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点睛
1.函数背景下研究动点问题:
①把 转成 信息(边和角);
②分析运动进程,注意 ,确信对应的 ; ③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研究几何特点,设计解决方案.
2.解决具体问题时会涉及 ,需要注意两点: ①路程即线段长,可依照s=vt直接表达 或 ; ②依照研究几何特点的需求进行表达,既要利用 ,又要结合 .
二、精讲精练
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为直角梯形,
A(10,0),B(6,3).动点P,Q别离从C,A两点同时动身,点P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由C向B运动,点Q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由A向O运动,当点Q停止运动时,点P也停止运动,设运动时刻为t秒.
(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AB是等腰梯形?
(2)当t为何值时,直线PQ平分梯形OABC的面积,并求出现在直线PQ的解析式.
yCPB
OyCBQAxOAx2.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是坐标原点,四边形
OABC是菱形,A(-3,33),点C在x轴正半轴上,直线AC交y轴于点M,AB边交y轴于点H. (1)求直线AC的解析式;
(2)如图2,连接BM,动点P从点A动身,沿折线A—B—C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终点C匀速运动.设△PMB的面积为S(S≠0),运动时刻为t秒,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3)当t为何值时,△PMB的面积是菱形OABC面积的 图2 OCxOCxMAyHBA1? 4yAHMBOCx图1 yHBM3. 如图,直线y=3x+43与x轴、y轴别离交于A,B两点, 直线BC与x轴交于点C,∠ABC=60°. (1)求直线BC的解析式. (2)若动点P从A点动身沿AC方向向点C运动(点P不与 点A,C重合),同时动点Q从C点动身沿折线C—B—A向点A运动(点Q不与点A,C重合),动点P的运动速度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动点Q的运动速度是每秒2个单位长度.设△APQ的面积为S,运动时刻为t秒,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3)M是y轴上的一个动点,当t=4时,平面内是不是存在一点N,使得以A,Q,M,N为极点的四边形为菱形?假设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AOCxByyBAOCx4. 如图,直线y3x43与x轴交于点A,与直线y3x交于点P.
(1)求点P的坐标.
(2)判定△OPA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动点E从原点O动身,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折线 O—P—A向点A匀速运动(点E不与点O,A重合),过点E别离作EF⊥x轴于点F,EB⊥y轴于点B.设运动t秒时,矩形EBOF与△OPA重叠部份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OFAxOyPFAxOyPFAxBEyP5. 如图,直线l的解析式为y=-x+4,它与x轴、y轴别离交于
A,B两点,平行于直线l的直线m从原点O动身,沿x轴的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它与x轴、y轴别离交于M,N两点,运动时刻为t秒(0 (3)以MN为对角线作矩形OMPN,记△MPN和△OAB重叠部份的面积为S2,试探讨S2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 OAxlyBNOMmPAxOAxylBlyB三、回忆与试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