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状元谈学习方法
1、防止溜号: 当学习时间一定的时候,我们应该在效率上下工夫,这包括课堂效率以及课余时间的利用。上课时,为了防止走神,提高效率,我习惯的做法是:眼睛紧盯老师。这对老师和学生都是有利的。老师的每句话、每个表情,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知识,而且也能减少上课走神的现象。同时,能告诉老师,我们在认真听讲,从而促进师生交流。老师通过我们的眼神、表情,也能明白我们是否真的听懂。我相信,这能让我们的课堂更加默契。
2、睡前时间的利用
关于课余时间,我有一个小窍门。我相信很多同学或多或少都会有失眠的现象。如何利用入睡前这段时间呢?我的方法是:身子不动脑子动。静静地躺在那里,回忆当天背的文综内容。也就是让课本在大脑中一页一页地翻,每一页、每个位置都有什么内容,另外老师又补充了哪些知识点,一点一点地想,如果有什么内容回忆不起来,那就第二天马上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这段时间的效率,还巩固了我们的知识,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我觉得这也算是一个学习文综的小方法吧。
3、数学的学习
要学好数学,我认为,在做大量练习的同时,我们还应重视错题、精题的积累。最好准备一个积累本。在整理错题、精题时,重视方法和思路的总结,并及时翻看,这样时间长了,我们自己就能总结出什么样的题型适合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同时,数学还是一门非常严谨的科目,会方法而得不出正确结果,依旧不得分,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不能眼高手低,要养成认真的习惯,减少失误,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我们的最高水平。今年我的
1
数学之所以能取得高分,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我将失误降到了最低。只要是我们会做的题,就要拿满分。很多时候,大家水平都差不多,但最后结果就取决于谁的失误最少。
4、英语的学习
英语是一门语言。我建议大家每天背一段精美段落,坚持下去,不仅可以培养语感,而且还可以掌握很多词组、句型,无形之中,我们的英语成绩便会有一个提高。同时希望大家能够把字写好,这是临近高考时提高英语成绩的重要方法。同样,内容书写也很重要,一个字迹工整,一个潦草,成绩就能差好几分。这一点相信经过几次大考后大家都能体会得到。
5、备考
在备考中,每一科都需要学会概括。因为很多题目的回答是可以总结出答题模式的。每一科我们都能向规范要好多分。
在考前一段时间,尤其是自我复习时,“计划”两个字非常重要。在自我复习时,计划要具体到什么时间做什么内容,同时还要给自己留出一点时间,让自己的计划能在出现其他事情时不至于被耽误。也许制订这个计划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我相信我们的学习效率可以提高很多。
最后我希望大家在考试时不要患得患失,敢于“绕过拦路虎,再杀回马”。做每道题时,只专注于这道题,而不去想其他题,专心致志地把手头上的这道题做好,就够了。同时,考试时还要注意时间的分配,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做题速度。
2
叶婧(2006年海南文科状元)
文科综合是我非常稳定的一门,尤其是文科综合的主观题更是我最出色也是最稳定的得分点,平时模拟主观卷我答得总是数一数二,高考时我的主观题卷解答获得了全省的最高分。也许有很多同学做文综主观题时仍然感觉混乱,总是抓不到要领,我想说的是,大家需要找到一种能让你在面对千变万化的文综大题时总是知道该往那个方向去答的方法,而这种方法,不是出在花俏的参考书里,也不是出在众多的热点里,归根到底,就是课本。那么,应该如何利用课本呢。
1.把课本看熟,基础打牢
注意,是用心看熟,而不要死记硬背—这是强化提升的基础。
