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试卷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试卷

来源:爱站旅游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12分)

chù shēnɡ táo cuàn zhì jìnɡ ài fǔ běi fēnɡ nù háo ( ) ( ) ( ) ( ) ( ) kū shîu qínɡ jié wén zhānɡ shēn ào hú lún tūn zǎo ( ) ( ) ( ) ( ) ( ) 二、 比较组词。(10分)

祥( ) 扭( ) 胯( ) 猬( ) 厨( ) 详( ) 钮( ) 垮( ) 谓( ) 橱( ) 逝( ) 挽( ) 搞( ) 咳( ) 悟( ) 浙( ) 换( ) 稿( ) 刻( ) 梧( ) 三、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 1、张冠李戴 ( ) A、帽子 B、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 .

2、失声痛哭 ( ) A、疾病创伤等引起的难受的感觉 B、悲伤C、尽情地 .3、饱经风霜 ( ) A、足足的,充分 B、饱满 C、满足 .4、大病新愈 ( ) A、更、越B、贤、好C、病好了 .四、选词填空。(5分)

深奥 深刻

1、伯父的话虽然太( ),不容易理解,但伯父严肃的表情给我留下了( )的印象。

去世 逝世

2、爷爷( )了,我们一家人都很悲痛。

3、鲁迅先生( )了,许多人怀着崇敬和悲痛来悼念他。

只有„„才„„ 既然„„就„„ 哪怕„„也„„

4、( )刻苦学习,( )能取得好成绩。 5、你( )不甘落后,那( )应该奋起直追。 五、把句子补充完整。(4分)

1、“____________ __,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选自 (作者)的《 》 2、____________ _____ ,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3、我好像一只牛, ______ ____ _,挤出来的是__ ___、____ 。

4、时间就是_____ ,无端的空耗 ,其实是无异于_ ________的。

1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8分)

1、我们奔向操场。(扩写句子,最少两处)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常对你说,这里的工作这么重要,我不能离开。”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3、《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作者都是鲁迅。(修改病句)

4、李老师光荣地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的称号。(修改病句)

七、阅读理解。(23分)

(一)请阅读下面的一段话,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

“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1、以上文段可以用 这个小标题概括。 2、用“——”画出一句反问句,并把它改为陈述句。

3、为什么当“我”说“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时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二)请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19分)

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个二十三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来,她立即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先生待她如亲人,又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

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原来一颗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被几年的流浪生活打击得已经冰冷了。然而,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萧红呢,从小得

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

鲁迅先生的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 鲁迅先生喜欢她 关怀她 许广平同情她 爱她 处处照老师,也许是你的同学、伙伴,也许是曾帮助过你的一个陌生人„„以《留在心里的印象》为题写一篇写人的记叙文

应她 甚至连小海婴(周海婴,鲁迅先生的独生儿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

萧红,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闯进了上海文坛。从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

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1、在“——”上给文章加上合适的题目。(2分) 2、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4分)

举目无亲 — 一见如故 — 3、请给第四自然段空白处加上适当的标点。(3分) 4、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心里的冰块”是指萧红 “冰块开始融化了。”是因为 5、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分)

6、你认为文章歌赞的是( )(2分)

① 鲁迅对青年人的帮助 ② 萧红才华出众 ③ 鲁迅与萧红的友谊

7、对于鲁迅,你听老师讲过,也读过介绍他的文章,那么你心目中的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2分) 八、口语交际·习作 (一)口语交际(4分)

二十年后,鲁迅又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再一次遇到了闰土。面对面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发挥想象写下来。

鲁迅: 闰土: 鲁迅: 闰土: (二)习作(30分)

在这么多年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有一些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也许是你的父母、

