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法律风险是21世纪最大的一种风险,我想夸奖说这句话的人具有战略家的眼光。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服务行业的人都比较擅长关注客户和客户所在的行业。我也不例外。我总结了一下我作律师的这几年,代理企业诉与被诉的次数“太”多了,见识企业吃亏的地方也“太”多了。大概是职业的敏感性吧,让我产生了比客户更强的危机意识----应当说,这是我们的专业特长和职业优势,也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本领。我发现,尽管客户所处的行业不同,但是风险的源头基本不外乎这样、那样的几类,有时候,不同行业的风险点竟然也惊人的相似,但是,可惜的是,由于缺少对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系统的总结和思考、导致企业发生巨额诉讼成了当今企业存在的普遍现象。中国的企业管理者很少有人把这个问题上升到战略高度,这不得不说成是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上的一个弱项。
到底中国企业的管理出现了什么问题?难道企业风险真的防不胜防吗?律师为中国企业的服务空间难道仅仅局限在审合同、诉讼等“工匠式”的常规项目吗?中国企业法律风险难道就不能系统梳理和管理吗?
我的回答是,能!而且一定能。
缺乏对中国整个律师服务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反省,这是我们的一个意识性障碍------传统法律顾问“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服务形式,对企业法律问题、风险进行一些细枝末节“粉饰”,进行“参观”式诊断,“领导视察”般法律指导,无法真正地识别企业的风险,更无法真正地帮助企业化解风险。
我们常常把做企业形容成做蛋糕,希望把蛋糕做大,希望把企业做强,毫无疑问,这也正是我们律师服务业的发展方向。我们希望自己的客户是知名企业,然而,我们有多少顾问律师有机会参与到公司的核心决策圈、我们又有多少律师能够切实充当好企业的军师,辅佐我们的企业建立起一座宏伟的帝国大厦呢?答案是,少之又少。为什么会这样呢? 除了企业与律师事务所、律师之间缺乏信任等因素,我想,恐怕还有律师事务所提供服务内容涵盖面狭窄这个因素,制约了企业和律师事务所的双赢发展-----企业没有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律师的价值,律师也没有竭尽所能为企业提供全面、细致的服务。可怕的不是风险,可怕的是,面临风险而浑然不觉。企业和企业管理者面临风险浑然不觉,这不仅仅是企业和企业管理者的悲哀,更是从事法律服务人员的悲哀。
根据《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中国进程》统计,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能够生存3年以上的企业只有10%,大型企业集团的平均寿命也只有7.8年。而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0年,是我们的10倍;美国企业平均寿命为40年,为中国的13倍。为什么中国的企业在国际上就这么短命呢?我们试着分析一下。
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企业管理者为企业做的不外乎两件事,一件事是如何为企业创造利润,另一件事就是如何管理风险。
中国企业管理者积极创造利润的意识在创业初期早已建立起来了,而且非常值得肯定,新加坡企业家白振华先生,也曾这样评论中国的许多企业家,“在中国经商的30年里,我所认识的中国企业家都具备企业家精神:如创业、拼搏、执著、肯吃苦和敢面对困境的优点。”但是,仍有一大批知名企业和一大批高级管理人员的风险不断被媒体揭示, 从国际上,世通、安然、巴林银行的灭顶之灾,一直到中国的中航油、中国银行纽约分行以及联想等公司的法律纠纷------媒体上关于中国企业法律风险的报道日益增多。可见,在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国人也开始逐渐关注企业的法律风险了。
我们不得不感叹,中国的企业法律风险不是太高了,而是太低了,低得不足以提供诱因去促使企业采取措施保证消费者的基本权利。企业敢于为了追求利润而不顾他人的合法权益,说明了我们的法制环境还很不完善,法制建设任重道远。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典型的中国企业家喜欢自己做、自己搞、自己决定,全凭个人感觉办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暴利时代的结束促使每个企业都要调整自己的策略,回到依法经营的轨道。我们不得不接受现实,我们风险管理的意识在国际上已经远远落后了。还好,我们及时调整了立法,《中央企业全面风险指引》.......等一系列的规定、监管措施就是这时候出台的。随着中国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国家法律监管环境变得越来越严格,企业的法律风险必然会不断增大,那些无视法律的企业可能会遭受巨大的损失。这恐怕就是中国企业短命的一个原因吧。
说国内企业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国际法律风险管理方面的实践:在国际上,企业中,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负责人由企业总法律顾问担任的实践是很流行的,据统计,西欧企业中,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负责人由企业总法律顾问担任的比例为21%,英国这个比例为29%,而美国企业中,这个比例更是高达48%。在澳洲,法律风险管理的主要做法是由总法律顾问牵头,公司高层直接获得法律风险的建议。可见,主动的知法意识,清醒的风险意识和强烈的维权意识,