2.在充分掌握课本主干内容的基础上,把目录背下来,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无论是政治、历史还是地理,都把课本上的目录给背下来,这里我用的是“背”而不是“看”字,假如学文科真的有点什么必须死记硬背下来的话,首要的就是目录,不要去翻教辅书上整理的五花八门的内容。为什么要背目录呢,因为无论是政治、历史还是地理,都是按观点给分,比如一道题目12分,要答4个观点,每个观点3分,可能你写了很长一段但只有一个观点,那么你只能拿到一个观点的分数也就是3分;但如果你短小精悍地写了4句话,每句话却都踩着一个点,那么你的分数肯定要比你只答一个观点更高。目录背熟以后,无论碰到哪一道主观题,首先想到的都应该是那一张目录。依照目录,一节一节去回想内容,去发散,这时候看熟课本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课本看得越熟,你迅速回想、发散到的就越多,短时间内想到的内容就越广。所以我们背目录再从目录发散,目的就是不要漏观点,所有的观点都是可从课本上延伸出来的。有的同学也许会问,可是考场
3
上时间那么紧张,课本又那么多,每本课本都有自己的目录,哪有时间在一道题上花那么大功夫一点点地去回想,这个问题的解决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多训练,在做一道主观题前,先不要看答案——假如你每做一道题都没有先思考过而是直接看答案的话,那你很难学会自己应对各类题目,你的思路会只局限在这一道题,这对文科来说弊端尤其明显——自己一点一点地回想目录,第一次、第二次也许会花费很长的时间,但如果坚持这么训练,你会发现在考场上你的速度会快很多,我解答一道政治大题回想目录的时间只需要十到十五秒钟,但回想完之后,我要答些什么,早已经成竹在胸了。
文综很讲究时政热点,热点不能不注意。
我对待时政热点的方法是:记下几个热门的词语,了解他们的意义,出处,比如“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等。在答题的时候,与题目有没有关系,你都尽量用上它们,更多时候也许是你没有发现它们和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忽略掉了它们,所以能用上的热点尽量用上。
背目录和看热点,其实都在为考场上的答题做准备。我在考场上做文科综合的主观题时,总是默念六个字:“教材、材料、热点” 。千万别小瞧这六个字,即使这样,我在答题时偶尔还会忘记了,不是忘了联系材料,就是忘了扯上热点,所以要想做到这六个字还需要一番努力。这六个字怎么解读呢,用简单点的话说,教材——就是让你根据目录回想、发散;材料——就是让你联系材料上的具体事例,一些观点甚至可以直接从材料搬下来用,这点是很多同学都会忽略的,大家都会觉得,材料里怎么会有答案呢,事实上,很多答案都用的是材料里的语句;热点——就是我刚刚说过的,联系上几个热门词语,别小看了这些热门词语,别觉得它们已经重复了千次万次,很可能高考里某一个三分就是你不愿意写的“科学发展观”。
4
至于客观题(也就是选择题)吧,课本主干掌握好了,课本细枝末节也了然于胸,文科系统思维有了,你还担心客观题会大面积失分吗?当然,重要的是平时多做训练,反正选择题题目短小精悍,看起来也挺可爱,做做选择题还是挺有成就感的,不要怕做错选择题,错了这一道,你就又多深刻地积累了一个知识点,哪怕错了十几道,也千万不要垂头丧气,坚持做,大量地做,不断地为以后积累经验教训,你会逐渐发现,客观题越错越少,不再成为你的绊脚石
曹姗(2006年安徽文科状元)
1.以课本为纲
政史地的课本是最重要的依据,课本内容和体系结构一定要烂熟于心。我认为看书比背书效果更好。看课本有四个关键点:
第一、抓住书本的框架,再用具体知识来填充,这样我们接受的就是知识的整体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
第二、看书要细致,包括小字批注插图都要留意。
第三、复习要及时,上完课当天复习,效果最好,周日在家最好把本周的课程再熟悉一遍,加深印象。
第四、要在看书的过程中思考,不能机械地背书。思考文字中隐含的意思和结论性语言是如何得出的。如课本中提到北美战争手启蒙思想得影响,究竟如何影响书中没有明确,我们就可以从领导人、《宣言》的发表、确立共和制等角度思考。
