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口升学4月份月考语文试卷

对口升学4月份月考语文试卷

来源:爱站旅游
08高考班4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肖像(xiāo) 粗犷(guǎng) 荫庇(yìn) ...

B、商贾(gǔ) .C、慰藉 (jiè) .

瞠目(chēng) .

愠色 (yùn) .

隽永(juàn) .

卑鄙 (bì) .

歼击(jiān) .

熨帖(yù) .

摒弃(bìng) .曝晒 (bào) .

发酵 (xiào) 刎颈(jǐng)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擢升 孽根祸胎 黄梁美梦 苍海桑田 B、云宵 微不足道 浮想联翩 并行不背 C、提纲 无是生非 金碧辉煌 枉废心机 D、闲暇 恪尽职守 和颜悦色 陈词滥调 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①她 嗓子不好,怎么也不肯唱。

②这次书法绘画比赛的报名日期, 九月中旬。

③美好的东西常常产生于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而舒适的环境, 有利于事物的成长, 未必有利于其品质的提升。

A、推脱 截至 即使、也 B、推托 截止 即使、也 C、推托 截至 虽然、却 D、推脱 截止 虽然、却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妈妈语重心长地对娜娜说:“你也老大不小了,别总是得鱼忘筌,丢三落四的,凡事多考虑....考虑,想得周全点。”

B、六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C、我们不应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 ....

D、参加冬季越野长跑的上千名运动员,像过江之鲫通过了大桥的涵洞。 ....

5、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心灵是一剂药,上帝和凡人都参与了它的配制。

B、部分学校的领导参加了这次“金蓝领”大赛的颁奖仪式。

C、在“鸟巢”体育场的设计和建造上,充分体现出人类非凡的智慧。

D、为了避免不再出现道路拥堵问题,市交通部门专门开会研究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标志着我国科技的发展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B、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走到哪儿都闻得见诱人的香味。

C、据《中国企业家》调查,当问及“您是否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对《劳动合同法》的相关条文进行修改、调整”时,有24.39%的企业回答“迫切希望”,有17.7%的人回答“无所谓”。

D、如果由于与中国贸易,他们能得到更大的好处——经验证明实际是这样的,那么,在任何情况下,他们绝不会参与制裁行动。

7、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他们这一举措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所以其他单位也纷纷效尤。 B、骄傲自满是一个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亲手挖掘的。 C、表现在作品里,歌颂的是人民,诽谤的是鬼子、汉奸。 D、世界各个足球队都在秣马厉兵,觊觎桂冠。

1

D、症结(zhèng) .

8、填入下面文段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曹雪芹还没有来得及张扬就已辞世,其未完成的作品成了大作品;仙逝不久的钱钟书先生生前躲进小楼成一统,从不爱张扬,却取得了大成就,被公认为学界泰斗。乾隆皇帝最爱张扬,所到之处必御笔题字,“结集出版”的诗集比“李杜”的还厚,结果怎么样呢?世人自然明晓。

A、大作家、大作品不是张扬出来的,张扬出来的大作家不是真正的大作家。 B、张扬出来的大人物不是真正的大人物,大人物、大名声不是张扬出来的。 C、大人物、大名声不是张扬出来的,张扬出来的大人物不是真正的大人物。 D、张扬出来的大作家,不是真正的大作家,大作家、大作品不是张扬出来的。 9、作品、体裁、作家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小说——施耐庵 B、《警察与赞美诗》——诗歌——欧·亨利 C、《威尼斯商人》——戏剧——莎士比亚 D、《故都的秋》——散文——郁达夫

10、下列有关应用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的导语部分必不可缺,而背景和结语可以省略。

B、书信分为一般书信和专用书信。贺信、介绍信、表扬信属于专用书信。

C、写作总结时不要空泛地议论,要把观点和材料统一起来,可以适当地描写和抒情。 D、计划的任务时限明确,目标合理,措施办法详细得力具体,便于执行和检查。 1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B、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 C、杂剧的每一折都由同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正宫”“端正好”都是宫调名。

