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

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

来源:爱站旅游


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

摘要:语文是有着丰富人文内涵的课程,语文教育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本人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探索和研究。认为在人文养育点的设定要建立人文总目标与教材相统一的目标对应体系;在人文蕴育点的挖掘上要挖掘‘凸显、有机整合、拓展延伸;在人文素养的培育上要强化体验学习、重视以情施教、营造平等和谐的人文课堂;在人文评价施行中要突出对情感的激励、体现对差异的尊重、个性的倡导和生命的关爱;在模式方面要丰富和完善“人文感悟。自主诵读”学教模式。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素养

1课题的提出

考察语文的涵义,它是“语言”与“文学”的结合体。不难理解,前者注重的是语言与技能,而后者所体现的是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由此反思传统视野中的语文教学,它是以传承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关注的是学生对语言知识或表达技能的获得,而由此也恰恰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确切地说,目前的语文教学理念还普遍停留于工具性的层面,而过少地去考虑或研究它“人文意义”的一面。语文是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的课程,语文教育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因此必须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人文素养提升包括陶冶学生人格和发展学生个性两方面。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包含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它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性有了明确的阐述:语文教育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培养人文素养和弘扬人文精神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故此己将研究的视野由原来“语文素养的培养提高”深入到“对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深度,以更高层次的追求和宽广视野来探索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与落实,努力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从而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课题研究操作策略与途径

2.1在人文养育点的设定上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是语文教育的价值向度和终极使命。依托现行语文教材,教师要对照各年级语文课文和教学目标,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正确把握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养育目标,建立语文教学中人文养育目标与典型课文内容的对应,形成各年段人文养育的主题教育单元指导提纲,体现人文养育目标提升的系统性、层次性和阶段性,帮助己在语文教学中正确把握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人文内涵,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中主题化、系列化的人文感悟教育

2.2在人文蕴育点的挖掘上

2.2.1挖掘凸显。语文教学主要凭借的是课文,现行语文教材中编写的文章绝大部分都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其字里行间蕴涵着深刻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有着强大的吸引,并且在涵养性情,陶冶健康个性和审美情操上有特殊作用。教师要尽其所能地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蕴育点”,把握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在教学中有效地加以渗透,适时“呐喊”,适度“灌注”加以凸显。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了语文课程资源丰富的人文内涵,将其中饱含的审美情趣还给学生,并在语文教学中把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凸显出来。

2.2.2有机整合。语文教学中。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协调统一的。语文教学着眼于语文形式,语言所载负的人文思想、情感内涵必须寓教于文,在理解、感悟语言的同时接受文化、情感的陶冶,力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和谐统一。教师要重视语言所承载的内容,潜心体会语言所蕴含的人文因素——通过语文本身语言的内在魅力震撼学生;通过文本的意象、意蕴、意趣等精神性的东西打动学生;通过读、写、听、说等言语行为交融在一起,在语文实践中获得语感和美感,从而在语言与人文的有机整合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如色、香、味方面要巧妙的引导学生由知识向情感慢慢过渡,最后达到融合,让学生在不断地引导中逐渐向既定的三维目标靠拢。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2.2.3拓展延伸。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重视了以课文为基本,向课外延伸推进。拓展教学内容,逐步构建拓展式的语文课堂——即在课文教学中实施在体验感悟、交流讨论基础上的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指的是教师把与课文的人文主题相关的题材内容也纳入语文教学之中,倡导“大语文”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教师适时适地对语文教学中的人文主题进行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做法是:相近或相对人文主题内容的拓展;同一作者或相近时代作品的拓展;同部作品相关内容的拓展。通过人文内容拓展,既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既提高了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受到人文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到了审美的乐趣,从而使心灵得到了净化。

2.3在人文素养的培育上

2.3.1强化体验学习。体验是人的智慧和品格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它使知识的学习不再限于认知、理性范畴,而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也是身心与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而人文素养的提升更有赖于体验式学习。为此。教师要十分重视体验学习——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遵循“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课程目标”中提出“注重情感体验”;在教学中“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创设有效的体验情境实施体验学习,让学生有充分的语言实践体验,然后在理解中感悟内化,在反馈表达中升华体验,从而优化自主体验语文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必须给学生一个自由感悟的时空,鼓励引导学生积极自由地解读文本,质疑文本,以文为本,以人为本,在与文本的心灵碰撞中激发动机,促进学生主动体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在活动中体验内化,在抒写表达中升华情感。

2.3.2重视以情施教。古人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材料。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也是感受、领悟、体验情感的过程。情感教育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语文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手段。因此,教师十分重视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以情施教,把情感教育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启发学生对课文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和体验,并以之感染学生。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真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3.3营造平等和谐的人文课堂。语文是一门很感性的学科,许多时候需要一种感应。一种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而这种交流特别需要一种其乐融融的心理环境。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外部环境与认知主体内部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教师牢记学生也是一个“人”,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个性,营造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人文课堂氛围,让学生获得生动、和谐的发展。人文环境是浸透着人性和人情的文化环境,创设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基础。但它又不局限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还要将教材中蕴含的人文教育因素与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心理氛围合理、有机、巧妙地整合,让学生“沉浸”其中,把学生内心最美好的东西激发出来,使他们的语言丰妙起来,让课堂韵味十足。

①教师走下来。教师从神圣的三尺讲台上走下来,到学生中去,做学生的朋友,让学生卸下心理上的包袱。进发出创造的潜能。

②教师退下来。教师从学生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宰者的位置上退下来,改变自己无视学生人格,忽视学生个性差异的做法,容许学生自由活动,容许学生提问质疑,容许学生指出老师的错误。打破教师的“权威”,把学生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老师都能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倾听学生的心声。尤其是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真情实感的体验。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一种互动的对话,甚至是一种“精神的接纳和人格的对话”,创造融合的人文环境。

2.4在人文评价的施行中

教育是艺术,之所以称它为艺术就在于他能激励受教育者能唤醒受教育者的智慧,评价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评价中凸显人文精神,就应该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新的语文教学应从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始,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同学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他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人生成长的心灵天堂。如当学生说错时,我们可以宽容地说:“说错了也表扬你,因为没有你的错误,就没有我们的正确——失败乃成功之母。”使学生在受尊重的同时学会尊重人,在受到鼓励的同时学会鼓励人,被宽容的同时学会善待人,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提升人文素养。

2.5丰富完善“人文感悟·自主诵读”学教模式

在教师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理念后,在教学中就要建立“人文感悟·自主诵读”课堂学教程序:情感唤起——投入体悟——内蓄深入——拓展延伸——多读感悟。呈现唤起、投入展开、内蓄深入、拓展延伸四环节是一个心理体验过程“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吴彦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考试周刊,2009(8).

2阎立钦,倪文锦著.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陈玉琨著.教育评价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5劳凯声主编.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6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7林崇德著.教育的智慧.开明出版社,199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