5
2.归纳总结法
在思考或是读参考书时可以进行归纳和总结,有利于记忆。历史可以归纳相似知识点,如古代坚持唯物或唯心的思想家,古代对外交通的发展,世界之最,会议等;也可以举例一个时间或一个地点发生的大事。地理可以归纳一些答题的角度,如分析区位时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分析影响航行的因素从风浪、洋流、沿岸地形、冰山威胁等角度展开;常用的结论,如等值线的“高低,低高”规律等,以及一些热点区域的知识点,如南水北调的利弊等。政治可以记录一些常用的时政用语和知识点。
3.同学交流法
学习过程中要多与同学们交流,我很幸运周围有很多思维活跃的朋友,同学之间的讨论往往会给我启发和灵感。我习惯把遇到的问题记在小本子上,和一群同学讨论,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时同学问我的问题,也会引导我去思考一些曾被我忽略的知识点。在高三后期,有时同学也利用下课时间互相提问,或是连历史线索,应该说也是加强记忆的好方法。
周恬艺(2006年江西文科状元)
关于历史,熟读课本是关键,高考的选择题考查的都是课本中的知识。高三时我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研读课本上,课本上的大字、小字都看得清楚,任何一个知识点可能就是小小的考查点。熟读课本也是有技巧的,一般把大标题记熟,大家都知道一个大章节前都会有一个总结的黑体字说明,这就相当于大标题;然后经常复习,复习是巩固记忆的唯一有效方法。高三的古代史,我从头到尾看过10遍以上,以致后来不看课本,内容的章节也好像历历在目。第一次背诵是个比较艰苦的过程,以后的复习会相对轻松点,但一定要坚持,你可能看了99节,
6
但高考就只考第100节的内容,所以必须地毯式前进,不可放过一个细节。
关于地理,就是要在熟读课本的基础上加上适当的习题训练。地图是关键,最好能记住各大洲和各大国家的地形图,及在确定经纬线后可以准确的判断出地理位置;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之类的地理位置、海拔、特色、动植物等都要弄清楚,高三的地理我认为是相对有点难的,最好自己事先预习一下;习题训练要适当,最好是同步的,专题类的习题,其中做典型题型最佳。
关于政治,我觉得是比较好学的学科了。政治一定要背熟哲学里的各个原理和方****,也要熟记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的概念,如国家职能,国家性质,党性,对外职能,社会保险等;然后关注时事。高考前一般要做专题复习,也就是高考可能考查的点,这很重要,每个专题都要仔细研究,背诵等。我建议大家在高考前能把原来的试卷好好看一遍,分析题型,拓展思路,从各个可能的角度去延伸,可以获得意外的收获。
张凌童(2005年甘肃文科状元)
学习地理要着重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我们在区域空间定位时,这两种能力不可或缺。譬如说,面对一个经度和纬度,我们首先该确定它在哪个大洲、哪个国家,再联想这个国家的一些特征如自然条件、经济水平等。如果时间充裕我们还可以继续联想这个国家的历史、政治等基本情况。如果我们平时注意培养发散思维,那么做文科综合的题目时就较容易入手。
做地理题一定要掌握做题技巧,掌握并且运用规律,可节省时间,同时提高准确率和效率。在做自然地理题目时,我们要运用一些基本规律,譬如,晨昏线和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或者18时。掌握了这些规律,我们会比较容易地攻克那些平时看起
7
来很难的题目。在做人文地理题目时,我们可以掌握一般的思路,并按照这思路分析,我曾经把这种方法戏称为“照猫画虎”。对于地理分析题,我们常会因为分析不全面而失去该得的分数。因此在分析区位、旅游资源的优势以及开发条件、某地的自然条件时都可以如法炮制。首先应该把握课本,弄清楚课本的分析角度;其次在做题时完全按照课本的角度去回答。这样做就很容易得到较高的分数。
林小杰(2005年山东文科状元)
