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0年重庆市育才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

2020年重庆市育才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

来源:爱站旅游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总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保理念应贯穿生活点滴。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

是( )

A. 随手关灯关水 B. 燃放烟花爆竹 C. 垃圾分类处理 D. 推广新能源

2. 下列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某一工艺流程或应用,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破布捣烂(造纸) B. 活字排版(印刷) C. 烟花燃放(火药) D. 航海导向(指南针) 3. 周末去南山民宿小住,成了周末新的选择。南山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

A. 78% B. 58% C. 21% D. 11%

4. 2019年春节,文博同学给他的化学老师发了一条“黄Au万两,Mg丽可爱,高歌

Mn进,高贵I雅”的祝福语,其中涉及到的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 A. I B. Mn C. Mg D. Au

5. 用NaOH固体配制200g10%的NaOH溶液,下列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A. 用细口瓶保存NaOH固体

B. 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

C. 用烧杯溶解NaOH固体

D. 用广口瓶存放NaOH溶液

6. 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气体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二氧化碳不燃烧,一般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B. 食品包装中充氮气防腐-一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C. 稀有气体作电光源-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 氧气用于气割-氧气具有可燃性

7. 茶叶中含有茶氨酸(C7H14O3N2),茶氨酸中各元素

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其中①表示的元素是( ) A. 碳 B. 氢 C. 氧 D. 氮

第1页,共14页

8. 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Leaving no one behind”,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

( )

A. 可用明矾降低水的硬度

B. 凡是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水灭火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9. 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其原因是二者的溶液中均含有一种相同

的粒子是( ) A. H+ B. OH- C. H2O D. H 10. 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其反应原理之一

是 4Ag+2H2S+O2=2X+2H2O.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X 的化学式是 Ag2S B. H2S中S元素为-2 价 C.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D. H2S是无毒的

11. 归类整理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归类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 归类 新能源 白烟现象 燃烧的条件 合金 内容 太阳能、潮汐能、核能 红磷燃烧、镁条燃烧、打开浓盐酸瓶塞 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生铁、钢、铝合金 A. A B. B C. C D. D

12. 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下列和氧气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 臭氧 B. 液氧 C. 石墨 D. 二氧化碳 13. 如图物质经一步反应转化的两种途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化物为SO2 C. ②可能有沉淀生成

14. 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B. X只能是硫酸

D. ①②属于复分解反应

A. 制取并收集纯净的CO2

B. 探究MnO2对H2O2分解的催化作用

第2页,共14页

C.

用酚酞鉴别“水,稀盐酸、石灰水”

D. 除去CO2中CO

15. 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溶液的烧杯中,缓慢滴加稀硫酸至过量,烧杯中的某

些量随着稀硫酸的滴加,其变化趋势一定错误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1.0分)

16. 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中聚变行星发动机的燃料是石头。石头中主要含氧、硅、

铝、钙等元素

(1)上述元素中______(填符号)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2)硅原子的结构意图是______。

(3)方便米饭中的发热成分含生石灰,其化学式是______。

17. 小木条多次出现在九年级《化学)教科书中,根据以下实验回答问题

(1)图A中______(填序号)试管口带火星的小木条能复燃,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2)若用图B收集二氧化碳,则应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导管______(填序号)处验满。

(3)图C中电解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实验中应用______(填“带火星”或“燃着”)的小木条来检验正极产物。

18. 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港珠澳大桥己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开通运

行,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第3页,共14页

(1)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大大缩短了两岸的车程,减少了煤、石油、______等化石的燃料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

(2)钢铁是大桥建设的重要材料,写出高温下一氧化碳把铁从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中还原出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大桥的钢铁器件届时都将喷上油漆,其目的不但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防止铁与空气中的______(填化学式)的发生反应而锈蚀。

(4)桥梁专用钢含有锰(Mn)元素,已知锰的活动性位于镁和锌之间,为了探究桥村料中Mn、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有______(填序号)。 A.Cu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锰粉后,再加入铁粉 B.Fe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后,再加入锰粉

C.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入铜粉,最后加入锰粉

D.向装有Mn丝、Fe丝、Cu丝的三支试管中加入等量同浓度稀盐酸

KCl和MgSO4等物质,19. 盐场晒盐所得的苦卤水中含有MgCl2、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

图所示,按要求填空。

(1)温度介于t1℃到t2℃之间时,MgSO4的溶解度______(大于、小于或等于)KCl的溶解度。

(2)生活中常用30%的MgCl2溶液来点豆腐,若把100g该溶液,稀释为10%的MgCl2溶液,加入水的质量是______g。

(3)t2℃时,将等质量的 MgCl2、KCl的饱和溶液都降低到温度t1℃,______(填化学式)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不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把KCl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措施只有一种。

