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古永红1 马铃娅1 孙 智1 杨晓勤2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宜昌41.2.43000
在全国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的大背景下,高职院 摘 要:
校还需继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深入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建立“三层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issn.1672G2272.2018.04.017j
0 引言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融通创新,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高职院校学生是创新创业大军中不可或缺的生力军,研究高职院校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和紧迫性.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北省示范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力全国5深0强学校,入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建立“普及教育-拔尖培养-实体孵化”的三层递进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型人才.
因此,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首先要准确定位,不求大而全的希望所有学生都能进行创新创业,也不能求高精尖,希望创业的都是高技术含量项目,而应该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普及教育-拔尖培养-实体孵化”的层层递进式培养.即对于全体学生,开设以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萌芽为目的通识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各行各业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对于创新意识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突出的学生,实行拔尖培养,通过团队组建、精英班重点培养等模式,进行更深层次的创新创业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等教育,并组织参与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实践和竞赛活动,利用实践进一步促进其能力的提升.针对极少数具备创业素质的学生,开展一对一的导师引导教育,以项目为载体,以创业基地为依托,进行实体孵化实践.
1.2 推进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只有把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融入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才能真正地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性.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从2015年开始选择部分把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渗透到了整个课程体系中.经过3年的试点,效果极为显著.目前正在推进全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升级,在注重培养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将创新意识、创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全专业进行了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1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1.1 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
高职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而在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使其能将优秀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结合,不仅能有更多的大学生投入到独立创业的大潮中,更能培养大量扎根一线的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岗位上的高技能创新创业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基金项目:JY2016ZD04
),作者简介:古永红(男,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煤化工磷化工生产技术及资源综合利用.1981G
:收稿日期2018G01G13
018年第4期64科技创业月刊 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创业人才与教育过程、全覆盖改革.
1.3 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学校以学分制为抓手,推进创新创业基础课程覆盖所有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渗透所有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植入试点专业的所有核心课程的“三个所有”课程体系,使每个学生在校学习的全程中都能受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熏陶.创新创业类课程包括选修课和必修课,所有毕业生必须修满3学分的必修课,2学分的选修课和5学分的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学校开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务»等9门线下选修课,并开通了«创业创新执行力»等尔雅网上选修课,和«中小企业创业««管理»创业专题»网上创业实务»等9门必修课程.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实践过程中所获奖励和所产生的成果,如专利、论文、作品、社会实践报告等,均可兑换创新创业实践学分.针对有需求的学生,还允许其休学去进行创业,创业经历和成果可换取相应的学分.
面向全校创新创业意愿强烈、有基础的优秀在校生,每年通过选拔招收4组建“创新创业0~50名学生,“”培养模式(即学生前2年在各二级学院正常培2+1养,最后1年进入“精英班班”由创新创业学院进行个.学生进入创新创业学院精英班学习期间性化培养)
所获学分可与同期专业课学分替换,创新创业实践内容可替代顶岗实习内容.
学校也正在论证申报“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专业的可行性,力图使创新创业教育更专业化、科学化.1.4 拓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学校大力支持学生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并对大赛典型成果广泛宣传,同时设置多项针对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和教师指导创新创业竞赛的奖励政策,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进行激励,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成立了萌芽花艺创业团队、互联网+创业协会、机器人创新协会、追梦空间3创业实践社等多个创新创业D打印社、社团,均在各项赛事中获奖.
学校改革了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将学生寒、暑假的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促进创新创业““我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家乡美”创新创业创意大赛等活动.
开展了整班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的试点.选全员参与相关教师的科研项目,效果令1班进行试点,
人满意.不仅提高了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多人参与公开发表论文,也对班级的基础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例如,这两个班的学生课堂出勤率一直稳定在取2015级应用化工技术1班和2015级食品加工技术意识的落地生根.例如开展针对学生家乡实际情况的,精英班”拟依托校内外相关专业的师资和资源,采用
在学生公寓文明创建、文体比赛等活动中均表100%,
现优异,连年获评“五四红旗团支部”等.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该两个班的学生也受到实习单位的一致好评.1.5 用好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学校在前期充分利用各二级学院现有孵化基地的
2
基础上,又斥资建设了一栋44的创客中心和一00m2栋24的创业园,对创新创业团队和项目进行重000m
新的规划.目前两栋楼均在进行内部装修设计,预计6月份开始陆续投入使用.
同时,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功能,融入创新创业元素.目前已与创业成功的校友合作,挂牌3家创新创业训练基地,使学生在实习期间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能受到校友的激励和带动,激发创业热情.
