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籍”的音序是( ),音节是( )。 (1分) 2、联系上下文,请写出文中黑体词语的意思。 (1分) 含糊:_____________ 轻易:______________ __ 3、从文中找出一组前后照应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1分) 4、父亲对母亲说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这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精神。 (3分) 5、如果你来到李大钊的塑像前,你想说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12分) 秋颂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韵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须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弧傲。 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最耐寻味的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预,不必留连。 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 执著。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也有某些人, 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是澹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1、 文章第四自然段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 )改为( ) ( )改为( ) ⒉ 这篇文章的结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 最能概括全文中心,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一个段落是第( )自然段。(1分) 4文章是具体抓住“秋”的哪几个方面来进行描述的?(4分) ⒌整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第四部分 作文(30分) 请以“我的成长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材料贴合实际,符合生活。②事例选择要积极向上,流露真情实感。③字迹工整,语句通顺,不得少于400字。
答案 第一部分 一、摩 负 妙 有 动 聋 魄 辉 胜 呆 二、纵横、窗帘、祷告、板凳、飞驰、铃铛、沉睡、笼罩 三、(1)棉、绵、绵、棉(2)挑、眺、眺、挑 四、略 五、1.(1)× (2)√ (3) (√ 4)× 六、多多益善 天才在于积累 半帘花影月笼纱 家祭无忘告乃翁 第二部分 1.王观,眼波,眉毛 3.《赠汪伦》、《江南逢李龟年》
4.乔纳森 ·斯威夫特 梅尔·格列佛 5. 贾宝玉《芙蓉诔》
6.元妃省亲、刘姥姥进大观园、黛玉焚稿 7.通灵宝玉、金锁、玉麒麟 第三部分 (一) ji
2.不清楚明白 很容易
3.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里去。”与“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4.局势越来越严重,我不能离开北京 。北京的工作离不开我。忠于革命,不怕牺牲。 5.略
(二))1.须——需 弧——孤 2.总分总 3.第一段
4. (1)秋林映落日 (2)秋日天宇的闲云(3)秋天的风 ( 4)秋水 5.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秋的赞美之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