使得法律服务人员具有影响企业发展战略决策的一些先天优势,已经得到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肯定。
那么,中国的企业应当怎么做呢?企业初创期,我们可以理解企业老总为了生存的问题,更多倾向于创造利润不关注风险的做法,但是发展到成熟阶段,现实却一遍遍地告诉我们的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与利润增长的关系,就象是1和0的关系,只有在1这个风险管理存在的基础上,才能在后面增添若干个0,企业的帝国大厦才能有所稳固并最终得以成十倍、百倍、千倍的发展。而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在赛场上却一直在保持着“原始”的短期利润冲刺的习惯,只有比较少的企业管理者会主动得关注冲刺中那条潜在的“安全线”(也就是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 谈到这里,我想讲一个小故事。
有位老兄,自认为是“百事通”,但每次做事情总是半途而废,于是便向大师请教。大师把他领到一座高山下,说:今天我们俩人就登山吧!于是这两个人就开始往上走。在山脚下,这位老兄发现有漂亮的石子,便捡了起来,不久,他的衣袋就填满了。走到半山腰,他又看见山上的野果熟了,便摘下来吃。他的衣袋装满了石头,肚子也吃得鼓鼓的,再往山上走了没多久,他就累得走不动了。他对大师说,我实在走不动了,下山吧。大师这才告诉他,今天,我们的目标是
爬山,你身上有那么多负担,怎么能爬上山呢?于是,这位老兄听从大师的指点,将衣兜里的石头全部扔掉,休息调整了一会儿,一鼓作气直奔上了山顶。
任何利益的取得都会伴随风险,我们经营公司的过程中,不应该为了一些小利益而任由风险膨胀,甚至阻碍实现自己的目标。上面的老兄一会捡石头,一会捡野果,总是舍不得这些小利益,使得负重越来越大,登山越来越困难...... 对于中国的一些企业管理者来说,勇于抛弃身上的石头、野果,系统管理企业法律风险或许会感到不习惯或不适应-----而在大洋彼岸---美国,法律事务早就与公司经营业务融为一体,美国企业在理念上理所当然地认为,法律事务工作也是公司经营业务的一部分,是推动和保持业务发展及提升竞争力的手段。一流的管理造就世界一流的企业,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法律风险管理的意识和手段是比较先进的,非常值得我们国内企业借鉴和学习。
登山过程就好比是企业漫长的成长期。如果我们中国企业舍不得身上的重负,最终,我们会被那些潜在的风险所羁绊,无法赶超国际先进企业的发展速度,实现不了到达山顶观看美景的最终目标。
另外,企业做大做强以后,除了市场销售等手段创造利润以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做企业治理结构的“设计”,这也是企业进行法律风险管理的一个方面。我们说,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是由一个个法律关系构成,根据法律关系来进行各项财务记录。我们不得不承认,财务报表很重要,但是如果企业出具的财务报表与事实的法律关系不符,将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法律隐患。因此,只有事实的法律关系确立,会计师才被允许确立和变动相应的财务关系。因此,法律设计与财务管理是“皮”与“毛”之间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国外企业管理者进行商业谈判时,由律师和会计师陪同的商业习惯也就不难理解了。而中国的一些企业管理者还保持由酒囊、秘书陪伴谈判的商业习惯,可喜的是,这种现象,现在在国际商业大环境的影响下,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如何选择好律师为我们中国企业设计前程和命运,需要企业家与律师去沟通,不仅取决于律师是否有战略家的思想,更要依赖于他懂不懂企业的语言。对企业而言,律师能够做的不仅仅是为企业起草和修改文件,律师为企业把脉、对症下药,甚至在企业病入膏肓的时候,律师为企业刮股疗伤.......这一系列的服务环节,层层相扣、形成风险网,最终才能构建企业风险的法律防火墙!刮股疗伤的成本太高了,我们不愿意看到企业奄奄一息的时候再求援于律师
-----而这往往又是中国企业普遍的做法。如果律师从企业设立开始就为企业做足一次全面、深入的体格检查,对企业各个管理环节设计到位,既让企业少花了费用,还能让企业达到法律风险管理的效果,当好企业的法律医生,不断调养我们的企业,恐怕最终将不会导致动外科这样的大手术!而这些往往是企业、律师服务业都忽略的一块。 最后,我想以“米兰实验室”来结束我的演讲。 意大利AC米兰是一支著名的球队。2002年,球队在已经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球队医疗队伍的基础上又成立了米兰实验室,负责对球员的恢复性训练和系统性训练,以此作为主教练采集球员身体方面各项数据的依据,判断球员状态,决定球员是否上场比赛,避免个别球员因为带伤训练和比赛而最终导致重伤和积伤。因为他们的工作已足以让球员的受伤次数相对于实验室成立前减少90%。
在实验室成立后的几年间,球队获得了一次联赛冠军,一次欧洲冠军联赛冠军,一次亚军,并且在联赛中从未落出过前三名。在球队获得荣誉的同时,也获得了极其可观的经济效益。
随着社会的发展,相应地,作为社会关系调整机制的法律也越来越繁多、精细。应当有一个扮演与“米兰实验室”相
同角色的组织或个人存在,而这个责任最终不可避免的将落在专业机构---律师事务所身上。
在这里,我想对中国企业管理者说的是,如果您接受国际先进企业认可的“潜在收益”这个说法,那么,请选择好您的律师,让律师有机会对企业的风险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法律诊脉,在您规划企业利润“冲刺线”的同时,提醒您在心中树立起一条“安全线”、一面“法律风险墙”!同时,我也想告诉律师朋友们,律师服务业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道路会很曲折,但是,我们的前途却是无比的光明! 最后,祝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