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陈涉世家知识点

陈涉世家知识点

来源:爱站旅游
21、陈涉世家

司马迁

【作者作品简介】

本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中华书局1982 年版)。

司马迁(约前145—?),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司马迁10 岁“诵古文”,20 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 年的历史。全书共130 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 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 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 篇,表10 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 篇。按《史记》体例,“世家”是王侯传记,司马迁把陈涉列入“世家”,说明他对陈涉的肯定态度。

课文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的前一部分。陈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世家》是写陈涉的一篇传记,比较完整地叙述了陈涉起义的全过程。 【课文简析】 分析第一段

1.既然是写陈涉,为何开头并举吴广的籍贯、表字?

体现吴广在起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段叙述了陈胜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为以后领导起义作伏笔。

3.第一段分几层,用"||"划出后,总结层意,并理出线索。

层意:年少时(鸿鹊之志)——服役后(谋划起义)——举大计后(据陈称王)

线索:抓住陈胜、吴广的活动这条贯穿全文的主线。

4.为什么在开头列出吴广呢?

突出陈胜是本文的中心人物,同时也暗示吴广在起义中的特殊地位,这样开头,下文据此展开,写陈、吴二人合谋举事,并对吴广在谋划起义和建立张楚政权中的作用作了详细的描述。

5、写陈涉作者有没有从他出生写起,详写了什么?

作者专写了陈胜的少年生活,这是分清主次,突出重点。

作者选择了“陈涉少时”“与人佣耕”的典型事例,通过“辍耕之垄上”的细节,运用人物对话,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揭示出陈涉年少时的个性。

6、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主要反映在哪里?

是为了介绍其少年时的志向,反映在陈涉与伙伴的对话中。“苟富贵,无相忘”表明其不甘贫穷,要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燕雀安知鸿鸽之志哉!”展现其远大理想。

三、分析课文第二段

2.填空。

(1)起义的导火线是:去渔阳途中遇雨失期,皆将斩

(2)陈胜认为起义将取得人民支持的理由是:①秦二世杀太子扶苏,引起人民的不满;②楚人怀念楚将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

(3)为起义作的舆论准备是:①置书鱼腹;②篝火狐鸣

(4)提出的起义口号是:自称扶苏、项燕 3.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1)苛重的兵役, “发阁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一句可见摇役之重;(2)残酷的刑法 ,“失期,法皆斩”说明秦朝法律的苛酷,从而表明起义是被逼的。

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已矣

4、陈胜、吴广谋划起义的主要策略是什

么?

(1)先提贤君公子扶苏可以利用,以宗法观念掀起人民反抗秦二世的情绪,并争取人民的支持,分化统治者内部力量;(2)再提深受楚国人民爱戴的名将项燕,以其名义发动起义,具有号召力,又可燃起人民对秦灭楚的复仇火焰。两个策略,反映陈胜对时局的关注和精到的智识。 5、陈胜、吴广为谋划起义作了舆论准备,是怎样的?有何作用?

陈胜、吴广用“鱼腹藏书”和“篝火狐鸣”制造陈胜要做王的舆论,主要作用是‘威众’”。 6、本段中对人物的刻画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

刻画人物以对话为主,运用语言、动作、外貌描写刻画了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干。 四、分析课文第三段

2.这一段可以分几层?怎样分?写了哪三方面内容?另外请你用一句话概括.

第一层(“吴广素爱人„„吴广为都尉”)起义开始时的情形。 第二层(“攻大泽乡„„号为张楚”)起义初期的迅猛发展和陈胜立国经过。 第三层(“当此时„„杀之以应陈涉”)概述诸郡县反秦斗争情形。A 并杀两尉,B 为坛而盟,C.胜利进军。总的来说是叙述了发动起义到建立张楚政权的经过。 3、第3 段开头交代了几个场面?分别是何用意?

