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与合》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2、比较熟练地掌握数2、3、4、5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4和5能分成哪两个数,能够正确将4和5进行分与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小明带来了几个桃子和两个盘子,他要分给我们几个最听话的小朋友,但他看到我们这么多听话的小朋友不知道该怎样分?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二、知识探索
出示挂图,提问:“把4个桃放在两个盘子里,可以怎样放?”
教学4的组成,可以分这样几个步骤进行:
1、让学生把4个桃(可以用4个圆片代替)放在两个盘子里,交流各人的放法,出现多种放法。
2、带领学生选择其中一种分法抽象出4的一种组成,再让学生在小组里按照这样的方式思考,从其他几种分法抽象出4的其他几种组成。
3、让学生观察4个桃放在两个盘子里有多种放法,那么,数4分成两部分也有多种分法,体会数的组成的学习方法。
4、引导学生对应着4的每种分法,认识几和几合成4。悟出4可以分成几和几,也就是几和几合起来是4,感受分与合的思想及其辨证统一。
可以用对口令等形式,进行必要的练习。
三、知识应用
(一)试一试。
组织学生通过学具的操作来学习5的组成。可以安排学生两人一组共同完成“试一试”,从活动中得到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5。
教学重点放在把5朵花分成两堆后,从一种分法抽象出数5的两种组成,从5分成几
和几能知道几和几合成5。
(二)课堂巩固。
1、开动小卡车(想想做做第3题)。
描述:请同学们看第3题,不过,卡车上的书还没有填完,你会填吗?先填一填,再说一说几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几。
学生做完后互相检查。
2、填一填(想想做做第4题)。
先引导学生看懂题目,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
3、画一画(想想做做第5题)。
引导学生看题目:你能看出每一横排的规律吗?请你照样子接着画两组。
学生画完后,互相说说是怎样画的。
四、教学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4和5的分与合,你们学会了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第36页例题和“试一试”,完成第37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6和7的分与合的探索过程,知道6和7各能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6和7。
2、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接受分与合的数学思想,接受分析和综合思维方法的熏陶。
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6和7各能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6和7。
正确把6和7进行分与合。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出卡片游戏。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2~5的分与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教师出示数字卡片。
根据教师举的卡片,学生相应地举出卡片。
如5的分与合,教师举出3,学生就举出2。
2、学生积极思考,交流研究4和5的分与合的办法。
我们在研究4和5的分与合时是用什么办法研究的?
3、揭示课题,认定学习目标。
今天我们就用同样的办法来研究6和7的分与合。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
1、教学6的分与合。
2、小朋友们,这里有6个气球,两只手拿,可以怎么拿呢?请同学们用圆片摆摆看,并把每次的摆法记录下来。
教师巡视,适时引导。
(1)同桌合作,用圆片摆摆分分,并记录下每次分的结果。
(2)请同桌一个学生到前面摆,一个学生记录。
教师巡视,适时引导,然后集体校对。
(3)学生打开书本,看书上的分法。
思考虚线框的作用,并进行交流,明确:虚线框中的分法是让学生用联想的方式得到6的另外两个分的式子。
(4)齐读6的组成。
(5)学生讨论记忆的方式,并尝试说给同桌听。
3、教学7的分与合。
(1)同桌合作,从学具盒里拿出7个圆片,分成两堆。再把表示7的分法的式子填写出来。
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来研究7的分与合吗?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并适时给予引导,适时板书。
(2)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集体交流。
(3)把7的分法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模
学生讨论怎样很快记住6和7的分与合,使学生再次感受“有序”和“推想”的重要。
四、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2题
(1)学生找一找: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合起来是6或7。找到以后把两张卡片举起来,并且说给小朋友听,如:×和×组成6。
(2)其他小朋友当裁判。
(3)多找几名小朋友进行游戏。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采用对口令的形式进行练习。
生:2和4组成6。
生:4和3组成7。
(2)教师说数,学生对口令。
(3)也可以小朋友之间进行练习,巩固7以下数的分与合。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思考螃蟹身上的3个数的关系。
(2)明确:螃蟹腿上的两个数合起来要是螃蟹身上的数。
(3)学生将数字填写在书上。
(4)集体订正。
(5)读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仔细观察,找出排列规律。
小组讨论,交流。
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并说说想法。
五、课堂总结
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比较熟练地有序地掌握8、9、10的组成。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3、进一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和探索掌握8、9、10的组成。
教学难点
有序地掌握8、9、10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学具:学具盒、彩笔、硬币。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扶放结合、学习新知
1、学习8的组成。
投影出示8个圆花片,同时,学生拿出8个圆花片。
(1)师生同步演示操作: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学生在桌上模仿着同步移动,移动一个圆花片。
提问:这样移动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的说给同桌听。指名说。
提问:看到这种分法,你马上想到什么?
(2)师生再同步移动一个圆花片,让学生说一说8的组成以及推想出8的另一种相关的组成。
(3)同桌两人共同依次再分一分,说一说。
(4)反馈并演示8的其它几种分法,填写8的组成,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自由说一说8的组成。
(6)小组交流讨论:怎样按顺序把8分成两部分?怎样很快记住8的这些组成。
2、学习9的组成。
多媒体出示9根木棍图,电脑演示依次一个一个的堆木棍。
(1)激疑:把9根木棍依次一个一个摆过来,每摆一个,9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组成9?还能想到什么?
(2)学生拿出9个硬币,独立操作探索并填写课本。
(3)同桌相互检查交流。
(4)学生自由说一说9的组成。
(5)同桌讨论:怎样很快记住9的组成?
二、活动游戏,复习巩固
1、有序地涂一涂,并说出每涂一个,关于8的组成可以看成什么。
2、完成第40页第7题,同桌对口令巩固8、9的组成,加强学生记忆。
3、独立完成第39~40页题目,集体订正。
4、游戏“找房子”。
4间房子贴在黑板上,分别标有6、7、8、9。学生每人一个小动物,看小动物身上的两个数合起来是几,就把它贴到标有几的房子上。
三、总结全课,揭示课题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怎样记住8、9的组成?
第四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板书课题
1、复习8、9的分与合。
通过刚才的复习老师知道小朋友们已经掌握了8、9的分与合,猜一猜今天学什么?
2、板书课题:10的分与合。
二、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学指导
谈话:老师给大家带来了5串智慧珠,每串有几个,你们数一数各有几个?老师给第一
串珠子涂色的有几颗?没有涂色的有几颗?根据这串珠子可以知道“10可以分成几和几?”
请你仿照第一串珠子,有次序地接着涂一涂、分一分,最后把分的结果完成书上的填空。
四、先学
1、比一比谁涂得有次序。
2、交流汇报。
谁愿意来跟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涂的?怎么分的?请五位小朋友说出不同的分法。
3、谈话。
我们来看看老师是怎么涂的?
看到10的这五种分法,你还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另外的四种分法)
五、当堂训练
1、完成41页想想做做第1、3题。
2、读儿歌。
3、开火车。
六、小结
谈话: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样学的?同桌小朋友相互讨论,最后集体交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