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目的观察在高血压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效果。
第一篇:高血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104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实验组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及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简单的基本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实施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康复率(92.31%)、满意程度(93.42±6.35)分、配合情况(97.16±1.25)分以及疾病认知(92.23±5.36)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及健康教育,对治疗高血压有良好的效果,可大力推行。
关键词:高血压患者;优质护理;健康教育;效果
在临 ,高血压作为中老年人群的多发病十分常见[1]。近几年高血0引言
压患者还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其 发的因素也有许多,包括暴饮暴食、长期吸烟或酗酒以及不规律的生活作息等[2]。为保证患者进行更好的治疗,本院针对收治的104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治疗效果以作参考,现报告如下:
1.1资料 1资料和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104例高血压患者(2015.7~2016.7)进行随机分组,
分为2组,各52例。实验组:男患者和女患者均为26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59.51±9.25)岁;病程1年~12年,平均病程(6.51±2.75)年。对照组:男患者为28例,女患者为24例,年龄44~75岁,平均年龄(59.51±7.75)岁;病程2年~14年,平均病程(8.01±2.98)年。2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中无明显差别(P0.05)。
对照组方法:对患者实行常规及简单的健康教育,在实际护理中1.2方法
进行指导,并说明在康复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实验组方法:患者接受优质的护理和全面的健康教育。
1.2.1优质护理康复期功能锻炼(指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指导患者
进行偏瘫肢体锻炼);基础护理(指改善患者的饮食平衡、指导患者 和
按摩、调节好病房的基础温湿度、保持床单的整洁以及做好患者脸部、足部、口腔、会阴、指甲等的护理工作);饮食(指多摄入新鲜蔬果,避免三高食物,避免便秘);用药指导(指对患者说明常见药物的副作用及坚持定量定时用药的重要性,并且提出预防和处理对策);心理干预(指对患者进行护理和关怀,且及时给予解释和疏导)。
1.2.2健康教育采用面对面讲解、发放册子等方式对高血压的相关
知识进行宣教,宣教内容包括:高血压与日常生活(日常饮食、个人情绪)的联系、高血压的危害及其发病体制等。
观察2组高血压患者的康复情况,患者的满意程度、配合情况以1.3观察指标
及对疾病的认知情况[3](采用计分方式,分值为0~100分)。
对2组高血压患者采用t检验满意程度、配合情况、疾病认知,1.4统计学处理
用(±s)表示;用%表示康复率,采用卡方检验,均由软件SPSS24.0处理。当2组对比上述指标的数据有差别,则表示P0.05。
实验组有48例患者康复情况良好,康复率为92.31%;相比之下,2结果
对照组已康复的患者为40例,康复率(76.92%)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程度、疾病认知、配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现阶段,高血压患者呈现一种逐年增长的趋势,高发群体——中
老年人尤其应该重视。该病症还易引发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可想而知,高血压已然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群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病症之一[3]。因此,本院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治疗。优质护理包含了康复期功能锻炼、基础护理、饮食、用药指导、心理干预等护理内容[4]。与普通护理不同,优质护理能为患者提供周到全面的护理服务,且贯穿于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部过程。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能让患者更详细的了解高血压病症的相关知识[4]。通过这种方式,患者可准确的了解危害健康的因素,从而提升其生活质量水平、身体健康程度、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从而能够规避一些不利因素。将优质护理和健康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能为患者创造更好的医疗环境以及进行更有效的医学治疗。经此次观察统计,实验组患者的康复率(92.31%)、满意程度(93.42±6.35)分、配合情况(97.16±1.25)分、疾病认知(92.23±5.36)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优质护理及健康教育适用于高血压患者。综上所述,在高血压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及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显著,对高血压病症的临床治疗有重大意义,可运用于今后的推广。
[1]陈松苍,罗莉(译),谢良地(审校).原发性高血压的思考与展望[J].参考文献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3,21(8):786-788.
[2]郑美琴.健康教育在提高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中的效果观察
[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7):288-288.
[3]徐宇静.研究优质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实施
[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2):290-291.
[4]胡华.研究优质护理应用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临
床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9):205-206.