2

100 200 100 300 400 “汗珠”喻指鲁迅先生对萧红的教育,对她的关怀。

5、萧红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后来得到鲁迅及家人的关怀的事

6、① 鲁迅对青年人的帮助

7、如果从文中看的话,

1、亲切和蔼,给人温暖希望。“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可看出2、对人关怀,乐于助人“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3、是一个热心帮助文学青年,惜才爱才之人,“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闯进了上海文坛。”4、担文学事业为己任的人。为为文学事业做贡献的人。“三十年代出现的一批生龙活虎的青年作家,有谁没有受过鲁迅的哺育呢?在建立我国现代文学队伍方面,鲁迅先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参考答案

一、畜生、逃窜、致敬、爱抚、北风怒号、枯瘦、情节、文章、深奥、囫囵吞枣 二、慈祥 详细 扭打 电钮 胯下 垮台 刺猬 谓语 厨房 橱柜 逝世 浙江 挽联 交换 搞鬼 草稿 咳嗽 立刻 醒悟 梧桐

三1、A、帽子 2、B、悲伤3、A、足足的,充分 4、C、病好了

四、1、深奥 深刻2、去世3、逝世4、只有„„才„„ 5、既然„„就„„ 五、1、横眉冷对千夫指 鲁迅《 自嘲 》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3、吃的是草,奶、血。4、性命,别人的时间,谋财害命。 六、1、(下课了,可爱的)我们(飞快地)奔向(宽阔的)操场。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常对母亲说,这里的工作这么重要,他不能离开。 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作者是鲁迅。

4、李老师光荣地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七、1、鲁迅与萧红

2、举目无亲:抬起眼睛,看不见一个亲人。比喻单身在外,人地生疏。 一见如故 :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3、(。 , ; , , 。)

4、“心里的冰块”萧红在上海流浪生活使她受到了打击。

“冰块开始融化了。”是因为上海对萧红来说是一个陌生城市,她是举目无亲的,而且几年来流浪生活冰冻了她原本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而在这个时候,鲁迅先生待她如亲人,又视她如调皮的女儿,这让孤苦无依的萧红感觉到了呵护和关怀,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补充:(2)“健步奔跑”是指闯进上海文坛,并成为了青年女作家。

3

贡新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质量评估试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基础演练场(37分)

一、沙里淘金,择优录取。(6分)

1.下列每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时节 轨道 鸣蝉 稻花 略胜一筹 B.残霞 缥渺 悠闲 潇洒 融为一体 C.澎湃 鼾声 纤弱 意镜 若隐若现 D.亲昵 徜徉 灯茏 茅店 诗情画意

2.下面的‚川‛与其他三项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川流不息 B.高山大川 C.一马平川 D.百川归海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甫的《春夜喜雨》这首五言诗描写细膩、动人,诗中没有一个‚喜‛ 字,却又处处充满诗人的喜悦之情。

B.《白桦》是首现代诗,通过描写白桦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家乡和大自 然的喜爱之情。

C.《采薇》节选于《诗经》,表达了一个老兵回乡时的喜悦心情。

D.《天净沙.秋》是白朴写秋景的一首小令,展现了多姿多彩的美丽秋景。 它虽有秋景的清肃,却无悲凉的情绪。 二、查漏补缺,按要求补充诗句。(9分)

1.填上动植物名。

A.两个( )鸣翠柳,一行( )上青天。 B.枯( )老树昏( ),小桥流水人家。 C.( )才露尖尖角,早有( )立上头。 2.填上地名。

A.故人西辞( ),烟花三月下( )。 B.朝辞( )彩云间,千里( )一日还。 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无故人。 3.填上颜色词。

A.日出江花( )胜火,春来江水( )如( )。 B.千里莺啼( )映( ),水村山郭酒旗风。 C.接天莲叶无穷( ),映日荷花别样( )。 三、精挑细选,根据提示选择正确的答案。(6分)

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 )。 (1)李延年 (2)李龟年 (3)崔九

2.晏殊的 ‚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一句是( )。

(1)似曾相识燕归来 (2)似曾相识鸟归来 (3)似曾相识雁归来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诗句写的是( )。 (1)春色 (2)梨花 (3)雪景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的是( ) (1) 李广 (2)项羽 (3)曹操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的《无题》。 (1)李贺 (2)李清照 (3)李商隐

