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西出阳关无故人》优秀教学设计

《西出阳关无故人》优秀教学设计

来源:爱站旅游


《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人文情致》第二课

时——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 【年 级】: 高一年级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人音版新课标高中《音乐鉴赏》课本中第十四单元第二十五节的内容,本课涵盖中国古代歌曲的起源、发展、艺术特征、代表作品、艺术价值等内容。主要介绍两首中国古代歌曲《阳关三叠》、《扬州慢》。

《阳关三叠》是唐代一首著名歌曲,是古代文人有感于一位从军朋友的别离之情而写的歌曲,含蓄地反映了人民在不合理的征戌徭役制度压迫下的哀怨情绪。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与初中阶段的学生相比,他们在音乐的理解力和感受力方面普遍有所提高,对音乐作品还是能够予以一定的的评价,但是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在初中阶段所受的音乐教育有差别,再者这节课内容对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内容比较陌生,和学生的实际音乐生活有距离,很难调动课堂氛围。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就显得尤为关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歌曲的基础知识,“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体会中国古代诗词歌曲的艺术魅力。

2.过程与方法:欣赏、学唱《阳关三叠》,在体验、探究、合作中学习中国古代歌曲,感受古诗词歌曲的艺术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聆听《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 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激

发学生喜欢中国国代歌曲,热爱传统音乐,弘扬传统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欣赏、探究古代歌曲《阳关三叠》,探究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联系,感受古诗词歌曲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喜欢中国古诗词歌曲,喜欢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教学难点:在教学活动中探究、感受、体验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分析古诗词歌曲创作方法。

【教 具】: 多媒体设备、课件、钢琴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直入主题

课前音乐(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

1.简单介绍《明月几时有》这首歌曲,说明中国古诗词原本就是歌曲 2.多媒体展示课题:西出阳关无故人——中国古代歌曲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宁静的古代音乐氛围。从熟悉的歌曲入手,学生有亲切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阅读文本,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72页

2.老师简单介绍中国古代歌曲的发展:原始社会已经形成并发展;夏商以后,劳动人民开始用歌曲艺术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我国的歌曲艺术经历了诗经、楚辞、乐府、绝律诗、词、曲等不同发展阶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老师共同参与,培养学生组织语言能力) 三、探究音乐,走进中国古代歌曲

(一)初识古代歌曲《阳关三叠》——古诗词与音乐的联系:节奏,创作手法

1.出示简谱(无曲名),钢琴模仿古琴韵味,弹唱《阳关三叠》,请学生说说曲名,出示曲名《阳关三叠》

(设计意图:老师演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很好的课堂氛围。) 2.【设问】: 歌词是谁的诗?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简单介绍歌曲《阳关三叠》,请学生有感情朗读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为欣赏作铺垫。)

3.老师吟诵(配乐:古琴独奏《阳关三叠》),学生谈谈教师的朗读与自己朗读有什么不同?(节奏)引出——吟诵

4.欣赏音频琴歌《阳关三叠》片段,了解“琴歌”,引出古诗词与音乐的第一个联系:诗词语言的节奏和音乐的节奏是相同的。

5.探究诗词音乐的创作手法:换头合尾、五声调式、起承转合(音乐中的“起承转合”是音乐作品层次化的一种描述手法,跟文学作品中的起承转合异曲同工。)

(设计意图:学生、老师共同参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读、说、唱等活动,初步了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感受古诗词中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

(二)探究古代歌曲《阳关三叠》——古诗词与音乐的联系:情感 1.聆听合唱曲《阳关三叠》,感知合唱曲与古琴曲的区别

【设问】: A.你能听出哪一个段落或哪一句歌词重复了三遍?为什么要三叠?

B.三叠音乐的情绪如何变化的? C.上下阙的音乐情绪一样吗? 2.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鉴赏音乐,提升鉴赏的效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能力)

3.对比《阳关三叠》上下阙,从歌曲的声部、旋律、歌词探究

上阙温情而含蓄,下阙八度大跳、附点运用及连续反复,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阳关三叠》情绪的变化,进一步感知古代歌曲的韵味)

(三)实践感知《阳关三叠》

学唱《阳关三叠》上阙,体会送别友人,依依惜别之情;进一步感受和体验古曲的韵味。

(四)比较探究音乐,品味古代歌曲的异同 1. 简单欣赏《扬州慢》

【设问】: 视听《扬州慢》,思考与《阳关三叠》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点? (了解古代歌曲创作都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反应的都是当时的历史现状)

2. 简单介绍歌曲《扬州慢》及作者 3. 学唱第一句,感受其节奏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比《阳关三叠》,进一步感知古代歌曲的韵味)

四、拓展探究,升华感悟

聆听歌曲片段《兰亭序》《卷珠帘》片段,感受其与古代歌曲有什么联系?

1. 探究当今流行乐坛的古典中国风歌曲特征,理解这些歌曲都源于中国古代歌曲,感受到古诗词歌曲的魅力。

2. 简要分析《卷珠帘》,从歌词、意境、调式音阶等分析作品与古代歌曲的关系。

3. 简单介绍古典“中国风”歌曲:有中国古典风格的歌曲,即三古三新,即古今结合的独特乐种。

4.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中国风歌曲?

华语乐坛刮起了一阵强劲的古典“中国风”?你们喜欢“中国风”吗?你们怎么看待它?

师总结:“中国风”歌曲源于中国古代歌曲,是中国古代歌曲的继承与创新,也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中国古代歌曲是中国民族音乐中的文化瑰宝,有着永恒的魅力。) 六、总结回顾,提升认识

1. 请同学们简单回顾本节课知识点

2. 小结: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浩瀚的文化宝库。而音乐和诗词文化都是这个宝库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七、展示原创范例《登鹳雀楼》,布置课后作业

1. 弹唱原唱歌曲《登鹳雀楼》

2. 为古诗《春晓》配上曲谱,要求旋律能表达出诗的意境(结合中国五声调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