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文化研究 HAI XlA KE XUE 浅析中式红木家具设计中的审美技巧 福建师范大学李争 [摘要] 契合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中式红木家具,从结构、造型、雕刻装饰、选材、性能、色泽、纹理等都表现了高度完美 和统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巧夺天工的工艺,严谨的结构,流畅的线条,沉稳天然的木质纹理,符合中国人“天人 合一”的理念。在传统文化回归的今天,中国传统家具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人们的追捧,表达了文人雅士的审美趣味和个性。 [关键词] 中式红木家具结构材质纹饰 0 引言 中国古典家具历经干余年的发展进步,形成了自己独特 态关系匀称协调。如椅子、桌子等家具,其上部与下部,腿、 面、靠背、搭脑的高低、长短、粗细、宽窄,几乎无可挑剔; 与功能完全符合,没有多余的累赘;各部分线条挺拔秀丽, 刚柔相济。 的风格,它“雏于商周,丰满于两宋,辉煌于明清”。 隋唐五代,中国人的生活起居方式是“席地而坐”和“垂足 而坐”并存时代。魏晋时期名画《高逸图》,画中“竹林七贤” 四位都席地而坐。而另一幅南唐的《韩熙载夜宴图》,描画 的是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画中人物有坐在椅 1.3源于传统建筑、书法、绘画的家具造型 1.3.1似中式建筑结构 中式建筑中主要是砖木结构,采用“四梁八柱”的架构 式。如明清时期的架子床,就宛如一间小木屋。一般四角安 子上,有盘腿坐在床踏上,显得悠闲自得。此后,随着“垂足 而坐”起居方式的确立,家具也由矮形向高形发展。 立柱,床面两侧和后面装有围栏,上端四面装横楣板,顶上 有盖。也有的在正面床沿上多安两根立柱,两边各装方形栏 到了明代,中国人完全是“垂足而坐”了。明代中晚期, 家具的品种齐全,显现出“简约”思想,家具的制作工艺、结 构造型、风格特征都已经确立,达到了中国家具历史的巅峰。 以后历经清朝,古典家具匠人制作出很多巧夺天工的艺术品。 板一块。正中的是上床的门户,留出椭圆形的月洞门。细节 的用小术块拼成四合如意,中间夹十字,组成大面积的棂子 板。整个家具曲线和直线对比,长线和短线组合,点、线、 面的交织,显现出简练、淳朴、劲挺、玲珑、典雅、清新的 特征(图1)。 1 中式红木家具的构型精巧之美 1.1符合中国宗教哲学思想的榫卯结构 中式红木家具尺度严密,圆中有方,方中见圆,结构科 学合理,榫卯精密连接牢固。追求自然简朴的大雅之美,崇 尚自然是庄子造物思想的核心。庄子认为,自然朴素之美是 理想之美,即所谓“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大巧无拙”、“大 匠无雕”的绝妙天然之圣境。中国传统家具,很讲究自然美, 在结构方面不用钉、不靠胶,以榫卯斗合方式组合成一体, 不仅有控制木材变形、缩涨的功能,更有经久耐用之功效, 全部家具均可拆装。古代工匠为种类繁多的榫卯结构起了很 多有趣的名字,根据其作用起的,如“脱角榫””、“挂钩榫”、 “挂榫”,有根据形状起的,如“棕角榫”、“燕尾柞”、“长短榫” 等,有根据其安装办法起的,如‘犏肩榫”、“套榫’’、“夹头榫”等。 1.2秀丽挺拔的比例结构 中式红木家具比例匀称,结构严谨。严格的比例关系是 家具造型的基础。典型的中式红术家具局部和整体的比例形 图1 明・黄花梨月;Bf-j架子床 再如传统红木家具中的博古架,是隔断与家具结合的产 2013年第5期(总第77期) 57 浅析中式红木家具设计中的审美技巧 物,其造型多样、构成有序,天地融合、左右贯通,断而相 连,通透空灵,“藏”而有“露”,或实或虚。这些都是博古架 的特点及其x寸空间分隔,好似苏州的园林艺术,曲径通幽引 人人胜。 宣毫发毕现,似鬼脸栩栩如生。幽幽花纹和淡雅暗香,散发 着书卷气,符合文人雅士所追求的安详、舒适的感觉,适合 做书斋家具。