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鹤管用装卸油密闭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鹤管用装卸油密闭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来源:爱站旅游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2269438 U(45)授权公告日 2021.01.01

(21)申请号 202020759301.3(22)申请日 2020.05.09

(73)专利权人 重庆嘉松吉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 401120 重庆市渝北区北部新区杨柳

路6号(72)发明人 花冠勇 

(74)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代理人 仇倩倩(51)Int.Cl.

B67D 7/06(2010.01)B67D 7/54(2010.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鹤管用装卸油密闭装置(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化工流体装卸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鹤管用装卸油密闭装置,包括油气回收管以及沿油气回收管轴向滑动连接在油气回收管上的密封帽,密封帽呈倒圆台状,密封帽中空设置且下端开口,密封帽上端中部设有供油气回收管通过的安装孔,安装孔内壁和油气回收管之间安装有用于密封的第一密封件。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可以解决鹤管和火车或汽车的装卸油口连接不紧密,容易产生油气外泄的问题。

CN 212269438 UCN 212269438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鹤管用装卸油密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套设在鹤管外的油气回收管以及沿油气回收管轴向滑动连接在油气回收管上的密封帽,密封帽呈倒圆台状,密封帽中空设置且下端开口,密封帽上端中部设有供油气回收管通过的安装孔,安装孔内壁和油气回收管之间安装有用于密封的第一密封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鹤管用装卸油密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安装在安装孔内的密封圈,密封圈内壁和油气回收管外壁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鹤管用装卸油密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还包括呈环形的连接块,连接块和油气回收管滑动连接,连接块和密封帽可拆卸连接,连接块内壁设有环形的凹槽,密封圈固定在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鹤管用装卸油密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包括第一环形块位于第一环形块下端的第二环形块,第一环形块和第二环形块内径一致,第一环形块位于安装孔内且和安装孔内壁相抵,第二环形块外径大于第一环形块,第二环形块和密封帽可拆卸连接,凹槽设置在第一环形块或第二环形块的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鹤管用装卸油密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块上端和密封帽之间固定有密封垫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鹤管用装卸油密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回收管上端设有用于和鹤管连接的第二密封件,油气回收管上部连通有气相回收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鹤管用装卸油密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帽上固定有液位探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鹤管用装卸油密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探头固定在密封帽上端,且液位探头的下端穿过密封帽的内腔并伸出密封帽的下端。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鹤管用装卸油密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帽的锥度范围为0.1-0.5。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鹤管用装卸油密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回收管上下两端均固定有环形的止动板。

2

CN 212269438 U

说 明 书鹤管用装卸油密闭装置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化工流体装卸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鹤管用装卸油密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鹤管是目前石化行业流体装卸过程中的专用管道,在装卸油过程中,需要将鹤管插入火车(或汽车)的装卸油口内。随着国家对油库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库区收发油操作时,要求油气不能直接向外排放,即必须回收油气,以避免对环境的污染,而鹤管和火车或汽车的装卸油口连接不紧密,容易产生油气外泄,同时难以实现油气的分开回收。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鹤管用装卸油密闭装置,以解决鹤管和火车或汽车的装卸油口连接不紧密,容易产生油气外泄的问题。[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0005]鹤管用装卸油密闭装置,包括用于套设在鹤管外的油气回收管以及沿油气回收管轴向滑动连接在油气回收管上的密封帽,密封帽呈倒圆台状,密封帽中空设置且下端开口,密封帽上端中部设有供油气回收管通过的安装孔,安装孔内壁和油气回收管之间安装有用于密封的第一密封件。[000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0007]根据装卸油口的深度不同,密封帽可在油气回收管上进行一定的上下滑动,密封帽受到自身重力作用会产生下滑趋势,而受到装卸油口的阻碍使得密封帽无法下滑,即密封帽可以堵在装卸油口。密封帽呈倒圆台状,可以适应不同孔径的装卸油口,同时由于密封帽的自重,可以尽可能的使得密封帽较大外径的部分插入装卸油口内,进而实现装卸油口处的密封。[0008]另外,密封帽中空且下端开口,即密封帽仅通过第一密封件和油气回收管连接,避免密封帽高度较高时,密封帽和油气回收管连接面积较大所导致的密封帽不好滑动。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0010]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0011]在图中:1、鹤管;2、油气回收管;3、气相回收通道;4、密封帽;5、密封板;6、气相回收管;7、液位探头;8、止动板;9、第一环形块;10、第二环形块;11、连接块;12、密封圈;13、密封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并给出具体实施方式。