把所有的知识点分成几个模块,然后在模块中再去细化,把它分成几部分,光记那些小部分,然后小部分合起来就是大部分。将知识要点化分为几大版块,分类记忆。
比如说历史,可以把它分成几个部分,比如中国近代史就可以分成抗争史、探索史、侵略史,还有近代化,一共四个部分。有了大致轮廓就可进行逐步深入的整理。
再比如说政治。大家都知道,政治应该分成政治、哲学和经济学这三部分。比如政治上热点专题部分,讲到“和谐社会”这个问题,你必然要从政治、哲学、经济学角度去考察。在三个角度中,每个角度都要去整理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小分类。什么是和谐社会?为什么要建设和谐社会?怎么去建设和谐社会?以此类推,逐步细化。就是通过模块,一块一块逐步细化,再复杂的知识点都可以这样细化。我觉得这样记起来思路就非常地清晰,就能化难为易。
余子宜(2005年安徽文科状元)
建构知识网络,第一步是全面理解各知识点。首先要把一个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个小的知识点,对这些知识点分别加以分析,多方位理解,掌握细节,这样一来就可以由总到分
8
地形成一张网络。同时我们也可以在对整体知识的各个小的知识点有了比较细致的了解之后,再从分到总综合起来考虑,又可以形成另外一种网络。任何一个历史事件,有它发生的时间、原因、条件、过程、性质、意义和局限性,所以,像在了解德意志统一这个历史事件的时候,我们首先就要把它分解成若干个要素,分别加以学习和研究。说到时间我们就可以找出来,这个历史事件发生在1860~1871年间;接着分析原因,从根本原因来说就是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然后从这个原因出发我们又可以把它细致地分解成若干个小原因;然后分析条件,这个事件的总体条件有两个,一个是普鲁士的强大,一个是资本主义的强大发展;然后还可以继续往下细分,它是经过三次王朝战争来实现统一的,这是过程;性质——它是作为19世纪晚期资产阶级和改革的一部分来出现的;意义——书上的表述很系统,我们把它概括为两方面,就是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和改变欧洲格局;最后我们还要了解它的局限性,也就是保留了封建残余。从这几个要素出发我们可以把这个事件的各个要素加以把握,同时还能够向外延伸构成广阔的知识网络。在对各个知识点有了初步了解后,又可以再从几个要素出发,反过来从整体把握知识点,从而初步将知识网络化,把握主干知识。
史小楠(2005年北京市文科状元)
复习政治分为四步走:先背知识点,然后再提取一相框架,在头脑中把这些知识结构系统化,再往里填充内容。然后做了十年的高考题,主要是大题,研究正确的答题结构。在高考前一段时间开始上热点。
历史主要是背书。 五本书,知识量非常大,知识点也非常细小,一个字一个字地背下来显然也不可能。我就是翻书,翻了很多遍,有一个模糊的印象,做题时能做出来,但不像有些考生能清晰地背出来。我就是保持有一个印象,然后做总结,思路就比较清晰了。高考前主要就是做题了,依然做了十年的高考题,温习了知识点。
9
地理比较重要的是识图能力。把图识清楚了,比如区域地理,我还把那些世界的、中国的轮廓图复印下来,再分河流、山脉、岛屿分类填在图上。甭管以后考卷上出现什么图形,我头
2005年湖北省文科状元康静:几种学习方法
高中三年下来,总结自己有什么学习方法,绞尽脑汁想了好久,发现最有用的还是那些最古老最原始最老掉牙的传统方法。现在宣扬”新概念”,”新思维”的太多了。”新”固然是好的,但一味求新,却忽略了真正的经典,多多少少有些本末倒置。简单说来,我觉得有这么几条,是每一个高三生时刻不能忘记的。
一是重视课本。如果有人做了很多的题仍拿不到高分,那是因为没有重视课本;如果有人难题做的很好,简单题却容易出错,那还是因为没有重视课本。我们扪心自问:是不是课本上的每一个概念都搞得清清楚楚?是不是每一道例题习题都能达到一看就会做的程度?是不是认真分析了课本所体现的基本意图和基本思路?很多时候,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也难怪付出了很多努力却收效甚微了。每一道高考题,都是课本概念的延伸和课本题目的综合。如果吃透了课本,就是抓住了根本,又何愁考不到一个好分数呢?