黄花梨做的家具,使用愈久,色泽越鲜亮,愈 发显得高贵与典雅。 王者风范的钬力小纹理粗糙,苍古粗犷,给人壮硕丰厚 1.3.2似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中的传统符号,其独特的审美原则和笔墨意趣, 直接影响着中式红木家具的造型。中式红木家具做工考究, 具有浓厚的书法韵味,如马蹄腿家具造型柔婉流畅,腿足与 牙子的相交处做成小半曲线,尤其是内翻的马蹄足极像书法 中的顿笔提钩;又如许多圆腿造型的红木家具在腿的交接处、 之感。小纹犹如行云流水,经常被古人用于庙堂之器的制作, 比如祠堂前的拱案、香几、条案。 优美独绝的鸡翅术表面光泽,小质细腻。有蟹爪形花纹, 酷似鸡翅。木纹纤细浮动,富于变化,形成各种美丽的…水、 风景图案,极具装饰效果,适合做精致宫廷家具。给人的感 矮老格角处等,均锉成小弯弧;各种圈口、牙子的内转角牙 嘴,都做小圆角处理,模仿书法的笔墨效果,使得家具表现 出劲挺丰满的力度美;再如四出头官帽椅的搭脑,酷似柳体 中的“一”字。明代中式家具,尤其是书房家具,式样简朴, 通过对边角、线条等细节部位,体现禅宗崇尚的简单、素雅、 自然、俭朴、在简素中展现着臻于完美的意境(图2)【】J。 图2海南黄花梨官帽椅 1.33似绘画艺术 中国画里有很多程式化的的笔墨构成,讲究意境,中式 红木家具的设计同样是纯崇这一理念。如杨妃榻,又称美人 榻,美人榻制作讲究,造型线条优美、精致玲珑,后有围栏 突出,由右向左阶梯式提高。“轻碧云炯紫苏窗,翠罗桃色炯 纱帐,琉璃萤光青竹屏,醉卧桃红美人榻。”优美的造型让人 生出许多遐想,恍如一幅中国的写意画。 2 中式红木家具的材质自然之美 观赏红木家具,木材的材质通过柔软与坚硬、光滑与粗 糙、明快与黯淡,纹理的舒朗与密集,体现了中式家具是由 材料界面所组成的悠悠木韵。 高贵华美的黄花梨是明代家具的首选用材,红小家具的 黄花梨经烫蜡之后呈现出令人喜爱的暗黄褐色,似工笔画熟 58 2013年第5期(总第77期) 觉是富有装饰味,淡雅清新。唐代诗人王维《相思》:“红豆 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描绘的就 是鸡翅术结的子。 奇珍瑰丽的紫檀木木色呈深紫,具有沉穆雍容之美,色 泽从紫黑到紫红都有,有的黝黑如漆,有的纤细如牛毛,有 的纹理闪烁、浮动如金星。具有高贵的金属般光泽,又具有 滑如肌肤的绸缎般的质感,历来为帝王将相、文人雅士所珍 爱,被称为“王者之木”。它的材质坚硬、纹理缜密,适于雕 刻。它是古典家具最细腻的雕制木材,雕工精美者可达到穿 枝过梗的程度。可以说,明式家具中以紫檀雕制而成的优秀 作品足以代表中国古典家具的最高制作水平。 富贵雍容的红酸枝色彩不均匀,主要以红色为主,黑红 相间的条纹特别明显,闻起来会有一股酸香味,坚硬耐磨, 适用各种繁复的雕刻,以优越的品质演绎着豪门望族的雍容 与奢华【2】0 3 中式红木家具图案的祥瑞之美 中式红水家具讲究吉祥,红术家具常用的装饰纹饰,是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华的代表。这些纹样有动物纹、植物纹、 人物纹、器物纹、景物纹、几何纹、文字纹等。它以传统的 象征手法,清远的意境和丰富的历史义化,赋予古典家具深 厚的义化内涵。因此,在欣赏家具的同时,可以看到政治、 经济、文化、艺术、历史的诸多冈素。 动物、植物类谐音吉祥图案:将奇花异草,珍禽瑞兽多 种吉祥之物组成一组具有特定含义的吉祥图案,是中国传统 吉祥图案的主流之一。宫廷贵族的家具多用“双龙戏珠”、“五 福捧寿”等吉祥图案,表达出宫廷贵族追求权力和财富的欲 望;百姓的家具多用“年年有余”、“连生贵子”、“花开富贵”、 “鹿鹤同春”、“凤穿牡丹”等吉祥图案,表达出百姓对幸福生 活的追求。图3为清代紫檀术屏风,屏心透雕海水九云龙, 攒框透雕金钱花卉纹,龙纹雄健威武,彰显富丽之气派。 4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当代中式红木家具设计 现代人追求家具的生活化、舒适化、功能化和人性化的 统一。