②t2℃时,(100+a)gMgCl2的饱和溶液中含有 ag MgCl2。

③KCl和MgSO4溶液从t2℃降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④饱和KCl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20. 闪锌矿(主要式分为ZnS)经熔烧得锌培砂,锌培砂主要含 ZnFe3O4.ZnO,以及

少量的FeO、CaO工业上用其制备金属锌,具体过程如图所示。

(1)始烧时产生的“气体M”为一种元素质量比为1:1的氧化物,其化学式为

第4页,共14页

______。

(2)运行反应①时,将锌培砂粉碎或适当增加硫酸浓度的目的是______。 (3)操作X的名称是______。

(4)ZnFe3O4可看作两种氧化物的结合,它与稀H2SO4反应生成ZnSO4和另一种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是______。

(5)参如反应②的物质为ZnSO4和______(填化学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7.0分)

21. 氢氧化钠俗称烧碱,苏瑜同学针对氢氧化钠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溶解过程中,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A烧杯内液体的温度______(填“升高,“降低”)。

(2)通过______(序号)烧杯中现象可知烧碱已经变质,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D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______。

22. 皓丁在做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发现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于是进行了

探究。

【提出问题】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为什么具有刺激性气味? 【查阅货料】SO2与CO2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进行猜想】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硫。 【实验探究】皓丁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用三种浓度的硫酸进行了实验。

(1)为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氢气,需在装置E的尖嘴导管处点燃气体,并将干冷的烧杯倒扣在尖嘴导管的上方。为保证实验安全,在点燃气体前,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为了保证点燃的气体是干燥的,在D、E之间添加一个装有______(填试剂名称)的洗气瓶。

(2)实验中实际观察的现象如下: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A中硫酸浓度 98% 45% 25% 实验现象 B处 ______ 稍变浑浊 不变浑浊 D处 不变浑浊 不变浑浊 不变浑浊 E处 不可燃 可燃 可燃 第5页,共14页

【实验结论】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可能不同,当硫酸浓度达到足够大时,生成的气体产物有二氧化硫。

【交流反思】(1)实验三中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根据本次探究的结果和所学知识分析,可能会对化学反应中产物的种类产生影响的是______(填序号)。 A.反应物的质量比 B.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C.反应物的浓度大小

【拓展延伸】智强又将A装置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改进,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 23. 某纯碱样品由氯化钠和碳酸钠组成。忻喆同学取13.25g该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

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碳酸钠中钠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填最简数比) (2)所取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6页,共14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随手关灯关水,可以节约能源,利于保护环境,正确; B、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空气污染,错误。 C、垃圾分类处理,能防止环境污染,正确;

D、大力推广新能源,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利于保护环境,正确; 故选:B。

有利于环境保护要知道对环境无污染,不能污染空气,不能污染水体,不能造成白色污染等方面。

本题知道了哪些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我们应该如何去做,要知道垃圾的一般处理方法,不要乱扔垃圾,要进行集中处理,要考虑废物的回收再利用,节约资源。 2.【答案】C

【解析】解:A、破布捣烂(造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活字排版(印刷)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烟花燃放(火药)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航海导向(指南针)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答案】A

【解析】解:A、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选项正确; B、58%错误,故选项错误;

C、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不是氮气;故选项错误; D、11%错误,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答案】A

【解析】解: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碘I, 故选:A。

根据元素的简单分类解答。

此题考查元素的简单分类,关键是根据元素的简单分类解答。 5.【答案】C

【解析】解:A.氢氧化钠固体应保存在广口瓶中,图中试剂瓶是细口瓶,故A错误; B.氢氧化钠固体具有腐蚀性,应该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B错误; C.烧杯可用于溶解固体配制溶液,故C正确;

第7页,共14页

D.氢氧化钠溶液应该放在细口瓶内,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氢氧化钠能和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进行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 C.根据烧杯可用于溶解固体进行分析; D.根据液体应存放在细口瓶中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A、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于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作电光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气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分析。 C、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D、根据氧气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是化学常考的题型,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A

7):14):3):【解析】解:茶氨酸中碳、氢、氧、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

2)=84:14:48:28,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而图示中①所占质量分(14×

数最大,所以①表示的是碳元素。 故选:A。

根据物质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D

【解析】解:A、明矾溶于水后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起不到降低水的硬度的作用,故A错误;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B错误。 C、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水灭火是因为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C错误。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明矾在净水中的作用分析;

B、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降低进行解答。 D、根据物质构成的微粒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水的组成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B