【摘要】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整体护理中的应用第二篇: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整体护理中的应用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效果。方法:将接收的13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强化整体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CL-90评分、舒张压、收缩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水平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整体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有效保持患者血压稳定,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强化健康教育;高血压;整体护理
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们对68例高血压患者在整体护理
的基础上实施强化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择同期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签1.1临床资料 1资料与方法
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存在意识障碍、交流障碍、血管畸形、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疾病、严重感染等情况。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男37例、女31例,年龄52~79(63.79±8.14)岁,病程1~25(12. ±10.35)年;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4例,高中21例,初中及以下23例。对照组男36
例、女32例,年龄54~79(63.83±8.26)岁,病程1~24(12.88±10.42)年;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6例,高中23例,初中及以下19例。两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进行整体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血压监测,指导患者1.2方法
合理饮食,告知患者药物正确使用方法,并做好高血压并发症的预防工作。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进行强化健康教育干预,其内容主要为: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沟通时采用柔和的语言、语气,保持微笑,让患者愿意沟通,并在沟通过程中了解患者治疗情况、用药情况、生活习惯、工作情况、病史以及家族健康情况,且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来制定对应健康教育方案,保证健康教育方案可行且具有针对性。具体内容:①开展讲座:定期开展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邀请专家来讲解高血压的基础知识及治疗中应当注意的相关事项等内容,让患者了解心理、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内容与血压之间的关系,让患者掌握各类降压药物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等,且患者可向专家咨询相关问题,患者可与其他病友交流经验。讲座结束后,护理人员自制调查表调查
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评估健康教育效果。护理人员制作高血压基础知识手册,并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包括高血压的定义、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并发症等方面的知识,让患者进一步认识高血压疾病,了解高血压的危害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保证各项治疗顺利进行。②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告知患者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重要性,注意控制自己不健康行为,如不吸烟、不饮酒等,并指导家属对患者的生活进行监督,帮助患者养成规律作息、健康饮食的良好习惯。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低胆固醇、低脂、低盐饮食,保证饮食营养丰富,嘱其不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较强的饮品,如果患者身体较肥胖,则注意限制患者饮食摄入量,让患者维持理想体重。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每天合理运动,向患者讲解合理运动对身体的好处,并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帮助患者制定运动计划,如每天散步、慢跑、打太极、做体操等,并指导患者根据身体情况来控制运动的时间和强度。③用药指导: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根据患者血压情况以及药物起效时间来确定用药时间,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用药的正确方式、剂量等方面的内容,告知患者服用药物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嘱其不可随意更改药物使用剂量和时间,向患者讲解坚持正确用药对控制血压的重要作用,引起重视。④出院后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定期随访出院患者,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患者联系,了解其出院后的生活情况、用药情况等,并组织患者参加医院开展的健康知识讲座,并详细讲解患者提出的疑问,帮助患者解决相关问题等。
采用SCL-90量表来对两组的心理情况进行评价,并记录患者干预1.3观察指标
前、后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自制健康知识调查量表调查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按百分制计分。
采用软件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1.4统计学方法
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健康知识水平评分比较观察组健康知识水平评分2.2两组护理前后收缩压、舒张压比较 2.1两组护理前后SCL-90评分比较 2结果
(92.34±5.17)分,对照组健康知识水平评分(75.16±6.2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8,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较大的变
化,而高血压发生率也不断提高[1]。临 医生认为尽早治疗高血压对维护患者身体健康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而患者的生活习惯、作息习惯、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日常行为等均与高血压情的控制有着紧密联系,因此,需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2]。本次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SCL-90评分、舒张压、收缩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水平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整体护理基础上的强化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有助于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在临 ,有效稳定血压,减少血压的波动,有助于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临 应做好护理工作,加强对患者病情的控制,从而促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3]。而进行健康教育前,护理部门应开展护理人员健康培训工作,让护理人员掌握高血压疾病的基础知识,掌握各类药物的用法,熟悉高血压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情况,并培训护理人员心理治疗方面的质量,使护理人员的护理专业水平得到提高[4]。强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疾病知识掌握水平,护理人员通常通过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疾病交流会、发放健康知识手册等方式来进行健康教育,可促使患者正确地认识疾病,了解合理进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进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达到有效控制血压的目的[5]。在整体护理中,护理人员充分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强化健康教育方案,可
提高强化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有助于强化健康教育效果。如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时,先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疾病认识、药物认识等情况,如果患者对降压药并不了解,则护理人员向其详细讲解药物的使用方法和禁忌,并让患者了解各类药物的降压效果,让患者正确地认识药物,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6]。
[1]赵玉香,邹梅平,高彦杰.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参考文献
及血压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4(8):335-336.
[2]张国虹,刘莉萍,常鸿晶.个体化延续护理在急诊高血压患
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3,16(20):113-114,117.