开头交代了“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这三个场面,“并杀两尉”是为了扫清障碍,“广故数言欲亡”“故”表明用计,目的是激怒将尉“答广”“尉果符广”“果”表明计划成功,“剑挺”写出将尉的凶残,接着用“夺”“杀”“佐”“并杀”连着四个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陈胜、吴广面对强敌,奋勇杀敌的斗争精神。“召令徒属”慷慨陈词,几句话简洁精炼,说理

中肯,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号召力。再次

体现陈胜的胆识和才智。文中在描述这两个场面后,插入一句议论“从民欲也”,表明起义正是人心所向,对“为坛而盟”的描写,则显示了简朴隆重的气氛。 4 本段后半部分主要写了起义后势如破竹的大好形势,对“比至陈”的场面描写有何特点?

运用一连串数词“百”“千”“万”,形象地展现了起义后的大好形势。至此,陈胜的“鸿鹄之志”变成了现实。

5.文后半部分哪些词语体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

“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胜、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之大。 6.是起义的领袖,作者对这一历史人物持什么态度?

作者对陈胜是肯定和赞扬的,司马迁将陈胜与一般的王侯齐观,便可见对他的功绩是肯定的。

7.观全文,作者在安排材料详略上,有何特点?

详写了起义的准备和发动的过程,略写了陈胜少时与人佣耕、起义的路线、农民政权的建立等,这样有详有略地写,才能突出表现陈胜的非凡才能。 【古汉语常识】 一.通假字

1.发闾左適.戍渔阳:適同“谪”, 强迫。 2.为天下唱. :“唱”通“倡”,首发。 3.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 4.固以怪之矣.:“矣”通“已”。 二.古今异义 1.今亡.亦死: 古:逃亡。 今:死。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私自,偷着。 今:空隙。

3.卒中往往..语: 古:处处。 今:常常 4.将军身.

被坚执锐: 古:自己,亲自 今: 身体 5.会.天大雨: 古:适逢,恰巧遇到 今:集会,见面。

6.楚人怜.之: 古:爱戴。 今:怜惜,怜爱。 7.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古:如果。今:诚心诚意;实在、的确。 8.比.至陈: 古:等到。 今:等待。 9.等.死,死国可乎: 古:同样。 今:比较。

三.词类活用 1.失期,法.皆斩:名词做动词,依法。 2.乃丹.书帛曰:名词做动词,用朱砂。 3.陈胜王.

:名词做动词,称王。 4.置人所罾.鱼腹中:名词做动词,用网补。 5.尉果笞.广:名词做动词,用竹板打。 6.皆刑.其长吏:名词做动词,惩罚。 7.天下苦.秦久矣:形容词做动词,苦于秦(的统治)。 8.忿.恚.尉: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9.固以怪.之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 10.将军身被坚.执锐..:形容词做名词,坚:铠甲;锐:锐利的武器。 四.一词多义

1.应:庸者笑而应曰:回答。 宜多应者:响应。

2.次:皆次当行:编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旅行或行军在旅途中停留。

3.当:皆次当行:正在„„的行列中。 不当立:应当。

4.以:以数谏故:因为。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认为。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把,用,拿。

固以怪之矣:同“已”,已经。

徇蕲以东:同“而”,连词。 以激怒其众:来,以便。

5.会: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 皆来会计事:聚集,集会。 6.数:以数谏故:屡次。 数日:几。

7.故:以数谏故:缘故。 广故数言欲亡:故意。

8.将:上使外将兵:率领。

相燕为楚将:带兵的人,将领。 9.指:卜者知其指意:同“旨”,意思,意图。

皆指目陈胜:用手指着。 10.书:乃丹书帛曰:写。 得鱼腹中书:指绸条。

11.欲:广故数言欲亡:想要。 从民欲也:愿望,欲望。 12.号:号为张楚:宣称。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号令。 13.为:若为庸耕:作为。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是。 为天下唱:向。 五.古汉语句式

1.判断句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格式表判断) 译:陈胜是阳城人。

2.倒装句 例:祭以尉首。(“以”相当于“用”)

译:用尉官的头作祭品。

3.省略句 例:上使外将兵。(“使”后省略代词“之”) 译:秦始皇派他(指公子扶苏)到外面带兵。

【阅读探究】

1、陈涉起义的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分别是?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2、陈胜是怎样一个人?有远大的理想和抱

负,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有超人的才略和胆识

3、文中能体现陈涉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一句是?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既表明陈胜对统治阶级无比愤恨又表明其伟大抱负的动员群众的名言是?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陈胜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怎样的分析?提出了什么口号?