1.6 调动校企政行各项资源
,学校农学院挂牌为“宜昌市职业农民学院”每年对近1200名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进行创业培训和知识更新培训.学校充分利用此契机,大力开展学生的懂农、爱农教育,并选取一批学生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鼓励学生去与农民创业者交流合作,全力支持学生进行农业创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目前学校已有多名毕业生回乡创办了农业专业合作社,其中2016届毕业生朱于昶回乡创办山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发
展生态农业,并主动向村里递交了退出低保贫困户的申请书,此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积极的反响.
与国内知名企业如宜昌正大有限公司、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协作.一方面邀请企业到学校来组织创新创业大赛,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和创新研究.如,和宜昌正大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的“正大杯”创新创业实战大赛今年已举行第三届.
续举办3期,每期培训60名有较高创业欲望的学生,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创业素质和能力.
邀请创投基金负责人、创业园管理人员等来校开展创新创业沙龙活动,遴选可扶持项目的同时,也让所有创业团队及时发现自己的短板.
与宜昌市人社局合作开办S已连IYB创业培训班,
2 创新创业教育思考和建议
2.1 进一步理清工作机制
当前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牵头单位各异.有的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有的学校由教务处牵头,还有的是招生就业处牵头.不论是哪种模式,均会涉及到学校的多个部门、多个单位的分工协作问题.牵头单位的定位、工作机制的确立,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还需要各校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更细致的研究.
65
PIONEERINGWITHSCIENCE&TECHNOLOGYMONTHLYNO.4 2018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
2.2 进一步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首先是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目前各校都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推进,很多学校已经尝试了覆盖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规定了课程设置的门数和学分等,但运行时日尚短,所设课程的科学性还有待进一步检验;其次是创新创业课与专业课的融合度,目前在专业课中穿插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还不能做到高度的有机融合,课程内容的过度上还存在生硬感,这还需要全体教师进行不断的摸索和完善;第三,教师的讲授方法还需要改进.目前部分教师还是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与学生的交互性、引导性均不尽如人意,教学效果达不到要求.
2.3 加速组建稳定的师资队伍
目前各校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主要来源于校内专职教师、校内兼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3个方面,以校内外兼职教师为主,专职教师只占很少一部分,且专职教师大都忙于各种管理工作.而校内兼职教师大多以原来的就业指导课老师为主,甚至部分是辅导员、班主任等转岗而来,虽然经过了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训,但由于自身没有实际创业经历,在授课上存在较大短板.校外兼职教师的经历丰富,但受限于时间的不固定和教学能力的不足,难以达到期望的效果.因此,如何组建一支稳定、高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我校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做真做实教师
下企业锻炼,在职称晋升条件中明确限定任职期间的“下企业锻炼时间,引入考勤打卡软件,逼迫”教师去企业吸取营养,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大力开展学校和企业互派人员挂职,把双方优势结合起来,为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结语
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的提质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创业促进就业的喜人局面已经形成.高职院校的学生,必将是双创浪潮中的弄潮儿.如何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拓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外延和内涵,革新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模式,提高高职学生创业成功率,强化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效果,探索更加有活力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还有待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摸索和持续的研究.
参考文献
李春江,马晓君,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1 邵德福,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以杨凌职业2 王周锁,
]():培养模式研究[科技创业月刊,J.20171962G64.
]职业教育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3 何鹏,J.
():船舶职业教育,201711G5.
]():技术学院为例[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7339G42.
(责任编辑 吴 汉)
ResearchandPracticeonInnovationandEntrereneurshiinHiherVocationalColleeppgg
———TakinubeiThreeGoresPoltechnicasanExamlegHgyp
(;,Y,)1HubeiThreeGoresPoltechnic2HubeiYIhuagrouimitedLiabilitomanichanubei443000,ChinagypLyCpygH
1112
GUYonhonina SUNZhi YANGXiaoingg MALgyq
”ssocialadatabilit.HubeiThreeGoresPoltechnicestablished“threeGstesdevelomenttesstemofinGpygyppypy
,novationandentrereneurshiducationinteratinnnovationandentrereneurshiducationintothewholeppeggippe,,rocessoftalenttraininachievedgoodpracticaleffecthascertainreferencesinificance.pgg
:;;Keordshihervocationalcolleeinnovationandentrereneurshiresearchandpracticeggppyw
:,AbstractUnderthebackroundofbuildinninnovationGorientedcountrandpromotinhemassentreGggaygt
,reneurshindinnovationutoahiherlevelfurtherdeeenineformofinnovationandentrereneurshidGppapgpgrppe
,’ucationshouldbecontinuedinhihervocationalcolleesforimrovinteachinualitnddevelointudentggpggqyapgs
018年第4期66科技创业月刊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