[3]张琦.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13(2):199-200.
[4]成忠晏,张荣梅,吴政凤,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原发性高血
压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0(16):331-332.
[5]朱艳.循证护理干预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8(35):8622.
[6]潘传玲.个体化延续护理在急诊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
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22(2):291-292.
摘要目的:分析以微信为媒介进行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第三篇: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和健康行为的影响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制和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高血压患者,出院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出院后随访1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血压控制和健康行为的依从性。结果:接受微信教育1年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平均(124.44±5.95)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平均(81.84±5.15)mmHg,均低于干预前且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采取健康行为的依从性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教育能够促进高血压患者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的积极性,有效控制血压,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微信;高血压;血压控制;健康行为
高血压是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及人口老龄
化形势的加剧,高血压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加[1]。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以预防和控制为主,一方面采取降压药物治疗,另一方面需要对患者的生活习惯进行干预,促进患者采取健康的行为方式,加强健康知识教育,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2]。2013《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明确提出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核心是行为干预[3],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高血压防治的关键。微信教育[2,4]是指利用手机微信文字、语音、图片、视频向特定人群发送疾病相关知识,指导用药和纠正不良行为,促进患者的健康行为管理。我科室以微信为媒介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1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8月收治的70例高血压患者。纳入标准:①
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公布的高血压诊断作为标准;②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及交流沟通能力;③具有智能手机及微信号,且会使用微信;④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的并发症;②有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59.66±8.62)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22±0.49)年。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5~78岁,平均(60.46±8.88)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20±0.46)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责任护士于出院前1.2方法
1天进行出院指导,告知患者用药、饮食、运动、血压监测等注意事项,随时解决患者提出的问题和困难,并提醒复查时间。责任护士采用电话回访和门诊随访的方式,出院后第1个月每周随访1次,第2~
6个月每2周随访1次,半年后每月随访1次,共随访1年。
1.2.2观察组邀请高血压患者加入微信教育互动群,对其进行健康
教育、生活指导和随访,共随访1年。
1.2.2.1教育团队微信教育小组由具有丰富的心内科工作经验的高
年资主治医师2人、护士长1人及护师5人组成(其中1人为群主),负责群组日常活动。小组成员经过考核,均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职业素养,善于沟通和表达,具有协调和处理各种问题和困难的能力,且熟练使用微信。
1.2.2.2教育方式由1名护士(群主)建立微信教育互动群,并将
其他小组成员及观察组所有患者加入微信群。教育形式分为微信群教学活动、一对一交流随访和微信群友互动。①微信群教学活动:将健康教育内容以文字图片、音视频或自己制作的PPT、Word文档形式,每天分时分段向微信群内发送;②一对一交流随访:教育小组
中5名护师每人固定负责7例患者,并与自己所负责的患者加为好友,提醒并督促患者按时进行血压测量和服用降压药,促使其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建立每位患者的个人 ,记录每次聊天的主题和患者的信息反馈,并随时记录患者的每日血压、体重等。一般在每晚19:30~20:30进行上线主动沟通。若患者有需求和意愿可随时聊天或留言,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案和针对性指导,对参与不积极者主动发信息督促和交流;③微信群友互动:邀请治疗效果好的患者在微信群上与病友交流心得,并互相监督,患者及其家属如有问题,可以通过微信在线聊天、语音、留言等形式,进行咨询。
