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师招聘考试人物观点梳理

教师招聘考试人物观点梳理

来源:爱站旅游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人物及教育观点系统梳理

孟子:1.最早将“教”字和“育”字合在一起使用; 2.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写了《学记》; 3.内发论代表人物;

荀子:1.最早将“德”字和“育”字合在一起使用; 2.外铄论代表;

3.提出“闻之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知之不若行之” 艾拉斯莫斯:率先使用“班级”一词;

孔子:1.《论语》;

2.将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 3.庶富教; 墨子:1.“兼爱”“非攻”; 2.注重实用技术; 3.三表法 老子:绝圣弃智论

王守仁:1.心学;2.随人分限所及;3.“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浸坏他了”

)

颜之推:1.提出“与善人居,如如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观点;

朱熹:1.因材施教;2.《四书集注》;3.读书法 苏格拉底:产婆术又叫问答法和助产术 柏拉图:1.《理想国》;

2.“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3.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

亚里士多德:1.提倡对学生进行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2.历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则;

|

3.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哲学家;

4.主张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5.提出“文雅教育”概念

昆体良:1.《论演说家的教育》又叫《雄辩术原理》; 2.将学习过程概括为“模仿-理论-练习” 培根:1.科学归纳法第一人; 2.近代实验科学鼻祖; 3.首次提出把教育学独立出来;

.

4.代表作《新工具》 夸美纽斯:1.教育学之父; 2.《大教学论》; 3.班级授课制;

4.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 5.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 6.“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康德:最早在大学讲授教育学;

&

卢梭:1.《爱弥儿》;

2.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3.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和“自由人”; 4.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 洛克:1.《教育漫画》; 2.白板说; 3.绅士教育; 4.形式教育论代表人物

裴斯泰洛奇:1.慈爱的儿童之父;

2.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 3.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主张; 4.提倡情感教育和爱的教育;

5.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 6.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 7.形式教育论代表人物 赫尔巴特:1.科学教育学之父;

,

2.现代教育学之父; 4.传统教育代表人物; 5.代表作《普通教育学》;

6.认为伦理学和心理学是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旧三中心----教师、教材和课堂中心;

7.四阶段教学论----清楚、联想 、系统、方法; 8.教育性教学原则; 9.社会本位论代表; 10.实质教育论代表

杜威:1.实用主义代表; 2.进步主义代表; 3.现代教育代表;

4.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 5.新三中心----儿童、活动和经验中心;

6.教育的本质----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的重组改造、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7.五步教学法; 8.教育无目的论;

9.活动中心课程论代表; 10.教育适应生活说 斯宾塞:1.《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2.教育预备说(也叫教育准备生活说); 3.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4.将课程一词用于教育学科领域;

5.实质教育论代表人物 赞可夫:1.《教学与发展》;

,

2.发展性教学理论;

3.促使学生得到一般发展; 布鲁纳:1.《教学过程》; 2.结构主义学说; 3.发现教学法; 4.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苏霍姆林斯基:1.《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2.《帕夫雷什中学》;

3.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4.“除了教育工作计划和课时工作计划之外,教师不作任何别的计划” 布鲁姆:1.掌握学习理论--“只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能掌握一切知识”; 2.教育目标三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梅尹曼和拉伊:实验教育学

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文化教育学; 鲍尔斯、阿普尔:批判教育学代表

马卡连柯:1.《教育诗》 2.《塔上旗》

3.从事流浪儿童和少年犯的教育改造工作; 4.提出集体教育理论或者平行教育理论;

5.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体现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理论,体现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凯洛夫:1.《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2.《教育学》对我国建国后乃至现在的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3.劳动起源学说的代

表;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利托尔诺、沛西·能:生物起源学说代表; 孟禄:心理起源学说代表;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劳伦兹:“关键期”概念,也叫敏感期或最佳发展时期 弗洛伊德:1.内发论;

2.提出人格三我结构: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遵循完善或道德原则; 3.动机说 威尔逊:1.基因复制;

\"

2.内发论代表

格赛尔:1.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2.成熟势力说; 3.内发论代表

霍尔:1.“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2.内发论代表 高尔顿:1.优生学; 2.内发论代表

?