D、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科”“白”三部分组成。“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清明节祭奠亲友,一些地方从烧冥币、纸人、纸马,发展到烧纸电视机、纸数码相机、纸洗衣机,甚至烧纸汽车、纸别墅„„

材料二:今年清明节前,某市首个在线祭祀网站开通。清明节未到,许多居民已经纷纷登录该网站,上传纪念图片,发表纪念文章,祭奠逝去的亲人,表达哀思。 12、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的内容。

13、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二、现代文阅读题(共2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8分,每小题2分)

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体系稳态延续的基本前提。但人类社会的活动由于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总会对某些生物物种过分偏爱,而对另一些生物物种漠然视之,甚至对某些物种厌恶有加,因而在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的生物物种,在人类社会中总会受到各不相同的待遇。这种不公正性,首先表现为人类社会控制下的生物群落,在物种数量上比自然生态系统中要少得多;其次表现为不同物种受到的待遇也互有区别,而且无视其原生特性;再次表现为相互间的关系得按照人类的意志加以调控。这些特征体现了人类社会对地球生命体系的偏离。这样的偏离积累扩大后,最终都会影响到地球生命体系的生物多样性。

不同文化对生物物种的价值定位,完全屈从于相关民族文化稳态运行的需要,而这样的需要又具有多重性,因而不同民族文化对生物的价值定位并不具有通约性。比较不同民族文化对生物物种的价值定位,其间也无规律可言。目前愈演愈烈的农田化进程和作物种植、牲畜饲养的单一化,恰好是全球范围内文化辐合趋同演替的自然结果。要消除这些威胁,更好地维护生物多样性,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人类的食品结构必须尽可能多样化,尽可能从更多的生物物种中获取食物来源。而做到这一点的根本保证,也只能是民族文化的多元并存。

2

在文化辐合趋同演替的背景下,人类生产食品的办法也会日趋单一化。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最为通行的作物保护措施就是化学农药的使用。但任何化学农药都会不加区别的消灭一切除作物和家养动物以外的物种,这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是不言而喻的事实。然而,随着文化的辐合趋同,人类无法找到一种更好的化学农药的替代品,以至于生物多样的保护成了一纸空文。

生物多样性维护的另一个重要的威胁是化肥的滥用。人类在使用化肥时关注的仅是作物本身,对使用化肥的负面效应即使了解,也往往是不加理会。化肥的使用对于土壤微生物的存活是一个重大威胁,而这又会导致其它众多生物的生存压力。加上过量化肥对水体的污染,还会威胁到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然而,在文化辐合趋同的背景下,这些对生物多样性的明显威胁却无法得到缓解与消除。工业文明的食物生产模式在这一背景下,被不加区别地大范围推广,这同样会使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更加艰难。

为了维护生物的多样性,人类社会应当拥有尽可能多的食物来源渠道和食物生产办法,以便分散对不同生物物种的生存压力。要使食物生产的多样化成为可能,同样需要民族文化的多元并存。因此,文化的辐合趋同本身就是对生物多样性的损害。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负面效应,维护生物多样性永远只能是一个理想,而无法落到实处。

14、对体现“人类社会对地球生命体系的偏离”的特征,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社会对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物种不公正是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

B、在物种数量上,人类社会控制下的生物群落远远少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C、人类社会对待不同物种或厌恶、或漠视、或偏爱,且无视其原生特性。 D、人类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调节控制物种与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 15、对文化辐合趋同造成的结果,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食物来源集中于较少的生物物种,食品结构相对单一。 B、农田化进程愈演愈烈,作物种植、牲畜饲养单一化。 C、人类生产食品的办法日趋单一化,如作物保护措施单一。 D、工业文明的食物生产模式使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更加艰难。 16、根据全文内容,最适合做这篇文章标题的一项是( )

A、文化辐合趋同对人类生态安全的威胁 B、文化辐合趋同对生物多样性的危害 C、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

D、生物多样性与合理利用地球资源

1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地球生命体系的稳态延续与民族文化的辐合趋同之间存在冲突。