两组均在出院前及随访1年后对血压控制和健康行为情况进行比1.3效果评价
较。健康行为评价内容包括:①合理膳食:每日食盐量控制在3~5g,脂肪摄入总量控制在50g/d,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②体重控制:BMI降至24以下和肥胖者BMI降至26以下;③戒烟:戒烟半年以上;④限酒:不饮酒或少量饮酒,饮酒量白酒、葡萄酒和啤酒的量分别少于50mL/d、100mL/d和300mL/d;⑤体育锻炼:每周至少运
动3次,每次运动时间不低于30min;⑥情绪稳定: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以与患者生活密切接触的人评价为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分析,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1.4统计学方法
的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患者健康行为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2结果
病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3.1微信教育的优势 3讨论
2.2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的比较。
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3,5]。微信教育作为一种受众广泛的信息展示载体,患者通过“活的宣传彩页”,就可以实现知识的获取以及和医护人员的“面对面交流”,以提供丰富的信息展示方式,对患者的问题和困惑产生响应,而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6]。微信教育一方面通过传授高血压健康教育知识,丰富地展示自己的“服务”,关注患者的需求,与患者零距离沟通,增加了医护与患者的联系纽带;另一方面通过微信简
洁直观的指导、实时有效的提醒、监督,使患者养成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习惯,调动了患者共同参与治疗康复的积极性,促进患者健康行为的建立并长期实施。
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多停留在知识灌输阶段,接受健康教育的前3.2微信教育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健康行为的建立
几天知识的掌握和执行力较好,但是长时间后由于各种问题的产生及缺少监督和指导,采取健康行为的积极性和依从性就会逐渐降低。本研究结果表明,患者接受微信教育后,血压均比单纯的药物治疗更接近正常值。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体重控制(P=0.000)、戒烟(P=0.006)、限酒(P=0.016)3个方面依从性较好,说明通过微信知识传授和日常督促,患者意识到戒烟、限酒及超重对高血压的不利影响,能够克制不良习惯。而在合理膳食、体育锻炼两个方面,两组患者依从性均能达到74%以上,观察组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其原因:可能在合理膳食和体育锻炼方面,患者并未形成根深蒂固的不良习惯,在医生的指导和亲属的照顾下可能更容易改变,易于遵守,因此依从性较好。在情绪稳定方面,虽然两组无统计学意义,但
与对照组(65.7%)相比,观察组患者情绪更趋于稳定(85.7%)。分析其原因:通过微信互动,促进了护患之间的交流,甚至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有疑问可以随时得到解决,因此对于疾病的顾虑和疑惑会减少,对于疾病治疗的信心会增加,从而能够达到心情的轻松及情绪的稳定。
微信教育具有同伴教育的作用,为患者建立沟通交流的平台,使3.3微信教育具有同伴教育的作用
患者之间互相支持帮助,树立正确的治疗理念,最终实现高血压患者防治知识知晓率、规范化用药率、健康行为采取率提高的目标。同伴教育在提升患者对疾病管理的正确认知,开展患者疾病管理技能培训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对血压计的操作不当的讲解或指导、高血压饮食菜谱的探讨和共享等。通过微信互动不仅可以使高血压患者个体受益,而且还可以影响到患者家属、朋友等个体以外的群体,真正形成了“医患合作、患者互助、自我管理”的高血压教育模式,从而可有效控制血压和行为改变。
微信教育调动了患者的积极性,促进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和健康4小结
行为的有效建立。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可以更便捷的沟通,患者之间可以分享疾病治疗和康复体会,有助于高血压的治疗和康复。良好的微信内容和互动性服务,为健康教育手段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1〕胡春艳.健康教育对门诊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世参考文献
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4(1):374.
〔2〕杨秀娟.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
管病杂志,2015,3(20):168-169.
〔3〕戴美琴,张永乐,周方文,等.微信健康教育模式对中青年高血压
患者行为干预的应用[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5,15(2):167-168.
〔4〕王伟,吴燕燕.微信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自我
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5):22-23.
〔5〕钟夏莲,张映平,陈爱军.微信教育与电话随访对降低产褥期产
妇抑郁症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4,13(5):24-26.
〔6〕庄国红.强化随访对于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的影响[J].国际护
理学杂志,2012,31(4):713-715.