3

CN 212269438 U[0013]

说 明 书

2/3页

如图1所示,鹤管用装卸油密闭装置,包括用于套设在鹤管1外的油气回收管2以及

沿油气回收管2轴向滑动连接在油气回收管2上的密封帽4,油气回收管2上端设有用于和鹤管1连接的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包括固定在油气回收管2上端且呈环形的密封板5以及固定在密封板5内壁的密封环,密封环选用柔性的橡胶材质,密封环内壁和鹤管1外壁固定连接。油气回收管2上部连通有气相回收管6。在装配时,将油气回收管2套设在鹤管1外,并使得密封板5、密封环封闭油气回收管2上端和鹤管1外壁之间的间隙,使得油气回收管2内壁和鹤管1外壁之间形成供气相通过的气相回收通道3,而气相回收管6和气相回收通道3连通,可便于气相回收。[0014]油气回收管2上下两端均固定有环形的止动板8,止动板8用于限制密封帽4竖向滑动的范围。

[0015]密封帽4呈倒圆台状,密封帽4的锥度范围为0.1-0.5,在实际设计时,密封帽4上端外径可大于该鹤管1所需适配的火车(或汽车)装卸油口的最大孔径,密封帽4下端外径可小于该鹤管1所需适配的火车(或汽车)装卸油口的最小孔径,即密封帽4可以适用于一定孔径范围内的装卸油口的密封,在密封帽4上下端外径确定的情况下,密封帽4的高度越高,则密封帽4的锥度越小,而密封帽4锥度越小,越便于密封帽4较好的滑入装卸油口内,密封效果更好。

[0016]密封帽4中空设置且下端开口,密封帽4上端中部设有供油气回收管2通过的安装孔,安装孔内壁和油气回收管2之间安装有用于密封的第一密封件,结合图2所示,第一密封件包括安装在安装孔内且呈环形的连接块11,连接块11内壁和油气回收管2外壁滑动连接,连接块11和密封帽4可拆卸连接,具体的,连接块11包括第一环形块9位于第一环形块9下端的第二环形块10,第一环形块9和第二环形块10内径一致,第一环形块9位于安装孔内且和安装孔内壁相抵,第二环形块10外径大于第一环形块9,第二环形块10上端和密封帽4之间设有密封垫片13,密封帽4、密封垫片13、第二环形块10通过螺栓固定。[0017]第一环形块9和/或第二环形块10内壁设有环形的凹槽,本实施例中,第二环形块10内壁设有凹槽,凹槽内固定有密封圈12,本实施例中,密封圈12选用Y型密封圈,密封圈12的内壁和油气回收管2外壁相抵。

[0018]密封帽4上固定有液位探头7,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可以选用液位传感器,液位探头7固定在密封帽4的上端,且液位探头7的下端穿过密封帽4的内腔并伸出密封帽4的下端,即装卸油过程中,液位探头7可伸入装卸油口检测液位,在装油过程中,液位探头7检测到一定液位后即可停止装油。[0019]初始状态时,密封帽4受自重作用位于油气回收管2的下端,即油气回收管2下端的止动板8对密封帽4进行限位。装卸油操作时,鹤管1需插入火车或汽车的装卸油口内,则安装在鹤管1上的本装置(密封帽4和油气回收管2)均随鹤管1插入装卸油口内,当密封帽4和装卸油口接触后,继续向下插入鹤管1,油气回收管2也进入装卸油口,密封帽4受到装卸油口的作用无法完全进入装卸油口内,则密封帽4和油气回收管2相对滑动,根据装卸油口的深度不同,油气回收管2可进入装卸油口的深度不同。[0020]密封帽4受到自身重力作用会产生下滑趋势,而受到装卸油口的阻碍使得密封帽4无法下滑,即密封帽4堵在装卸油口,由于密封帽4的自重,可以尽可能的使得密封帽4较大外径的部分插入装卸油口内,进而实现装卸油口处的密封。

4

CN 212269438 U[0021]

说 明 书

3/3页

装卸油过程中,油相通过鹤管1流动,而气相通过油气回收管2进入气相回收通道3

内,第二密封件用于对油气回收管2上端进行密封,避免气相逸散出去,气相最终通过气相回收管6排出,进而实现油气的分别回收。[0022]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5

CN 212269438 U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6

CN 212269438 U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图2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