B、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之所以成为一纸空文,是因为客观上存在的困难以及人类的漠视。 C、文化的辐合趋同意味着对地球生命体系的破坏,它对人类弊大于利。 D、民族文化的多元并存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保证,也是地球生命体系稳态延续的客观要求。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16分)

说村落 阎连科

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人们把村落、村庄、乡村等而视之,笼统解释为农民们聚居的地方。但若仔细辩认,村落、村庄、乡村似乎应该有些什么差别,比如说乡村必然是在偏僻的乡下,而村庄就有可能独立出现在繁闹城市。许多大都市里至今还有村庄的存在,但那村庄里的主人却已不是农民了。然而,这些好像都不重要,人们都不会去刨根问底,重要的是农民聚居的地方和那个地方的人。

你走在山脉上,阳光斜斜地照着,山梁上除了嘎嘎不止的乌鸦就是徐徐晃动的树,这时候口也渴了,而回答你的是荒凉无垠的黄褐褐干裂的田地。恰就在这时你听到了井上辘轳的叽咕声,水淋淋的,明亮而又清丽,心中一震,转身看到一凹山腰上有几间、几十间草房,掩映在树木间,仿佛卧在树荫下疲累的牛——这个时候,你心里叫出了村落二字,开始对村落有了一些真正的了解。

再或,你走在南方稻田的埂上,沉浸在一种诗意里,唐人的诗句、宋人的词句如春风一样掠过你的心头。放眼良田万亩,正为“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的夸张感到贴切时,一阵乌云先

3

自来了。于是,你惊了手脚,在田埂上跑得东倒西歪。也就这个当儿,从哪儿划出一条小船,先递你一张荷叶顶在头上,赶着雨水到来之前,把你载到了一丛草房的檐下。这个时刻,你心里哐咚一声,忽然更加明了村落的含义。

实际说,村落的真正意义,并不仅仅就是农民居住的地方这一点。村落应该还有一种精神,一种温馨,一种微微的甘甜。村落是和城市相对应的存在,对于农民,它给予他们居住、生活的必需,而对于都市,它给予温暖和诗意。它既是一种物质存在,又是一种精神存在。我们可以从村落中找到农民、房舍、树木、耕牛和鸡羊,同时也应该找到农民自身生存的艰辛和对外人所付出的温馨。古文人怕是最能体味村落的含义的,无论是李、杜、白还是“八大家”,他们对村落的理解,都浓含了“愁滋味”。可轮到我们,却偏颇得很,不仅没有了对农民的“愁味儿”,连诗境也剩下不多了。单单地写出愁苦来,那不是村落,而是村落中的人,单单地写出温馨来,那也不是村落,那是村落表面的诗境。到了今天,村落剩下的就是一个符号,就是聚居农民的某个地方。所看到和理解的是新楼瓦舍,而农民那千古以来一成不变的生存形式和给别人的温馨、对自己的麻木和忍耐,却被人们从村落中删去了。

连我自己,做小说的时候,对于乡村的描绘,也是不断重复着抄袭别人的说法:“站在山梁上望去,村落、沟壑、林地、河流清晰得如在眼前”,或说“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而实际上,村落真正是个什么,沟壑的意义又是什么,河流在今天到底是什么样儿,我这个自认为是地道的农民的所谓作家,是果真地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了。

我不敢说别人什么,而我自己,或多或少,总是感到一种内疚的。我们对村落意义的删节,并不单单是因为社会发展所致,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农民的背叛。只有在大都市住腻的当儿,我们才会想到村落,而想到的那个村落,除了田园的诗情,对农民的愁情是决然不会有的。这是当今社会中村落的悲哀,而对于村落以外的人,是什么也谈不上的,或幸或悲。

18、如何理解“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的含意?(2分)

19、文章以“说村落”为标题,就文章构思而言,作者对“村落”是如何“说”开去的?(2分)

20、根据全文,概括说明作者眼中“村落”的完整含义。(4分)

21、作者说“我这个自认为是地道的农民的所谓作家”,对“村落”也“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了”,联系上下文说明这样写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4分)