摘要目的探讨同伴健康教育模式对出院后高血压患者慢性疾病管第四篇: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慢性疾病管理自我效能的影响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理自我效能的影响,以期为提升出院后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将90例出院后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例,干预组采用同伴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沿用传统的回访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评价指标,采用慢性疾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慢性疾病管理自我效能。结果干预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慢性疾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同伴健康教育可提升出院后高血压患者慢性疾病管理自我效能。
关键词:高血压;同伴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
高血压病(hypertensivedisease)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我国
现在约有高血压患者2亿。高血压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低知晓率、低控制率的特点[1],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及 的主要危险因素,《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同时指出,高血压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2],因此,高血压患者的慢性疾病管理自我效能极为重要。同伴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模式[3],是指具有相同背景和相同经历,或是由于某种原因,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和行为技能的教育形式。本研究在2015年6月~2016年1月采用同伴健康教育模式对出院后高血压患者慢性疾病管理自我效能的干预,取得一定成效,现报告如下。
1.1研究对象 1对象与方法
选择同高血压期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2010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高血压诊断标准;②志愿参与并能坚持完成本研究者;③年龄35岁~75岁;④生活完全能够自理(Barthel指数评分100分);⑤无沟通障碍;⑥可以接受电话、QQ号、微信号等常用联系方法;⑦本市区居住。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肺、肝、肾及神经系统严重功能障碍者;②有严重精神疾病、恶性肿瘤、脏器移植等伴发疾病,无法配合实施本研究者;③患者的预期寿命小于3年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5例,年龄(54.33±19.35)岁,其中男25例,女20例;小学6例,初中及高中14例,专科及以上25例。对照组45例,年龄(54.23±15.58)岁,男28例,女17例;小学8例,初中及高中14例,专科及以上2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干预组本组患者在出院当天填写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QQ
号、微信号和电话号码等常用联系方式。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1通过自荐和举荐招募5例同伴健康教育者。入选条件:①确
诊为高血压,且病程在5年以上;②疾病控制良好;③性格开朗,乐于助人,待人热情,具有较好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人际沟通技巧;④尊重科学,热心传播健康知识,并且自愿承担同伴健康教育者的工作。
1.2.1.2培训同伴健康教育者。由护士长或者资深护士对同伴健康
教育者进行培训并考核,培训内容包括高血压基础知识、用药指导、生活起居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情志指导。培训后经考核合格者,颁发“高血压同伴健康教育者”证书。
1.2.1.3将干预组剩余的40例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分为5个小组,每
组8例,并将5例同伴健康教育者与5个小组随机捆绑,负责该小组成员出院后的健康教育。
1.2.1.4同伴健康教育方法。同伴健康教育者掌握各自分管小组8
例组员的一般情况、疾病情况和联系方式,凭借“高血压同伴健康教育者”证书取得组员信任并展开健康教育。教育方式为分享经验、共同探讨病情、谈心鼓励、相互促进监督服药、运动指导及提醒按时复诊,解答患者及家属关于疾病知识的相关问题。联系方式以电话、QQ视频为主,每位成员每周每次30min。
1.2.2对照组本组患者填写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QQ号、微信和
电话号码等常用联系方式。本组患者出院后沿用常规出院健康教育模式,即统一由一位回访护士进行出院后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高血压基础知识、用药指导、生活起居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情志指导,提醒患者按时复诊,解答患者及家属关于疾病知识的问题,回访方式以电话联系为主。
1.2.3资料收集资料收集时间分别为出院当日、出院后三个月,内
容为患者一般情况和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量表由患者本人自行填写并于当日收回,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1.3.1评价方法评价两组患者出院当日及出院后3个月(出院相差1.3评价指标
1~3天均可)复查时,患者一般情况和慢性疾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测评结果。
1.3.2评价指标采用慢性疾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
(selfefficacyformanagingchronicdisease):由美国Stanford大学患者教育中心研制,为慢性病普适性自我效能感量表。该量表包含症状管理自我效能和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共6个条目,条目1~4反映症状管理自我效能,条目5、6反映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每项1~
10分,其中1分表示“完全无信心”,10分表示“完全有信心”,分值越低说明患者对自我照顾能力的信心越低。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1[4,5],具备较好的信度。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高血压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疾病,患者长期住院存在困难3讨论
两组患者慢性疾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得分比较, 2结果
并且不现实,傅东波等[7]在慢性病自我管理综述中指出,慢性病现已
成为我国多数地区的主要健康问题,慢性病患者的预防性干预和卫生保健活动通常必须长期在社区和家里执行,患者及其家庭将不可避免地成为预防和管理慢性病的主要责任承担者,成为慢性病的自我管理者,但是他们大多数缺乏自我管理所需的能力。
3.1.1同伴健康教育者帮助患者认识高血压,正确面对高血压。讲3.1同伴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症状管理
解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病因、诊断、症状、危害、预后、疾病控制方法等,并教会患者自护实践能力,讲解影响血压的因素及病情的观察。
3.1.2同伴健康教育者以“同理心”帮助高血压患者迅速识别和应对
生活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并可用自身积极乐观的心态感染患者,助其建立良好的心态,增强与疾病做 的信心。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三个月后干预组患者慢性疾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症状管理分值高
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采用同伴健康教育模式可提高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3.2.1患者及家属的日常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和态度与3.2同伴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疾病共性管理
其预后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他们往往认为以药物治疗为主,而忽视了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同伴健康教育者能够“言传身教”,提高高血压患者慢性疾病管理的自我效能,从而实现患者知识-态度-行为的改变[8]。
3.2.2慢性疾病须遵从医嘱长期、终生、规律服用药物,但有些高
血压患者担心药物副反应,或者因为工作繁忙、症状好转,擅自换药、减量、停药。同伴健康教育者能够指导、帮助、督促患者,提高服药的依从性。本研究结果显示,三个月后干预组患者慢性疾病管理自我
效能量表疾病共性管理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采用同伴健康教育模式可提高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等疾病共性问题的管理。
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者形象定格在权威性上,而在同伴健康教育模4小结
式中,施教者是患者的同伴,关系平等,不易使患者产生逆反和猜忌,更有利于沟通和引导,因此,同伴健康教育可为提升出院后高血压患者慢性疾病管理自我效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参考文献
年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中华
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3]陈迎.同伴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J].天津护理,
2014,22(4):3 -365.
