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武陵春》教学设计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武陵春》教学设计


电 教 优 质 课 教 案

陵 春》教学设计

伊滨区寇店二中 马晓俊

2013.09

《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全词。 2、体悟词人的愁思。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诵全词。 教学难点:

体悟词人的愁思。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评议。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向学生送出一副对联: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让学生猜出这枝女儿花的芳名,引出李清照,引入本词。 二、读出词中情。 1.学生自由朗读。

提示: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学生代表朗读。

请一位学生朗读并进行简单点评。 3.教师范读。

(1)教师配乐朗读这首词。

(2)学生边听边细细体会词人的情感。 3.学生同桌互读。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词中的情感。

4.教师提问:你感受到这首词流淌的是何样的情感,能否用《武陵春》中的一个字来表达?

学生回答,总结出文眼:“愁”。

5.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这样愁呢?引出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1)学生根据课下搜集到的资料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2)其它学生补充。 (3)师生总结。 三、 品出词中味。

课件出示三个问题,师生合作探究完成。 温馨提示:

活动步骤: A.学生自主思考。 B.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C.小组内交流。 D.分组展示,班内交流。

E.师生评议,点拨总结。

[合作深究一] 课件出示问题一:

你从李清照的哪些行为可以看出来她的确很忧愁?[注意行为的主语] 合作探究,小组代表回答,明确: (1)“日晚倦梳头。” (2)“欲语泪先流。”

(3)“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教师点拨:

(1)“日晚倦梳头。” 学生再读这句,问:

你把重音落到了哪个字上?倦是什么意思? 对梳头的懈怠,代表着她对生活的什么态度? 学生代表回答,明确:细节传愁 (2)“欲语泪先流。”

问:李清照欲语泪先流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代表回答,体味作者情感,明确:直接抒愁

(3)“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要求:学生朗读下阙,找出能体现词人心理变化过程的词语,体会词人的情感变化。

问: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表现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引导]: 闻说什么?

心动了吗?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计划实行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师生总结。

“ 闻说”给李清照的黑暗世界带来了希望,我们的心情仿佛也欣喜了许多,但是“只恐”一词又把我们的欣喜打破了,将词人再次拉回到了愁苦的深渊。感情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请女生读前两句,最后两句齐读。 (要求:要读出感情的起伏。) [合作深究二]

课件出示问题二:哪些景物可见其愁?

合作探究,小组代表回答,明确:“风住尘香花已尽。” 创设情境:

在暮春的一个早晨,当你推开门看到这样的景象,你会有什么感想

呢?

学生发挥想像,各抒已见。 明确:触景生愁

学生朗读上阙。(要求:要传达出词人因景生愁的沉痛之情!) [合作深究三]

1.课件出示问题:哪句话最能体现愁思之重?

合作探究,小组代表回答,明确:“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再读这一句,问:愁怎么能用船去载,这个词是不是用错了? [引导]:

愁是什么?它是什么状态?而能用船载的是什么?

词人把无形抽象的愁当作有形具体的事物来描摹,有什么作用呢? 小组代表回答,明确:化虚为实,突出愁之重。 2.让学生回想前人描摹愁的诗句。 (1)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送出诗句。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3.师生小结。

李清照却别出心裁称出了愁的重量,其才情可见一斑。 明确:比喻摹愁 4.师生齐读下阙。

要求:不仅要读出感情的起伏,而且要读出愁的分量。 5.师生饱含感情齐背全词! 四、说出词中意。

1.品读李清照南渡前早年的一首词《如梦令》。 (1)学生品读。 (2)学生谈自己感受。 (3)明确:少女时期快乐生活。

2.品读李清照新婚燕尔写照的一首词《减字木兰花》。 (1)学生品读。 (2)学生说出自己理解。 (3)明确:新婚燕尔恩爱生活。

3.结合《武陵春》,再次感受作者晚年的凄苦生活。 4.总结李清照词的内容及特点: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词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歌颂诚挚的爱情为主要内容。如《如梦令》《减字木兰花》等。后期词主要表达她个人的不幸遭遇,写得深沉哀痛。如《武陵春》等。 五、唱出词中愁。

师生一起合唱《武陵春》,在优美的旋律中,再次感受词人浓浓的愁思!

六、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武陵春》,一起去触摸了李清照这位旷世才女孤独而高贵的灵魂。希望同学们能爱上李清照,爱上中国古典诗词。 七、作业。

把《武陵春》改写成一篇散文。 板书设计:

武陵春

李清照

载不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