陈胜认为当时的形势有利于发动起义,他抓住了秦王朝所面临的严重政治危机和楚国人民的反抗要求这两个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天下苦秦久矣”,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都蕴蓄着反抗的力量。长子扶苏“贤”而被杀,二世胡亥“不当立”而“立”,必然加重秦王朝的内部危机,并由此引起更深刻的社会矛盾;楚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受荼毒最深,早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而当时的楚人又把他们的这种心情寄托在对项燕的怀念上。陈胜抓住了当时这两个最敏感的问题,利用百姓不知二人存亡这一情况,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从而掌握了人心动向。

6、陈胜是怎样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又是怎样发动起义的?

舆论准备包括:(1)丹书“陈胜王”于帛,置人所罾鱼腹中;(2)吴广夜之次所旁丛祠中,用篝火装做“鬼火”,学狐狸的叫声大叫“大楚兴,陈胜王”。这实际是假借鬼神的名义号召众戍卒准备跟陈胜一同起事。发动起义有三个步骤:首先是要既杀死两尉,又要得到士兵的支持,所以陈胜使吴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待到“尉果笞广”,众被激怒,然后动手“并杀两尉”。就在群龙无首的时候,陈胜站了出来,先揭露秦的苛政,晓之以利害,然后用“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

有种乎”来坚定抗争的信念,指出参加起义是士卒们的惟一出路;陈胜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全体士卒的拥护。接着提出策略口号,并“为坛而盟”,一支团结战斗的农民起义军宣告组成。

7、“将尉醉”的“醉”在该段的情节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醉”为该段情节的发展起铺垫作用 8、人物欣赏

(1)从分析当时形势和所提策略口号中和为起义做舆论准备及发动起义,可以看出陈胜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表现了他卓越的组织才能和超人的胆略。 (2)文中“且壮士不死而已,死即举大名耳,五候将相宁有种乎?”一句,表现陈涉叛逆的性格特点和出众的宣传鼓动才能。

9、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1)抓住时机 (2)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3)激怒众人

10、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

* 反映出他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

11、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原因:得人心成功,失人心失败。 启示: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 12、、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才能?请根据第二段内容作出回答。

答案要点:(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2)做事周密细致(3)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

13、陈胜能成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的原因: (1)陈胜年轻时便有“鸿鹄之志,所以当遇雨失期,900 戊卒面临“法皆斩”的命运

时,他便与吴广谋“举大事”,宁可“死国”而不“亡”,这表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2)他能正确地审时度势:精辟地分析当时政治形势:“天下苦秦久矣”

(3)提出正确的策略口号:他根据秦二世搞阴谋继君位又矫父命杀太子扶苏,政治不得人心,又根据楚人反秦情绪最强,都把复楚希望寄托在楚名将项燕身上。于是果断提出:“诈称扶苏、项燕”这最有号召力的口号,吸引广大民众投身到起义队伍中来。

(4)巧妙机智地起义准备工作:决定起义,但他们并未鲁莽起事,而是巧妙机智地先将“陈胜王”置所罾鱼腹中,借神的力量“威众”,又以“大楚兴,陈胜王”的狐鸣大造舆论。(5)精心策划的组织发动工作:利用吴广素爱人得民心而被笞,引起士卒的同情,然后选好时机,并杀两尉;接着召令徒属,晓以利害,并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激励士卒,当徒属皆曰“敬受命”时,又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举起了农民起义的大旗,率众进攻大泽乡。 14、节奏示范:

⑴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⑵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⑷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