勒温:将教师领导方式分为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怀特海:综合课程代表人物

布拉梅尔德、弗莱雷:社会中心主义课程论---观点:社会问题是学校课程的核心问题 奈勒:存在主义课程论---观点:课程应该由学生的需要来决定

多尔:后现代主义课程观--观点: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不过是平等中的首席 泰勒:1.“现代课程之父”;

2.泰勒原理---即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3.目标评价模式

斯克里文: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克伯屈:设计教学法 柏克赫斯特:道尔顿制

贝尔-兰卡斯特:导生制 (英国) 罗杰斯:1.人本主义代表人物; 2.非指导性教学;

3.把学习分成无意义学习和意义学习; 4.认为师生关系的品质有:真诚、接受、理解

迪克和科里:目标模式 肯普:过程模式 洛扎诺夫:暗示教学理论 沙塔洛夫:纲要信号教学法 皮亚杰:1.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3.道德对偶故事法;

4.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四个阶段

^

科尔伯格:1.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三水平六阶段; 2.道德两难故事法; 3.海茵兹偷药 拉斯、哈明:价值澄清模式 麦克菲尔:体谅关心模式

班杜拉:1.社会模仿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2.将观察学习分为:直接性的观察学习、抽象性的观察学习、创造性的观察学习; 3.将强化分为:直接性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

4.提出“自我效能感”概念,影响自我效能感最重要的因素是:成败经验 维果斯基:1.最近发展区;

2.文化历史发展观--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 3.心理发展观; 4.内化学说; 5.支架式教学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其中重点是: 0-1.5岁培养信任感;

1.5-3岁培养自主性; 3-6岁培养主动性; 6-12岁培养勤奋感; 12-18岁培养自我同一性。

特朗普:提出特朗普制,被称之为“灵活的课程表”。

加涅:1.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划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 2.提出信息加工理论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奥苏贝尔:1.先行组织者;

2.根据学习方式维度,将学习划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3.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将学习划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4.提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其中,根据所学知识的复杂程度,将学习划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5.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代表人物;

6.成就动机分类: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桑代克:1.试误说;

2.提出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

3.共同要素说;

巴普诺夫:1.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2.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3.泛化和分化;记忆痕迹衰退说;

4.狗摇铃实验 斯金纳:1.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2.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 3.回避条件作用和逃避条件作用;

-

4.程序教学; 5.迷箱实验

普莱西:教学机器的创始人和发明人 苛勒:1.完型顿悟说; 2.关系转化说; 3.黑猩猩拿香蕉实验

托尔曼:1.符号学习理论;或者认知地图说 2.提出“潜伏学习”概念(是指一种无明显的强化,其结果在一定时间后通过作业才显示出来的学习过程。潜伏学习在无奖赏时能够发生的,但在有需求时才表现出来。例如,在没有直接奖赏时,收集和储存信息,以备将来之需。) 建构主义理论代表:皮亚杰、斯滕伯格、卡茨、维果斯基 沃尔夫:形式训练说

贾德:1.经验转化说/经验概括说; 2.水中打靶实验

陆钦斯:量杯实验,该实验证明定势是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学习一开始,遗忘便发生;遗忘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

迈克尔: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弗拉维尔:提出“元认知”概念 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理论(最早)

椰克斯-多德森定律:即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 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 韦纳:成败归因理论;

海德:最早提出归因理论,即归因理论的创始人 威特金: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 杰罗姆·卡:沉思型和冲动型

雅各布松:全身松弛法

沃尔朴:1951年提出系统脱敏法

艾里斯:理性情绪疗法,即ABC理论-----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 陶行知:1.晓庄学院;2.教育改造说; 韩愈:提出“修先王之道”

蔡元培:1.“五育”并举;2.教育相对独立论;3.“学界泰斗,人世楷模”4.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