22、文章中说:“这是当今社会中村落的悲哀,而对于村落以外的人,是什么也谈不上的,或幸或悲。”这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4分)

(三)应用文改错(4分)

23、下面是某中学学生会成员写的一封号召全体市民加入“低碳一族”的倡议书,其中在用语准确、标点使用、应用文要求等方面存在问题。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倡议书

②全体市民:

③为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拯救我们的家园,现向全体市民发出加入“低碳一族”的建议:

④(一)购买简单包装的商品,选购绿色食物、绿色电器、绿色消费; ⑤(二)少用一次性制品,减少垃圾,进行垃圾分类,回收资源; ⑥(三)多坐公交车,多爬楼梯:

⑦(四)少喝瓶装水,洗澡时用淋浴方式,尽量节约自来水。 ⑧让我们学会“斤斤计较”,过低碳生活,做绿色公民,共同携手建设绿色低碳新家园!

⑨2011年1月1日

三、古诗文阅读(共1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28题。(11分,每小题2分,第28题3分)

4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蔺相如固止之 固请,召有司案图 ..

B、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C、吾所以为此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2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位居我上 缮刀而藏之 ..

B、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由是观之 ..C、夫以秦王之威 何以知之 ..D、况于将相乎 虽才高于世 ..

26、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相如闻,不肯与会 石之铿然有声者

B、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C、我为赵将 吾属今为之虏矣 D、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27、下列对文段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因“功大”加官,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心怀不满,想要羞辱蔺相如。 B、面对蔺相如的逃避行为,他的门客都感到耻辱,纷纷离开了他。

C、蔺相如对门客的解释,表现了他明大义、顾大局、以国家前途为重的品质。 D、蔺相如以宽容之心换来廉颇的“负荆请罪”,用事实证明了宽容的态度可以获得双赢。 28、翻译: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二)补写下面文段中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句)(3分)

29、中国人素重友情。与琵琶女萍水相逢,白居易发出了“ ① ,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尽管自己仕途多难,刘禹锡却反过来以“沉舟侧畔千帆过, ② ”劝慰好友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蹉跎而忧伤;当代女作家毕淑敏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友谊,她说:“相交多年的密友, ③ ,摔碎一件就少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成品。” 30、杰出的词人在创作风格上都有其独特之处。辛弃疾善将典故化为形象的画面,“想当年, ① ,气吞万里如虎”,刘裕率兵北伐的英武形象跃然纸上;李清照善于用浅显的语言描写细腻的情感,“此情无计可消除, ,② ”真实形象地写出了她内心无法排遣的相思之情。 (三)诗歌赏析(2分)

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①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注:①子规:杜鹃鸟。②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31、对下面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阙抒情,下阙写景,为读者展示了一幅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生活画面。

5

B、上阙中词人描绘了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的景象。 C、“溪水西流”使作者生发了“水尚能西流,人为何不能重新拥有青春年华”的奇妙遐想。 D、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不因年老而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

四、应用文写作(共20分)

32、根据下面的介绍,以××市广电局的名义写一则通知,告诉居民怎样缴纳有线电视的费用。

7月1日起,我市有线电视收费实行的新的收费办法是:由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各营业点代收,用户可就近选择上述银行的任何一个储蓄所,办理活期存折,由储蓄所代扣收视费。用户在每季度的第一个月的前10天,将存折内的存款保持为多于收视费的款额,银行即代为划扣。

要求:格式规范,行文简明,条理清晰。

五、作文(共30分)

3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先贤的生活,令你神往;现实社会中,总有一些感人的生活,令你难忘;大千世界中,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物,给予你生活的启迪„„人生旅途,五彩纷呈,人总是在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请以“像 那样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先在横线上填上一个恰当的词或短语,使题目完整;⑵立意自定,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等;⑶字数不少于7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书写工整规范。

6

答题卷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6分,每小题2分)

(姓名写在左上角)

题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二、现代文阅读题(共2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8分,每小题2分)

题号 答案 14 15 16 17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16分)

18、(2分)

19、(2分)

20、(4分)