二是充分利用老师这个”活资源”。对于高考,我们是新手,实力是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可并不是有了实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我们还需要经验。经验从何处来?---老师。每一位老师都是一座不可估量的宝库,高三老师更是如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当好掘金人,尽最大的努力挖尽宝藏。上课一定要跟着老师走,因为每一位高三老师都必有他的高明之处。下课更要多往老师那儿跑,因为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是不够老师把饺子都从壶里倒出来的。不要怕老师烦,一个称职的老师不怕学生找,就怕学生不找。把老师当朋友,相
10
信他,肯和他交流,他就会把你当朋友。因为多少年前,他也曾经当过学生,他知道当学生是什么样的。
三是要做好题。什么是好题?经典题,自己做错的题,就是好题。我有一个很深的感受,那就是我会做的题不管怎么都会做,可做错的题不管我当时怎么认真看了正确答案,过一段时间我还是会做错。或许不少同学都会有相似的感受。那么怎么办呢?只有反复的做,直到不会再错为止。不要嫌烦,耐着性子做下去,比做大量的新题要有用的多,时间花的不见得很多,却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至于课外参考书的选择,又是一个头痛的问题。现在市面上的参考书那么多,究竟哪一本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大部分的参考书质量都还是很高的,挑选这一本还是那一本,本身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关键是买了一本就要从头做到底,千万不能半途而废。每一本书,都会有它特有的体系和思路,顺着它的体系来,才能做到每个点都不遗漏。如果东做一本,西做一本,却没有一本坚持做完了,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做了很多重复工,却仍然未将知识点做全,做透。
四是研究答案。很多时候,我们会做的题不一定能做对,做对的题不一定能拿到全分。原因很大一部分就出在我们没有研究答案。这一点在语文和文科学习中体现的尤其明显。怎样用最简明最准确的语言将你的意思表达出来?这也是一门学问。我认为,短期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研究高。答案中所体现的答题思路,表达方式都是我们要尽力模仿的。将自己的答案与高相比较,从中发现不同之处,改起来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五是正确对待每一次考试。高三的大考一个接一个,且每一个都有它重要的理由,往往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对于这些联考,调考,千万不要畏惧,而要把它们当成暴露问题的绝佳机会。要知道,平时考试时错的越多,暴露的问题就会越多,问题被解决的就会越多,高考时出现新问题的几率就会越小。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应该感谢平常的每一次考试,是这些考试给我们提供了高考练兵的机会,是这些考试使我们在一次次跌倒后又一次
11
次重新站起,最终达到光辉的顶点。
我用的参考书不多。每次选参考书的时候都是精挑细选。参考书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习题类参考书的选择。因为学习方法是因人而异的,再好的方法类参考书也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人。而好的习题能够覆盖尽可能多的知识点,做精题,好题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到了高三,习题类参考书的重要性更加凸现出来,尤其是套题的训练,对熟悉考试题型,形成正确的考试节奏有重要作用。
当时选择套题的时候,觉得天利不错。三十八套的题量适中,难度也和高考相近。每一套试卷都有自己的特点,基本没有类型重复的题出现,每做一套题都有新的收获,答案的正确率也比较高,让人做起来放心。这些都让人感到天利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作为一名走过高中的学生,我们都希望天利越办越好,能够为学弟学妹们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因此也有一些意见和建议。我在使用语文三十八套时,觉得答案给出的不够详尽。尤其是前面的客观题,往往只有一个字母答案却没有解释,这常常让我感到手足无措,不知自己问题出在哪里。我想,如果能够有更具体的答案说明,会使学生在做完试卷后能更好的进行总结,以指导下一步的学习。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