第8页,共14页

【解析】解: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都属于碱,其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故选:B。

根据碱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掌握碱的概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Ag+2H2S+O2=2X+2H2O,反应前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4、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4、0、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银原子和2个硫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银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Ag2S,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元素显+1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x=0,则x=-2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可得:(+1)×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化氢有剧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化氢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B

【解析】解:

A、太阳能、潮汐能、核能,都属于新能源,故正确; B、打开浓盐酸瓶塞,会产生白雾,不是白烟,故错误;

C、促进物质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故正确;

D、生铁、钢、铝合金,都属于合金,故正确; 故选:B。

A、根据新能源的种类解答;

B、根据打开浓盐酸瓶塞,会产生白雾解答; C、根据燃烧的条件解答; D、根据合金的定义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新能源的分类、物质燃烧的现象、合金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判断是否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关键要把握两点: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之所在。 【解答】

A、臭氧和氧气是由氧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项正确。 B、液氧是液态的氧气,与氧气是同一种物质,不是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C、石墨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与氧气不是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是化合物,与氧气不是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第9页,共14页

13.【答案】C

【解析】解:A、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氧化物应为三氧化硫,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氧化钠与三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X不一定只能是硫酸,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②可能有沉淀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非金属氧化物、酸、盐等反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非金属氧化物、酸、盐等反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C

A、【解析】解:图中导管应伸入集气瓶的底部,且用向上排空气法不能收集纯净的CO2,

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图中过氧化氢溶液溶液浓度不同,不能用于探究MnO2对H2O2分解的催化作用,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的是石灰水,再将水、稀盐酸分别滴加至红色溶液中,能使红色消失的是稀盐酸,故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A、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要注意变量的控制,注意要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D、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5.【答案】D

【解析】解:A、氢氧化钡溶液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正确。

B、原氢氧化钡溶液中含有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水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继续滴加稀硫酸,水的质量继续增加,故选项图象正确。

C、氢氧化钡溶液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增大到小于7,故选项图象正确。

D、氢氧化钡溶液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质的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反应减少至0,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又开始增加,故选项图象错误。 故选:D。

根据氢氧化钡溶液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进行分析判断。

第10页,共14页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中和反应的原理,正确分析变化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6.【答案】Al CaO

【解析】解:(1)Al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故填:Al;

(2)硅原子的结构意图是,故填:;

(3)生石灰是氧化钙,化学式为:CaO,故填:CaO。 (1)根据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解答即可; (2)根据硅原子的结构解答即可; (3)根据生石灰是氧化钙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答案】② 2H2O22H2O+O2↑ b 2H2O2H2↑+O2↑ 带火星

【解析】解:(1)图A中②试管口带火星的小木条能复燃,原因是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

(2)由于二氧化碳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若用图B收集二氧化碳,则应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导管b处验满;

(3)图C中电解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极生成氧气,而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答案为:(1)②;2H2O2

2H2O+O2↑;(2)b;(3)2H2O

2H2↑+O2↑;带火星。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确定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18.【答案】天然气 Fe2O3+3CO2Fe+3CO2 H2O、O2 ABCD

【解析】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故填:天然气;

(2)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2Fe+3CO2;故填:Fe2O3+3CO

2Fe+3CO2;

(3)给大桥钢铁器件喷上油漆是为了防止铁与水和氧气接触发生反应而生锈;故填:H2O、O2;

(4)A.Cu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锰粉后,会生成铜和氯化锰,再加入铁粉,铁无法置换出锰,说明锰最活泼,铜最不活泼,可以验证;

B.Fe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后无变化,再加入锰粉,锰置换出了铁,说明锰最活泼,

第11页,共14页

铜最不活泼,可以验证;

C.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后,有气泡生成,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加入铜粉无反应,加入锰粉,在锰的表面有黑色物质析出,可以得出锰最活泼,铜最不活泼,可以验证; D.向装有Mn丝、Fe丝、Cu丝的三支试管中加入等量同浓度稀盐酸,锰丝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最快,铁丝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较慢,铜丝表面没有产生气泡,说明锰的活动性大于铁,铁的活动性大于铜,可以验证。 故选:ABCD。

(1)根据化石燃料的分类来分析; (2)根据炼铁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金属锈蚀的因素与防锈措施来分析; (4)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验证方法来分析。

本题通过“港珠澳大桥”为切入点,考查了一些与金属有关的知识点,难度不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化学的学习。 19.【答案】大于 200 MgCl2 ②④

【解析】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温度介于t1℃到t2℃之间时,MgSO4的溶解度大于KCl的溶解度;