21、(4分)

22、(4分) (三)应用文改错(4分)

23、 三、古诗文阅读(共1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28题。(11分,每小题2分,第28题3分)

题号 答案 24 25 26 27 28、翻译: (二)补写下面文段中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句)(3分)

7

29、① ② ③ 30、① ② (三)诗歌赏析(2分) 31、 ( )

四、应用文写作(共20分) 32、

五、作文(共30分) 33、

2 8

9

答案:

1、B 2、D 3、B 4、B 5、A 6、C 7、B 8、A 9、B 10、C 11、C

12、答案示例:清明节祭奠亲友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或,清明节祭奠亲友的方式体现了不同的观念。)

13、答案示例:赞同网祭,摒弃陋习。通过网站祭奠已逝的亲友,既便于表达哀思,又省时省力,减少环境污染,值得提倡。对于烧冥钞、纸汽车、纸别墅等陋习,则要加以正面引导。(可侧重某一方面阐述,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14、A 解析:答非所问,问的是“特征”,答的是“原因”,据第一段文意可知特征有“三”,文中分别用“首先”“ 其次”“再次”提领。

15、D 解析:D讲的是“工业文明的食物生产模式”造成的结果,而非“文化辐合趋同造成的结果”。

16、B

17、C 解析:文章只谈文化辐合趋同的“弊”而没有涉及“利”,故“它对人类弊大于利”一说在文中事出无据。

18、村落的真正意义在今天被许多人淡忘了,似乎仅仅只是农民居住的地方。 19、引题——事例——拓展——反思

20、农民的居住地;诗意与温馨;愁苦与艰苦;对自己的麻木与忍耐。 21、表现手法:①对比。②反讽。好处:深化主题。

22、①对当今村落的处境表示同情与遗憾;对“村落以外的人”的态度感到迷惑与无奈。②唤起人们对村落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23、(1)③将“建议”改为“倡议”;(2)③开头只能空两格; (3) ④将“绿色电器”后的顿号改为逗号; (4)⑨日期正上方写“××中学学生会”(一处1分)

24、A 25、C 26、B 27、B

28、你们看廉颇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一个(或谁)厉害? 29、①同是天涯沦落人②病树前头万木春③如同沙漠中的古陶 30、①金戈铁马②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1、A

32、例文:

××市关于有线电视收费实行新办法的通知

尊敬的全市居民:

为加强我市有线电视收费管理,保障有线电视用户的合法权益,促进有线电视行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规范我市有线电视服务收费政策,根据上级有关精神,我局决定,从7月1日起,我市有线电视收费实行的新的收费办法。具体办法通知如下:

1、由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各营业点代收,用户可就近选择上述银行的任何一个储蓄所,办理活期存折,由储蓄所代扣收视费。

2、用户在每季度的第一个月的前10天,将存折内的存款保持为多于收视费的款额,银行即代为划扣。

本通知自2010年7月1日起执行。原来收费标准同时废止。其它有关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一律以本通知为准。

××市广电局 二〇一〇年六月十日

33、例文:

像鸟儿那样生活

其实,人可以活得简单些的,就如同这些鸟儿„„

这是个极静,极祥和的下午,春日里特有的,充满无限爱意的阳光,柔和地铺洒在学校这个不大的花园里。不只是因为爱好花草树木而爱好上渊智园的,还是因为爱好渊智园而后才爱好了这里的一草一木。反正从大一住进了文瀛五号楼这栋宿舍楼,就恋上了后面紧挨的这座花园。于是,心境郁闷

10

的时刻,我便像只流离漂泊的小船,来到这座被我杜撰为“SHELTER”的花园里,给心灵寻求安全的港湾,寻求庇护。

刚看完孙睿的小说《草样年华》,他把大学里靡乱腐败的生活,批露得淋漓尽致。那本书,其实就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象牙塔里不敢为外人所知的急躁和虚伪。正在为自己生活在一个“乌烟瘴气”的环境里怨天尤人,为自己的毫无成就黯然伤神。忽然,一阵叽哩叽哩的燕语从天而降,五六只活跃伶俐的小燕子就栖居在头顶的树干上,无比高兴的讨论着什么。它们的话一句接一句,又迫切又欢快,像极了一群刚刚春游归来的小学生,喋喋不休的争抢着表述他们的见闻。有的还飞上跃下,边表演杂技边唧唧而语。我是听不懂它们的话,但分明能感受到它们的愉悦,看着这些嘴急的燕子,滑稽的振翅动作,我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来。