[4]钱会娟,袁长荣.慢性病自我效能感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J].护理
研究,2010,24(8C):2266-2269.
[5]黄金月.高级护理实践导论[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6]王玲欢,秦银娟,金佳.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在妇科恶性肿瘤
PICC化疗患者中的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4):431-434.
[7]傅东波,傅华.慢性病自我管理[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2,
10(2):93-95.
[8]张付英.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
药,2011,18(19):2719-2720.
1.3评价指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1.3.1自我管理能力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后填写调查问卷,评
估其戒烟酒、饮食、运动、监测血压、服药依从性等改善情况。
1.3.2饮食、运动、监测血压等改善程度标准:①良好:饮食遵从
医嘱,禁高脂肪餐,每日钠盐总量控制在5g以内;戒烟酒;每周运动>5次,每次30~60min;每日监测血压1~2次;情绪稳定,乐观。②一般:饮食控制高脂肪餐,不控制钠盐,戒烟限酒;每周运动3~4次,每次30~60min;每周监测血压1~2次;情绪稳定。③差:饮食大多数时间或从不控制;吸烟喝酒;每周运动<3次或基本不运动;不监测血压;性情急躁。
1.3.3服药依从性改善程度标准:①好:管理期间98%以上的时
间遵从医嘱用药;②一般:遵从医嘱用药的时间在90%~98%之间。③差:遵从医嘱用药的时间不足90%。
1.3.4主要指标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参与社会活动、平均年发
病次数及血压控制达标率情况。血压控制达标标准:①理想:收缩压控制在140~150mmHg,舒张压控制在85~90mmHg;②良好: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舒张压控制在85mmHg以下;③不良:收缩压在150mmHg以上,舒张压在90mmHg以上;“理想”和“良好”患者为达标患者。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1.4统计学方法
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健康干预后管理组患者
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3讨论
趋势,高血压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有数据显示[2],我国每2个老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已成为老年人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将血压控制在合适的水平,防止或逆转高血压所造成的靶器官损害,推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非药物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慢病管理是指组织慢病专业医护人员,为慢病患者提供全面、连续、主动的管理,以达到促进健康、延缓慢病进程、减少并发症、降低伤残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医药费用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4]。该模式能全方位、多角度为慢病患者提供健康服务,对各种危险因素进行积极主动干预,传播医药卫生知识,为慢性病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相关疾病认知、用药指导以及人文关怀,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许多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成为高血压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目前因缺少个体化的护理干预及社区卫生服
务资源,我国社区人群对高血压的知晓率及治疗率、控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是降低社区人群高血压发病率的关键。通过健康管理,可以增强患者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理念,培养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去除影响健康的不良行为,达到最终依靠自我管理,提高生活保健和疾病预防能力,从根本上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费用[5]。本组资料显示,健康干预后管理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社会活动能力增强,年发病住院次数减少,血压控制达标率上升,提示通过慢病管理干预,管理组患者对高血压病认知度、生活方式改善程度、服药依从率、社会活动的参与及血压控制达标率均较干预前有明显的改善,年发病次数减少。4小结建立高血压病社区管理网络,应用健康教育策略带动高血压患者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和血压监测,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降低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
[1]宋庆凤.强化健康教育对高血压健康知识掌握度及不良 发生率参考文献
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5):120-121.
[2]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共识专家委员会.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专
家共识[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10(9): 1-652.
[3]王海燕.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的健康指导[J].中华现代护理
学杂志,2007,4(8):691-692.
[4]高志娟,马翠霞.糖尿病慢性病管理门诊运作模式探讨[J].现代医
院,2011,11(7):153-154.
[5]林晓篙.健康管理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作用[J].中国全科
医学,2006,9(21):1748-1750.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