无用武之地;背离了组织,无论怎样高的荣耀也会化为乌有。敬畏组织,才不会做出无组织无纪律的事情。一切工作服从组织安排,不因工作安排发牢骚,不因待遇不如意有怨言,不闹情绪,不对抗,更不会把工作单位当私人领地,为私人谋利益。才能够认真完成组织交办的任务,严格执行组织作出的决定,不折不扣地执行组织纪律。 三、当代 “君子三畏”的现实意义
有了以上的“三畏”,怀有敬畏之心,才能做到自律。自律就是自我约束,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严格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自律的人就是情绪、欲望和感情的奴隶。没有敬畏,就不会自律,人民给的权力就不受约束,就会出现滥权、专权、弄权,为了一已私利,做出损害国家人民利益的事情,形成贪腐,进而触犯党纪国法。
自律是一种来自内心的意志力,心存敬畏,这种意志力才会从心底自然地产生,才会时刻注意律己,人会自重自省,会自省并保持清醒的头脑,任何时候都慎言、慎行,坚持防微杜渐。“不畏人知畏己知”,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 心中有戒、心中有畏。在公众视线之外,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能不能正确对待利益诱惑,岗位赋予的权力才不会用偏,行为才不会越界。也只有在任何情况下坚持做到不越界、不越轨,一尘不染、一身正气,明白大节与小节从来都是相互统一、互为依存的,在如何对待权力、利益的问题上,从来就没有小事,懂得防渐杜微,坚决守住防线,才能堂堂正正地做人,心安理得地工作和生活。 参考文献:
[1]王博.孔子哲学中“君子三畏”的敬畏思想[J].安顺学院学报,2015,(04). [2]陈家超.领导干部应敬畏苍天、敬畏历史、敬畏群众[J].政策,2013,(08). [3]李雅静.论敬畏之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