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喝彩,没有奖牌。但依旧乐此不疲。 我放下手中的书,托腮凝视着这些鸟儿。我想,鸟儿的事情定不会比人简单。它们上穿高空云层,下栖屋檐枝头,可谓洞悉了天上与人间;鸟儿知道的事情,人也不一定知道吧。瞧它们的翅膀一振,就是十里八里,与风儿对话,与百鸟谈心,那脑袋虽小,却一定装着无尽的逸闻趣事。

与人相比,鸟儿的生活又是何其简单!

四海为家。哪儿有树枝,哪儿有屋檐,哪儿就有了它们垒下的巢。然后,便有条不紊的生儿育女,繁衍生息。秋天到了,一家大小便迁徙到南方度假;春天来了,又飞回来筑新巢。而且,燕子是恋旧居的,常年与屋檐的主人比邻而居,朝夕之间还能为居家的人们带来些许欢娱。

普天之下皆兄弟。没有人的心机城府,芥蒂防范。只有百鸟婉转于高空,丛林;只有同享乐,共患难。无功利而劳心,无纷争而费心,这样的生活,不能不说是安静惬意,让人爱慕,让人垂涎!

我想象的生活不就是这样的么?人,也应该活得简单些的,就如同这些鸟儿。 霎时,茅塞顿开,大彻大悟。

瞧,一只,两只,那么多的鸟儿,又开始了通力合作——空中杂技。我微笑着用笔在书的扉页上写下——

像鸟儿一样生活。

像水那样生活

水是生命的摇篮,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藏,在人体内,在动物身上,在植物身上,水总是在时刻流淌,它构成了大千世界的缤纷色彩,让每个生命都浮现出年轻活气亦或苍老浓遂,平平淡淡亦或波涛起伏,间歇停顿亦或一路向前的生命特质,它是生命灵动而自由的喧泻,是成长曲折而难忘的见证。

水象征着一种人格,一种兼修内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格;一种恪守准则,平淡处世的待人之道,它是禅宗“空山鸟语、水流水开”的从容,是“行到山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开朗;是苏子“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放浪,像水那样生活,需要就是一种自由博大,宽厚爱人的人格。

一条小溪是蜿蜒前进,一条大河是滔滔不绝向东流,小溪遇到阻碍却不停息,它会用另一种方法克服困难,然后方能继续向前,注入江河湖海。一条大河无所畏惧,用那种一往无前的魄力让一切困难望而却步,要是没有小溪的曲折过程,磨砺自我,又怎能有扬帆直进、风雨无阻的大河滔滔?要是没有挫折磨难的雨打风吹,又怎能有风雨后见彩虹的欢悦欣喜?一个人只有在荆棘丛中前进,在烈阳下炙烤,才能拥有强健的体魄和不屈的意志。

水,不定期是一种包括一切的气定神闲。我们的内心需要水,因为那里有太多的急躁;我们的思想需要水,因为那里有太多执拗的蔓草;我们的友谊需要水来浇灌常青,我们的生活需要水来释放自由。像水一样生活,就是要像古人供给的那 样,用“中庸”的思想来看待生活,看轻得失,宽容多一点,计较少一点,奉献多一点,贪婪少一点,快乐多一点,伤悲少一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掌握生活的节奏,不至于患得患失,不至于怨天尤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朋友相处得更容恰,与生活更亲密无间。

当我们做到像水那样去生活,我们就能让明天的朝阳照亮今天的自我,让晚霞的余晖撒落自己的心田,让邻里之间的一些欢声笑语,少一些冷眼相对,让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变成一条欢乐的彩虹。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