(2)生活中常用30%的MgCl2溶液来点豆腐,若把100g该溶液,稀释为10%的MgCl2溶液,加入水的质量是

-100g=200g;

(3)t2℃时,将等质量的 MgCl2、KCl的饱和溶液都降低到温度t1℃,氯化镁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所以MgCl2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变大;

(4)①把KCl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措施有增加溶质,蒸发溶剂等,故错误; ②t2℃时,氯化镁的溶解度是ag,所以(100+a)gMgCl2的饱和溶液中含有ag MgCl2,故正确;

③KCl和MgSO4溶液从t2℃降到t1℃时,溶液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不能确定,故错误;

④饱和KCl溶液析出晶体后,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故正确。 故选:②④。

故答案为:(1)大于; (2)200; (3)MgCl2; (4)②④。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答案】SO2 加快反应的速率 过滤 FeSO4 H2O

【解析】解;(1)因为闪锌矿(主要成分为ZnS),故焙烧时,产生的“气体M”可能是二氧化硫,又因为“气体M”一种质量比为1:1的氧化物。故可以确定该物质是二氧化硫;

(2)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浓度等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所以运行反应①时,将锌培砂粉碎或适当增加硫酸浓度的目的是加快反应的速率;

(3)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操作X的名称是过滤;

第12页,共14页

(4)ZnFe3O4可看作氧化锌、氧化亚铁两种氧化物的结合,氧化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氧化亚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所以ZnFe3O4可看作两种氧化物的结合,它与稀H2SO4反应生产两种盐,分别是ZnSO4和FeSO4;

(5)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电解后得到的硫酸可以循环使用,所以参加反应②的物质为ZnSO4和H2O;

故答案为:(1)SO2;(2)Fe;(3)过滤;(4)FeSO4;(5)H2O。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氧化物及氧化物中元素的质量比解题;

(2)根据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浓度等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进行分析; (3)根据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进行分析;

(4)根据ZnFe3O4可看作氧化锌、氧化亚铁两种氧化物的结合,氧化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氧化亚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进行分析;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1.【答案】引流 升高 C CO2+2NaOH=Na2CO3+H2O AgCl

【解析】解:(1)溶解过程中,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白磷,作用是引流;烧碱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A烧杯内液体的温度升高。

(2)变质后的烧碱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通过C烧杯中现象可知烧碱已经变质。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3)D中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氯化钠、盐酸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氯化银的化学式为AgCl。

故答案为:

(1)引流;升高;

(2)C;CO2+2NaOH=Na2CO3+H2O; (3)AgCl。

(1)根据溶解操作所需的仪器,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变质后的烧碱中含有碳酸钠,进行分析解答。

(3)D中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氯化钠、盐酸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变质后的烧碱中含有碳酸钠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答案】验纯 浓硫酸 变浑浊 Fe+H2SO4=FeSO4+H2↑ C 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逸出

【解析】解:【实验探究】(1)氢气具有可燃性,氢气不纯点燃时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为保证实验安全,在点燃气体前,必须进行验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为了保证点燃的气体是干燥的,在D、E之间添加一个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故填:验纯;浓硫酸;

(2)由实验结论: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可能不同,当硫酸浓度达到足够大时,生成的气体产物有二氧化硫可知,98%的浓硫酸产生了较多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亚硫酸钙沉淀和水,所以B处变浑浊;故填:变浑浊;

【交流反思】(1)实验三中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故填:Fe+H2SO4=FeSO4+H2↑;

(2)根据本次探究的结果和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反应物的浓度可能会对化学反应中产物的种类产生影响;故填:C;

第13页,共14页

【拓展延伸】改进后的装置中,导管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逸出;故填: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逸出。

【实验探究】(1)根据气体的可燃性来分析;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来分析; (2)根据实验结论可以判断实验现象;

【交流反思】(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以及现象来分析; 【拓展延伸】根据改进后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23.【答案】23:6

【解析】解:(1)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可知碳酸钠中钠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23×2:12=23:6; 故填:23:6;

(2)由图可看出当加入134.66g盐酸是反应恰好完成,生成4.4g二氧化碳; 设样品中Na2CO3质量为x,反应生成NaCl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x y 4.4g

解得:x=10.6g,y=11.7g 所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3)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80%

×100%=10%

答:(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0%;(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

质量分数为10%。

(1)根据碳酸钠的化学式可求碳酸钠中钠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进行解答。

(2)可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进而计算质量分数。

(3)可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生成氯化钠的质量,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出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即可求出质量分数。 此题是对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对图象数据的分析和物质间反应的了解和掌握。

第14页,共14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