今天的设计,要把古典、现代、时尚的元素加以融合。 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在设计中掌握红木家具 的文化神韵,同I时又不拘泥于传统的表现形式。 将传统纹样艺术结合到现代家具设计中,让传统纹样设 计成为设计的一个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在传统创新上,红 木家具除了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如合理的线条、美观 的造型,寓意吉祥的图案的同时,又并非一成不变地整体复 制红术家具的古典元素,而是对中式元素加以提炼,在品种 和花色上必须符合当代人的实际审美需求,在家具的线条和 图3清・紫檀木屏风 图案设计趋向简洁风格;在空间风格上,红木家具设计可与 故事类吉祥图案:故事类吉祥图案的构图较为复杂,场 欧式风格和现代风格的家具搭配,创造出独特的空间风格; 面较大。一般用于屏风、门扇和大型柜类上,题材以历史传 在材质创新上,也可以和软布艺结合,或者和玻璃、不锈钢 说、童话故事为主,如八仙过海、群仙祝寿、二十四孝图, 的现代材质工艺结合,创造出新的家具样式。 以及来自《三国演义》、《封神板》、《红楼梦》等历史名 以混搭的方式,将中式家具的传统风格,与现代的自由 著里的故事。 设计结合起来,营造出较为新颖的“中式氛围”,塑造“现代中 几何纹吉祥图案:回纹,又称回回锦,由回字连缀而成 式风格’’独到的空间形象。中式元素以全新的风貌诠释着新时 的几何图案,寓意吉祥绵长。套环纹,由古钱纹演变而来, 期的中式风格。 由两个圆环或者菱形相套,寓意同心合意。 文字纹:寓意吉祥,有寿字纹、万字纹、喜字纹等。 参考文献: 【1】张晓明.中国家具【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 【2】杨朝霞.红木家具鉴赏手册【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 1 (上接第54页) 贴近性和感染力,表现出出色的传播力、引导力、战斗力, 使得报道组一腔热血付诸东流,这种情况多出现几次,自然 提升我党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引来党委领导的不理解;而只有平面媒体单一的宣传渠道这 一现实,导致了时政报道多些,社会报道就少了,并且无法 参考文献: 形成宣传的合围之势,难以形成强大舆论场;经费不足意味 【1】刁俊明.试论民生新闻中的舆论监督和人文关怀【J】.新闻传播,2012(1 1). 着专版广告做不了,这就更加剧了报道组“想出声却无法出 【2】谭树中.新形势下提升党报舆论引导能力探析【J】.青年记者,2012(8): 声”的尴尬。 42.43 尽管如此,县级报道组更要充分认识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3】戴虹红.时政报道:追求表达与阅读的双赢【J].新闻战线,2012(10): 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在自己的“责任田”上,牢牢把握舆 104.1o6. 论引导方向不出现偏差,牢记胡锦涛同志“舆论引导正确,利 [4]蔡名照.公共事件中媒体运用和舆论应对f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 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的教导,坚强巩 人民出版社.2011. 同舆论引导工作的三个基本“支撑点”,不仅要做到围绕中心、 [5】胡钰.新闻与舆论【M】.jE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关注民生,还要不断增强新闻可读性、 2013年第5期(总第77期)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