6.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的‚红‛ 指的是 ( )。 (1)红色 (2)花 (3)树叶

四、先把诗词句补充完整,再选择填空。(16分)

A. 独在异乡为异客, 。 B. 谁言寸草心, 。 C. 横看成岭侧成峰, 。 D. 马上相逢无纸笔, 。 E. ,润物细无声。 F. ,老大徒伤悲。 G. ,淡月失梅花。 H. ,两三点雨山前。

1.‚ , 。‛这两句诗启迪我们:只有多视角的观察事物,才能全面认识事物,抓住本质特征。

2.老师和爸妈常用‚ , 。‛这两 句诗来劝告我们:趁现在年纪还轻,要努力上进,不要老了白白地悲伤和叹息。

3.无论什么情况下,老师总是耐心细致地开导和教育我们,这正像杜甫笔 下的诗句一样:‚ , ‛。

4

4.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自然地吟诵起孟郊《游子 吟》中的名句:‚ , 。‛

阅读新世界(16分)

陆游教儿子作诗

陆游是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

一天,他的小儿子杜子聿正坐在书房里,专心致志地读父亲的诗作。读着 读着,他忽然停下来想:父亲从12岁开始写诗,至今84岁,老人家三天不写 诗,心里就觉得不好过(‚无诗三日却堪忧‛)。70多年来,他写了 9000多首诗, 他是多么辛勤啊!可是自己一向听从父亲教导,勤奋写作,怎么写不出好诗来 呢?想到这里,猛抬头看到了父亲墙上的题诗‚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 流年‛,仿佛使他找到了做诗的诀窍,他高兴地一边读着,一边自言自语地说:‚ 自己诗做得不好,还是书读得太少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哩!‛

正在这时候,陆游拄着拐杖来到了书房。他看见儿子高兴的样子,便问:‚ 子聿,什么事使你这么高兴?‛

子聿说:‚阿爸,我读了你墙上的题诗,对做诗有了新的体会。我觉得诗要 做得好就得多读书。‛

陆游听后,摇着头说:‚你的想法是片面的,九年前我写给你的一首诗,你忘 了吗?再背给我听。‛

子聿点头答应,背诵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 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说:‚你看,对于做诗的诀窍,你只体会到读书一面,这当然是十分 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一面是向生活学习,身体力行,你却忽略了。这样是 永远写不出好诗来的。‛

‚我早年写诗,偏重于炼字炼句,生硬模仿李白、杜甫的作品,虽然文辞华美,但内容

5

缺乏血肉。所以后来我在选定诗稿时,将42岁以前写的18000多首诗,只留了94首,其余的都扔掉了。‛

‚啊!扔掉这么多,太可惜了!‛子聿惊讶地说。

‚不可惜。我到汉中南郑任职后,往来于抗敌前线,听到了老百姓收复失地的呼声,参加了阅兵、饮宴、雪中刺虎的火热斗争生活,我的视野广阔了,写作素材丰富了。我真正学到了李白、杜甫的写作精神。于是我用诗揭露卖国媚敌的罪行,喊出百姓收复中原的呼声,表达驱逐敌人的决心,书写心头的悲愤。这个时期是我生活的高潮,也是我做诗的高潮。没有这种火热的生活,我的诗是不会转变的。这种生活,是书本上看不到的啊!‛

子聿听了,心中豁然开朗,说:‚阿爸,你说得真好,使我真正懂得了做诗的诀窍。我一定按你说的去做。阿爸,把你的体会写下来吧,我以后经常学习。‛

陆游拿起笔,写了一首诗给子聿,最后两句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3分)

专心致志: 身体力行: 2.理解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1)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填空。(4分)

(1)陆游是我国 时期伟大的 诗人。

(2)陆游做诗的诀窍,用一句诗概括就是 。 4.细读此文,说说主要内容。(3分)

5.谈谈‚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句诗对你今后的习作有什么启发?(3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